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已在清華大學任教十年的美女教授顏寧遠走美國,去她的母校普林斯頓任教,三年後的2020年,顏寧又在美國斬獲GWIS公布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其實在此前,顏寧已經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作為美女科學家,人們關注顏寧的並非只有她的外貌,她的很多事跡都被網友所熟知,從小大到,顏寧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少年,經歷了同齡人所經歷的所有事情,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畢業後同樣以非常優異的條件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
值得注意的是,顏寧入讀清華和普林斯頓都是生物學專業,近年來該類專業被考生和大學生戲稱為四大天坑專業之首,那為何顏寧就讀該專業後有如此高的成就呢?是因為其他人就讀的生物專業是假的?還是其他學校的生物專業不如清華大學?
在2017年的大學學科評估中,全國大學開設生物學相關專業的高校中,有16所高校的生物學相關專業被評估為A-級以上,其實只要是獲評A級以上的專業都是全國最頂級的專業了,並且評估的過程中肯定要受到各種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這些高校的生物學專業其實差距應該沒有那麼大。
而且,顏寧就讀的清華大學生物學專業也不可能只有顏寧一個人,那為什麼顏寧的其他同學沒有顏寧這樣高的學術成就呢?當然我們不是說其他的同學能力不行,能夠考上清華大學,甚至考上上述大學的學生,哪一個不是天之驕子?都是曾經的學霸級人物,誰又能不如誰!
我們猜測可能的原因也許只有兩個方面:
1:天賦
我們普通人都知道天才等於99%的勤奮加1%的天賦,如果只是在所學專業達到相對的高度,勤奮其實已經夠用,但如果要達到顏寧那樣的高度,1%的天賦反而成了那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搞科研做研究,有時候一個靈感的重要性就會超過很長時間的埋頭苦幹。所有的科學大師們,能取得傲人的成就,幾乎都離不開天賦的加持。當然天賦是老天爺給的,與自身努力無關。
2: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清華畢業後,顏寧赴美國攻讀研究生學位,在長達7年的研究所生涯中她接觸的肯定是不同於國內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思維。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國內的科學研究的條件還是不如美國的條件的。就連顏寧自己都在採訪時表示赴美國研究是想換一個環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顏寧去美國並不是由於待遇的差距,要知道早在2007年她剛剛回國任教時,月薪就能達到10萬,他也公開表示過生活條件並不是他的煩惱。可見她的出走應該與經濟條件沒有關係。
所以,生物學研究甚至所有的科學研究在國內的環境可能真的不如美國,一方面研究條件包括設備,資金不如美國,另一方面可能是管理體系的不健全,管理人員的不專業造成。不過近幾年國家也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讓更多的專業人士走上管理崗位,為國內科學研究創造更加完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