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技術決定論!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需破倫理屏障

2020-12-06 騰訊網

「人工智慧緩緩而來,突兀而起。」

這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對人工智慧帶來改變的深刻體會。

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對教育自身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組織方式,變革教育體系,適應未來教育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共識在2019GES未來教育大會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圖為課堂人臉識別系統。未來網記者 楊佩穎 攝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教育具有延遲性和滯後性的特徵,教育實踐於當前,生效於未來。當前我國對未來社會和未來教育形態、對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以及對科技與教育融合涉及到的倫理等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還不夠。既不利於教育的健康發展和學生的健康發展,也會成為推進科技和教育融合的阻力和障礙,

未來教育,需要跨學科、跨界、跨國家的研究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社會,但教育還沒有數位化,我們需要轉變觀念,今天的教育不是讓學生為了就業做準備,而是為了終身學習打基礎,教師不只要具備教授知識的能力,而是要具備組織知識的能力。」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表示。

「人、機、物貫通的三元融合的未來智能社會正在到來。」董奇認為,在這種背景下,社會各界對未來教育的結構、形態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系統、深入,對未來教育形態下教師角色與教學模式的變化,對未來教育形態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對推動這些重要變化需要的綜合性條件特別是政策性條件,對怎樣推進未來教育的模態與今天的教育模態有效對接等重要問題,還缺乏清晰的認識。許多討論還停留在概念上,比較碎片化,還沒有形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理論和分析框架。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董奇表示,研究這些問題需要高度跨學科、跨界、跨國家合作,也更需要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警惕「技術決定論」

當人臉進入屏幕,屏幕裡的系統就會自動根據人臉表情實時得出數據,包括表情、微笑值、專注時長、上課時長。

這是商湯科技推出的一款課情洞察系統,用來服務課堂教學。未來網記者了解到,多家人工智慧科技企業都推出了類似的人臉識別課堂應用,但在設置細節上有些不同。

比如商湯科技的課情洞察系統將人臉識別的表情分為高興和其他。曠世科技的課堂人臉識別系統將表情分為開心、厭惡等,還會清晰記錄開心幾次、厭惡幾次、舉手幾次、閱讀幾次、聽講幾次、玩手機幾次等。

如此精細的監測數據讓學生感覺是被監視,引發了關於人臉識別進課堂的爭議。

對此,商湯科技的在線教育工作人員範青向未來網記者表示,人工智慧的應用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於機場安檢等場景,也可以合理的應用於課堂,但是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應用不能矯枉過正,像「智能頭環」這種給孩子戴頭箍來監測注意力,就是矯枉過正的表現。

面對眾多的爭議,範青認為,課堂人臉識別系統記錄的數據只能是用來輔助教學,老師可以根據學生上課的專注度,判斷課堂效果,但不是評價孩子是否是好學生的標準,應該合理的應用和認知這些系統。

如今,關於「人工智慧+教育」的科技應用越來越多,有些學校已經開始嘗試,伴隨著各種爭議的各類高科技教育產品層出不窮,由此涉及的倫理、隱私等問題,也成為業內人士熱議的話題。

董奇認為,未來的網絡安全與數據倫理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不確定性在增加,需要開展實驗性治理和適應性治理。他強調,要發揮科技對教育的正向促進作用,注意避免技術的異化和濫用,注意技術的倫理安全、信息安全,警惕和防止「技術顛覆教育」、「技術決定論」等觀點,要始終堅持技術應用要彰顯教書育人的價值,更好地維護師生的尊嚴、推進教育公平。

董奇建議,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社會先鋒力量需要大力協同,開展區域性的應用實驗,探索出新的、可推廣的科技教育融合促進教育健康發展的有效模式。

