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方法的正確應用

2020-12-03 熱搜追蹤

原作者:凌莉 韓璐

Meta分析一詞最早由教育心理學家Glass GV於1976年命名。1991年, 由Fleiss和Gross給Meta分析作的定義恰如其分地概括了Meta分析的特點:「Meta分析是一類統計方法,用來比較和綜合針對同一科學問題所取得的研究結果,比較和綜合的結論是否有意義,取決於這些研究是否滿足特定的條件」。有關 Meta 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 、應用、一些存在的爭議和待解決的問題國內外均有報導。本文主要就Meta分析的優點以及正確應用的注意事項作一介紹。

1. Meta分析的優點

1.1 引入了定量的概念——效應尺度(effect magnitude)

傳統的文獻綜合研究是合併假設檢驗,其結果只能得出「有差別」或「無差別」的結論。Meta分析合併的統計量——效應尺度(常為相關係數,優勢比,對照組與實驗組的標準化差值),可給出處理效應大小的定量結果,且各研究的效應尺度可進行對比,提高了準確性,更具實際意義。

1.2 客觀

傳統的綜述由於作者的一些主觀看法及興趣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Meta分析有一定的「程序」,有章可循,能使結果的客觀性增強。高質量的Meta分析由於客觀性強,在解決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問題上的說服力較強。

1.3 增大統計學功效

合併可增大樣本量,從而增大統計學功效,所以Meta分析對於合併那些統計學功效較小或效應較小的研究非常有用。

1.4 解決獨立研究不能解決的問題

當各研究結果不一致時,可運用亞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將可能影響處理效應的因素分組,從而找出差異的原因,加深認識,並提示今後研究的方向。

2. 有關meta分析的主要爭議

基於Meta分析的眾多優點,它在醫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應用中也存在一些爭議,主要有:

1)把一些在研究人群、實驗設計和質量控制等方面有差別的研究合併是否合理?

2)把陽性結果和陰性結果合併,是否會掩蓋矛盾,阻礙進一步研究?

3)大規模的完全隨機對照(RCT)結果存在矛盾時是否可應用Meta分析?

4)各種偏倚對結果的影響等。

由於Meta分析常常帶有決策性分析的性質,因此Meta分析的質量很重要。進行Meta分析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採用正確的方法,以儘可能揚長避短。

3 進行Meta分析須注意的問題

3.1 前言部分

1)明確研究目的。目的應簡單明確,除了研究本身的意義外,更應指明在解決爭論問題、提示今後研究方向和指導實踐方面的意義。

2)描述所研究的人群及Meta分析結果可適用的人群。人群可通過臨床診斷、人口統計上的分類(如年齡、職業)或根據不同的處理因素來定義,解釋結果時應注意這一點。

3.2 分析過程

1)系統、全面地查找相關文獻。系統、明確地識別與研究問題有關資料的過程是Meta分析的重要特徵,不但有助於減少偏倚,且使Meta分析的結果有較好的再現性。

① 定義研究中涉及的一些變量。如觀察指標、觀察對象和觀察終點。這些定義應儘可能具體,可操作性強。

②指明查找的文獻覆蓋的時間。

③制定完善的查找策略。儘可能查找進入及未進入資料庫的文獻;一般多個策略比單一策略有較好的查全率。

在查找文獻過程中的偏倚為抽樣偏倚(sampling bias),包括發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索引便宜(indexing bias)和查找偏倚(search bias)等。其中發表偏倚對Meta分析的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以小樣本研究為主時,常使合併效應被高估,因此,應對發表偏倚進行識別和控制。

通常評價發表偏倚的方法是計算失效安全數(fail-safe number),也就是要有多少個陰性結果才能改變Meta分析的結果。在較大規模的分析中,還可應用「漏鬥圖」(funnel plot)來定性觀察進入Meta分析的一批研究是否存在發表偏倚。

2)制定納入和排除研究的標準,確定要分析的文獻。

制定標準的目的是儘可能減少選擇偏倚(selection bias),選擇偏倚也是影響Meta分析結果的重要原因。選擇偏倚包括入選標準偏倚(inclusion criteria bias)和選擇者偏倚(selector bias)。標準應儘可能詳細,才能保證有一定質量的研究入選,使結果具有一致性。

選擇的標準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研究對象:對納入Meta分析研究對象的疾病類型、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均應作出規定。

