石鰍-中新網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石鰍

2012年09月26日 16:0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海州灣淺海域,生長著一種海魚,俗稱石鰍,學名叫狼牙蝦虎魚,體形扁長,呈帶狀,一般體長二十釐米左右,體重大約三十克,大的三十多釐米,重約一兩。石鰍的視力退化,雙眼隱於皮下,頭大口大,樣子醜陋,有六至十二個尖銳彎形的大牙突出露於口外,似狼牙狀,故名之。全身裸露無鱗,呈紫色。漲潮時,石鰍在淺海域遊弋捕食,跌潮時,在淤泥裡打洞藏身。 

  石鰍是多年生的海魚,過去,夏秋時節,海邊的漁家下海捕蝦皮,小推網裡時常捕到幾條石鰍,漁民認為品相不好,不屑一顧,把牠撂到一邊,留著餵貓餵鴨子。  

  如果捕的多了,把石鰍洗淨,撒上一點麻鹽,醃漬一段時間,曬成石鰍幹,平常,拿來幾條,放在灶底鍋火裡燒熟,或上鍋烤熟,倒是一種美味的小菜。我在縣城讀書的時候,捎帶一摞煎餅和一小袋烤熟的石鰍幹,就餐時,吃著煎餅卷石鰍,那種香味氤氳著,山區來的同學露出了饞相,我就給他們也來上一塊煎餅卷石鰍,他們說好吃。多年以後,我在西安旅遊,接待我的老同學在席間回憶高中生活,特別提到石鰍,問老家還有沒有石鰍幹,如果有,叫我給他準備點,探家時希望能夠吃到。當時,我不好回答他,因為我也多年沒有見到石鰍,更不要說吃到石鰍幹了。  

  回家後多方打聽,我居住的海邊小城,大小魚市,沒有賣石鰍的。大小飯店,也沒有做石鰍這道菜的。我又打電話給鄰鎮海邊的朋友,他告訴我,你找我找對了,只有在我們這個海邊小鎮,還有石鰍。 

  第二天,我來到海邊這個朋友家裡,他和我說起了石鰍的事,石鰍在海州灣裡也並不是太多,是漁船捕撈時順帶捕上來的,這個鎮有一家漁業貿易公司,是全縣唯一收購石鰍的,他們收購的石鰍,用恆溫箱空運到杭州、寧波等地,那裡的賓館飯店熱銷,石鰍生意做得不錯,因此,附近漁民捕到石鰍,都到這家公司出售。 

  朋友還告訴我,踩石鰍也怪有意思的。如果退潮了,到能站住腳的海灘,石鰍藏身有兩個洞,一個主洞,一個附洞,看準了主洞,一腳踩下去,附洞裡的淤泥海水和石鰍一下子就冒出來,這個時候,要迅速地抓住石鰍,不然,它會極快地逃掉的。此魚生命力很強,即使頭部被斷掉,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死去。朋友建議我說,如果你有興趣,哪天我帶著你去踩石鰍。  

  中午,朋友帶我到一家飯店,特地上了一盤紅燒石鰍,朋友說,這是全縣唯一一家做石鰍這道菜的飯店,因為靠著收購石鰍的那家公司,平常能勻一點石鰍,做這道菜,讓食客嘗嘗鮮。一大盤石鰍,有七八條,紫裡透紅,油汪汪地養眼,朋友把醜陋的石鰍頭撥到一邊,讓我嘗嘗石鰍肉,一入口,鮮嫩無比,和鯊光魚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飽口福,我沒有忘記西安老同學的囑託,讓他給我找一點石鰍幹,他爽快地答應了,過些日子,準備好了,再打電話叫我來取。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王誦詩)

