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講述《輝煌中國》幕後故事:八個攝製組走了近三十萬公裡

2020-12-06 澎湃新聞

「昨天晚上,我們劇組在一起算了一下,六集導演加兩個專門的航拍組,一共是走了將近30萬公裡。」

國慶前夕,湖南衛視《天天向上》9月29日晚播出的節目中,紀錄片《輝煌中國》執行總導演潘敏在節目中談及這部紀錄片拍攝時的空間跨度時這樣說。

作為湖南衛視王牌綜藝節目,以遊戲、即興短劇為主的《天天向上》包含了公益性、教育性、知識性。29日晚的獻禮國慶特輯邀請到潘敏、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厲害了我的國」主題活動主持人龍洋以及在《輝煌中國》中出鏡的宋小楠、以色列網紅高佑思等臺前幕後人員,向觀眾講述關於這部紀錄片的故事。

由中央宣傳部、央視聯合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9月19日至9月2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播出後,紀錄片火爆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在社會各界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29日晚,潘敏在節目中引述了觀眾的評論說,「央視這個《輝煌中國》簡直是好大的一碗雞湯,但我願意把這碗雞湯喝下去,而且甘之如飴。」還有觀眾說,「我們真的是看到了祖國的變化,覺得自己生活在這麼牛的一個國家裡感覺特別地自豪和驕傲。」

「我們真的覺得觀眾太有水平了。」談及紀錄片收到的觀眾好評時,潘敏表示,「我想,我們是把這種正能量真的是傳遞出去了。」

而《輝煌中國》取得觀眾好評的成績背後是攝製組的付出。

看著畫面寫解說詞

《輝煌中國》分為《圓夢工程》、《創新活力》、《協調發展》、《綠色家園》、《共享小康》、《開放中國》六集。

總共300分鐘的紀錄片通過壯觀震撼的大規模航拍現場、生動鮮活的百姓生活現場、激動人心的生產一線現場,呈現出「大美中國、大愛中國、龍騰虎躍、蒸蒸日上」的動人場景,展示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真抓實幹,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展示出中國人民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展示出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為了這300分鐘播出的正片,《輝煌中國》8個攝製組歷時3 個月前往四海九州,走遍全國31個省區市,拍攝了近3200個小時的高清紀實素材、300多個小時的航拍素材,採訪了108位人物,記錄下眾多珍貴的歷史瞬間。

潘敏在昨晚的節目中介紹說,攝製組一共走了將近30萬公裡,「比如說我們到過最高的海拔是6000米,去拍到了藏羚羊,去拍到了各種美麗的動物。最低的海拔,我們的導演是去到了南海三沙的那個海洋藍洞。」

潘敏所說的藏羚羊出現在《輝煌中國》第四集《綠色家園》中。紀錄片通過講述藏羚羊的回歸表面,「這五年,中國85%的野生動物種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都得到了有效保護。綠色,讓生命跳動。」

在紀錄片中,西藏自治區普蘭縣林業局副局長才旺丹加正在219國道上守護藏羚羊,「夏季來臨,羊群要遷徙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生下小羊羔,這裡是它們的必經之路。確保每一隻藏羚羊順利穿越國道,這項工作已經堅持了五年。」

藏羚羊曾一度遭到捕獵,最嚴重的時候數量從100萬隻下降到7萬隻,現在這裡已經恢復到20多萬隻。通過有效的保護,才旺丹加在紀錄片中介紹說,「近幾年基本上沒發生過那種人類去捕獵、偷獵,沒發現過那種案子,我很自豪。」

將包括藏羚羊、海洋藍洞在內的3200個小時的高清紀實素材剪輯成320分鐘的紀錄片是一件「非常讓人糾結」的事。潘敏在湖南衛視的節目中介紹說,「後期剪輯起來非常糾結。」

「其實我們從策劃之初,訴求是精準的,所有的導演的表達也是精準的。我們採訪了108位人物,拍下了很多令人難忘的,尤其是珍貴的歷史瞬間,包括復興號的第一天開行、港珠澳大橋最終接頭的合攏等。」潘敏說,「我們在最後的剪輯過程中,是優中選優,選擇最好的感動人的那個瞬間,我們是看著畫面然後再來寫解說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的解說配音是由著名配音演員李立宏擔綱,他曾參與過風靡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的配音。這也讓《輝煌中國》的觀眾產生了以為在看《舌尖上的中國》的「錯覺」。

