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RNAi小鼠實驗,南非科學家發現,AAV抑制長達40周

2020-11-30 小番健康

RNA幹擾這項技術在早期臨床前研究過程十分複雜,南非研究人員發現,合成siRNA的設計使得其結構特徵與早期研究中確定的結構特徵並沒有明顯偏差。並且總是由19-21個核苷酸雙鏈組成,在3′端有兩個核苷酸懸置。本研究已發表科學雜誌《Viruses》。

B肝RNAi小鼠實驗,南非科學家發現,AAV抑制長達40周

南非研究人員介紹,在隨後RNAi這項技術探索了化學修飾,作為提高siRNA療效的一種手段。最初的報告探討了′-OH修飾(2′-氟和2′-O-甲基)、脫氧核糖核酸的包合和硫代磷酸酯鍵的使用。這些修飾組合,被引入到siRNA的兩條鏈中,並在體外和小鼠中進行評估。修飾可使siRNA的體外穩定性從幾分鐘提高到數小時,並且沉默效果不受影響。

在體內,修飾siRNAs的表現優於未修飾的siRNA。將修飾後的siRNA構建成脂複合物,然後將其輸送到穩定表達B肝病毒的轉基因小鼠中,高效地抑制病毒複製。此外,最初每日以3天劑量的脂符合siRNA,隨後是單周劑量,沉默可以維持長達6周。最近,還研究了含有新修飾核糖核苷酸的合成siRNA的活性。

在合成的抗B肝病毒siRNA中,加入阿爾替醇(一種取代核糖的六元環)可提高沉默活性,但在體內會產生一定的肝毒性。相反,與未修飾的siRNA相比,altritol修飾的siRNA表現出更好的免疫刺激特性。2′-O-胍丙基修飾的核糖核苷酸的摻入同樣顯示了穩定性、沉默和免疫刺激特性的改善。siRNA的易製造性和與非病毒載體的相容性,刺激了它們在治療上的迅速採用和應用。這突出的事實是,已經有幾個臨床試驗正在評估抗B肝病毒siRNAs的療效。

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病理學院抗病毒基因治療研究室詳細解釋,儘管化學修飾siRNAs,可以延長其半衰期以延長治療沉默,但要有效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需要反覆給藥。從DNA盒中,再生表達RNAi激活劑,具有更持久的沉默潛力。RNA聚合酶III驅動的轉錄,自然產生短的RNA序列,最初被用於RNAi激活劑的表達。

從RNA聚合酶III啟動子轉錄shRNA序列,首先由Brummelkamp等人描述。使用H1啟動子,被證明是非常流行的,並且仍然是基因沉默的重要方法。在shru6細胞中,用該啟動子表達HBV-53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強烈的shRNA表達的一個警告是,內源性miRNA處理可能被破壞,從而導致小鼠嚴重毒性。H1啟動子和tRNALys啟動子的抗HBV shRNA的表達,也有效地抑制了B肝病毒複製。

miRNA作用機制的特性研究,旨在探索更接近這些天然基因消音器的RNAi激活劑。利用已知的miRNA序列和結構作為支架,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類似於pre-miRNAs和pri-miRNAs的人工miRNA。特別是,人工pri-miRNAs(apri-miRNAs)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允許RNA聚合酶II啟動子的表達,從而能夠更好地控制RNAi激活劑,並避免過度表達引起的毒性。

此外,由於pri-miRNAs通常以多順反子序列的形式存在,因此這一特性可能適用於從單個DNA盒中產生多靶向miRNA。這對於限制B肝病毒逃逸突變體的出現,特別有用。表達盒的另一個優點是與高效的病毒載體相容。通過將抗HBV shRNA表達盒整合到可有效抑制轉基因小鼠中HBV複製的嗜肝腺病毒載體中,證實了這一點。

總體上,這種方法被擴展到使用慢病毒和腺相關病毒載體(AAVs),來傳遞HBV靶向多順反子apri-miRNA。使用AAV,在轉基因小鼠中,B肝病毒複製的抑制作用可長達40周。考慮到長期沉默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2020年8月4日 Viruses 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病理學院抗病毒基因治療研究室)。