來源:未來網 作者:楊佩穎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好未來總裁:人工智慧助力教育更公平,應注重科技倫理研究
    當前,人工智慧迅猛發展,正在重構世界產業生態,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智能時代。人工智慧正在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創新,有望引領教育的系統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強調要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
  • 「鯨小愛」首度亮相:人工智慧與英語教育實現深度融合
    鯨航科技發起人暨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鯨航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小虎出席發布會並發表講話,300餘名教育領域專家、人工智慧領域和投資界人士共議人工智慧與英語教育發展的話題。據了解,鯨小愛英語是鯨航科技有限公司歷時8個月的研發,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推出的首款智能口語學習產品。
  • 人工智慧面臨倫理困境
    計海慶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克服人類的負面情緒。擁有人工智慧的自動機器(或軟體)能夠比人更準確、可靠和完整地執行某些任務。一套足夠成熟的人工智慧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甚至糾正人為不安全因素。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慧技術與學校教育融合成為一種未來趨勢,這為個性化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實現提供了技術保障,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智能教育」作為重點任務被寫入2017年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成為人工智慧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科技倫理研究與教育的時代使命
    原標題:科技倫理研究與教育的時代使命   當今世界正處於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之中,在數據技術、網絡技術促進下,科研成果轉化效率極大提高,物理科技、生命科技、信息科技、智能科技、新材料科技、新能源科技、航空航天科技、兵工科技、新型結構與動力科技、新型製造科技,深空、深海、深地等,發展迅猛。
  • 作業幫與教育部開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題研究
    教育亦如此。時間、地點、教育資源的不同步,映照在孩子們身上所反射出的思考是如何促進教育的公平。網際網路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唯一類似引力波的存在,它可以穿梭時空,以網際網路技術變革將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實現推動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地。10月26日,作業幫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同啟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的課題工作。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發展須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順應國際形勢複雜變化,更好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儘管二者融合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推進教材改編、教師培訓等,將取得良好效果。
  • 「AI深度合成」迎商業化元年,技術應用與治理路徑該如何展開?
    此次研討會聚焦「深度合成」技術,邀請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大咖,圍繞「深度合成」的技術趨勢、應用前景、挑戰應對以及倫理治理等議題進行了深度研討。會上,騰訊研究院秘書長張欽坤,以「深度合成的技術發展、應用趨勢與治理路徑」為主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 《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正式發布 國內AI教育邁向普及階段...
    現場,由華東師範大學慕課中心、商湯科技、上海知名高中優秀教師共同編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慧教材「《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正式發布,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學附中、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市市西中學等40所全國學校成為首批「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基地校」。 國內中等教育體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慧教育在中國正式邁入基礎教育階段。
  • 人工智慧融合金融服務,金融生活走向完全自動化
    可以說,人工智慧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是金融科技大方向所指,用機器替代和超越人類部分經營管理經驗與能力也將引領未來的金融模式變革。智能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在數位化基礎上的升級與轉型,是未來發展趨勢,也將成為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在智能金融引領金融生產根本顛覆的同時,也不斷挑戰著社會既有的法律、倫理和秩序,且亟待回應。
  • 陳根:人工智慧融合金融服務,金融生活走向完全自動化
    可以說,人工智慧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是金融科技大方向所指,用機器替代和超越人類部分經營管理經驗與能力也將引領未來的金融模式變革。智能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在數位化基礎上的升級與轉型,是未來發展趨勢,也將成為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在智能金融引領金融生產根本顛覆的同時,也不斷挑戰著社會既有的法律、倫理和秩序,且亟待回應。
  • AI再迎國家政策,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據新華社報導,3月1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中,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針對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會議指出,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一、遺傳決定論:遺傳決定論最早由英國科學家高爾頓提出,後來被美國一些心理學家繼承。
  • 「人工智慧+教育」乘雲直上新高度
    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在京舉行。本屆大會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政產學研用跨界交流與深度合作,打造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和高端平臺。
  • 「管理科學」人工智慧體引發的倫理困境
    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體的性能不斷豐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倫理性問題。因此,對於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而言,找到走出人工智慧體倫理困境的方法至關重要,這也已經成為技術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1.人工智慧技術概述人工智慧即AI,是一種可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中的模擬人的機器,極大程度地推進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
  • 人工智慧倫理三問:如何對待機器和自身的關係?
    無人駕駛公交車已正式投入運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展,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資料圖片) 當前,人工智慧浪潮方興未艾,在很多領域展示出巨大應用前景。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引發的倫理爭議也不斷出現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報告——《未來基石——人工智慧的社會角色與倫理》。針對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報告在提出一系列建議的同時,也希望推動問題的充分討論。
  • 形成人工智慧健康發展有效路徑
    作者: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 王志剛  自1956年人工智慧概念提出以來,經過60多年的演進,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慧加速發展,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
  • 工程倫理教育與中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
    當代社會對工程師的要求不僅是純技術效率上的,還要求他們對工程的生態環境、公眾健康、安全和人文等社會影響有足夠的認識,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價值觀、利益觀和強烈的倫理道德意識,尤其是對專業工作進行道德價值判斷的能力。因此,工程倫理教育已經成為當今工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工程師培養是否全面,對工程師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很大。
  • 推動AI+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0全球人工智慧大會開幕
    ,投融資機構的投資大咖共聚杭城,圍繞人工智慧產業熱點、最新政策、研發創新等進行交流與合作,展示前沿技術,並就風險監測;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模擬仿真疫情態態勢和篩查高危人群;率先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追蹤密切接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