相關焦點

  • 金堂石鋼鰍 淋出鮮香嫩
    不用鍋煮用滾油淋  在食客們的推薦下,記者一行點了該店最有名的「水煮石鋼鰍」,這是一種類似貓貓魚的小魚,學名叫紅豆魚,500克活魚從現殺到做好端上桌竟只要了不到10分鐘,頓時鮮椒的清香便漾滿了屋子。嘗了一口,魚肉特別細嫩,魚骨酥脆,根本不用吐一根刺。  「我們的魚可是不用下鍋的,當然特別嫩了!」
  • 每天認識一種魚(58)|中華沙鰍:鰍中花姑娘,身材細又長
    但有一種像泥鰍,卻是中國特有魚種--中華沙鰍。嘴巴又長又尖的中華沙鰍中華沙鰍,學名: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 1892),南方俗稱「穿金妹」,為鰍科沙鰍屬的一種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 憑什麼中國原生沙鰍比不過外來的苦力泥鰍?我支持美麗的國產沙鰍
    但是,不管你見過或是沒見過,國產沙鰍的迷人身姿,就在那裡。沙鰍科的魚一共分八個屬,一共涵蓋了58種沙鰍魚。其中27種是中國特有種。可是,一提到中國特有種,大多非常的感慨:這就意味著,國人不重視,反而是歐美人喜歡的不要不要的。
  • 中華沙鰍(龍丁)
  • 熊貓鰍你雞到嗎?
    熊貓鰍熊貓鰍學名厚唇原吸鰍,鰍科。魚體長4cm~5cm,體色黑白分明,猶如熊貓。原產地廣西,分布數量不多,屬中國珍稀魚類,已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強行湊字數最為致命……)2 熊貓鰍的種類Q : 熊貓鰍有什麼種類呢?A : 沒有。就一個主流品種,不過市面上出售的基本都是熊貓鰍幼體,熊貓鰍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天敵就是時間……Emmmm不信你看到最後。
  • 「稻蛙魚鰍」立體種養助脫貧
    今年,龍清飛在湖南醫藥學院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發展了3畝稻蛙魚鰍,收入近5萬元。龍清飛喜笑顏開地說,「稻蛙魚鰍」立體種養是個好項目,不僅充分利用了資源掙了錢,還真正實現了生態種養、實現了無公害。採取「稻蛙魚鰍」立體種養模式,青蛙能夠捕捉進入水稻田區的害蟲,飄落的稻花又成為魚和鰍的食物,青蛙、魚和鰍的糞便是稻穀的肥料,魚和泥鰍基本無需投餵飼料,稻穀不用施肥、害蟲不用農藥,實現了既環保又增收。 據了解,「稻蛙魚鰍」立體種養是湖南醫藥學院駐村幫扶工作隊2018年試驗,2019年開始推廣的一個項目。
  • 東南亞苦力鰍,混養不打架,好看又省心
    在跟這些國家進行觀賞魚交流中,平時不起眼的鰍類也進入我國,成了比較受歡迎的觀賞魚。東南亞的鰍類跟我國鰍類比較直觀的差別是外表的觀賞性。我國原生魚並不能一眼看出亮點,而東南亞的鰍類則色彩明麗,觀賞性明顯。庫勒潘鰍就是其中比較受歡迎的鰍類。
  • 【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揭示高原鰍屬魚類起源及進化機制
    高原鰍屬魚類是青藏高原三大魚類類群之一。早期關於高原鰍屬魚類形態特徵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提出,高原鰍這一類群的起源、進化與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關。此前已有研究基於線粒體基因組數據來探討高原土著動物的適應性進化,但至今尚未有從線粒體基因組視角來闡釋高原鰍屬魚類這一類群對高海拔環境適應的遺傳機制。
  • 中華花鰍知識科普,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中華花鰍,拉丁文名是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ry de Thiersant,1874),又名花泥鰍、鰍科,英文名Siberian spiny loac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鯉形目、花鰍亞科的一種動物。
  • 最美麗的海洋狐狸 — 鯕 鰍
