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為何變得越來越綠——《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解讀

2020-11-25 中國政府網

專家: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錢拴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7.6,較常年提高6.1%,生態質量屬偏好年份。近20年來,我國採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和農業高產、種植結構優化等措施,充分利用降水增多、氣溫上升等有利氣候資源,加快了植被恢復進程,促進了全國植被生產力和覆蓋度的整體提高,地表變得越來越綠。

問:2000年至2019年,我國地表變得越來越綠,其原因是什麼?產生哪些影響?

答:生態建設工程與有利氣象條件疊加,共同促進了植被生態質量整體提升。

2000年至2019年,我國呈降水增加、氣溫上升趨勢。其間,全國有80.6%的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93%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良好的水熱條件有利於植被生長;同時,植樹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力促進植被生態質量向好發展。2000年以來,全國植被淨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3.6克碳/平方米,植被覆蓋度平均每年提高0.25%。

地表變綠後,植被對地表抗風蝕的作用顯著增強,北方地區高度和極易起沙塵的土地面積比例從2000年的48.1%降至41.9%,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輕度和不易起沙塵的面積比例從2000年的30.3%上升至39.6%。由此可見,我國北方地區高度和極易起沙塵的土地正逐漸向中度、輕度和不易起沙塵過渡,植被防風固沙功能顯著提升。

問:就2019年而言,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好於常年、差於2018年,其主要氣象影響條件是什麼?

答:2019年全國平均降水量達643.4毫米,較常年偏多14.9毫米,全國有62%的區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有86%的區域「≥0℃積溫」偏多100℃·日以上,全國大部地區水分、熱量條件好於常年。2019年全國氣象災害對植被生長的影響總體偏輕,其中,全國植被基本沒有乾旱影響的區域面積比例為69.9%,是2000年以來第三高;5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常年偏少2.2個,颱風登陸強度整體偏弱。

因此,從氣象條件來看,2019年屬偏好年份,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好於常年,生態質量處於較好和很好等級的面積比例達67%。

但不利的是,2019年全國區域性、階段性乾旱和低溫等災害影響較重,造成氣象條件不如水熱匹配最好的2018年。2019年全國平均降水量較2018年偏少30.4毫米;大部地區「≥0℃積溫」低於2018年,特別是東北地區、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偏多時氣溫卻偏低,水熱條件沒有2018年優越。此外,雲南春夏連旱、長江中下遊地區伏秋連旱以及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階段性春夏乾旱影響了植被生長,超強颱風「利奇馬」給山東、浙江等省部分地區造成較大影響,導致2019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18年偏低0.6%。

問:與往年相比,此次《公報》在評估天氣氣候影響方面有何不同?

答:此次《公報》加大了氣象災害對生態影響的評估力度,增加了山洪地質災害影響評估,以及乾旱對鄱陽湖、洞庭湖水域面積和區域植被生態質量影響評估;增加了海河流域水源涵養功能氣象影響評估、祁連山區植被生態質量評估,完善了北方植被防風固沙功能氣象影響監測評估,重點區域產品的空間解析度精細至250米。其中,海河流域周圍人口稠密、大中城市聚集,但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其水源涵養功能也是關注重點。

針對植被防風固沙功能氣象影響監測評估,此次《公報》建立了北方地區易起沙塵指數,分析了20年來易起沙塵指數變化趨勢。結果表明,2000年至2019年,北方地區易起沙塵指數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南部的毛烏素沙地、京津風沙源等區域近20年地表易起沙塵指數平均每年下降0.05至0.1,生態環境向好發展;新疆北部、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東南緣、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中部的渾善達克沙地等區域土地沙化狀況也呈改善趨勢。這充分表明我國北方地區土地荒漠化初步得到遏制,生態環境整體向好,部分區域開始實現逆轉。

問:下一階段,生態氣象服務還有哪些發力重點?

