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上海看戲畫與翰青雅集,倫敦泰特首展畢卡索

2021-01-09 澎湃新聞
伴隨著元宵,眾多跨年展覽也接近尾聲,其中上海博物館的「山西壁畫展」和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3月上旬結束。與此同時, 一些新春大展也陸續開幕,如近期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水墨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大展」、上海壹號美術館的「翰青雅集五周年展」。在海外,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將首次舉辦畢卡索展;瑞士日內瓦美術歷史博物館將以循環方式集中呈現中世紀至20世紀下半葉歐洲藝術大師們留在瑞士法語地區的藝術傑作;荷蘭國立博物館將呈現藝術史上35幅真人大小的大師肖像傑作,其中包括倫勃朗為馬爾丹·蘇勒曼和奧普金·高比所繪的新婚夫婦肖像。

展覽資訊:

上海:

水墨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大展

展期:3月3日-3月14日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中國民間歷來有「正月看大戲」的舊俗,作為上海戊戌年新春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藝術大展,「水墨鑼鼓——中國戲劇人物畫大展」匯集了百年來直至當代從事戲曲人物繪畫的眾多名家。既有關良和林風眠、葉淺予、高馬得、程十髮、賀友直等老一代藝術家的作品,還包括韓羽、丁立人、朱振庚、謝春彥、呂超然、王劼音、韓碩、許根榮、張培礎、張培成、趙宗概、沈虎、戴超、朱新建、朱剛、周京新、陳九、左和平、王震坤、李光池、季平、董浩、李超、李曉恆、餘啟平、陳建輝、周衛平、高多、虞村、白瓔、林明傑、顧村言、邵仄炯、徐旭峰等老中青三代人的戲曲人物畫作品。

「春來生香」翰青雅集五周年暨樂震文作品展

展期:2018年3月1日-3月15日

地點:上海壹號美術館(建國中路)

翰青雅集致力於經典藝術的傳承和弘揚,自2013年成立以來,走過了5個春夏秋冬。以雅集的方式,展覽的形式,展現「藝術為人民服務」藝術宗旨,也是凝聚了畫師們對新時代風貌的描繪。此次展覽展出老、中、青三代,包括張淵、顧潛馨、陳九、餘啟平、張弛、朱剛、廉亮、尉澗松、王鴻定、丁一鳴、李國傳、吳林田、丁小真、孫怡健、瞿吉平、顧炫、黃松、莊穎等老、中、青三代20餘位畫家2017年創作的畫作。

同時,時值紀念5周年慶,滬上名家樂震文作品展也同期推出。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樂震文表示,希望「春來生香」的主題,為藝術市場帶來一縷春風與暖意。

中華神境——徐龍寶新鐫《山海經》插圖展

展期:2018年3月2日-3月18日

地點:徐匯藝術館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基於對《山海經》的致敬。版畫家徐龍寶用木口木刻版畫的形式刻了一批以《山海經》故事為藍本並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藝術加工的作品。此次展覽旨在啟發人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並且從中汲取感受融入到自己的言行舉止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二屆「江南百工——千年技 憶·今世風華」

展期:2018年3月1日-3月31日

地點:朵雲軒藝術中心 

朵雲軒集團繼 2016 年成功舉辦首屆江南百工展之後,第二屆「江南百工——千年技 憶·今世風華」大展將以器物之美展現當今社會千姿百態的藝術形態,將非遺情懷融於現世百態, 以全新的姿態闡述新工匠精神。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

展期:展出至2018年3月4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山西壁畫展」備受關注的無疑是三組北朝壁畫,《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和《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北朝三組壁畫不同形式的組合在博物館空間展出,也考驗了博物館展陳的塑造能力。「宋金元」部分或因為其世俗性、民間性和時代性等因素,顯然沒有北朝部分奪目,但其中包含的文化與文明的密碼更多。宋金元時代的政治變化、生活氣息、民間習俗等均在壁畫中有所表現。

