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加推出首款高於60Hz刷新率屏幕手機開始,智慧型手機終於從全面屏的概念中解放出來,在屏幕的突破方向上了有新的目標--推動高刷新率屏幕的普及。或許是手機行業「嫉妒」一加的成功,也或許是時代終於走到了這一步,總之,這兩年以來,高刷新率屏幕已經與全面屏的重要性幾乎可以相提並論了!
驚豔登場:一加7 Pro的逆襲史
筆者翻回此前人們對一加這款「高刷新率屏幕」手機的評論時,突然發現當時的媒體以及業界對它的評價著實大方:有媒體這樣評價其--「屏幕出類拔萃,一場屬於硬體的狂歡」;也有用戶這樣通俗的評價:用了就回不去.如是種種。
「花費巨資定製」、「首款2K+、90Hz刷新率的OLED顯示屏」等等,且還獲得了DisplayMate A+的評價,這也使得高刷新率屏幕的概念雖然比不上全面屏概念提出時那麼的驚豔,卻也已經是近年來較為搶眼的關於手機硬體上的突破了。
於當時而言,一加的在屏幕上技術突破對一加這個「小眾品牌」的幫助是無與倫比的。也從這款產品開始,智慧型手機進入高刷新率全面屏手機時代。
普及階段:千元也能買到高刷新率屏幕支持手機!
早在去年的年底開始,不僅僅是國產華米OV都在布局旗艦的高刷新率屏幕支持的手機,就千元機也迎來了這項技術的支持,筆者不記得在千元手機中哪款產品最早涉足高刷新率屏幕支持了,但如果要說印象最深的,還得數Redmi去年的4G版本Redmi K30最香~
作為Redmi首款5G產品,5G版本的Redmi K30確實憑藉極致的性價比和5G雙模聯網的支持吸引了絕大多數同學的關注,甚至就連這款產品支持最高120Hz刷新率也成為了人們追逐的亮點;而如果你的預算更少,選擇4G版的Redmi K30也不錯--因為4G版的Redmi K30除了不支持5G聯網之外,其同樣支持120Hz高刷新率的做法,也讓高刷新率屏幕漸漸降低了入門的門檻,在體驗上並沒有相差很大。
也因此,Redmi K30 4G版面世之後最大的功勞其實還是讓「高刷新率屏幕」不再是旗艦手機的標配,也開始在千元機中慢慢普及。不說別的,2020年上半年的諸多已經在售的手機中,旗艦機基本上已經標配高刷新率屏幕的支持、即便是中端機乃至入門的5G手機也開始將90Hz高刷乃至120Hz支持作為標配。
全系支持:還遠嗎?
從目前來看,每一項「頂尖」技術的普及往往是自上而下的過程,在手機行業尤其明顯。得益於更新迭代的迅猛和競爭的激烈,國產崛起的這十年間,也是各項技術打破循序漸進、剛一出現就會在短期普及的最好時代。
從目前來看,不管是國產的華米OV、魅族一加,還是洋品牌的三星、蘋果,今年新發布的機型7/8成的產品都會支持90Hz以上高刷新率支持已經成為事實;而往下普及還需要多久呢?往下普及的急先鋒又應該是誰呢?
筆者原以為近期realme推出realme V3這款當前最低門檻的5G手機時,會將高刷新率也再次拉低門檻,沒想到並沒有。因此,最有可能再次拉低門檻的品牌可能依然還是在Redmi或則OPPO和vivo的千元以內產品中出現。或許只有到了那一天,高刷新率屏幕支持才算得上是完全普及了吧!
總結:
高刷新率支持的好處有哪些呢?在筆者看來,高刷新率支持的手機會有兩個顯性的優越性:1、可以帶來更加流暢而連貫的畫面顯示效果,追劇時、遊戲體驗時會比較明顯;2、普通用戶體驗高刷新率屏幕手機時會在日常的交互滑動、動畫縮放時感受到高刷新率支持帶來的流暢感。
當然了,高刷新率也會使得手機的「耗電」顯著增加,所以現如今的高刷支持的手機都會做多手的準備:一是增加電池容量、提升充電效率;二是在系統層面支持多個層級的刷新率調整;三是系統優化方面的調整。
當然,高刷新率確實能夠帶來流暢的視覺體驗,甚至還會推動高幀率內容生態的發展,但屏幕色準、色深乃至亮度等基礎的屏幕素質方面也會對視覺體驗產生決定性在作用,也不能一味的迷信高刷新率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