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央視攝製組遠赴仙遊深山,只為拍攝了這棵草

2021-01-09 看莆田

文:聞道 圖:網絡

「青黛點眉眉細長」,在古代,青黛不僅是女子畫眉之物、中藥,還是一種珍貴的衣物染料。仙遊書峰鄉是家喻戶曉的「青黛之鄉」,製作青黛歷史悠久。央視大型文化紀錄片《布衣中國》攝製組,遠赴書峰鄉,拍攝了傳統青黛製作工藝,記錄了中國百姓服裝主色「平民藍」

1、源於宋代,出口各國

四黃村馬藍草種植基地

沒有化工合成的古代,衣裳的染料大多來於自然。

遠離市區的喧囂,城市之光逐漸消退,深入書峰鄉的連綿青山,有著一座隱匿山間的小村——四黃村,在這裡藏著一門傳統染料的製作技藝,也有著一段藍色記憶。

馬藍草

早在宋代,書峰鄉就普遍種植用於製作染料的馬藍草,流傳著製作青黛技藝,青黛成品甚至出口埃及、波斯、日本、東南亞等國。而書峰鄉中,以四黃村製作的青黛品質最佳。

相傳,北宋的宰相蔡京得了皮膚病,受仙人之指引,稱穿上家鄉仙遊藍靛做的青花布料內衣,並蓋上青花布料的被面可治癒。蔡京照辦,身體痊癒,此後,仙遊產的青黛在京都名聲大噪。

青黛

馬藍草製作出的成品稱之為「青黛」,是板藍根的主要原料,有藥用價值;若作為染料,則稱為「藍靛」。作為省內唯一一個藍靛產區,書峰鄉生產的藍靛曾供給了全國50%的衣服染料。

這項代代傳承,千年不變的製作技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普通的草變成珍貴的青黛

書峰鄉氣候溫潤、雨水豐富,非常適合馬藍草的生長,四黃村家家戶戶都種植馬藍草。一株普通的馬藍草,如何蛻變成珍貴的青黛呢?

製作青黛需要「千錘百鍊」。首先,要將收割完的馬蘭草放入特製的池子中浸泡。

經過三日的慢慢發酵,撈出接近腐爛的枝葉,滿池沁綠色;接著按比例加入石灰「點藍」,比例很重要,全憑經驗,這個步驟決定青黛的成色和身價。

之後進入「打藍」工序,村民會用木棍,在池子中不停地用力攪拌,整個過程很消耗體力。隨著攪拌,神奇的藍色呼之欲出,「青出於藍」說的就是這種藍。池面上會漸漸浮出了藍色的泡沫叫「藍花」,含靛藍程度最高,為青黛中的上品,只要撈出曬曬,就能成為粉末狀青黛。

撈完藍花,還要繼續打制、攪拌近半小時,之後需要沉澱和過濾,在最後的黑藍色物質撈出,放入麻袋內,壓上大石排出水分。

青黛成品是膏狀,不便運輸,農戶還要用手捏成條狀,暴曬乾透,方便客商前來收購。

就這樣馬藍草完成涅槃重生,一般300多斤馬藍草,最終只能製成25斤青黛成品。

3.青黛曾是「藍色的金子」

曾幾何時,歐洲人非常渴望藍靛色,青黛成品的價格一度居高不下,被稱為「藍色的金子」,歷史上,甚至有國家因為它發生過戰爭。

在18世紀中期,隨著化工藍靛合成技術的引進,天然的植物藍靛色受到衝擊,失去了它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

今天,天然的藍靛由於環保可持續性,用途多樣以及悠久的歷史被匠人們重新發現,越來越被世人所追捧,走上復興的道路。

4.潛力無限,需做大做強

目前,青黛的製作是純手工製作,工序多、耗費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只有村裡的中老年人還堅守這一門祖祖輩輩傳承的手藝。

在宋代,青黛從無人問津的鄉野走向繁華的京都,完成了華麗轉身,如今,四黃村建立的青黛印染體驗館,就是書峰青黛的再次崛起。

印染體驗館開館後,這項消失已久的傳統技藝,又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四黃村不再是單一的種植、製作還與印染技藝相結合,深挖掘民俗文化。

它擁有略施粉黛的含蓄,亦含遠山如黛的清幽;它是涼血祛瘀的藥材,亦印染著「中國藍」。如今,青黛在書峰鄉已形成特色產業,潛力無限,但仍需完善種植、加工、品牌、市場全產業鏈,才能做大做強。

