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SpaceX能否實現「一小時全球快遞」

2020-10-21 參考消息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0月16日刊發題為《美軍想要一小時全球快遞 SpaceX認為能辦到》的報導,火箭是否可以把比明信片重得多的東西運送到全球各地?且在一小時以內,運送到全球任何地方?文章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並給出了一定的分析。全文編譯如下:

1959年6月8日,美國海軍從在佛羅裡達州沿海浮出水面的「巴伯羅」號潛艇上發射了一枚攜帶3000封信的火箭。「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前,」美國郵政部門負責人阿瑟·A·薩默菲爾德預測,「郵件將能通過制導飛彈,在數小時內從紐約到達加利福尼亞、英國、印度或者澳大利亞。」

「飛彈郵件」未能發送,但是政府從未放棄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將貨物送到偏遠地方的想法。陸軍上將史蒂芬·萊昂斯上周在國防運輸協會的虛擬會議上宣布,軍方要求兩家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探索建築公司分析火箭是否可以把比明信片重得多的東西運送到全球各地。軍方的主力運輸機波音C-17「環球霸王」可以在12小時內將一輛坦克運至阿富汗,但火箭的運送速度應該要快得多。

美國航天新聞網稱,萊昂斯說:「試想一下,在一小時以內,將相當於一架C-17的有效載荷,運送到全球任何地方。」

根據協議,即合作研發協議,這兩家公司將自願利用自己的時間和資源與美國運輸司令部——一個協調武器及其他物資運送的軍事機構——合作,以研究火箭是否可以像飛機、卡車和艦船一樣成為美軍運輸工具中的一員。萊昂斯表示,SpaceX最早可以在明年進行一次試射。

SpaceX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同和經驗的支持下,已成長為一個強大的太空集團,擁有越來越多能夠將衛星送至軌道,將漫遊車發射到火星的火箭。為了到達預定軌道,火箭必須要以音速30多倍的速度飛行,而且在地表以外的高空,沒有空氣阻力使其把速度降下來。SpaceX火箭的最後一級通常落在發射點附近,但沒有什麼能夠阻止該公司讓它們落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

萊昂斯沒有說軍方準備選擇哪種火箭,但2021年的演示可能會涉及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或者「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兩者都有多次成功發射記錄。前者可將約4.5噸的貨物送至軌道,費用為62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69元人民幣——本網注);後者可運送63噸的貨物,費用為9000萬美元。不過,這些數字很可能取決於飛行軌跡。相比之下,C-17的最大載荷約為70噸,並以數億美元的價格被出售給美國的盟友。

或者軍方可以等待SpaceX即將到來的「星船」發射系統,一種完全可重複使用的兩階段火箭。該公司已建造了一些第一階段的準系統原型,有的已進行了短暫的飛行試驗。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表示,在地球上進行所謂的「點對點」試射仍需要數年時間,並稱助推火箭首個原型的建造可能始於今秋,星船的營運成本可能低至每次200萬美元。

儘管火箭的設計初衷主要是為了把乘客送至月球各地以及火星,但SpaceX總裁格雯·肖特韋爾說,該公司還希望利用該系統的「剩餘容量」在地球各大洲之間運送乘客。在2018年的TED演講中,她曾預測,星船有朝一日可以讓富有的旅行者在20到40分鐘內來往於全球最主要的城市之間。

當然,在使之成為現實之前,該公司在後勤保障和系統工程學方面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敲定。空中交通管制如何適應一個火箭像飛機一樣頻繁升空的世界?可能引起爆炸的宇宙飛船能否像商業航空一樣安全?幾分鐘內加速到音速的25倍,乘客的胃會有何感覺?