「巡迴展覽畫派」展通過風俗畫、肖像畫、風景畫和歷史畫等四類68件油畫代表作的呈現,包括列賓、列維坦、希施金、克拉姆斯柯依、蘇裡科夫、彼羅夫等多名傑出油畫家的作品,全面反映19-20世紀初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所取得的藝術成就。除此之外,「歐亞衢地——貴霜王朝的信仰與藝術」和「典雅與狂歡——希臘雅典衛城的珍寶」也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同行——2017「一帶一路」國際藝術聯合展

展期:展出至2018年3月31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覽以聯展的形式匯聚蒙古、塞爾維亞、越南、澳大利亞四國藝術作品。其中《天的那邊:當今時代的蒙古藝術》展試圖挖掘、呈現蒙古當代藝術家在自身特殊歷史、地理、文化條件下的創作體驗和創新精神,提示他們在各自傳統文脈上的當代性轉換和創造性推進,也是彰顯蒙古藝術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又一個重要維度和模式。《漆緣:滬藏越南當代繪畫作品展》均來自上海收藏家收藏的越南藝術品,探討漆文化所蘊含的傳統媒介對越南文化的意義。

超越記憶的永恆

展期:2018年3月7日-4月15日

地點:杜若雲章畫廊

作為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先驅之一,達利以一種怪異而致絕妙的方式挖掘潛意識,重新詮釋想像力和創造力。此次展覽擇選其二十餘幅石版畫和蝕刻版畫,展示達利如何將光影遊戲、性符號、科學宗教圖像等元素把玩於股掌,也看他如何用精準的高超技能詮釋版畫工藝。 

北京:

第五屆新朦朧主義總結展

展期:2018年3月3日 - 3月15日

地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此次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東京畫廊+BTAP 聯合主辦,將展出來自中、日、韓、美、德5個國家的24位藝術家的作品,總結展示東亞「新朦朧主義」繪畫的發展以及與西方藝術界的交流。

班傑明·巴特勒——樹

展期:2018年3月3日 - 4月3日

地點:亦安畫廊

此次展覽將呈現班傑明·巴特勒近期創作的繪畫作品。班傑明·巴特勒不只專注樹的主題,更藉由捕捉、修飾、抽象樹木的重複出現而發展新的繪畫,這種描繪不僅服侍了藝術的廣泛隱喻,更是一種傳統與可能間的遊戲,進而喚起與各藝術運動-如印象派、現代主義、波普藝術、極簡主義-之間的連結。

廣州:

中華意蘊——中國油畫藝術國際巡展國內匯報展

展期:2018年3月3日 - 3月9日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此次展覽參展畫家以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研究員為主體,以及部分來自中國油畫界的其他優秀油畫家,共60餘位,共展出作品約150幅,是第一次整體全面地展示當代中國油畫取得的最高藝術成就。同時將展出在法國巴黎布隆尼亞宮展出時的有關現場資料。

臺北:

「影像的謀反」群展

展期:2018年3月3日 - 5月6日

地點:臺北當代藝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5位藝術家的影像作品,以「影像的謀反」為主題,這種逆反是藝術家對全球化社會的資本流動、人口遷移、宗教與國族強權等問題的思考,並藉由詩性的聯結與想像介入現實,形成多重影像敘述。參展作品基於真實的空間、事件和文本,通過援引歷史、文學、電影、傳統等,嘗試建立更加廣闊的時空脈絡。

香港:

二生三:張洪與秋麥合作作品展

展期:2018年3月2日 - 5月6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美籍華裔畫家張洪(Arnold Chang)與攝影師秋麥(Michael Cherney)的合作作品,展品涵蓋掛軸、手卷、冊頁、獨立版畫及扇子等傳統藝術形式,呈現他們自2009年以來將中國山水畫與攝影兩種媒介相結合的當代藝術創作。

英國:

畢卡索1932年——愛情,名譽,悲劇

展期:2018年3月8日 - 9月9日

地點: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

此次展覽是泰特現代美術館第一次舉辦畢卡索的作品展,展覽包括100多幅油畫、雕塑和素描作品,以及畢卡索和家人的照片,讓觀眾得以一瞥藝術家的個人生活。其中包括畢卡索在1932年僅用5天時間創作出三件以其愛人 Marie-Thérèse Walter 為模特的傑出畫作。