潘敏9月29日晚就此解釋說,「實際上我們為什麼選擇李立宏老師?我們是覺得他的聲音很醇厚,而且敘事感很強。」隨後,她還順便推介了一下紀錄片:「大家可以找《輝煌中國》的視頻看看。」

央視紀錄片嘗鮮「內容眾籌」

作為首部「眾籌內容」的紀錄片,創作方式上的創新也是該片的一大亮點。

紀錄片通過前期搭建的創作平臺,面向全國徵集五年來百姓眼中的成就故事、百姓身邊的巨大變化,由百姓自己講述精彩「中國故事」,實現眾籌案例線索、照片、短視頻等逾萬條。從創作階段開始,就形成全民參與、全民互動、全民拍攝、全民接力的「講輝煌」、「贊輝煌」的互動傳播。

「《輝煌中國》紀錄片在創作之處,就有了『厲害了我的國』這樣一個主題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主題活動,來為我們這個片子『眾籌』內容,也希望全國的百姓,來參與我們這個大型的紀錄片。」潘敏在昨晚的節目中介紹說。

央視紀錄片嘗試「內容眾籌」也是一種創新。央視財經頻道「厲害了我的國」主題活動主持人龍洋在《天天向上》中介紹說,「當時這樣做的時候,我們自己都不太相信,怎麼有一天我們也這樣做?但其實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呢,就是有一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感覺。為了讓《輝煌中國》播出的時候效果更輝煌,所以我們提前就推出了『厲害了我的國』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主打的內容就是請大家全民去拍攝,拿你的手機拍攝下你覺得厲害的。我們會選擇性把最精彩的送給《輝煌中國》紀錄片組,然後變成正片播出。」

央視紀錄片新穎的創作方式也點燃了全民接力的熱情,截至目前,「厲害了我的國」主題活動徵集來的視頻內容已經有一萬條了。在正式播出的300分鐘紀錄片裡,就有很多「眾籌」的內容,譬如天津攝影師宋小楠。

宋小楠通過自己的鏡頭,記錄了天津近年來的變化,並以內容眾籌的方式將自己拍攝的素材呈現在了紀錄片中。

宋小楠出現在《輝煌中國》第三集《協調發展》裡。紀錄片通過宋小楠這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了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這個大時代。

「北京的文化和科技,天津的金融和新製造,河北的現代商貿和物流,定位、優勢完全不同。京昆高速、津保城際鐵路、北京新機場,1小時通勤圈初步形成,13908億元構築起三地交通一體化的立體骨架。2016年,京津冀經濟增速達到7.5%,經濟規模佔全國的10%,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紀錄片提到,京津冀城市的變化,也被人們記錄著,譬如建築設計師宋小楠。

宋小楠是一名建築設計師,他最大的愛好是用影像記錄城市的變遷。他在昨晚的節目中自我介紹說,「其實我是一名不務正業的建築工程師。我從2012年開始拍天津的延時攝影,一共拍了五年。特別幸運的就是,在今年的《輝煌中國》紀錄片裡面,拍了我的一個拍片爬樓的一個小故事。我基本上天津的所有高樓我都爬過,天津的所有地標我也都拍過。」

在紀錄片中,宋小楠對著鏡頭說:「有的時候覺得,就是我拍片的速度,可能趕不上城市更新的速度。天津作為中國北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能在今天變成這樣一個樣子,並且它是我的家鄉,我覺得可能不輸給世界上的任何城市,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紀錄片解說詞說,「宋小楠準備開始一個新的影像計劃,用十年時間記錄新雄安。」