如果SpaceX對於經營超音速航線是認真的,那麼學習為富有的客戶在全球運送貨物可能是符合邏輯的第一步。該公司至少自2018年以來就一直在與軍方討論這一想法,現在,其推銷似乎是落地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SpaceX能否實現「一小時全球快遞」?
    美媒分析:SpaceX能否實現「一小時全球快遞」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0月16日刊發題為
  • 影星吳京做代言,跨省八小時當天到,這個快遞能否成為一匹黑馬?
    如今,我國的電商網購業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而隨著網絡購物的日益盛行,越來越多的相關產業也緊隨其後,得到了不少的提升與發展,其中發展最大的當屬快遞物流業。近幾年來有不少物流公司相繼成立,而就在最近,快遞業又有一家新的公司橫空出世,他邀請了影星吳京做代言,並且宣稱自己的速度較快,即使是跨省的快遞也能做到八小時當天到貨。這家公司就跨越速運,但是,跨越速運能否超越現有的快遞品牌成為行業黑馬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分析一下。不得不說跨越速運找來影星吳京做代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段。
  • 商業公司助力美軍,火箭快遞一小時全球直達,專家:建立全新威懾
    >如今美軍和SpaceX公司在實施一個新的項目,這就是通過運載火箭實施物資的全球一小時快遞業務但是目前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是第一級火箭可以重複使用,在實際發射中,第一級火箭是採用垂直降落的方式回收,未來如果要實現物資的全球抵達
  • 分析丨「最後一英裡快遞」技術顛覆與創新
    報告預測了未來5~7年內,將在物流領域帶來顛覆性變革的四項關鍵技術:高級算法與分析、無人機、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一、顛覆性創新技術1. 高級算法與分析過去幾年中,針對「最後一英裡快遞」開發的各種軟體為傳統及新興快遞企業改進或創新服務提供了很多機會,特別是為快遞企業向顧客提供定製服務創造了可能。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中國24小時連傳2則捷報!每一個都令國人振奮,美媒終於認清現實
    在面對這場危機時,中國不僅成為了全球最早控制疫情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沒有停下自身發展的腳步。就在近期,中國更是在短短24小時內,連傳2個振奮國人的消息,全球目光緊盯。據《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2月3日報導,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和陸朝陽率領的物理學家團隊利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的探測器,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著陸,巡視以及火星環繞,雖說難度係數非常高,但幸運的是中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可就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一個小時後,美國媒體卻報導出一則消息,聲稱中美火星探索競賽就此打響。美國媒體指出,在中國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的前後數天內,美國也準備將太空飛行器運往火星。
  • 能否對美發起破壞性打擊?俄媒猜測中國核力量「家底」
    原標題:能否對美發起破壞性打擊?俄媒猜測中國核力量「家底」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俄羅斯報紙網8月17日刊登文章《中國能否攻擊美國》稱,俄新社援引五角大樓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說:「過去三年中,中國軍隊迅速擴大了水面軍事行動的覆蓋範圍,獲得了在戰略上重要海域的作戰經驗,而且可能正在訓練武裝力量打擊美國及其盟友。」
  • 美媒在武漢病毒所刨根問底5小時 美還對中國說這種話
    原標題:美媒在武漢病毒所刨根問底採了5小時,美方竟對中國說出這種話來源:中國日報近日,美媒在武漢病毒研究所刨根問底採訪了5個小時,還有幸深入拍攝了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BSL-4)。可面對中國的開放態度,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竟然語出驚人,罵美國媒體替中國宣傳。
  • 美媒:中國或清零美債,美國不敢賴掉美債,事情又有新進展
    美媒稱,美國經濟的借貸和支出沒有盡頭,這就存在一個重要的疑問:誰將購買美債,來使得美國經濟得以融資呢?不久前,美國經濟可能會指望外國投資者購買大部分美國國債,但時代在變。換言之,全球大買家持有美債的時代變了。美媒進一步解釋稱,2008年,外國投資者持有未償還美國國債的一半以上。如今,這一數額已降至本世紀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 美決議重開核戰大門,已準備好退出一核軍控條約,美媒:全球危矣
    正當世界各國慶幸俄美之間唯一有效核軍控條約能夠續籤之際,白宮又態度突變,給全世界潑了一盆透心涼的冷水。《華盛頓郵報》6月9日援引白宮一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方面已做好準備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為了緩和這種情況給全世界帶來的緊張情緒,所有的方案都還可以通過談判解決。消息一出,美媒直呼「全球危矣!,恐將陷入核戰爭災難中」。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4期:德邦重獎207位「金星快遞員」 人均10...
    中通河北邢邯轉運中心已實現最快1小時發貨 日發貨量3萬件 自今年5月中通快遞河北邢邯轉運中心3層的電商產業園開始正式運營,園區內的商品原本24小時內發貨,目前已實現最快1小時發貨。據悉,中通快遞河北邢邯轉運中心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冀南快遞產業園內,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入駐企業。
  • 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記者 賈元熙)英國《觀察家報》1月3日發表題為《2021年的世界——全球政治今年將如何變化》的長篇綜述,分析2021年全球主要地區、重點國家及重要領域的形勢走向,文章由該報
  • 日媒: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據日媒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與「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26日宣布,已實現全球首次成功利用船隻大量開採海底礦物資源。據報導,在日本衝繩縣近海,接連發現存在從海底與熱水一同噴出的金屬堆積而成的「海底熱水礦床」,日本力爭2020年代中期前後實現商用化。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這是一款基於仿生學技術的新型無人潛航器,它長3米、重200公斤,外形看上去就是一條大魚。「頭部上方的背鰭內部集成了導航和通信天線,可以在航行器半潛航行時伸出水面,與母船或後方的指揮控制中心進行通聯。其他鰭片用於保持航行器的俯仰平衡,控制航行器進行上浮和下潛,還可通過胸鰭的差動偏轉,起到剎車和輔助轉彎作用」。
  • 發射成功100次:SpaceX書寫歷史
    短短51天再次復用的這枚火箭成功在「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平臺回收一級,實現了SpaceX的第9次三手回收和總計第45次成功復用。 6 SpaceX正在以每天6顆的速度製造星鏈衛星,以每月2~3次發射的節奏布局星鏈星座。
  • 微軟發布計劃:馬斯克SpaceX星鏈加持,讓雲服務遍布全球
    「航天業界的迅速發展正在降低人們連結公眾的門檻,通過 Azure Space 計劃,我們可以實現農業、能源、通信和政府業務等領域的新發展。」通過與太空發展社區的領導者合作,微軟將通過遍布全球的衛星連接擴展 Azure 功能,解鎖更多場景中的雲計算能力,並賦能合作夥伴和客戶以實現更大的目標。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有分析認為,在當前全球核裁軍的背景下,美媒以「中美爆發核戰爭」為藉口,鼓動澳大利亞發展核武器非常荒謬,也是不合時宜的,同時澳大利亞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為了美國的利益,冒這麼大的風險。▲ (候 濤)
  • 美媒:冥王星及冥衛一全球地圖面世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冥王星及其衛星冥衛一(亦稱卡戎,其是否為冥王星衛星仍存爭議——本網注)的全球地圖首次被繪製出來,這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的任務告一段落。
  • 美國「全球1小時到達」計劃擱淺,中國負責實現:空天技術獲突破
    屆時,空天飛行器將實現「全球1小時抵達」的航天運輸,將充分滿足我國航天、商業領域的運載需要,經濟、文化、生活和觀念等社會各個層面帶來深刻影響。這麼高的消費水平,即使實現全球1小時升降「送貨」,也只能成為富人的遊玩項目。技術上要實現這一目標,其核心也分為三部分:一,以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配合高超聲速技術;二,升力式可重複使用運載器,搭配高超音速技術;三,最終將結合先進組合動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