相關焦點

  • B肝RNAi小鼠實驗,南非科學家發現,AAV抑制長達40周
    RNAi小鼠實驗,南非科學家發現,AAV抑制長達40周南非研究人員介紹,在隨後RNAi這項技術探索了化學修飾,作為提高siRNA療效的一種手段。將修飾後的siRNA構建成脂複合物,然後將其輸送到穩定表達B肝病毒的轉基因小鼠中,高效地抑制病毒複製。此外,最初每日以3天劑量的脂符合siRNA,隨後是單周劑量,沉默可以維持長達6周。最近,還研究了含有新修飾核糖核苷酸的合成siRNA的活性。
  •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RNAi,實際上指的是基因沉默,最初這種現象是在植物和秀麗隱杆線蟲(一種無毒無害、可獨立生存線蟲)中被發現的,但後來被證實發生在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生物中。基因沉默機制,指的是可以通過mRNA降解或者抑制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小幹擾RNA(siRNA)、短髮夾RNA(shRNA)和微RNA(miRNA)來實現。
  • B肝新藥開發應用,基於抑制cccDNA形成,RNAi理論基礎
    ,基於抑制cccDNA形成,RNAi理論基礎B肝病毒(HBV)的病毒粒子,或Dane顆粒,有大、中、小表面抗原嵌入周圍的包膜。已有證據表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也可能在B肝病毒進入肝細胞的吸收中發揮作用。HBV的NTCP受體直到2012年才被發現,並為HBV複製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動力。
  • B肝藥物開發RNAi激活劑,抑制基因表達,臨床前研究艱辛道路
    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病理學院抗病毒基因治療研究室研究人員Fiona van den Berg及其同事,證明了將長雙鏈RNA引入線蟲體可引起有效和特異的沉默,本文依然是深入介紹,RNAi激活劑。
  • 停藥1年後,仍能抑制B肝活動!新RNAi療法有望實現B肝「功能性治癒」
    目前,慢性B肝還無法徹底治癒,主要是通過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來降低B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率,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發生。而且,現有的標準療法治癒率很低,達不到長久「功能性治癒」的療效,而且患者終生都需要接受治療。 想要功能性治癒B肝,降低B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至關重要。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此外,以IAPs為靶點,研究人員評估了B肝在研新藥APG-1387的抗病毒功能,並在EASL 2020探討了其體內機制。臨床前研究方法:用重組人rAAV8-HBV1.3感染C57BL/6j小鼠,或將pAAV-HBV1.2質粒注入C57BL/6j和C3H/HeN小鼠株,建立3種免疫活性B肝病毒攜帶者小鼠模型。靜脈注射20毫克/千克的APG-1387,每周1次。
  • B肝解剖HCC通路,南非科學家開發,miRNA調控表達工具
    南非研究人員發現,B肝病毒(HBV)被稱為「僅次於菸草的第二大危險致癌物」,B肝病毒是其家族的原型成員,是嗜肝性和非細胞性疾病。HCC通路,南非科學家開發,miRNA調控表達工具研究人員指出,這個過程雖然不需要複製HBV,但HBV-DNA可在宿主基因組內整合,這與肝細胞癌(HCC)的發生有關。
  • 赴美就醫:停藥1年後,仍能抑制B肝活動!新RNAi療法有望實現B肝...
    而且,現有的標準療法治癒率很低,達不到長久「功能性治癒」的療效,而且患者終生都需要接受治療。  中美跨境醫療行業領導者好醫友表示,想要功能性治癒B肝,降低B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至關重要。但在全球範圍內,慢性B肝患者都存在著大量的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 B肝治癒新希望——使用RNAi療法的新藥研究進度如何?
    Dicerna公司相信該採用RNAi療法的新藥能有優異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能力,並有希望幫助清除B肝表面抗原和HBV病毒,達成功能性治癒B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B型肝炎病毒(HBV)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嚴重肝臟感染,有超過2.92億的慢性感染患者。 全球B肝患者中每年約有78萬人死亡,其中有65萬人是由於B肝導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其餘13萬例死於急性疾病引起的併發症。
