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人大代表為您講述大校場機場搬遷的幕後故事

2020-10-25 揚眼

王湘

大校場機場的搬遷一度是不少南京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南京市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王湘就要為您講述大校場機場搬遷的幕後故事。通訊員 丁鳳雲 張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機場進入南京主城區

「生活在南京,特別是城南的人都知道,大校場機場的搬遷特別不容易。」80歲的王湘笑著說,大校場機場始建於1929年,比自己的年齡還要大,「它是當時設施最好的市內軍用機場,抗戰前被定為中國最高級別的航空總站。」但解放後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斷加快,大校場機場已經進入了南京的「主城區」。

王湘在調研中還了解到,秦淮區人多地少,大校場機場不僅影響了生態環境,更嚴重製約秦淮的老城改造。於是,她聯合其他代表在南京市人代會上提交了關於機場搬遷的議案。

持續呼籲推動搬遷

機場搬遷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大量資金,更需要軍地達成共識。王湘就拉著相關部門的領導一次次去調研、連續提議案,提了三年、跨了兩屆。南京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很重視這個事情,最終在2003年啟動了機場遷建的可行性研究。

現在南部新城已經成了一顆耀眼的明珠,大校場機場內也將建一個開放的大公園,滿足周邊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很多人提到王湘,總要說她「心直口快」「膽子大」,但這麼多年王湘卻一直為自己這個「缺點」而自豪:「不敢說話,老百姓幹嘛選你當代表?」

路邊調研促成中山南路南延

王湘是1983年被推選為南京市人大代表的,連任了五屆,先後共提出議案、建議400多件,大多都被採納了。「當代表我沒有什麼竅門 ,就是號準社會脈搏,敢於為民發聲。」王湘告訴記者,1984年自己當代表的第二年,調研時發現:中山南路修到秦淮區就斷了。路不通,哪來的經濟增長呢?她開始著手準備議案。

王湘與小組的代表冒著酷暑自己調研,利用當時一個星期唯一的休息日,每次2個人,輪流站在中山南路上,用畫「正」字的方式,一個計算車流量,一個計算人流量,一天站十幾個小時。整整兩個月,終於統計出了一份完整的數據,也拿出了有份量的議案,議案被有關部門及時採納,中山南路得以順利南延。

此後,當王湘每一次路過南部新城,走在中山南路時,一想到自己曾經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奮鬥過,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