②研究設計類型:研究是否有對照,是否採用盲法,是回顧性研究還是前瞻性研究都會影響各研究的同質性,都會影響各研究的同質性,應選擇相同類型的資料進行Meta分析。

③暴露或幹預措施:在制定文獻選擇標準時,必須明確觀察性研究中暴露因素、臨床試驗中幹預措施的劑量和強度、病例的依從性等,還要考慮不同研究中暴露或處理的一致性。

④研究結局:納入的研究的結局變量必須有較好的一致性,一般應選擇可以量化的、具有可比性的療效指標或觀察性研究中的相對危險度、優勢比、危險度差值、均數之差等。

⑤研究開展的時間或文獻發表的年份和語種。不同時代的研究可能因為當時的技術水平而存在差異,因此應明確研究的年份和發表年份。

⑥樣本大小及隨訪年限。一些小樣本的研究可能不符合大樣本的近似條件,因此應規定樣本量大小。對一些隨訪研究,隨訪年限直接影響結局變量,應規定隨訪年限。也可以通過敏感性分析,分別探討不同樣本量和隨訪年限時Meta分析的結果是否一致。

對於選擇者偏倚,可由2個或2個以上選擇者根據一個標準選擇,比較結果,取得一致。

列出被排除的研究及排除原因,可以使其他的研究者對Meta分析選擇文獻的過程的偏倚大小得出自己的看法。

3)資料的提煉。在入選的研究中獲得精確數據,可能產生的偏倚為研究內偏倚(within study biases)。提煉內容應該全面準確,比如發表時間、抽樣大小、研究質量評價、持續時間、劑量大小、研究設計以及各個單獨研究的有關結局、特徵等資料。尤其應包括合併結果所要用到的數據資料,如各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樣本量、均值、方差、合併方差、效應尺度等。提煉過程也包括計算一些新的指標,如效應尺度加權合併結果,並將這些資料列表說明。

4)統計學分析。把獨立研究的結果用統計學方法合併是meta分析的又一重要特徵。對於離散型變量資料、連續性變量資料、診斷實驗資料、連鎖分析資料,有不同的分析方法。Meta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固定效應模型(fixed-effects model)和隨機效應模型(random-effects model)。固定效應模型應用最廣,包括適用於效應尺度是優勢比、相對危險度和率比的Mantel-Haenszel法(Mantel-Haenszel,1959),Peto法(Yusuf,1985,即改進的M-H法)及效應尺度是率比和率差的Wolf法(General variance-based methods, Wolf,1986)。目前對模型選擇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如果進行Meta分析的研究間同質性(homogeneity)較好,選用何種模型對合併效應估計的影響不大,如果研究間存在異質性(heterogeneity),則應選用隨機效應模型。1990年DuMouchel提出了分層貝葉斯模型(hierarchical Bayesian model)Meta分析方法來解決一般隨機效應模型不能解決的數據極端值較多的問題,近年來Meta分析的貝葉斯方法受到重視,有研究表明經典模型(特別是固定效應模型)可能導致總效應以及個體效應的不確定性的過低估計。由於傳統Meta分析只作一次綜合分析,雖能綜合反映研究結果,但不易辨明先前每個研究結果對綜合結果的影響,有學者提出了累積Meta分析方法(Cumulative Meta-analysisi)。

3.3 結論部分

1)得出估計效應大小及方向的指標及其可信限。

2)將各個獨立研究的結果及Meta分析的結果用圖表表示。典型的圖是將各個獨立研究和Meta分析的優勢比及其95%可信限作圖。

3)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中,觀察排除一些研究之後對結果的影響。如果影響較小,說明分析的結果代表性較好。一般地說,那些大規模、高質量或有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文獻,對meta分析結果影響較大。

3.4 討論

1)討論獨立研究的異質性。異質性不僅和模型選擇有關,當異質性的程度大於隨機變異,對異質性來源的討論比對Meta分析結果的解釋更重要。

2)討論Meta分析結果所代表的人群及其可推廣的人群。研究人群間的差異會對Meta分析結果的解釋帶來困難。如以住院患者為基礎的研究結果如何能反映門診患者的狀況呢?為了保證Meta分析的作用,必須明確適用的人群。

3)討論結果的意義。同其它所有的研究一樣,Meta分析結果對於科學研究及衛生保健工作的意義也要討論。包括:將某些結果用於實踐的證據是否充分;在何種處理水平上其益處大於危險性;對估計效應的大小及其精確性的評價。