希臘的迷人生活:吉卡、克拉克斯頓與利·費莫爾

展期:2018年3月8日 - 7月15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尼科斯·哈吉基裡亞科斯-吉卡、約翰·克拉克斯頓和派屈克·利·費莫爾爵士是20世紀重要的文化人物。此次展覽將重點關注藝術家尼科斯·吉卡(Nikos Ghika)、約翰·克拉克斯頓(John Craxton)與作家派屈克·利·費莫爾(Patrick Leigh Fermor)之間的友誼。他們對希臘共同的熱愛、對希臘風土人情的見解,是他們創作的基礎。此次展覽也是首次在英國將他們的藝術作品、照片、書信和私人物品共同展出,這些物件不僅記錄了他們的非凡友誼,也說明了希臘是如何對他們的不朽作品產生巨大影響的。

藝術攝影的誕生:維多利亞時代的巨人

展期:2018年3月1日 - 5月20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4位維多利亞時代藝術攝影師的作品,他們分別是奧斯卡·雷蘭德(Oscar Rejlander)、劉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瑪格麗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和克萊門蒂娜·哈登(Clementina Hawarden)。

加拿大:

「炸彈頭」群展

展期:2018年3月3日 - 6月17日

地點:溫哥華美術館

展覽將展出29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繪畫、素描、版畫、雕塑、照片和視頻等形式,嘗試從藝術角度探討20世紀中葉以來「核時代」(Nuclear Age)的發展與對世界的影響。「炸彈頭」群展將以這個黑暗的主題為核心,從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到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參展藝術家們將呈現他們對「核時代」的看法,探索藝術與核時代之間可能的對話。

生活,建設,思考:藝術與表現主義

展期:2018年3月3日 - 5月21日

地點:溫哥華美術館

「表現主義」起源於19世紀初,強調通過作品表達內心情感,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描摹,因此往往表現為將現實扭曲和抽象化,多為負面主題。此次展覽由加拿大McMaster藝術博物館主辦,將展出該館收藏的約100件藝術作品,包括油畫、素描、版畫、攝影、視頻等形式,探索19世紀迄今歐洲表現主義的發展。

瑞士:

舊藏再現:館藏繪畫珍品展

展期:2018年3月2日 - 2019年12月30日

地點:日內瓦美術歷史博物館

展覽展出中世紀至20世紀下半葉珍貴繪畫作品,以循環方式集中呈現歐洲藝術大師們留在瑞士法語地區的藝術傑作。展覽將分兩個階段舉行。第一階段展出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繪畫珍品,以風景畫家卡米耶·柯洛的作品為首,依時間順序依次展示野獸派、未來主義、立體主義、新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如阿爾伯託·賈科梅蒂、弗朗索瓦·布歇、莫裡斯·巴羅等人的作品,以當代視覺藝術家克裡斯多的作品收尾。

荷蘭:

上流社會

展期:2018年3月8日 - 6月3日

地點:荷蘭國立博物館

幾個世紀以來,皇室、貴族和富賈痴迷於個人肖像畫,他們希望自己被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家描繪,最好是真人大小的站立姿勢。而此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史上35幅真人大小的大師肖像傑作,從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到迭戈·委拉斯凱茲,從倫勃朗到愛德華·馬奈。這些繪畫作品借自巴黎羅浮宮、巴黎奧賽博物館、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和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值得一提的是,倫勃朗為馬爾丹·蘇勒曼(Marten Soolmans)和奧普金·高比(Oopjen Coppit)所繪的新婚夫婦肖像,將在修復後第一次出現在該展覽中。

美國:

美國哥德式:格蘭特·伍德作品展

展期:2018年3月2日 - 6月10日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美國藝術家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的作品,包括繪畫、壁畫和書籍插圖等形式,回顧他在創作中對美國身份及現代社會的反思。

