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享年98歲,卻為中國隱藏一項黑科技,世界曾只有5人會造

2020-10-14 阿森品史

引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總是伴隨著無數的新發現和新「製造」,我們不難認識到每當世界上有人認知到了新科技、新技術那麼對於整個人類群體來說都將會迎來一次重大的進步契機,而這些重大契機的發現或者說創造都是要有一部分人或者個人來完成的,雖然最終的結果是科研成果由大部分人類亦或是全體人類享受,但是技術的開發者總是那麼極少數的人。正是這部分極少數的人共同造就了現代化的當下。

我們過往歲月中的一切事物基本上都和這群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或許都有著自己的追求、有著自己的信仰,但是他們最終的事業成果都永久的保存在了後人的生活、產業、軍事等眾多層面中去。人類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集體,但是在某些時刻人類之間又會有很多的競爭,這種競爭不限於戰爭,過往的歷史歲月中,人類共同經歷了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的人犧牲在了那個時代,但是新的東西總會取代陳舊的東西,戰爭的結束,世界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和平,除了局部國家和局部地區的戰事,人類的發展總算是趨於了平穩,老百姓的生活也總算是有了一個長久發展的可能。

但是不爆發危機不代表沒有出現危機的可能,我們的生存和生活在長遠上來看是以國家為單位,也就是我們最終能夠尋求到的保護和支持來源於國家,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支持自強,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我們不曾參與過掠奪,但是我們曾經卻是受害者,我們要避免再一次成為他人剝削的對象,近百年的滄桑歲月讓我們知曉了這個世界上沒有對待弱者的「禮法」,那些西方國家口中和平也是有針對性的,我們不迴避曾經的中國有太多的缺陷,但是我們也時刻不能忘記那些他人帶給我們的苦難。

對於那剛剛誕生不久的新中國來說,迫切的想要壯大自身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只有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於是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無數的先輩奔赴荒漠與山林,為的就是眾多普通老百姓的未來,而在那之中有的是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還有的卻是遠渡重洋回到祖國的偉大科學家,而錢學森先生就是科學家中尤為出彩的一位。

他的一生伴隨著無數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無一不在體現著他對祖國的熱愛,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世界,中國也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不靠掠奪,靠自己,靠勞動人民,靠科學人才的自我奮鬥。

時代巨人錢學森

錢學森是著名軍事教育家蔣百裡的女婿,他有著非常卓越的才能,和妻子蔣英一直在國外留學和工作,他們的青年時期雖然一直都處在西方群體之中,但是由於他們的背景,由於他們的身份,他們一刻都沒有忘記過在祖國需要二人的時候回到祖國,盡一份力。對於他們來說,漫長的學習和科研是有目的性的。在那個時代,西方人眼中的國人並不會有那麼出彩,而錢學森就用一個又一個的成績來打破他們的質疑。

從國內最為頂尖的院校獲得了前往他國學習的機會,他天分出眾的同時還是十分的熱愛鑽研,正是他這份刻苦的心意才讓他能夠在無論什麼樣子的環境下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本事。說到天賦,在他剛剛踏入美國國土之時,他絕對不是天賦最為出眾的那一個,但是他絕對是最認真和執著的那一個,在馮卡門的幫助下他迅速成長,從一個懵懂學子快速成長成了一個物理領域的頂尖學子,伴隨著歲月的不斷後移,他逐漸成為了一個有著多方面能力的人才,沒有多久他就成為了享譽全美的科學家,在其專業的領域,他收穫的不僅僅是榮譽,更多的是尊重,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夠在那樣的群體中收穫如此多的掌聲和榮譽足以說明他的能力是有多麼的出眾。先後多次發表科學論文的他,很快就成為了各種在美科研機構的爭相應聘的紅人,他要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了這些尊重與期望都是值得的。