隨後,在紀錄片中,身處雄安新區的宋小楠對著鏡頭說,「我現在是在雄安新區,在白洋澱的一條船上。雄安這個詞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網絡的熱詞,因為在這片土地上,將要誕生一個偉大的城市,中國又將在世界上創造一個偉大的奇蹟。我希望用我的鏡頭,記錄下這裡的變遷,我覺得這應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將映 主創將分享幕後故事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將映 主創將分享幕後故事 《星球大戰》系列將登陸電影頻道     華特迪士尼影業中國今天宣布,風靡全球的傳奇電影系列《星球大戰》將在農曆新年期間登陸CCTV6電影頻道,中國觀眾們將有機會在家欣賞這已深受影迷和粉絲愛戴的經典系列
  • 《建黨偉業》主創做客《愛說電影》 揭秘幕後故事
    《建黨偉業》主創做客《愛說電影》 揭秘幕後故事 《愛說電影》策劃製作了《建黨偉業》特別節目,從人物介紹、戰爭場面、揭秘幕後等方面,詳盡講述電影《建黨偉業》的藝術理念和誕生歷程。《建黨偉業》編劇董哲、配樂和主題曲創作者及演唱者馬上又做客6月27日18:20電影頻道《愛電影》,帶您一起探尋《建黨偉業》的幕後故事。
  • 導演講述川普參演電影《小鬼當家2》的幕後花絮
    電影《小鬼當家2》的導演克裡斯 哥倫布講述了美國總統川普得以參演的幕後故事。 導演稱,攝製組選擇了當時屬於川普的大廈作為拍攝地點。
  • 揭秘「神奇的一天」 專訪BBC《地球》續作主創
    白頭葉猴範立欣也向我們講述了團隊拍攝白頭葉猴的一段幕後故事,「當時航拍的無人機要先飛20多天,讓猴子適應噪音和這個恐怖的天外來客,整個攝製組都在那待著,一幀畫面都不會拍攝。」紀錄片市場正在變好在中國上映的不少紀錄電影在上映宣傳期會刻意弱化紀錄片這一類型標籤。對於這種現象,範立欣有些無奈,「這個說法就是因為中國的普通電影觀眾會有一個錯覺,覺得紀錄片等於電視臺播的那種專題片,是一個不好看的片種,其實有好多紀錄片是非常有故事性的,甚至比劇情片有更強烈的故事衝突。」
  • 深扒一下電影《一九四二》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今天我們來深扒一下電影《一九四二》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我本人喜歡《一九四二》這部影片,從故事的題材,人物的塑造,劇情的製作都是一部十分不錯的電影。該片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
  •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新華社 圖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海報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它以倒計時的獨特方式,每集5分鐘,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幕後故事
  • 《地球:神奇的一天》定檔 幕後「中國力量」曝光
    原標題:《地球:神奇的一天》定檔 幕後「中國力量」曝光海報 片方供圖   華龍網7月20日10時訊(記者 董進)由BBC地球影業、SMG影片中,將出現包括帽帶企鵝、三趾樹懶、盤尾蜂鳥、獨角鯨、海鬣蜥等在內的38個野生物種,其中全新取景拍攝的野生大熊貓、白頭葉猴等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尤為讓人眼前一亮。據悉,《地球:神奇的一天》也是第一個在中國西南的廣西山區拍攝到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的國際電影攝製組。
  • 《Ⅰ級響應》講述荊州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9-08 17:28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郭佩月)疫情期間,荊州廣播電視臺推出60分鐘的人物紀實影片《Ⅰ級響應》,影片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役為背景,由隔離、封城、逆行、馳援、承諾五個故事組成
  • 《亮花鞋》在春晚舞臺成功演出 演員講述臺前幕後故事
    原標題:亮花鞋 央視春晚歸來 閬中演員講述臺前幕後故事 ●本報記者 楊曉江 實習生 張茜 一雙雙繡花鞋緩緩而來,頭扎羊角辮的姑娘們微微探出頭,輕移蓮步,雙腳時而緊緊合住呈一條直線,時而又像扇子一樣打開……2月15日晚,在2018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代表四川民族特色文化之一的閬中地方民俗節目《亮花鞋》,以優美、雅致、極有四川閬中特色的舞蹈表演
  • 紀錄片《握手非洲》講述最真情的中非友誼
    原標題:21天橫跨兩大洲,行程19000公裡,紀錄片《握手非洲》為您講述最真情的中非友誼!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非洲大陸是神秘而陌生的。這裡有人類之母「露西」,有壯美的吉力馬札羅山,有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動物大遷徙。
  • 聽北鬥「天團」講述幕後的故事:他們鑄就北鬥的不凡
    聽北鬥「天團」講述幕後的故事——他們鑄就北鬥的不凡(走近創新團隊①)在中國這片創新熱土上,湧現出眾多科學大家、領軍人才、青年才俊和研發團隊,他們勇立潮頭、銳意進取,在創新前行的畫布上,留下了濃墨重彩。從本期起,我們推出「走近創新團隊」系列報導,向讀者講述中國創新人才的奮鬥故事和火熱的創新實踐。——編 者6月23日,中國西昌,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當衛星太陽翼打開的瞬間,反射出金色光芒。
