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櫻桃收穫季過半,「紅燈」品種的高峰期已過,「美早」品種現在是市場上的主流。不過,本文的話題,還是與「紅燈」有關。之前給大家介紹了一篇關於「薩米脫」品種名字的由來,這篇文章就簡單探討一下「紅燈」櫻桃的名字。
「紅燈」大櫻桃,這個叫法,大家已經習以為常。或許是因為太熟悉了,人們反而多少忽略了這個名字的由來。「紅燈」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不查詢資料的話,鮮有人能回答上來。
其實,即便查詢資料,也找不到準確權威的解釋。只能結合資料記載和時代背景,進行合理推測。與拉賓斯、薩米脫、義大利早紅、烏克蘭早大果這種明顯帶有外國痕跡的大櫻桃品種不同,「紅燈」是一個很中國化的名字。查詢資料,紅燈櫻桃對應的只有一個拉丁文名字歐洲櫻桃 Cerasus pseudocerasus ,不過這個詞是「歐洲櫻桃」的統稱,因此就可以排除「紅燈」這個名稱是從外文翻譯而來的可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紅燈」是由國內培育出來的櫻桃品種,而非引自國外。在國內,大櫻桃品種培育主要集中在兩個地區,那就是地處半島的煙臺,以及遼東半島的大連。其中,砂蜜豆品種由煙臺農科院培育,而紅燈品種,則是由大連農科部門選育而成。
1988年的《中國果樹》雜誌曾刊登了一篇名為《櫻桃新品種——紅燈》的文章,對紅燈品種的誕生過程,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根據記載,早在1950年代,大連農科所(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就開始準備培育新的大櫻桃品種。在1960年代,通過以「那翁」和「黃玉」兩個品種為親本進行雜交,培育出了一個新品種。有趣的是,那翁和黃玉都是黃櫻桃,且那翁還屬於早熟品種,但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卻是中早熟的紅櫻桃。此後,又經過數年的培育和優化,到了1973年,新品種經過專業部門的品評審定,命名為「紅燈」。
在果品培育屆,對雜交品種的命名,有時會採取親本各取一字的形式,比如蘋果當中的「喬納金」,這是由「紅玉」(Jonathan)和「金冠」(Gold)雜交而成,名字也就是兩者融合的翻譯。而「紅燈」櫻桃的親本為「那翁」(Napoleon)和「黃玉」,不管是外文還是漢語,看起來跟「紅燈」都不沾邊。以此推測,「紅燈」這個名字,應該是當時的首創。那麼,它又是以什麼為靈感而命名的呢?
如果把視野擴展到大櫻桃領域之外,提到「紅燈」這個詞,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有的人或許會想到交通信號的紅燈,而年紀大一些的朋友,會想起一部樣板戲的名稱,那就是《紅燈記》。《紅燈記》上映於1970年代初,作為當時的樣板戲之一,很快傳唱大江南北,不少經典臺詞,人們都耳熟能詳。
而「紅燈」大櫻桃命名於1973年,時間上與《紅燈記》相距不遠,很有可能與此有關。類似的命名方式,當時在很多領域都可見到,如解放牌汽車、勝利油田等等。
不過,即便真的是從《紅燈記》的靈感而來,這個名字也相當形象。因為成熟的大櫻桃掛在枝頭,的確很像小紅燈籠。由於成熟早且產量高,從1980年代開始,紅燈都是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主要種植的大櫻桃品種之一,引領數十年之市場風潮。但紅燈櫻桃屬於酸甜口品種,採摘之後,放一放才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