校對 丁皓宇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愛電影》為您講述《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
    《愛電影》為您講述《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 時間:2009.09.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分享到:
  • 南京祿口機場T1盛裝歸來,細數南京那些老機場:明故宮機場最有故事
    說起機場,南京人一定知道祿口機場,也可能知道大校場機場,但你可能不太知道,南京還存在過多座機場。最早的機場,就在現在的珠江路附近,你可能就住在曾經的機場裡。明故宮機場,也稱得上是南京最有故事的機場。1931年,一代詩人徐志摩就是從這裡登上前往北平的「濟南號」飛機,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
  • 南京第二座國際機場,建成後將成為亞洲第一!
    南京馬鞍國際機場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是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初期為軍用,遠期將改為民用。2015年7月30日,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整體搬遷至此。2009年1月,中國國務院、中共中央軍委正式批覆同意遷建空軍南京機場,短期內無民用規劃。2012年8月8日,空軍南京新機場建設工程開工儀式在六合區舉行。2015年7月30日,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整體搬遷至此。
  • 探班第三季《中國好聲音》講述幕後故事
    新一季的好聲音有哪些看點,在節目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參加了首場錄製探班的渤海早報記者將為您一一揭開其中的奧秘。  導演組找學員如同「披沙揀金」  今年《中國好聲音》的導演組仍保持了此前「三足鼎立」的陣容,由三個副導演成立各自小組。全國每個省會城市都被尋找學員的工作人員「刷」了無數遍。記者參加過一次在天津的選拔,親眼見證了學員們是如何經過「披沙揀金」般的艱苦過程誕生的。
  • 南京新增一個民用機場?這些人有福了
    江蘇省設備成套股份有限公司受南京市六合區機場建設協調服務指揮部辦公室委託,就其南京馬鞍機場開展軍民合用可行性分析論證項目進行競爭性磋商採購。網絡配圖這是否意味著,江北可能將新添一個民用機場,使得馬鞍機場成為疏解祿口機場非核心功能、承接航空產業轉移發展的最佳選擇。
  • 【人大代表風採】潘海燕:「走哪兒富哪兒」的「錦鯉」村支書
    潘海燕 江蘇省人大代表 如皋市東陳鎮雙群社區 黨總支部書記 在如皋市,提到東陳鎮的潘海燕,人人都說她是「走哪兒富哪兒」的「錦鯉村支書」,任職大學生村官十二年時間,先後跑過三個村,村村拓開致富路,從尚書村的黃粉蟲到徐灣村的種羊場再到雙群社區的金魚養殖合作社
  • 機場跑道變公園!
    大校場機場航站樓前的飛機(圖自秦淮發布)「教場」之名,在正史中最早見於《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後大教場和大校場混用,再後來定名為大校場。大校場機場2015年7月30日南京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這座陪伴了南京城86年的機場成為了回憶
  • 《亮花鞋》在春晚舞臺成功演出 演員講述臺前幕後故事
    原標題:亮花鞋 央視春晚歸來 閬中演員講述臺前幕後故事 ●本報記者 楊曉江 實習生 張茜 一雙雙繡花鞋緩緩而來,頭扎羊角辮的姑娘們微微探出頭,輕移蓮步,雙腳時而緊緊合住呈一條直線,時而又像扇子一樣打開……2月15日晚,在2018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代表四川民族特色文化之一的閬中地方民俗節目《亮花鞋》,以優美、雅致、極有四川閬中特色的舞蹈表演
  • 導演講述川普參演電影《小鬼當家2》的幕後花絮
    電影《小鬼當家2》的導演克裡斯 哥倫布講述了美國總統川普得以參演的幕後故事。但是,當酬勞被支付給川普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時,他卻對攝製組開出了不尋常的條件。 川普通過《商業內幕》雜誌轉告哥倫布,「如果你們想在酒店內拍攝,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我加進去。」 哥倫布稱,他之所以留下川普的戲份,是因為首映時觀眾喜歡這一幕。
  • KI上校的三七開算什麼,「管大校」的「科學」才是真理
    但是,KI上校的三七開不算什麼,在LPL的解說席上,有這麼一位解說,他的「科學」定律可謂是讓人聞風喪膽,近期所預測的比賽,結果都跟他的完全相反,他就是管澤元,網友戲稱他為「管大校」。「管大校」微博發言了,認為G2是不可能讓二追三的,G2歷史上就沒有過讓二追三的奇蹟,而且FNC的狀態就是奔著鎖定一個決賽的名額去的,G2是不可能翻的。誰料G2真的讓二追三戰勝了FNC,進入總決賽。
  • 樸贊鬱講述《蝙蝠》幕後故事 爭議場面一一解讀
    樸贊鬱講述《蝙蝠》幕後故事 爭議場面一一解讀 時間:2009.05.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大場機場應該真的要搬遷了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局勢緊張的緣故,晚上大場機場起降的飛機較之前明顯增加。想到之前有人提到大場機場不久將搬遷,於是上網查了一下相關信息。2019年3月26日江蘇交通運輸廳發布了關於召開落實《上海市、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共享合作協議》相關內容會議的函件。明確了大場機場遷建和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事項。
  • 江北民用機場要來了?
    在原本的設計中,馬鞍國際機場建設初期為軍用,遠期將改為民用,從馬鞍機場建成之初就不斷有關於馬鞍機場改為軍民兩用機場的傳言,不過都沒有實質進展。,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整體搬遷至此。文件提到,為全省機場項目國土空間控制規劃提供基礎支撐
  • 善靠各方力量,講好中國故事——採訪全國人大代表安然手記
    新華社廣州5月11日電 題:善靠各方力量,講好中國故事——採訪全國人大代表安然手記  新華社記者周穎  這個寒假假期,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安然收到一份特殊的學生作業。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阿克爾克用中文講述了自己在家鄉的假期生活情況及疫情見聞。  她這樣寫道:我身邊有一些人不知道中國實際的情況,相信不可靠的消息,指責中國。我告訴他們,不是這樣的。相反,多虧了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和中國醫生高明的醫術,這才控制住了疫情,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像中國一樣做到這些。我們應該向中國學習。  看著這樣的學生作業,安然感到由衷的欣慰。
  • 廣州白雲機場噪音擾民 85分貝以上噪音區將搬遷
    據《南方日報》訊(記者黃偉)困擾白雲機場周邊村民近9年的噪音汙染有望獲得解決。白雲區政府4月1日發布了一份《廣州白雲機場噪音區搬遷治理工程搬遷安置補充通告》,明確85分貝以上噪音區將搬遷。
  • 小學生講述陳景潤的故事
    本報長沙訊 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遲及其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曾感動和激勵了億萬中國人。3月31日上午,紀念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40周年及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活動在長沙湖南省音樂廳舉行。
  • 南陽姜營機場的搬遷,其實要比解決停車難的問題難的多
    ,市委書記和市長親自參加,又把機場搬遷的輿論推到風口浪尖。舊南陽機場始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992年10月16日南陽姜營機場建成通航,原南陽機場正式關閉 ;2018年3月19日,南陽市啟動南陽姜營機場遷建項目。南陽機場最早原為十六飛行大隊,主飛運五、運十,60-80年代河南商丘等地發生洪災,南陽機場就肩負著救援,投送物資,飛播造林等工作。
  • 忻鈺坤執導影片發布場景特輯 展現幕後故事
    忻鈺坤執導影片發布場景特輯 展現幕後故事 2018-03-23 13今日,影片發布了場景特輯,為觀眾展現片中各種場景選擇與搭建中的幕後故事。  特輯中,導演忻鈺坤攜手美術指導蘭志強共同為觀眾講述了電影中城鎮、昌萬年(姜武 飾)的辦公室和密室等關鍵性場景的選擇和搭建,以及團隊在拍攝中所面臨的惡劣自然環境,劇組迎難而上不服輸的生猛氣息透過特輯傳達出來。
  • 南京一機場變公園,飛機跑道變步道,曾是歷史最大航空基地之一
    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下在1929年的時候被建造,一個中國在歷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就是大校場機場。南京大校場歷史悠久,在2015年的時候正式關閉,它意味著這座承載了南京場86年的機場,成為一個回憶,在新時代的新城建設中,再次逐漸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 聽北鬥「天團」講述幕後的故事:他們鑄就北鬥的不凡
    聽北鬥「天團」講述幕後的故事——他們鑄就北鬥的不凡(走近創新團隊①)從本期起,我們推出「走近創新團隊」系列報導,向讀者講述中國創新人才的奮鬥故事和火熱的創新實踐。——編 者6月23日,中國西昌,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當衛星太陽翼打開的瞬間,反射出金色光芒。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成為中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