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NASA測得太陽表面溫度只有27℃,怎麼回事?

2020-11-21 騰訊網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太陽的重要性根本不用多說,如果不是因為太陽一直散發著光和熱,地球根本不會如此的生命繁茂,現在也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不是因為太陽的出現,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也不會存在,畢竟都是形成太陽時所剩下的「殘渣」組成的。

隨著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及工業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更加凸顯出了太陽的重要性,因為像石油、煤炭這樣的「工業血液」之所以能夠形成,也和太陽有著莫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它們是太陽能的另外一種存儲方式。

就是因為發現了太陽對維持整個地球生態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人類發展起到了難以替代的推動,對於太陽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研任務,無數科學家為之付出心血。

2018年8月12日,一個以物理學家尤金·派克命名的太陽探測器「帕克」(Parker)升空,旨在研究太陽兩極區域的磁場變化,以及太陽風的活動情況。

2018年10月29日,帕克距離太陽表面4273萬公裡,成功打破阿波羅2號在1976年創下的紀錄,成為距離太陽最近的人造探測器。

從帕克進入預定軌道開始,NASA經常將它拍攝的太陽照片上傳到網上,一方面供人們參考學習,一方面也讓人們感受恆星所帶來的震撼。

不過,從公開第一組照片開始,就一直有許多人懷疑NASA私自修改照片。其實懷疑並不是從帕克開始的,早在帕克之前就一直有人懷疑NASA所放出的太陽照片都是經過修改的。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懷疑,主要是因為許多照片中都曾出現過許多無法解釋的神秘物體。比如2014年12月30日,有人在NASA官網放出的照片中發現了不尋常的地方。將照片放大能夠清晰看到,太陽表面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三角,看樣子正從內部出來。

讓人害怕的是,如果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比例,就是神秘三角與太陽之間的真實比例,那麼這個三角的體積將會是地球的幾十倍。

而此時也出現了一個非常關鍵問題: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000-7000攝氏度,並且還有強烈的電磁輻射,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能夠在這種溫度下自由穿梭呢?

許多科學家指出,就目前人類現有技術來看,根本無法製造出能夠自由穿梭太陽表面和內部的材料,甚至可預見的未來都不行。

一些UFO專家表示,這些頻頻在太陽附近出現的神秘飛行物,很可能是外星文明的飛船,而他們之所以會出現在太陽中,其實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就是利用太陽的能量為自己補充能量,畢竟太陽每秒都會產出驚人的能量。第二種可能就是利用太陽進行星際旅行,因為太陽內部具有強大的引力,這種引力或許使得太陽內部出現了一個時空之門,通過它可以在宇宙中快速的移動,省去大量的飛行時間。

而就在人們對此爭論不休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說法:太陽附近出現的不明物體,很可能是太陽上的智慧生物製造出的飛行器。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說法很荒誕,但其實這種說法早已由來已久,其根源主要在於三個方面——18世紀的「太陽常溫說」、NASA在1988年測得太陽表面溫度為27℃這個說法,以及1997年科學雜誌《Science》上刊載的兩篇太陽上發現水的論文。

正是有了這三個事情的支持,所以才催生出了上面那個讓人細思極恐的說法。可這三個事情都是真的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究竟什麼是「太陽常溫說」。喜愛天文的人可能都知道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第一任會長弗裡德裡希·威廉·赫歇爾的大名。

他在1782年通過自己發明的望遠鏡,成功觀測到了天王星,在1785年繪製了第一張「銀河天體圖」,並且還在1800年發現了紅外線的存在。

可就是這一位科學大牛,在取得重要發現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荒誕的猜想。他認為每一顆天體甚至是太陽中都有生命和文明。他還認為太陽的溫度是常溫,並且表面和地球一樣堅硬,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生物生活在太陽上面。

再來看看第二種問題,NASA真的在1988年測得太陽表面溫度為27℃嗎?答案可想而知,這當然是假的不能再假的說法。

據傳,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一位在NASA工作了8年名為川又審一郎的人。但經過大量的調查,NASA中並沒有這個人的任何消息,也就是說他的身份是假的。

