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

2020-11-25 中國天氣

《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了!這份由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全面分析了2019年中國氣候基本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和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環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2019年,我國氣溫偏高,降水偏多。颱風、暴雨洪澇、乾旱、強對流、低溫冷凍害和雪災、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均偏輕。與近10年平均值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口以及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偏少。

2019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9℃,為1951年以來第5暖年;四季氣溫均偏高,春秋明顯偏暖。全國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冬春夏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六大區域中東北、西北、華南年降水量偏多,華北和長江中下遊偏少,西南略偏少;七大流域中松花江、黃河、遼河、珠江流域降水量偏多,淮河和海河流域偏少,長江流域接近常年。

2019年,華南前汛期開始早、結束晚,為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雨量為1961年以來次多;西南雨季開始和結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華北雨季開始晚,結束與常年一致,雨量偏少;東北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量偏多;華西秋雨開始早、結束晚,雨量偏多。

2019年,颱風生成多,登陸強度總體偏弱,但「利奇馬」災損重;暴雨過程多,但暴雨洪澇災害總體偏輕;高溫日數多,區域性特徵明顯;區域性和階段性乾旱明顯,但災害損失偏輕;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損失偏輕;低溫冷凍害和雪災顯著偏輕;春季北方沙塵天氣少,影響偏輕。


相關焦點

  • 平潭氣象局發布2019年氣候公報!看看2020年平潭天氣如何
    實驗區氣象局也在今天發布了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並對2020年全年氣候趨勢做了預測。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  氣候的基本要素是氣溫與降水,而降水受氣候變化影響是最為密切的。去年全年,實驗區氣象局發布各類預警信號265起,決策服務材料187起。去年平潭降水偏少,從9月9日出現了旱情,氣象局12月5日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6場次,發射增雨火箭彈20枚,解除了前期的乾旱形勢,為居民生活發揮氣象用水作用。
  • 《2019年四川省氣候公報》發布:預計2020年降水量偏多
    聽著2020年春天的腳步聲,四川省氣候中心發布了《2019年四川省氣候公報》(下簡稱《公報》)。其中介紹,儘管年平均氣溫近幾年一路走低,但去年四川省年平均氣溫依然較常年偏高;平均降水量也偏多,去年的雨比較引人注目:暴雨偏多,秋雨偏強。
  • 平潭氣象局發布2019年氣候公報!2020年平潭天氣如何?快來看看
    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實驗區氣象局也在今天發布了 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 並對2020年全年氣候趨勢做了預測 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 氣候的基本要素是氣溫與降水,而降水受氣候變化影響是最為密切的。
  • 2019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自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
  • 氣象局發布2012年《中國氣候公報》降水總體偏多
    2013年1月1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2年《中國氣候公報》。    《中國氣候公報》摘要顯示,2012年,我國氣候年景正常,降水總體偏多,氣溫接近常年,氣象災害種類多,局部地區災情重。    2012年,降水偏多,但時空分布不均;氣溫接近常年,但起伏較大。
  • 漳州發布2018年度氣候公報 2019將受3-4個颱風影響
    閩南網3月20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文/圖)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在世界氣象日來臨之前,今日下午,漳州市氣象局發布了《2018年漳州市氣候公報》,盤點過去一年天氣氣候事件。漳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氣溫偏高,降水略偏少,氣象部門綜合評價認為,2018年是漳州市氣候屬較好年景,以暴雨和颱風為典型的災害性天氣導致全市受災,造成一定的經濟財產損失,並給農業、漁業、水利和電力等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全年氣候條件總體較好,影響程度一般。
  • 氣候公報顯示:2019年西藏冬季平均氣溫-4.3℃ 創近19年新低
    新華社拉薩3月11日電(李鍵、查日)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近日發布的《2019年西藏冬季氣候公報》顯示,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西藏平均氣溫為-4.3℃,較常年偏低0.4℃,創近19年來冬季平均氣溫最低;平均降水量達
  • 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空氣品質實現持續好轉。
  • 2019年新疆氣候公報出爐 年均氣溫偏高0.9℃
    新疆網訊(記者梁樂)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疆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9℃,降水量與常年持平  19日,新疆氣象局公布了2019年新疆氣候公報。該公報對新疆全年氣候特點和重要天氣事件進行總結和梳理。  根據公報,2019 年新疆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全疆 年 平 均 氣 溫 9.1℃ ,較 常 年 偏 高0.9℃,其中北疆偏高 0.9℃,天山山區和南疆均偏高 0.8℃。
  • 2019年度湖北省水資源公報發布
    本站訊 日前,湖北省水利廳發布了《2019年度湖北省水資源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屬枯水年份,全省水資源總量613.70億立方米,比常年偏少40.8%,比2018年減少28.4%。   全省用水總量303.15億立方米,比2018年略有增加,增幅為2.1%。
  • 中國石油2019年環境保護公報綜述:綠色發展扮靚美麗中國
    中新網6月5日電 6月5日,在第49個世界環境日,《中國石油2019年環境保護公報》正式發布。儘管處於疫情與低油價雙重挑戰的時期,中國石油不曾放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腳步,以更加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緊守生態環境發展紅線,始終秉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環保優先」的原則,上交了一份靚麗的環境保護答卷。
  • 我省發布《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氣象公報》
    4月28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氣象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植被生態質量較近十年平均整體略偏好,典型湖泊面積與近十年相比整體增大,局部湖泊形成高原湖鏈。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李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連日來,各地圍繞「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主題,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動員社會各界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 神州大地為何變得越來越綠——《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解讀
    專家: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錢拴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7.6,較常年提高6.1%,生態質量屬偏好年份。近20年來,我國採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和農業高產、種植結構優化等措施,充分利用降水增多、氣溫上升等有利氣候資源,加快了植被恢復進程,促進了全國植被生產力和覆蓋度的整體提高,地表變得越來越綠。
  • 山東發布2019年水資源公報 綜合反映年度內水資源情勢
    原標題:山東發布2019年水資源公報 綜合反映年度內水資源情勢近日,省水利廳發布《2019年山東省水資源公報》,綜合性反映年度內水資源情勢,主要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水資源總量、蓄水動態、供用水量、耗水量等。
  • 2019年象山氣候公報出爐,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大盤點!
    2019年象山天氣氣候整體概況2019年度我縣氣溫偏高,降水量和降水日數較常年偏多,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少。年內主要氣象災害有低溫雨雪冰凍、連陰雨、颱風、暴雨、冰雹強對流、輕度乾旱等。2019年氣候季節除秋季外均比常年偏早,冬、春、夏季分別比常年早15天、14天和22天,秋季則比常年晚6天。
  • 「霧霾灰」持續減少,原因幾何《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解讀...
    專家: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 張碧輝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若嘉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氣汙染氣象條件偏差,但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全國平均霾日數、霾天氣過程影響面積均較2018年減少,其中京津冀等區域霾日數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持續下降,2019年也成為自1992年有觀測記錄以來酸雨汙染狀況最輕的一年。
  • 《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一年直接損失155億元
    中國網2月26日訊(記者 馮竹)今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共發生138次風暴潮、海浪和赤潮過程,各類海洋災害(含海冰、綠潮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死亡(含失蹤)68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 氣候公報:我國2018年春、夏季氣溫創歷史新高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高敬)中國氣象局22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8年春季、夏季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秋、冬季氣溫接近常年同期。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張強介紹,2018年夏季,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10.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次於2017年和2013年。
  • 國家海洋局發布《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陸源排汙壓力依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海洋生境退化、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