公元1949年,新中國伊始,世界都見證了這個國家的誕生,作為海外國人,錢學森終於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看到了明確的方向,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致想要回到祖國去。他們都認為只有在祖國的土地上釋放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合適的,面對錢學森想要回國的申請,美方當然是多方阻難,他們不想這樣一個尖端的科技人才再回到中國,於是行為上的阻撓、權力、財富、榮譽等各種各樣的誘惑都用了上來,第一次申請回國的錢學森遭到了拒絕,錢學森很清楚的知曉美方這一切行徑的目的。但是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錢學森完全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己一再堅持自己才能夠有一絲的機會,一方面與美方周旋,一方面又傳信回國,向國家傳達自己想要歸國的意願。

第二次申請依然被拒絕了,惱羞成怒的美方,給錢學森定了一項間諜的罪名,最終將他軟禁了起來,但是在國內外多方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他終於還是回到了祖國。他的一切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回到祖國後,他立刻就投入到了相關領域的科學攻關中去,作為歸國的頂尖科學家他一點也沒有將自己的地位放得很高,而是和其他科研人員一樣,在基層,在實驗室一點又一點的拼湊著那些偉大的藍圖,他作為少數幾個的核心技術顧問在核彈、飛彈、飛行技術等眾多領域中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將我們國家的國防科技發展帶到了新的臺階上去。錢學森98歲去世,卻為中國隱藏了一項黑科技,全球曾只有5人會造。錢學森對中國國防科技的貢獻遠不止我們曾經知曉的那些,而超音速風洞就是其中一個。

公元1936年,25歲的錢學森還在美國加州大學學習,與自己的同學一起他就試圖想要在風洞領域做些研究,但是稍有進展的他們最終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放棄了。直到歸國後,他完成了各項國家主力打造的科研製造項目後,他終於有了機會再一次探索這個曾經不曾深入研究的領域。在國家給予支持的實驗室中他終於和眾多國內科學家一起完成了風洞系統的搭建,最終超音速風洞被成功的研究並製造了出來,對於錢學森來說是一個偉大的個人成就,對於國家來說也是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結語

這項技術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絕密技術,直到老先生去世(享年98歲),也僅僅只有5個該技術的科研接班人熟知這項技術。錢學森老先生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的卓越和偉大,他時時刻刻都在為祖國的發展而奮鬥和努力,自己的人生也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他用自己的熱誠感動了所有的中國百姓,同時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有實際能力為國家國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他作為典型代表,為與他同時期歸國的海外學子證明了,雖然他們的人在國外但是他們都有著一顆報效祖國的心。

