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的來歷、特徵與分布範圍

2021-01-15 中國網

小龍蝦的來歷 小龍蝦基本介紹

小龍蝦是存活於淡水中一種像龍蝦的甲殼類動物,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克氏原螯蝦是甲殼類中分布最廣的外來入侵物種。克氏原螯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克氏原螯蝦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經濟養殖品種。在商業養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至的原生態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在世界各地已經有廣泛報導,應引起高度重視。

小龍蝦是存活於淡水中一種像龍蝦的甲殼類動物,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東北地區稱剌蛄。在分類學上,克氏原螯蝦的地位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爬行亞目、蜊蛄科、螯蝦亞科、原螯蝦屬。

 

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1918年,日本從美國引進小龍蝦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有資料顯示,中國過去並不出產小龍蝦,小龍蝦的來歷要追溯到二戰時期,對日本國內隨處可見的克氏螯蝦(小龍蝦的前身),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蝦被成批運到日軍駐地,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改良後的克氏螯蝦表現出比起前輩更出色的適應高腐敗水體的能力,更強的繁殖能力,尤其是適應礦物性毒化水體的能力更是出色,日方解密檔案表明:高營養化,低氧水體中的肺吸蟲病和黑鰓病,克氏螯蝦幾乎終身攜帶,但是死亡率接近於正常值。二戰期間,小龍蝦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成為我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各省市。

小龍蝦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佔總體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蝦肉內鋅、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於其它食品。不過小龍蝦的有一項很重要的營養可能很多人都忽視了,那就是蝦青素,主要存在於蝦頭的蝦黃和蝦殼上的紅色物質,大多數的烹調方法可能都損失掉了,因為蝦青素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因此也容易被氧化掉。另外,小龍蝦還可以入藥,能化痰止咳,促進手術後的傷口生肌癒合。

生長環境

每年的六到八月份,是小龍蝦形體最為「豐滿」的時候,這時也是人們捕撈和享用它的最佳時機。青青的蒿草,淺淺的水灘,這塊水域就是老甘他們經常捕撈龍蝦的地方。

蝦農說,小龍蝦喜歡生活在乾淨的地方,像臭水溝的這些地方,小龍蝦都長不大。 

為什麼在深紅色的小龍蝦可以在汙濁的淤泥中生存大量繁殖,而淡紅色的對蝦即便在清澈的水體中也不易存活?

科學研究證明,機體蝦青素含量跟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是正相關,也就說機體蝦青素含量越高,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就越強。棗紅的顏色小龍蝦肌體中天然蝦青素的含量是對蝦的數倍。所以,深紅色的小龍蝦可以在汙濁的淤泥中生存繁殖,而淡紅色的對蝦即便在清澈的水體中也不易存活。

小龍蝦屬於雜食動物,主要吃植物類,小魚、小蝦、浮遊生物、底棲生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小龍蝦的繁殖能力不強,每年小龍蝦繁殖1次。

外來入侵物種

克氏原螯蝦是甲殼類中分布最廣的外來入侵物種。

克氏原螯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克氏原螯蝦能忍受長達四個月的枯水期,也能適應河口淡鹹水交匯的微鹽環境。在雨季,克氏原螯蝦能遷徙幾公裡尋找新的棲息地。取食時能用其強健的螯足剪斷植物嫩莖;克氏原螯蝦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養殖品種。在商業養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見的原生態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在世界各地已經有廣泛報導,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小龍蝦形態特徵

體形較大呈圓筒狀,甲殼堅厚,頭胸甲稍側扁,前側緣除海螯蝦科外,不與口前板癒合,側緣也不與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癒合。頸溝明顯。第1觸角較短小,雙鞭。第2觸角有較發達的鱗片。3對顎足都具外肢。步足全為單枝型,前3對螯狀,其中第1對特別強大、堅厚,故又稱螯蝦。末2對步足簡單、爪狀。鰓為絲狀鰓。

龍蝦頭部有觸鬚3對,觸鬚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鬚特別粗長,一般比體長長1/3;在一對長觸鬚中間為兩對短觸鬚,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鬚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鬚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

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2對步足特別發達而成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發達,並且雄性龍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別的重要特徵。

 

尾部有5片強大酌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爬行或受敵時,尾扇均向內彎曲,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小龍蝦與其它甲殼動物一樣,必須蛻掉體表的甲殼才能完成其突變性生長。

小龍蝦的蛻殼與水溫、營養及個體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幼體一般4~6天蛻皮一次,離開母體進入開放水體的幼蝦每5~8天蛻皮一次,後期幼蝦的蛻皮間隔一般8~20天。水溫高,食物充足,發育階段早,則蛻皮間隔短。性成熟的雌、雄蝦一般一年蛻皮1~2次。體長8~11cm的小龍蝦每蛻一次皮,體長可增長1.3cm。小龍蝦的蛻皮多發生在夜晚,人工養殖條件下,有時白天也可見其蛻皮。根據該蝦的活動及攝食情況,其蛻皮周期可分為蛻皮間期、蛻皮前期、蛻皮期和蛻皮後期四個階段。

