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SpaceX能否實現「一小時全球快遞」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0月16日刊發題為《美軍想要一小時全球快遞 SpaceX認為能辦到》的報導,火箭是否可以把比明信片重得多的東西運送到全球各地?且在一小時以內,運送到全球任何地方?文章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並給出了一定的分析。全文編譯如下:
1959年6月8日,美國海軍從在佛羅裡達州沿海浮出水面的「巴伯羅」號潛艇上發射了一枚攜帶3000封信的火箭。「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前,」美國郵政部門負責人阿瑟·A·薩默菲爾德預測,「郵件將能通過制導飛彈,在數小時內從紐約到達加利福尼亞、英國、印度或者澳大利亞。」
「飛彈郵件」未能發送,但是政府從未放棄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將貨物送到偏遠地方的想法。陸軍上將史蒂芬·萊昂斯上周在國防運輸協會的虛擬會議上宣布,軍方要求兩家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探索建築公司分析火箭是否可以把比明信片重得多的東西運送到全球各地。軍方的主力運輸機波音C-17「環球霸王」可以在12小時內將一輛坦克運至阿富汗,但火箭的運送速度應該要快得多。
據美國航天新聞網稱,萊昂斯說:「試想一下,在一小時以內,將相當於一架C-17的有效載荷,運送到全球任何地方。」
根據協議,即合作研發協議,這兩家公司將自願利用自己的時間和資源與美國運輸司令部——一個協調武器及其他物資運送的軍事機構——合作,以研究火箭是否可以像飛機、卡車和艦船一樣成為美軍運輸工具中的一員。萊昂斯表示,SpaceX最早可以在明年進行一次試射。
SpaceX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同和經驗的支持下,已成長為一個強大的太空集團,擁有越來越多能夠將衛星送至軌道,將漫遊車發射到火星的火箭。為了到達預定軌道,火箭必須要以音速30多倍的速度飛行,而且在地表以外的高空,沒有空氣阻力使其把速度降下來。SpaceX火箭的最後一級通常落在發射點附近,但沒有什麼能夠阻止該公司讓它們落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
萊昂斯沒有說軍方準備選擇哪種火箭,但2021年的演示可能會涉及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或者「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兩者都有多次成功發射記錄。前者可將約4.5噸的貨物送至軌道,費用為62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69元人民幣——本網注);後者可運送63噸的貨物,費用為9000萬美元。不過,這些數字很可能取決於飛行軌跡。相比之下,C-17的最大載荷約為70噸,並以數億美元的價格被出售給美國的盟友。
或者軍方可以等待SpaceX即將到來的「星船」發射系統,一種完全可重複使用的兩階段火箭。該公司已建造了一些第一階段的準系統原型,有的已進行了短暫的飛行試驗。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表示,在地球上進行所謂的「點對點」試射仍需要數年時間,並稱助推火箭首個原型的建造可能始於今秋,星船的營運成本可能低至每次200萬美元。
儘管火箭的設計初衷主要是為了把乘客送至月球各地以及火星,但SpaceX總裁格雯·肖特韋爾說,該公司還希望利用該系統的「剩餘容量」在地球各大洲之間運送乘客。在2018年的TED演講中,她曾預測,星船有朝一日可以讓富有的旅行者在20到40分鐘內來往於全球最主要的城市之間。
當然,在使之成為現實之前,該公司在後勤保障和系統工程學方面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敲定。空中交通管制如何適應一個火箭像飛機一樣頻繁升空的世界?可能引起爆炸的宇宙飛船能否像商業航空一樣安全?幾分鐘內加速到音速的25倍,乘客的胃會有何感覺?
如果SpaceX對於經營超音速航線是認真的,那麼學習為富有的客戶在全球運送貨物可能是符合邏輯的第一步。該公司至少自2018年以來就一直在與軍方討論這一想法,現在,其推銷似乎是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