  • B肝在研新藥JNJ-4964,小鼠模型試驗,周1次給藥更有效
    B肝在研新藥JNJ-4964,小鼠模型試驗,周1次給藥更有效 JNJ 具體試驗設計方法如下:對感染rAAV8-1.3HBV(基因型D)的C57BL/6小鼠使用JNJ-4964(口服給藥),劑量範圍是2到20毫克/千克,給藥頻率是每周2次(BIW)、每周1次(QW)、每兩周1次(Q2W)或每月1次(Q4W)(n=8-10/組)。在給藥12周後,研究人員將隨訪12周。
  • RNAi實驗原理與方法選擇
    在設計RNAi實驗時,可以先在以下網站進行目標序列的篩選:   http://www.genesil.com/business/products/order2.htm   http://www.ambion.com/techlib/misc/siRNA_finder.html   http://www.ic.sunysb.edu/Stu/shilin/rnai.html
  • B肝藥物開發很好靶點,基於RNAi,對不同基因型沉默效應
    B肝藥物開發很好靶點,基於RNAi,對不同基因型沉默效應任何一種病毒都可能發生變異,考慮到基因沉默對靶序列變化的敏感性,現已經發現的針對保守位點設計的有siRNAs、shRNAs和人工siRNA(amiRNAs),它們可以確保消除以上問題,即沉默B肝病毒多基因型的活性。
  • B肝在研新藥ALG-001075,小鼠DNA減少5-log10,呈劑量依賴性下降
    主要進行過評估原代肝細胞對該化合物活性、無論是否使用40%人體血清定量在HepG2.2.15和HepG2.117細胞測定了解HBV-DNA抗病毒活性等等。小鼠和狗試驗觀察口服該藥和靜脈給藥以後,評估該藥的藥代動力學 ,以及評估小鼠試驗的體內抗病毒效果。
  • B肝在研新藥DCR-HBVS和RNAi新療法
    目前,B肝一線治療藥物存在諸多不足,但及時發現肝炎活動表現,可以於早期通過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幹擾素(IFN)進行抗病毒治療。除NAs與IFN之外,全球依然在研的B肝新靶點藥物當中,基於RNAi療法的DCR-HBVS,值得醫藥學界關注後續進展。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吉利德科學的TLR-7激動劑GS-9620,首次在人類肝細胞系HepaRG和感染HBV的原代肝細胞中進行測試時,通過誘導I型IFN,顯示了對B肝病毒複製的持久抑制,但cccDNA水平沒有下降(許多抗HBV藥物同時也為抗HIV藥物)。
  •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
    B肝在研新藥GS9620,顯示持久抑制,但cccDNA未下降該靶點主要通過信號轉導途徑來感知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從而產生細胞因子。TLR-7和TLR-8激動劑,參與內源性IFN刺激基因的誘導以及JAK/STAT通路等其他信號級聯的激活。
  • 停藥1年,仍能抑制B肝活動!新療法有望實現B肝「功能性治癒」
    預計,每年有超過88萬人死於B肝或者相關的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容易誘發肝癌,肝癌是世界上導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目前,慢性B肝還無法徹底治癒,主要是通過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來降低B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率,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發生。而且,現有的標準療法治癒率很低,達不到長久「功能性治癒」的療效,而且患者終生都需要接受治療。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然而大多數臨床研究發現該類藥物對HBV DNA的抑制作用不如NA,且聯合用藥後對HBV DNA和HBV RNA抑制的效果更佳,但核衣殼抑制劑面臨著作用於cccDNA合成下遊的同樣的困境——停藥後復發如何解決?已感染HBV的肝細胞如何清除?
  • B肝RNAi未來的領域,可以實現有效沉默,cccDNA轉錄物
    在過去二十年裡,人工合成的siRNAs和表達的RNAi途徑激活劑,已經被藥物學家證明能夠在體內外抑制B肝病毒複製。它能夠通過表達的HBV靶向序列(比如由攜帶病毒載體的aprimirna表達盒編碼的序列)獲得持久沉默HBV基因組的效果。
  • 【新研究】科學家發現紅藻中卡拉膠能夠抑制小鼠腹膜吞噬細胞的活性!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遠東聯邦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等科學家發現紅藻中的角叉菜膠可以在必要時成為免疫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