4 一些不恰當的情況

目前,各種刊物上發表的有關Meta分析的文章越來越多,從已查閱的文獻來看,不恰當應用Meta分析的情況或者說在應用Meta分析時不夠規範的情況有:

1)文獻資料檢索方法不是很全面:部分研究只發表了發表或通過計算機檢索能收集到的資料,而未收集一些需人工檢索的資料、學術會議資料和未發表的資料。

2)未描述研究的人群及可推廣到的人群。

3)未列出排除文獻的標準及排除的原因。

在應用Meta分析方法時,應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規則,避免不恰當應用,這樣才能保證Meta分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零基礎也能學會Meta分析,SCI並非那麼遙遠!
    研究方向1.臨床研究設計和meta分析研究,包括幹預試驗、病因研究、單組率、診斷試驗、劑量-反應分析、基因多態性Meta分析等; 2.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研究。主要培訓經歷《RCT meta分析》、《Dose-response meta分析》、《Meta分析入門》、《正確認識Meta分析》、《Meta分析的選題難嗎》、《PICOS meta分析的關鍵》、《Meta分析的軟體操作》、《循證醫學與系統評價/Meta分析》等。
  • 一文搞定Meta分析
    在臨床科研中,meta分析則是最符合當今時代節奏的,相信所有醫生都對其有所了解,想要通過meta分析發表文章,指導臨床行為。Meta分析就是對已發表的他人文獻進行二次加工,並根據經驗和分析標準對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合成,在不做實驗的情況下得出質量很高的科學結論。本期,小編通過解讀一篇文章,來給大家介紹下如何才能做一篇高質量的meta分析。
  • 推薦|網狀Meta分析,臨床er通往Meta分析的橋梁
    當受制於某些條件時,如時間或研究對象的限制,meta分析不失為一種選擇, 普通Meta分析著重比較兩個組,而網狀Meta分析著重強調在同一條件下比較多種幹預措施。如果你想鑽研網狀meta,不妨看看以下目錄推薦,會對你有幫助的~另外你還可以看看一些課外書第一本網狀Meta分析指導教材 (英文正版)NMA基礎知識-概念和基本流程貝葉斯 meta 分析相關理論基礎
  • Meta分析的類型簡介
    近些年來 ,隨著Meta分析的不斷推廣,國內 Meta分析 大量湧現 ,這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因製作者的水平各異 ,使得Meta分析的質量良莠不齊,也給臨床實踐中使用者的選擇帶來了疑惑;再者,Meta分析只有真正走向臨床並正確的使用,才能體現其價值 ,而當前 Meta分析的應用較少。
  • OCHIS講座精彩全記錄 神經影像薈萃分析 (Neuroimaging Meta-analysis)
    活動中,主講嘉賓詳細為「海外醫學進修及科研合作-交流群」的群友們,詳細介紹了神經影像meta分析的概況、具體分析過程及其應用。在這篇文章中,OCHIS對本次講座的內容進行了整理。我目前還在學習階段,如果分享內容有不正確或遺漏的地方,懇請大家指正!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內容:1)神經影像meta分析的概況及發展,2)神經影像meta具體分析過程和需要考慮的問題,3)神經影像meta分析的應用。Meta分析及神經影像meta分析簡介
  • 元分析(meta-analysis)新手入門
    本次推送的元分析文章非常適合於元分析新手,雖然是發表在《生態和進化學方法》上的文章,但是對於所有學科其實都是通用的。對於元分析感興趣,可以作為入門文章讀一讀。如果你有元分析方面的問題和困惑,那麼你可以可以加小編QQ:3417492134。我們提供元分析問題解答、元分析系統培訓課程(當然是中文)、元分析論文實戰解析、元分析論文指導等服務,歡迎大家諮詢。1.元分析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有力工具。它提供了一個統計框架,用於綜合和比較對特定假設進行檢驗的研究結果。
  • 網狀Meta分析系列文章(一):網狀Meta分析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為了區分,我們通常稱傳統Meta分析為pairwise Meta分析,其應用在僅有兩種幹預比較的情況下。而當幹預超過兩種時,pairwise Meta分析則不再適用,此時需要引入新的比較方法,即間接比較(indirect comparisons)。
  • 元分析(Meta analysis,Meta分析)方法及其應用培訓
    培訓結束後,老師們將會為學員提供免費諮詢、幫助和指導,直至第一篇元分析順利發表。      (一)教學內容可靠。課程內容已在長沙、深圳、重慶、北京、蘭州、南京等地工作坊中試行多次,深受學員歡迎。      (二)實用性強。教學內容依據元分析需要設計,貼近實際。答疑和專門的軟體操作、交流環節保證學員有足夠的機會弄懂、學會。
  • 掀開Meta分析的神秘面紗——從PICOS開始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對於meta分析來說,什麼是最關鍵?
  • 元元分析(meta-meta-analysis):體育活動對抑鬱和焦慮的改善
