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
大校場機場的搬遷一度是不少南京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南京市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王湘就要為您講述大校場機場搬遷的幕後故事。通訊員 丁鳳雲 張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機場進入南京主城區
「生活在南京,特別是城南的人都知道,大校場機場的搬遷特別不容易。」80歲的王湘笑著說,大校場機場始建於1929年,比自己的年齡還要大,「它是當時設施最好的市內軍用機場,抗戰前被定為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但解放後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斷加快,大校場機場已經進入了南京的「主城區」。
王湘在調研中還了解到,秦淮區人多地少,大校場機場不僅影響了生態環境,更嚴重製約秦淮的老城改造。於是,她聯合其他代表在南京市人代會上提交了關於機場搬遷的議案。
持續呼籲推動搬遷
機場搬遷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大量資金,更需要軍地達成共識。王湘就拉著相關部門的領導一次次去調研、連續提議案,提了三年、跨了兩屆。南京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很重視這個事情,最終在2003年啟動了機場遷建的可行性研究。
現在南部新城已經成了一顆耀眼的明珠,大校場機場內也將建一個開放的大公園,滿足周邊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很多人提到王湘,總要說她「心直口快」「膽子大」,但這麼多年王湘卻一直為自己這個「缺點」而自豪:「不敢說話,老百姓幹嘛選你當代表?」
路邊調研促成中山南路南延
王湘是1983年被推選為南京市人大代表的,連任了五屆,先後共提出議案、建議400多件,大多都被採納了。「當代表我沒有什麼竅門 ,就是號準社會脈搏,敢於為民發聲。」王湘告訴記者,1984年自己當代表的第二年,調研時發現:中山南路修到秦淮區就斷了。路不通,哪來的經濟增長呢?她開始著手準備議案。
王湘與小組的代表冒著酷暑自己調研,利用當時一個星期唯一的休息日,每次2個人,輪流站在中山南路上,用畫「正」字的方式,一個計算車流量,一個計算人流量,一天站十幾個小時。整整兩個月,終於統計出了一份完整的數據,也拿出了有份量的議案,議案被有關部門及時採納,中山南路得以順利南延。
此後,當王湘每一次路過南部新城,走在中山南路時,一想到自己曾經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奮鬥過,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
校對 丁皓宇
來源:揚子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