相關焦點

  • 央視巨製紀錄片將赴南極拍攝
    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這股「舌尖」熱潮仍在繼續,此前已有消息稱央視紀錄片頻道將於新年春節遠赴遙遠的南極。為13年的新片取景拍攝。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關於中國式生意的影片,目前這部紀錄片暫定名為《去遠方》,春節期間攝製組將隨極之美南極探險隊奔赴遙遠的南極半島進行實地採風拍攝。
  • 仙遊72歲的「小盧」火了……
    仙遊72歲的「小盧」火了…… 2020-12-24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潛水達人千島湖底探尋古獅城 為央視攝製組探路
    「那隻桂魚是住在水下獅城南城門上的,可能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下水,所以一點防備都沒有,才被我輕易得手。」  胡建明好友調侃道,你抓的哪裡是一隻桂魚啊,分明是南城門的守將啊,不然哪裡能讓你那麼順利地進入這座水下城池呢?
  • 央視紀錄片《極地》又火啦,帶你感受西藏的人文情懷!
    說到央視的紀錄片,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了,還記得上映的時候小編正在上大學,每次和室友們一起看片子一起討論晚上吃什麼,真的是滿滿的回憶呀!也讓小編對國內紀錄片的印象提高了很多!國外的《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等紀錄片都非常的優秀,一直很期待能夠看到國內也有一部人文類紀錄片,這不,終於等來了。央視最新上線的紀錄片《極地》在12月24日上線後,口碑立刻炸裂。豆瓣評分從開畫的9.2,不降反升,飆到了現在的9.5分。用21個藏區日常故事,從普通人的愛與感情出發,展現了西藏的生活日常。
  • 三水小學生黃詩桓因這事吸引央視前來拍攝
    9月26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年節目中心《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攝製組來到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中心小學黃詩桓家中進行採訪拍攝。黃詩桓擬作為2020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的候選代表,本次拍攝的內容將製作成視頻短片,屆時在CCTV-14少兒頻道播出。
  • BBC與央視聯手打造高清《美麗中國》未播先火
    BBC與央視聯手打造高清《美麗中國》未播先火 2008年08月21日 13:21 來源:信息時報   6集拍攝了3年  6集紀錄片《美麗中國》總長約6個小時,拍攝時間歷經3年,攝製組行程跨越26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拍攝了50多個國家級的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還有30多個民族的生活故事,拍攝的高清影像素材總長超過500小時。
  • 央視《北緯30度-中國行》攝製組來到儀隴 拍攝紅色、客家文化
    儀隴新聞網訊(陳相 陳良平 陳明)11月7—8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欄目《北緯30度 中國行》攝製組來到儀隴縣朱德故裡琳琅山景區進行拍攝     據了解,攝製組以「朱德精神.客家印記」為主題,先後對朱德誕生地、藥鋪埡私塾、丁氏莊園等進行了實地採訪拍攝。攝製完成後,近期將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北緯30度 中國行》欄目中播出。
  • 臺灣《北緯30度》攝製組到廣漢拍攝專題片
    攝製組拍攝三星堆「神樹」場景現場     近日,臺灣有種電影有限公司《北緯30度》節目攝製組一行7人到廣漢拍攝專題片,其內容涉及旅遊文化、民俗風情和地方美食。德陽市臺辦紀檢員謝錦輝、廣漢市臺辦主任黎邦青陪同採訪拍攝。    在廣漢,攝製組採訪拍攝了三星堆博物館陳列文物、三星堆古城牆、祭祀坑,並全程拍攝了連山回鍋肉、金絲面、三合泥等廣漢傳統美食的製作過程,採訪了連山回鍋肉傳承人代梅。攝製組對廣漢這座帶有千年神秘色彩與開放包容交融的現代城市,留下了深刻印象,攝製組黃建雄導演表示,此次拍攝收穫滿滿。
  • 青黛藍,仙遊藍,中國夢之藍
    畫出了淡淡遠山,畫出了含笑蛾眉,更畫出了一棵藍草的寥落背影。那一年,江南春水初生,當菸灰色的天空與白牆黑瓦暈染在一起,烏鎮似一滴墨從宣紙的一角漸漸暈開,我不經意撞進了染坊……只見高高的木架上,一幅幅用青黛染成的布匹從雲天直掛下來,藍的藍,白的白,猶如傾瀉的水瀑在風裡搖曳生姿!那質樸的色彩、古拙的紋樣、素雅的風韻,只一眼就深深愛上了它。
  • 央視《北緯30度-中國行》來紹興 拍攝水鄉風情
    央視《北緯30度-中國行》來紹興 拍攝水鄉風情 2012年03月31日 08:41:38   浙江在線03月31日訊昨天上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攝製組來到紹興安昌古鎮拍攝採訪。