  •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山東臺徐志偉講述他與「深藍一號」的不解之緣
    8月22日,全省新聞戰線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在山東廣播電視臺400平米西演播室拉開帷幕,21位來自各新聞單位的好記者同臺競賽,講述新時代好故事,展現新時代新作為。山東廣播電視臺5位記者結合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生動講述了採訪中經歷的故事,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真情實感和使命擔當。
  • 《黑暗塔》發布全新幕後特輯 主創為你解讀傳說
    《黑暗塔》發布全新幕後特輯 主創為你解讀傳說 時間:2017.06.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 《猩球崛起3》幕後花絮 主創揭秘「從人到猿」
    《猩球崛起3》幕後花絮 主創揭秘「從人到猿」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由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以下簡稱《猩球崛起3》)即將於9月15日內地公映,廣大中國影迷也對這部視覺特效超讚
  • 《蝙蝠俠:三個小丑》是獨立故事,幕後可能還會有第四位小丑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蝙蝠俠:三個小丑》這本漫畫。 作為編劇傑夫·瓊斯鋪墊數年的作品,三個小丑將會成為年度人氣最高的漫畫之一,預售三十萬本,有人估計這本漫畫將打破去年的銷售記錄,但是隨著《三個小丑》的第一期正式發售,讀者們的問題並沒有減少,而是變多了。
  • 這位人大代表為您講述大校場機場搬遷的幕後故事
    王湘大校場機場的搬遷一度是不少南京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南京市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王湘就要為您講述大校場機場搬遷的幕後故事80歲的王湘笑著說,大校場機場始建於1929年,比自己的年齡還要大,「它是當時設施最好的市內軍用機場,抗戰前被定為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但解放後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斷加快,大校場機場已經進入了南京的「主城區」。王湘在調研中還了解到,秦淮區人多地少,大校場機場不僅影響了生態環境,更嚴重製約秦淮的老城改造。於是,她聯合其他代表在南京市人代會上提交了關於機場搬遷的議案。
  • 說說臺前幕後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國》
    那段時間走進電影院八成的人都會選擇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題材內容老少皆宜,講述的都是能讓各個年代百姓切身感受到,經歷過的故事。《我的我的祖國》總共分為7個故事片段,分別是:《前夜》(1949年開國大典)《相遇》(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奪冠》(1984年女排三連冠)《回歸》(1997年香港回歸)
  • 《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的幕後主創人員都有誰?
    《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的幕後主創人員都有誰?中國電影《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拍攝於1992年,是一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由兩個小故事組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幕後主創人員吧!馬克宣動畫導演之一馬克宣,汕頭潮陽人,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及美術設計師、導演。錢運達動畫導演之一錢運達,生於1928年12月21 江蘇江都人。1950年畢業於中南文藝學院美術系,後在中南文聯創作部、 中南文化部美術創作組從事年畫、連環畫等創作。
  • 臺灣TVBS《中國進行式》攝製組到安陽滑縣拍攝專題片
    攝製組一行參觀八代中和燒雞展廳拍攝工廠製作過程攝製組參觀道口古街義興張燒雞門店  4月21日,臺灣TVBS《中國進行式  攝製組一行首先來到八代中和燒雞展廳進行參觀,八代中和傳承人張中和向攝製組成員簡要介紹了滑縣道口燒雞發展歷史和製作工藝。隨後攝製組一行到廠區實地參觀,在廠區內攝製組成員觀看了從活雞屠宰、油炸、煮製到真空及手工紙質包裝等製作工藝,整個製作工藝採用流水線機械化加工,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場景給攝製組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這部BBC級別的紀錄片,讓我們能隔屏嗅到鄉土淡香,講述著你我身邊熟悉又陌生的「中國植物」故事,是國內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  「大氣內涵的題材;海量豐富的知識;上天入地的拍攝;新穎脫俗的風格,文藝抒情的詞藻;內斂平實的剪輯;悠揚詩意的音樂。」這是網友對此作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