答: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氣象服務的重點之一。從2019年來看,氣象災害及其衍生次生災害仍是影響生態的重大災害。具體來說,去年雲南大部春夏連旱、長江中下遊地區伏秋連旱對植被生長的影響達中旱至特旱等級,東北地區大部和內蒙古東部3月至5月上旬持續乾旱造成牧草不能正常返青,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階段性春夏乾旱影響了植被生長,海河流域水源涵養功能下降,貴州和四川等局部地區山洪地質災害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製約區域生態改善。因此,氣象部門將從加強災害對生態影響的監測評估預警、尤其是對重要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影響的精細化監測評估預警等方面持續發力。

此外,氣象部門還將不斷加強對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固碳釋氧等方面的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同時,加強面向植樹造林、草場保護等需求的中長期生態氣象預測預報能力建設,以降低生態保護成本與損失,提高保護效益。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7.6,較常年提高6.1%,生態質量屬偏好年份。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那麼,今年的公報有哪些看點?我國變得越來越綠了嗎?從下圖(右)能直觀看出,2012年至2019年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兩個階段明顯提高。從空間分布上來看,2000-2019 年全國有 92% 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地表變得越來越綠。
  • 解讀《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
    中國氣象報記者 黃彬  中國氣象局最新發布的《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簡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全國平均霾日數、霾天氣過程次數和影響面積均較2017年減少;進入本世紀以來
  • 「霧霾灰」持續減少,原因幾何《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解讀...
    《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氣汙染氣象條件偏差,但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全國平均霾日數、霾天氣過程影響面積均較2018年減少,其中京津冀等區域霾日數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持續下降,2019年也成為自1992年有觀測記錄以來酸雨汙染狀況最輕的一年。
  • 我省發布《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氣象公報》
    4月28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氣象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植被生態質量較近十年平均整體略偏好,典型湖泊面積與近十年相比整體增大,局部湖泊形成高原湖鏈。
  • 2019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自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
  • ...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華社記者高敬生態環境部近日正式對外發布《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達到「十三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日前在解讀報告時說,我國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發布 園區荒漠...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發布《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公報》顯示,園區荒漠化面積減少,與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輕度荒漠化面積分別減少31.92% 、16.23%和8.12%。
  • 一分鐘讀懂《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那些乾貨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2019年大氣環境有啥變化?雖然2019年全國大氣汙染氣象條件偏差,但大氣環境持續改善。速讀2019年全國大氣汙染氣象條件:偏差2019年全國PM2.5 汙染氣象條件較2018年和近五 年平均分別偏差5.7%和3.6% 。
  • 去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
    去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 實習生 孫聖起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9-04-02 17:45
  • 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空氣品質實現持續好轉。
  • 《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浙江消失30多年的「神獸」小靈貓重現,我國大地更綠了?
    而在2020年,我們已經相繼發現了一些特殊動植物重現情況,例如:消失近90年的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植物重現地球。而在11月,我國又出現一種稀缺性的物種,真的是「動物出現年」。
  • 全國氣象部門2019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全國氣象部門2019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來源:中國氣象局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03日09:31
  • 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
    《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了!這份由國家氣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氣候報告,全面分析了2019年中國氣候基本概況、氣候系統監測狀況和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環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2019年,我國氣溫偏高,降水偏多。
  • 平潭氣象局發布2019年氣候公報!2020年平潭天氣如何?快來看看
    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實驗區氣象局也在今天發布了 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 並對2020年全年氣候趨勢做了預測 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 氣候的基本要素是氣溫與降水,而降水受氣候變化影響是最為密切的。
  •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現發布《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一、綜述2019年,杭州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幹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的工作要求,全面推進「八項清零」,成功舉辦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紮實推動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和美麗杭州建設
  • 平潭氣象局發布2019年氣候公報!看看2020年平潭天氣如何
    2020年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意在強調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呼籲人們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實驗區氣象局也在今天發布了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並對2020年全年氣候趨勢做了預測。
  • 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好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劉若馨報導 4月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8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簡稱《公報》)。《公報》指出,2018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充足,乾旱、暴雨等氣象災害影響整體偏輕,氣象條件有利於草原、森林等植被和農田作物生長,全國陸地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8.2,高於常年和2017年,達2000年以來最好。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