    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2015年發表在Health Psychology Review,使用元元分析這種方法探討體育活動是否能改善非臨床人群的焦慮和抑鬱。我們知道元分析是對原始研究進行的元分析,元元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元分析進行的元分析。如果你研究的領域元分析已經比較多了,你可以進行元元分析。
  • meta分析代做需要注意什麼?
    這些年meta分析在醫學領域是一個很前沿的分析,很容易發sci,至少發北大核心期刊是很容易的。meta分析代做我是醫學統計專業,熟練代做META分析的一般是2周多一點選題後,統計方法解決不了,那也不行。題目需要從專業需求和統計方法結合在一起進行確定。
  • Meta分析之文獻檢索步驟
    Meta分析作為對已有研究的二次分析方法,要求儘可能全面的收集所有與問題相關的臨床研究。
  • 異質性問題是Meta分析的主要問題
    (2)方法學異質性由於試驗設計差異和風險偏倚等引起,可以說來自於S。(3)統計異質性不同試驗間的治療效應大小估計的變異,也可以是上述P-I-C-O-S變異的體現。(二)異質性的處理檔異質性較大,不合適就行直接合併,我們可以就行下面的方法去尋找異質性的來源。
  • 疫情來襲,宅家學習meta分析(2):一文學會Meta文獻檢索
    但meta的綜旨是要把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研究都找到(不管陽性陰性),現在藉助於計算機檢索和noteexpress等文獻管理軟體,我們可以一次性對多個數據進行檢索,所以現在的meta分析一般不去關注什麼才是最相關的資料庫,只要和我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資料庫,只要有時間精力,一股腦兒全都進行檢索,然後再依次進行重複剔除和篩選,這麼做,找到的文獻會更加全面。
  • 元分析(meta-analysis)指南
    這篇文章強調了元分析研究中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並提供了相應的檢查表。包括元分析中的各個過程:問題提出、檢索和納入標準、數據描述、分析和解釋。在寫作元分析的時候,可以一一對照,提高我們的元分析研究質量。非常建議大家讀一讀此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 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學習班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將舉辦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學習班。由吳泰相老師主講。吳老是我國主要的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學習班的老師,曾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荷蘭Erasmus大學、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澳大利亞-紐西蘭Cochrane中心(Australasian Cochrane Centre)進修學習;專業和主要研究方向:循證醫學、循證實驗醫學、臨床流行病學、Cochrane系統評價。
  • 寫綜述的方法基礎Meta-Analysis
    Glass對Meta-analysis提出的定義是:以綜合已有的發現為目的,對單個研究結果的集合的統計學分析方法;Sacks等提出的定義是:對以往的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學的合併和嚴謹的綜述方法;羅湘等認為Meta-analysis方法是依靠搜集已有或未發表的具有某一可比特性的文獻,應用特定的設計和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與綜合評價,使有可能對具有不同設計方法及不同樣本數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比較
  • 快速完成meta分析註冊課程上線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meta分析越來越規範,現在越來越多的期刊要求meta分析進行註冊才能發表。Meta分析註冊有以下的好處:   1.將課題進行記錄以及方法學的評價   2.防止作者因某種原因改變原方案,減少選擇性報導   3.有利於陰性結果的meta分析的發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發表偏倚   4.避免課題撞車
  • 研究材料表面空位擴散的自由能面(Metadynamics動力學方法)
    在材料科學領域,該方法已用於研究晶體多態性、固液界面以及固體和表面的化學反應。本教程將應用這種方法研究 Cu(111) 表面上 Cu 空位的擴散。QuantumATK 通過 PLUMED 插件實現 Metadynamics。
  • 這篇meta分析厲害了,發了30分的SCI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作者慶直登科研,版權歸慶直登SCI狂人團隊所有,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很多人都說發meta分析就是「灌水」,但是這次介紹的文章還敢說是「灌水」嗎?當然,能夠發表在這種期刊上的人肯定不會缺文章,更不會擔心畢業問題和評職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