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98歲逝世,為中國隱藏一種黑科技,全球曾只有5人會製造

2020-08-09 山水蒼茫

新中國成立初期,逐漸遠離硝煙與炮火,相比於世界上其他國家,仍然處於比較落後的水平,國家要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就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參與建設。很多遠在海外的莘莘學子,他們學成以後,得知國家有需要,立即返身,回歸國家的懷抱,致力於國家科技力量的發展,在這一批一批歸國的人才中,錢學森是非常著名的一位,他為中國做了很多努力,還隱藏過一種黑科技,這種黑科技全球曾經只有5個人會製造,可以說為我國科技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今他在98歲的高齡逝世,他一直影響著我們後輩們砥礪前行,不斷進取。

錢學森是我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他的盛名更是享譽世界。早年出生於上海,在國立交通大學畢業以後,得到了赴美深造的機會,從此以後錢學森便前往美國進行深造,後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獲得了數學和航空的雙博士學位。

年紀輕輕的他就表現出了卓越的成就,在28歲時被冠以空氣動力學家的稱號,他的老師也是當時著名的科學家,在老師的帶領下,他的研究也有了很多重大突破。在1943年,錢學森開始留美任教,在當時,國人飽受歧視,但是錢學森能夠留美任教,也確實說明了他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在這背後,意味著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

在他任教期間,發表了多部著作,被很多國家使用。對於他來說,最令他高興的事情是國家取得了抗戰勝利,於是就想回來,但因為他貢獻很大,所以美方拘禁了他,還對他進行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折磨。

雖然錢學森失去了自由,但是他依然沒有停止回歸國家的信念,在我國高層的不懈努力之下,錢學森終於被釋放了出來,在1955年回到國家。我國為了接他回來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當他的腳終於踏上了華夏土地時,他表示心情激動萬分,也很自豪。

在這之後,他就一直投身於中國航天事業中,使得我國從一個航天技術剛剛起步發展到了後來的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為國家隱藏了一種黑科技,他製造的超音速風洞,這個風洞,在當時,全球只有5個人會製造。也許有人會問風洞有什麼特殊之處,它的神奇就在於可以模擬不同風向風速的環境,以完善飛行器的外形結構,提高了飛行器整體性能和安全性,對我國研究高超音速飛行器和戰鬥機等空中武器,有著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持。