而一個連身份都是捏造出來的人,他說的話又會有怎樣的可信度呢?更何況這種事情的專業度還很高。所以NASA在1988年測得太陽表面溫度為27℃的說法是假的。

再來看看最後一個問題,《Science》真的刊載過太陽上發現水的論文嗎?事實上,確實有這兩篇論文的存在,但文中根本沒有直接表示發現水的痕跡,只是說從太陽黑子的紅外光譜中,發現了一些和水非常像的吸收特徵譜線。

事實證明,這三個說法都是非常不靠譜的,所以也就不能成為那個荒誕猜想的證據。不過,雖然事實證明太陽中不可能存在生命和文明,那麼探測器拍到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我們期待科學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相關焦點

  • 1988年,NASA測得太陽表面溫度只有27℃,怎麼回事?
    月29日,帕克距離太陽表面4273萬公裡,成功打破阿波羅2號在1976年創下的紀錄,成為距離太陽最近的人造探測器。比如2014年12月30日,有人在NASA官網放出的照片中發現了不尋常的地方。將照片放大能夠清晰看到,太陽表面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三角,看樣子正從內部出來。
  • 太陽表面溫度只有27攝氏度?1988年NASA檢測結果,當年怎麼了?
    可是在1988年的時候,NASA發現太陽表面的溫度僅僅只有27度,當年發生了什麼呢?觀測太陽變化2018年向太陽附近發射探測器,主要是為了研究太陽磁場變化,從這顆探測器進入軌道開始,NASA頻繁將它的照片傳到網絡上,讓大家近距離地觀察太陽模樣,不過自從首次公開太陽的照片開始,大家開始推測NASA可能私自修改了太陽的照片。
  • NASA洩密太陽的溫度只有27度?
    我們對於太陽的了解非常的少,大部分都是推測。我們現在對太陽的普遍認知就是它是一個在核聚變的東西,不斷的核聚變產生高溫高熱,然後它這個高溫高熱輻射到我們地球,我們在地球上就感覺到了很暖和!為什麼科學家覺得太陽是在核聚變,因為以現代的物理學和化學知識而言,能產生如此高溫,高熱只有可能是核反應。
  • 都市傳說:NASA曾經實測太陽溫度,發現了太陽隱藏的巨大秘密
    科學家通過分析太陽的光譜發現,光譜中含有氫原子和氦原子,說明太陽中可能含有氫元素和氦元素。能產生如此高溫高熱,只有可能是核反應,任何其他化學反應很難達到如此程度,就算達到了,也無法維持幾十億年。不過太陽正在核聚變這一解釋只是一個猜測,只是被科學界被我們公認的一個猜測,疑點還是非常多的。
  • 太陽表面溫度只是常溫?印度航天員樂壞了:白天也可以登陸太陽
    「太陽常溫假說」:太陽表面溫度只是常溫?在咱們的印象裡,太陽就是一個熱熱的大火球。而科學家們,也通過一系列的天文觀測資料,計算出了太陽的表面溫度大概是5500攝氏度,而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是1500萬攝氏度。
  • 太陽表面溫度26℃?特別適合人類居住!
    太陽光譜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科學家測得太陽的日冕(太陽最外層的大氣)有100-200萬℃,能產生如此高溫,除了通過核反應,其他任何化學反應都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並且得持續反應幾十億年我們的地球地核的溫度就是6000℃左右,如果6000℃就能產生核聚變,那地球先炸了。要讓核聚變理論合理,科學家就推測,太陽的中心溫度得有1500萬℃,才能足以引起核聚變。如果在中心進行核聚變,中心的溫度應該是最高的,而越往外溫度應該越低。上文也提到,科學家測得的太陽外層大氣(日冕)溫度是100萬℃。那麼太陽的這種溫度設定就不符合核聚變理論了。
  • 在太陽表面首次發現奇特磁暴
    它們從太陽表面噴發出來,短暫離開表面,形成巨大的圈,然後再被太陽強大的引力拽回表面。這種現象過去只能同日全食才能看到,因其掛在太陽邊緣如耳環一般,故而得名日珥。除了這些壯觀景象以外,太陽上也時常發生不可見的奇特現象,例如磁場。
  • 南極臭氧洞,今年怎麼又小了?
    (引自http://ozonewatch.gsfc.nasa.gov/facts/hole_SH.html)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搞清這個問題,就要從什麼是臭氧和臭氧洞,臭氧是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一種痕量氣體,主要分布在平流層,通常最大濃度出現在離地22~27km的地方(圖1)。
  • 為何太陽大氣溫度比表面溫度高?
    據《每日科技》網站報導,隸屬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極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譜儀」(Extreme Ultraviolet Normal Incidence Spectrograph,簡稱EUNIS)項目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他們掌握了一些可以用於解釋太陽外部大氣層為何比內部表面溫度高得多的證據。