    鯕鰍的英文俗名叫dolphin fish,於是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粗心的譯者翻譯成了海豚,眾所周知,海豚是海洋生物智慧的象徵,之所以被翻譯成為海豚,大抵是因為鯕鰍,有著媲美海豚般的生存智慧鯕鰍的選購看魚鰓:鮮紅的比較新鮮。 看眼睛:越透亮的越新鮮,壓有彈性。 摸魚身子:有彈性,按下去會自己慢慢恢復。 看魚體:鱗片完整有光澤、無瘀血、外傷。
  • 原生魚基礎篇:爬巖鰍
    爬巖鰍(學名:Beaufortia levertti (Nichols et Pope ),為平鰭鰍科魚類。 體稍延長,前部平扁,後部側扁。
  • 熱帶鯉科與鰍科(八)
    全長:10cm棲息地:泰國飼養難度:容易巴基斯坦沙鰍(botia lohachata)全長:10cm棲息地:巴基斯坦飼養難度:一般袖珍鏈條鰍(botia sidthimunki)
  •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農村人都叫這魚花鰍、河石榴,我也不知道這名字準確不。這魚體型短粗,通體金黃帶有黑花,也不知道什麼緣故,這時抓到的都是母魚,肚子鼓鼓的全是魚籽,品嘗這魚,肉嫩刺軟,肥碩適口,一極品美味! 請饒恕我們年幼時的殘忍,又有誰能經得住這誘惑呢?
  • 泉州沙鰍苗_光澤縣青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泉州沙鰍苗,光澤縣青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公司的願景是聯合廣大的水產養殖戶共同建立泥鰍養殖、銷售網絡合作社,共同打造成為線上、線下的水產品電商供銷交易平臺。泉州沙鰍苗, 全程呵護:魚苗內包裝使用雙層氧氣袋,確保無破損、漏氣情況,可長期運輸達15小時,魚苗損耗在1%以下;5%以下,親可放心購買。
  • 菜譜:石板包漿豆腐,水煮豆腐,菠菜蝦虎餅,仔姜燜魚鰍
    仔姜燜魚鰍 原料 活魚鰍500克,仔姜300克,青、紅椒各10克 製作 1.備料 活魚鰍剁頭後用手掏出內臟,洗淨;仔姜、青紅椒、大蒜、老薑切絲備用。2.過油 鍋上火放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熱,下魚鰍拉油撈起。3.燜燒 原鍋下底油20克,燒至三成熱,放入A料炒出香味,加入鮮湯燒開,濾出大蒜絲、老薑絲,下入魚鰍和B料,蓋鍋蓋燜至入味,加入仔薑絲和青、紅椒絲起鍋裝碗,用香菜點綴即可。
  • 黃河綠藻爆發,釣友苦守一天,收穫數尾「黃軍、花鰍」
    有釣友稱其為「花鰍」,不過具體學名叫什麼,編者也不得而知。花鰍一天的苦守,僅僅收穫幾尾「黃軍、花鰍」,看來今天綠藻的搗亂,對此次作釣影響頗大。
  • 山中小溪意外收穫幾十條「長相奇特」的魚,難道是花鰍?
    因為刀鰍最大的特點是背部有一排刺,經常會剌到手,而從圖片來看背部還是比較光滑的,這一點我也和該釣友確認過於是我就把照片發了出去,沒想到才過了兩小時就有不少的熱心釣友前來解答,而提到最多的就是「中華花鰍」小飛隨即上網查看,經過照片的對比還真有幾分相似
  • 3種基本沒有人吃的小河魚,第1種叫「鋼鰍」,第3種叫「聾子魚」
    雖然河裡面的魚基本都吃了個遍,但有3種魚是沒有人吃,第1種叫「鋼鰍」,第3種叫「聾子魚」。雖然這些魚在各地有不同叫法,但是相信很多人都見過。1、鋼鰍鋼鰍,又叫刺鰍,屬於底棲性魚類。它的長相和生活習慣與泥鰍非常相似,平常都喜歡鑽到泥土裡和石頭縫隙中。
  • 中華沙鰍400元/公斤 人工養殖盯空當
    中華沙鰍400元/公斤 人工養殖盯空當2009-10-21 03: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四川農村報        瀏覽量: 12351 次 我要評論   第十屆西部國際博覽會期間,各色農產品、水產品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接。在6號展館的一個水族箱裡,幾條搖頭擺尾、遊弋穿梭的泥鰍吸引了觀眾的注意。
  • 農村這種「魚鰍串」,農民用它防感冒,還可消除積食
    馬蘭,別名叫做魚鰍串、泥鰍串等,植株矮小,叢生,據小編所知,全國各個地方都有,但是在各個地方的叫法都有不同,在福建廣東通稱田邊菊、路邊菊,在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通稱魚鰍串、泥鰍串、泥鰍菜,在雲南被叫做蓑衣蓮,由此可見分布是極其廣泛的。馬蘭,是會開花結果的,但是它的可食用部分只是它的幼葉,俗稱馬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