相關焦點

  • 核桃木形態特徵和分布範圍
    核桃木形態特徵和分布範圍核桃木(Juglans regia)在亞洲、歐洲都有廣泛的應用,核桃木主要在華北
  • 小龍蝦的來源與分布
    淡水螯蝦現廣泛分布於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為三個科:擬鰲蝦科( Parastacidae)、正螯蝦科(或稱蟹蝦科)( Astacidae)和鰲蝦科(或稱蜊蛄科)(Cambaridae)。有數十個屬,400多種。擬螯蝦科主要分布於屬於岡瓦納古陸的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紐幾內亞島等地,形體較大,在塔斯馬尼亞發現的最重個體達到了6千克。
  • 小龍蝦的種類有多少?是外來入侵物種嗎?
    小龍蝦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原產地是美國,後來美國傳入日本用來給牛蛙做飼料,接著傳入我國南京,用來做水質改良的清道夫魚蝦類。這個說法應該可以說是目前關於小龍蝦的起源和來歷的最權威的說法。應該說如果專門指的是這種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在養殖的小龍蝦的話,它的確是外來物種。我們現在養殖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美國確實是原產地。相對於其他外來入侵物種而言,克斯原鰲蝦的命運有點悲催。在我們這裡,如果你要說10年以前,這些克氏原螯蝦的命運還是不錯的。河流溝渠稻田塘口裡面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
  • 十天幹的來歷|「丙丁火」的特徵
    上一節我們講了甲乙木的來歷。這一節我們講講丙丁火的來歷。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南方時,已經到了夏季了。同時在星域上,在七月夏至後,火星出現在了南方星空,此時正當夏氣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熱,火星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 小龍蝦的養殖方法,小龍蝦的棲息習性
    大家好,我是羅飛是條魚,我是做水產養殖的,今天還是分享小龍蝦的養殖方法,小龍蝦的生活習性。一、棲息習性小龍蝦棲息在湖泊、河流、水庫、沼澤、池塘及溝渠中,有時也見於稻田,但在食物較為豐富的靜水溝渠、池塘和淺水草型湖泊中較多。
  • 夏天吃小龍蝦,從醫學角度看小龍蝦的營養價值與注意事項!
    中國過去並不出產小龍蝦,小龍蝦的來歷要追溯到二戰時期,駐中國的日軍生化部隊因為要處理大量的屍體, 但是考慮到用焚屍爐徹底焚燒的能源消耗太大,而如果採取初級火化,再分解成小塊排放的話, 會造成周圍水體的嚴重富營養化,因此日本人想到了當時日本國內隨處可見的克氏螯蝦(小龍蝦的前身), 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蝦被成批運到日軍駐地, 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
  • 南極深海螯蝦:我可比小龍蝦珍貴多了!
    例如這南極深海螯蝦,經常被人稱作紐西蘭小龍蝦,讓人不由得想起夜宵經常吃的麻辣小龍蝦,但其實,這南極深海螯蝦可要比所謂的「小龍蝦」珍貴多了。 南極深海螯蝦(Metanephrops challengeri),俗稱紐西蘭小龍蝦,主要分布在紐西蘭周邊海域,身體細長,一隻普通的南極深海螯蝦長約13-18cm,重約100g。
  • 小龍蝦長不大,死亡率高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小龍蝦發病都是在四月底開始,六月初結束,剛好這段時間塘口裡面小龍蝦的數量是最多的,此時又是小龍蝦長勢最好的時候,塘口裡面的微量元素是有限的,一旦吸收完之後,又沒有人為的補充,那麼它就很容易生病,然後健康蝦吃病蝦,開始惡性傳染」。海南卓越公司潛江片區的張念經理這樣回答小龍蝦養殖長不大、大量死亡的原因。 那麼微量元素具體指那些?對水產動物有什麼作用?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問題來了,蒜蓉、麻辣,還是清蒸?
    小龍蝦是「史上最慘入侵物種」了吧...相比其他入侵物種,如美洲大蠊(蟑螂)、小管福壽螺、牛蛙...小龍蝦無疑是最「慘」的:「都被你們人類天天吃到價格飛漲,還要判我入侵嗎?」當然 也有網友意識到了,物種入侵的確是嚴肅的事情,況且目前能上中國人餐桌的小龍蝦,還是以養殖為主。
  • 小龍蝦恐慌
    有的城市甚至還出現了小龍蝦一條街。小龍蝦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靠水中腐敗的植物和小動物為食,食性廣,在多種水生環境中都能生存,甚至在比較骯髒、受到汙染的環境中也能存活下來。於是網上有傳言稱,環境越髒、汙染越嚴重,小龍蝦活得越好,因此小龍蝦體內富集了農藥、重金屬等各種環境汙染物,國外用小龍蝦來處理城市汙水,是不吃的,只有中國人才傻乎乎地大吃特吃云云。
  • 國外小龍蝦和中國小龍蝦有啥不同?最早吃小龍蝦的其實是古巴人
    中國的小龍蝦大家都吃過,有麻辣的,蒜蓉的,五香的五花八門各種烹飪方式和口味,非常好吃。但我經常聽到人們問國外小龍蝦嘗起來是什麼味道,甚至為此爭論不休。 小龍蝦是一種美味的甲殼類動物,常見於各種菜餚甚至只是小龍蝦本身。 小龍蝦的味道甚至如此不同,這取決於各種因素。