  • 臺灣TVBS《中國進行式》攝製組到安陽滑縣拍攝專題片
    攝製組一行參觀八代中和燒雞展廳拍攝工廠製作過程攝製組參觀道口古街義興張燒雞門店  4月21日,臺灣TVBS《中國進行式》攝製組在安陽滑縣拍攝道口燒雞專題片。  攝製組一行首先來到八代中和燒雞展廳進行參觀,八代中和傳承人張中和向攝製組成員簡要介紹了滑縣道口燒雞發展歷史和製作工藝。隨後攝製組一行到廠區實地參觀,在廠區內攝製組成員觀看了從活雞屠宰、油炸、煮製到真空及手工紙質包裝等製作工藝,整個製作工藝採用流水線機械化加工,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場景給攝製組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 油點草 深山的精靈之冠
    ,這種百合科的植物,安靜低調至極,唯有在深山與老林裡才能一見芳容。圖片作者:中國植物圖像庫—劉軍油點草的花苞就很奇特,感覺像是有隻紅色條紋章魚要從一個桶裡鑽出來。山裡的油點草可以長到一米多高,而植物園裡的油點草只有30釐米左右,不過好歹也算是開了花。資料顯示,油點草,生於海拔800-2400米的山地林下、草叢中或巖石縫隙中。但其實西湖群山裡就有不少油點草分布。
  • 《北緯31度錄像帶》將上映 神農架真實拍攝
    將於6月11日全國公映的驚悚懸疑影片《北緯31度錄像帶》作為今年暑期檔唯一的驚悚探險影片講述了八個被神秘攝製組僱傭的青年,在神農架為了探尋野人的蹤跡,所經歷的一系列讓人毛骨悚然的離奇事件。影片最大特點便是神農架真實場景的拍攝,以一種「原生態」的詭異去激蕩起影迷原本平靜的內心。
  • 主創講述《輝煌中國》幕後故事:八個攝製組走了近三十萬公裡
    由中央宣傳部、央視聯合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9月19日至9月2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播出後,紀錄片火爆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在社會各界持續引發熱烈反響。29日晚,潘敏在節目中引述了觀眾的評論說,「央視這個《輝煌中國》簡直是好大的一碗雞湯,但我願意把這碗雞湯喝下去,而且甘之如飴。」
  • 央視蒞洛拍攝大型紀錄片《大遷徙》
    本網訊 中央電視臺大型歷史民系類紀錄片《大遷徙—客家播遷與回歸》攝製組近日已蒞洛,將進行客家民系南遷在古都洛陽留下的文化遺蹟及追本溯源的攝製工作。 根據省政府安排,中央電視臺將與我省聯合攝製大型歷史民系類紀錄片《大遷徙—客家播遷與回歸》,全長12集。
  • 雁蕩山又上央視啦!
    來源:雁蕩山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近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欄目攝製組走進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
  • 世界「最夢幻」5棵樹,第3被稱為「女神」,中國這棵獲央視點讚
    世界「最夢幻」的5棵樹,第3被稱為「女神」,中國這棵獲央視點讚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樹木是最常見的一種植物,這些樹木除了能綠化我們的環境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通過光合作用來保持這個地球的碳氧平衡。還有一方面,這些植物樹木的壽命相比於很多動物,要更長久耐活一些。
  • 看了這棵草的2張照片,你就懂了
    大藝術家們都說,這是一種感覺,難以言表一言難盡。但我想,還是可以用簡單的話,讓普通人明白兩者之間是存在巨大差異的。今天我就試試用2張照片、2句話來說一說拍照和攝影的區別。懂得 【拍照和攝影的區別】,對你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知道了拍照和攝影的不同在哪裡 ,你再拍攝的照片,就會和之前有天壤之別。你就可以,從一個只會按快門拍照的普通玩家,變成一位能拍出感人作品的真正攝影師了。
  • BBC與央視聯手打造高清《美麗中國》(圖)
    6集拍攝了3年  6集紀錄片《美麗中國》總長約6個小時,拍攝時間歷經3年,攝製組行程跨越26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拍攝了50多個國家級的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還有30多個民族的生活故事,拍攝的高清影像素材總長超過500小時。
  • 《中國大運河》完整版亮相央視
    趕製三集「特別版」助力運河申遺據悉,《中國大運河》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廣電總臺攝製出品,數十人組成的團隊,歷時一年多,拍攝了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定位「真實紀錄中國大運河歷史與今天、創造與傳承、命運與抗爭、影響與未來的大型系列人文紀錄片」,主題是「它以世所罕見的時間與空間尺度證明了人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