參考資料:《嶽陽樓記》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錢學森98歲逝世,為中國隱藏了一黑科技,世界曾只有5人能造
    但是後期蘇聯和中國關係鬧僵,蘇聯直接把這些人才撤離回國,新中國終於意思到,我們需要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才。於是以清華和北大為首的大學,開始培養人才去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希望他們可以學成歸來,為新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而正是有了這批咱們自己培養優秀人才的幫助下,中國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逐漸開始了大國的風範。
  • 錢學森98歲逝世,為中國隱藏一種黑科技,全球曾只有5人會製造
    很多遠在海外的莘莘學子,他們學成以後,得知國家有需要,立即返身,回歸國家的懷抱,致力於國家科技力量的發展,在這一批一批歸國的人才中,錢學森是非常著名的一位,他為中國做了很多努力,還隱藏過一種黑科技,這種黑科技全球曾經只有5個人會製造,可以說為我國科技做出了巨大貢獻。
  • 錢學森98歲逝世前,曾為我國藏下一件火箭技術,全世界僅5國能造
    2009年10月底,我國兩彈元勳、航天和火箭之父錢學森,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歲,他去世後,國家特地給予他國葬禮遇,以感謝他為國為民兢兢業業,獨立將我國的高科技禪悅向前推進至少20年,他的功勞不可磨滅,國家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所以錢學森在病逝後,國家特批給予國葬禮遇,並享受三軍儀仗隊親自抬棺的殊榮。
  •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帶回了一項高科技,如今僅有5國會造
    提起錢學森,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頭上有許許多多頭銜,比如中國「飛彈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等。他的功勞究竟有多大?因為有了他,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了20年!錢學森年輕時到美國留學,是大科學家馮·卡門最得意的弟子,年僅35歲時,他就成為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年薪15萬美元。他在美國時就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連美國軍方都請他參加絕密的軍事項目,美國航天局的創始人之一就是錢學森。
  • 湖南一所新科技大學來了!是他的名字……
    其實,國內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不少,但是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這是第一……錢學森,一個連美國都心生敬意的人2009年,享年98歲的錢學森離開了我們,但是錢學森延續出來的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科學事業的執著一直迴蕩在我們身邊
  • 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逝世,享年98歲,曾獲香港金紫荊星章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已於10月29日辭世,享年98歲。集團主席、伍沾德侄孫伍偉國發公告敬悼,形容伍沾德既是高見遠識的領袖,推動美心集團發展壯大,同時還不遺餘力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 科學遇見魔法:錢學森堅信人的意念是科技
    曾幾何時,「氣功」與「特異功能」的風潮席捲了整個中國。上至廟堂,下至普通百姓都對「氣功」與「特異功能」,抱有極大的熱枕。甚至詩人海子死前曾留下遺訊說,自己並非是要選擇自殺,而是大腦受到了控制。1982年錢學森曾就對外不止一次的說過,特異功能和氣功是人體科學,人們都知道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是偉大的發現,但人體科學與它們一樣偉大。甚至探索人體科技的潛力,比物理上的其他發現都要偉大。可是他的呼喊,並沒有得到多少回應。
  • 著名服裝設計師逝世,享年98歲
    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 央視新聞 圖當地時間29日,義大利裔法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的家人告訴法新社,皮爾·卡丹在法國巴黎西部訥伊的一家醫院逝世,享年98歲。1922年,皮爾·卡丹出生於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近郊,他在年幼時便移居法國。皮爾·卡丹很早就對服裝設計產生興趣。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 享年98歲
    中新網南京12月17日電(徐珊珊)16日,南京大學官方網站發布訃告稱,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
    南京大學網站12月16日消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
    南京大學網站12月16日消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發表錢學森逝世訃文
    新華網洛杉磯11月2日電(記者高原)美國加州理工學院2日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訃文,悼念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逝世。 這篇刊登在網站首頁的訃文說:「錢學森,1939年博士學位獲得者,加州理工學院校友、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創始人之一,於10月31日逝世,享年98歲。」
  • 晚年錢學森:「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據不完全統計,在61歲至64歲的老年人中,患老年痴呆的比率為1%;在65歲至80歲的老年人中,達5%,而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達15%至20%。當時,錢學森年已九旬。於是,趁錢學森住院時,大夫就對他進行老年痴呆症測試。老年痴呆症的表現之一,就是計算數字產生障礙。大夫按照老年痴呆症的測試「規矩」,問錢學森:「100減7是多少?」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說到楊振寧,不知道大家都有什麼印象,其實在早些年,國內有很多人對楊振東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他當年沒有和李政道、錢學森等科學家一起衝破阻攔投入祖國建設,就是一種貪圖榮華富貴的表現,後來楊振寧又娶了小他很多歲的翁帆這件事,
  • 從毛主席與科學家交往細節中感受偉人科技情懷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兩彈一星"功臣是誰23人名單一覽:僅有5人健在
    今天上午,據央視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昨天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法晚記者注意到,23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8人辭世,僅有5人健在,分別是于敏、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程開甲。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逝世 享年98歲
    新京報快訊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在寧逝世,享年98歲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
  • 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補宣逝世,享年98歲
    光明日報微博8月31日消息,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王補宣同志1922年2月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43年西南聯合大學工學士,1949年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王補宣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
  • 李恆德院士在京逝世 享年98歲
    原標題:李恆德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生物仿生材料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28日23時02分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