  • 太陽時刻進行著核聚變,表面溫度5500度,為什麼太空卻是冰冷的?
    而地球表面生態環境的溫度主要是由來源於太陽,所以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不知道太陽是什麼,不知道地球之外的空間溫度是如何的?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半個世紀前,我們終於脫離了地球的束縛,走進了太空。站在太空中看太陽跟地球上看太陽,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 NASA發現超熱系外行星,表面溫度趕超太陽
    它也是2017年年中發現的最熱系外行星,表面溫度達到了幾千開氏度。美國宇航局在一篇微博中寫道:「克卜勒-70b(又名KOI-55)很可能是另一個地獄,它的平均溫度比太陽表面(約5770攝氏度)還熱。它曾經有木星那麼大,但死亡恆星的摧殘以及自身的蒸發,導致它如今的體積甚至比地球還小。它的表面溫度大約為12000華氏度(約6800攝氏度),是目前我們發現的最熱行星之一。」
  • 太陽黑子是怎麼回事呢?
    太陽黑子是太陽上溫度較低的區域,但黑子好大,比地球還大呢。雖然黑子比太陽上的其他部分溫度要低1000℃到2000℃,但還是達到了4500℃,因此它也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只是黑子放出的光的亮度比太陽上其他部分顯得較暗些。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通常是成群出現。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嚴重時會使通信受阻,飛機失控,衛星失靈。
  • 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 太陽的表面溫度多少度
    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溫度非常高,但是到底有多高,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日冕層溫度約為5 × 106 攝氏度,中心溫度約為2000萬攝氏度,大約是3600多倍。
  • 太陽的溫度是如何測量的?
    說起溫度,我們基本都能想到可以通過溫度計測量,不過太陽表面的溫度非常高,目前我們人類所能製造出的所有材料在這種溫度下都會發生熔化,更不要說溫度計了。而且太陽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直接通過工具測量非常的不現實,那麼太陽溫度是如何測量出來的呢。為了測量太陽的溫度,我們需要了解下黑體輻射的概念以及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太陽日冕高溫成因和高能粒子動量不守恆作者:韓統義眾所周知,太陽的直徑1,390,000km,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K,太陽光球層溫度約5,800K,色球層的溫度約4,500K,從色球層到日冕層的中間還有一個過渡區,溫度約8,000K。太陽黑子的最低溫度3,500K。
  • 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地球核心溫度修正為6000攝氏度 接近太陽表溫
    中新網4月2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報導,歐洲科學界利用最新技術,測出接近地球核心的溫度是6000攝氏度,接近太陽表面溫度。這個溫度比20年前測得的溫度高出1000度。科學家解釋說,出現如此大的溫差,並非因為地球的鐵核變熱,而是因為1993年的測量方法不夠準確。
  • 太陽表面出現數字「2」,是外星人留下的信號嗎?NASA作出回應!
    太陽表面出現數字「2」,是外星人留下的信號嗎?NASA作出回應!在太陽系當中,太陽佔據了超過99%以上的質量,這是因為太陽內部在不斷的進行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向外釋放光能和熱能,表面溫度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這就導致很多人類探測器根本就無法靠近。成功進入太陽日冕層的,是由NASA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這顆先進的設備,讓我們對太陽有了更多的細節了解。
  • 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