這個風洞建立以後,在當時被認為是尖端科技所在。實際上,錢老在美國學習時,就已經對風洞進行了研究,當時他們建立了噴氣推進實驗室,用來研究航天技術,後來又建立起了風洞,也正得益於它的建設和推進,使得我國的航天事業得以有如今傲人的成績。錢老對我國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他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很多人紛紛表示,他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將來也要像他那樣,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錢學森98歲逝世,為中國隱藏了一黑科技,世界曾只有5人能造
    但是後期蘇聯和中國關係鬧僵,蘇聯直接把這些人才撤離回國,新中國終於意思到,我們需要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才。於是以清華和北大為首的大學,開始培養人才去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希望他們可以學成歸來,為新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而正是有了這批咱們自己培養優秀人才的幫助下,中國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逐漸開始了大國的風範。
  • 錢學森享年98歲,卻為中國隱藏一項黑科技,世界曾只有5人會造
    對於那剛剛誕生不久的新中國來說,迫切的想要壯大自身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只有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於是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無數的先輩奔赴荒漠與山林,為的就是眾多普通老百姓的未來,而在那之中有的是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還有的卻是遠渡重洋回到祖國的偉大科學家,而錢學森先生就是科學家中尤為出彩的一位。
  • 錢學森98歲逝世前,曾為我國藏下一件火箭技術,全世界僅5國能造
    2009年10月底,我國兩彈元勳、航天和火箭之父錢學森,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歲,他去世後,國家特地給予他國葬禮遇,以感謝他為國為民兢兢業業,獨立將我國的高科技禪悅向前推進至少20年,他的功勞不可磨滅,國家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所以錢學森在病逝後,國家特批給予國葬禮遇,並享受三軍儀仗隊親自抬棺的殊榮。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發表錢學森逝世訃文
    新華網洛杉磯11月2日電(記者高原)美國加州理工學院2日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訃文,悼念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逝世。 這篇刊登在網站首頁的訃文說:「錢學森,1939年博士學位獲得者,加州理工學院校友、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創始人之一,於10月31日逝世,享年98歲。」
  • 「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逝世 70歲時攻下「電磁學哥德巴赫猜想」
    2015年1月23日9:30,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林為幹曾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  1980年,林為幹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
  • 科學遇見魔法:錢學森堅信人的意念是科技
    曾幾何時,「氣功」與「特異功能」的風潮席捲了整個中國。上至廟堂,下至普通百姓都對「氣功」與「特異功能」,抱有極大的熱枕。甚至詩人海子死前曾留下遺訊說,自己並非是要選擇自殺,而是大腦受到了控制。1982年錢學森曾就對外不止一次的說過,特異功能和氣功是人體科學,人們都知道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是偉大的發現,但人體科學與它們一樣偉大。甚至探索人體科技的潛力,比物理上的其他發現都要偉大。可是他的呼喊,並沒有得到多少回應。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說到楊振寧,不知道大家都有什麼印象,其實在早些年,國內有很多人對楊振東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他當年沒有和李政道、錢學森等科學家一起衝破阻攔投入祖國建設,就是一種貪圖榮華富貴的表現,後來楊振寧又娶了小他很多歲的翁帆這件事,
  • 美心創辦人伍沾德逝世 曾說「創辦美心是為民族自尊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美心創辦人伍沾德逝世,享年98歲,他曾說:「創辦美心是為民族自尊心」導讀:綜合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已於10月29日辭世,享年98歲。為中國人不被歧視創辦餐廳伍沾德成立內地首家合資企業伍沾德為「美心大小姐」伍淑清父親,他曾向媒體表示,創立美心完全是出於一份民族自尊心。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 享年98歲
    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馮端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家科委重點項目「若干功能晶體的試製與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雷射晶體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與研究」學術領導人、國家科委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
  • 錢學森,中華民族的驕傲!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和 「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李恆德院士在京逝世 享年98歲
    原標題:李恆德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生物仿生材料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28日23時02分在北京逝世
  • 晚年錢學森:「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據不完全統計,在61歲至64歲的老年人中,患老年痴呆的比率為1%;在65歲至80歲的老年人中,達5%,而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達15%至20%。當時,錢學森年已九旬。於是,趁錢學森住院時,大夫就對他進行老年痴呆症測試。老年痴呆症的表現之一,就是計算數字產生障礙。大夫按照老年痴呆症的測試「規矩」,問錢學森:「100減7是多少?」
  • 錢學森的艱難回國路:心向祖國兩彈一星終鑄就
    震驚了我一心歸國確被拘留在二戰期間,錢學森和導師馮卡門先生為美國的飛彈研製做出重要貢獻,這為美國扭轉二戰戰局起到重要作用。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帶著妻子蔣英和兒子錢永剛、女兒錢永真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啟程回國。那年,錢永剛7歲,妹妹錢永真5歲。郵輪開動了,他倆在甲板上跑來跑去,異常興奮。年幼的他們沒有父母心中的家國之憂,錢永剛回憶說,他那時最著急的是一件事,「這船開了這麼久,怎麼還沒離開海岸呢!」
  • 錢學森逝世十一周年
    【今天,紀念錢學森】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他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今天,#錢學森逝世十一周年#,緬懷!
  • "兩彈一星"功臣是誰23人名單一覽:僅有5人健在
    今天上午,據央視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昨天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法晚記者注意到,23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8人辭世,僅有5人健在,分別是于敏、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程開甲。
  • 「中國微波之父」 林為幹逝世 70歲時攻下「電磁學哥德巴赫猜想」
    2015年1月23日9:30,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林為幹曾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 1980年,林為幹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逝世 享年98歲
    新京報快訊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
  • 著名服裝設計師逝世,享年98歲
    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 央視新聞 圖當地時間29日,義大利裔法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的家人告訴法新社,皮爾·卡丹在法國巴黎西部訥伊的一家醫院逝世,享年98歲。1922年,皮爾·卡丹出生於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近郊,他在年幼時便移居法國。皮爾·卡丹很早就對服裝設計產生興趣。
  • 錢學森對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主要貢獻?
    在身陷囹圄的5年時間裡,錢學森有意讓美國當局知道他已改變研究方向,1954年寫出了《工程控制論》,在一個新的工程技術領域取得開創性的成就。經過中國政府的營救和艱苦的鬥爭,1955年9月錢學森終於衝破藩籬,全家啟程回國。
  • 錢學森稱他為「大師」,為中國造永動「陀螺」,可讓飛彈一發入魂
    為了補償歷史的欠債,無數老一輩們背井離鄉,投身祖國的軍工建設當中,而在雷射陀螺這一領域,高伯龍院士可謂是中國的「掃地僧」!在1975年之前,高伯龍院士的興趣一直都是理論物理研究領域,而在接到錢學森院士的兩張小紙片後,他決定放棄自己的熱愛轉投應用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