  • 浮遊動物是小龍蝦的天然蛋白質餌料,但你要知道小龍蝦喜歡吃那種
    稻蝦田和塘口,溝渠以及河道,湖泊裡面生長的大量的浮遊動物,是小龍蝦喜歡吃的天然蛋白質餌料,而且有助於小龍蝦健康生長繁殖。這個觀點我相信大部分養殖戶應該都不會懷疑。但是要說小龍蝦具體喜歡吃哪些種類的浮遊動物,不喜歡吃哪些浮遊動物?哪些浮遊動物小龍蝦獲取方便?哪些浮遊動物小龍蝦吃起來比較困難?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浮遊動物繁殖?我相信以上幾個疑問,大部分養殖戶都不是很明白。
  • 洪水衝出來的小龍蝦別吃,小心橫紋肌溶解
    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們分布在全市6個區的8個家庭和4個餐館,互相之間沒有太多關聯。但是他們都吃過小龍蝦,超過10隻,且大多喜歡吃蝦頭和蝦黃。調查人員順藤摸瓜,一共篩查了900多種物質,包括抗生素、農藥、重金屬等,但並沒有發現可疑致病原。而且臨近南京的其他地方並沒有出現類似病例,小龍蝦消費量巨大的上海和北京也沒有類似情況出現。
  • 冬季小龍蝦養殖如何管理?一起來了解冬季小龍蝦養殖管理技術
    冬季天氣轉涼,水溫變冷,小龍蝦活動減少,開始穴居越冬生活。另外小龍蝦處於低溫環境下,會導致其新陳代謝降低,抵抗力及活力大大下降,對來年出苗及上市有很大影響。那麼冬季小龍蝦養殖如何管理?下面一起來了解冬季小龍蝦養殖管理技術。
  • 德國小龍蝦成災,命人到中國「取經」後讚嘆:還是中國人有法子
    ,小龍蝦的分布範圍極廣。雖然明面上有分布在中國,但其實還是一個入侵物種,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將這物種帶入到了中國境內,徹底的讓小龍蝦在中國落地生根,而說起來,日本也是被美國引進的,所以充分展現了這個物種強大的適應能力,因為食性廣泛和繁殖快的特點,很快就會繁衍一堆,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這個情況在中國的2000年初,得到了催發,大量的小龍蝦佔據了池塘河流。
  • 湖北神農架現1.2米高金雕 猛禽金雕分布範圍和外形特徵介紹(圖)
    湖北神農架現1.2米高金雕金雕資料介紹外形特徵  大型猛禽。分布範圍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別是高山針葉林中,最高達到海拔4000米以上。遍布於我國東北及中西部山區,為留鳥;偶見於安徽滁州、江蘇鎮江、浙江溫州等地。保護級別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冬季小龍蝦太小不會打洞,如何防止小龍蝦蝦苗凍死?
    但是這裡又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的小龍蝦蝦苗還非常小,大部分都只有米粒大小,如果條件合適在整個冬季,也至少需要一個半月才能夠長到1錢以上,這種小龍蝦是沒有辦法打洞的,也沒有能力打洞,因為兩個螯足還完全沒有長大,不具備掘土的能力。
  • 龍蝦和小龍蝦有什麼區別?
    「龍蝦」與「小龍蝦」都是現在人餐桌上比較常見食物,雖然兩者有許多共同點:包括都屬於擁有 5 對步足和 5 對遊泳足的十足目;血液都沒有血紅細胞,呈藍色;殼中含大量蝦青素,煮熟後呈紅色。但是兩種蝦還是存在很大差別,屬於兩種不同的類別。「小龍蝦」屬於螯蝦科,淡水產動物,不是真正的龍蝦。
  • 小龍蝦「紅」了 國聯水產小龍蝦產業想像空間巨大
    2017年小龍蝦供給較少價格走高,小龍蝦熱度攀升,2018年受世界盃刺激,小龍蝦熱度走向巔峰。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測算,2019年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3690億元,同比增長37.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680億元,第二產業產值284億元,第三產業產值27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0.6%、41.8%、36.3%。其中第三產業佔總產值的73.9%,在小龍蝦產業中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
  • 小龍蝦上榜雲南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是解決不了的
    據新華社報導,雲南省政府發布了新版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收錄了福壽螺、美洲大蠊(大蟑螂)以及小龍蝦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及4個變種,其中50.1%的原產地來自美洲。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等屬於Ⅱ級嚴重入侵類。消息一出,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立即登上微博熱搜。吃貨網友們表示,小龍蝦上榜簡直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並且紛紛表示要去雲南幫忙消滅小龍蝦。然而,靠吃真的能解決小龍蝦入侵危機嗎?專家表示,並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