美國藝術家 Zoe Leonard 個展

展期:2018年3月2日 - 6月10日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美國藝術家 Zoe Leonard 職業生涯30年的重要作品,包括攝影、雕塑和裝置等形式,這是藝術家的首個大型綜合個人展。Zoe Leonard 的攝影作品以性別、人類遷移和城市景觀為主題,對人們所見的社會與政治狀態進行分析、討論與反思。她利用大規模的重複、透視的微妙變化,幫助觀眾意識到日常場景背後的意義。

日本:

名工的明治 - 工藝館開館40周年紀念展

展期:2018年3月1日 - 5月27日

地點: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此次展聚焦於19世紀明治時期的日本工藝,呈現當時高超的匠人手藝,同時追尋其在現代的延續。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是鈴木長吉(Suzuki Chokichi)的代表作《十二鷹》,該作取材於日本武士的鷹狩傳統,巧妙運用金、銀、銅等不同的金屬色澤,栩栩如生。

江戶的女裝與男裝

展期:2018年3月2日 - 3月25日

地點: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

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是無論古今東西都能看到的文化現象。通過浮世繪中的女裝與男裝,此次展覽介紹在男女界限間自由穿梭的江戶時代日本風俗與文化。

藤田嗣治 - 逝世50年

展期:2018年3月1日 - 7月31日

地點:山王美術館

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188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13年留學法國學習西方繪畫,成為1920年代「巴黎畫派」的重要一員,藤田嗣治最著名的當屬他筆下獨特的「乳白色肌膚」,是其作品的一大特徵,部分研究認為靈感來自日本傳統繪畫中的墨線手法。為紀念藤田嗣治逝世50周年,此次展覽展出山王美術館(Sanno Art Museum)收藏的28幅作品,包括他早年的風景畫、水彩畫,晚年為數眾多的兒童肖像等。


講座資訊:

上海:

徐小陽:我的祖父徐悲鴻

時間:2018年3月4日(周日)下午2:00

地點:上海圖書館

主講人:徐小陽(著名畫家徐悲鴻長孫)

徐悲鴻先生的長孫徐小陽先生此次作客上圖講座,來聊聊「我的祖父徐悲鴻」。徐悲鴻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代表作品有《奔馬圖》《群馬》《九方皋》《珍妮小姐畫像》等。

《紅樓夢》裡交相輝映的美人與美食

時間:2018年3月3日(周六) 14:00

地點:中華藝術宮

主講人:戴縈嫋

手捧《紅樓夢》,滿卷是字香、書香、詩香。「紅學」研究是歷代文人不可避開的一個話題,在前人豐富的研究成果下,當下的80後、90後會如何解讀紅樓夢?3月3日下午,青年作家戴縈嫋將在講座「《紅樓夢》裡交相輝映的美人、美食」中,對《紅樓夢》進行一次另闢蹊徑的研讀,新穎讀到的詮釋。

敘事邊疆

時間:2018年3月3日(周六) 14:00-18:00

地點:OCT當代藝術中心

主講人:劉大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秦思源(獨立策展人,藝術家)

敘事邊疆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所有關於邊疆的藝術似乎都可歸之於此,包括文學(小說、散文、詩歌)、電影、戲劇、繪畫等。本次展覽只是限於當代藝術,並未廣涉其他領域。為了更加立體地呈現對邊疆的感知和想像,此次講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劉大先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以及獨立策展人、藝術家秦思源將通過少數民族文學與現代中國建構、當代藝術中的遊牧與政治等不同的角度的探討和對話,進一步將展覽主題拓展開來。

龜茲壁畫摹寫

時間:2018年3月3日(周六) 14:00-15:30

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主講人:趙麗婭(新疆龜茲研究院副研究員,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壁畫臨摹、美術創作以及佛教美術研究工作)

龜茲石窟壁畫藝術風格多樣,繪畫技法豐富,在世界佛教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過程中,壁畫臨摹起了重要作用。本次講座將通過對龜茲壁畫臨摹的意義、工藝技法、流程及臨摹歷程的系統介紹,幫助大家全面深入了解龜茲壁畫藝術。

造像深處:從龜茲到敦煌

時間:2018年3月4日(周日) 14:00-15:30

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主講人:苗利輝(新疆龜茲研究院研究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佛教考古以及佛學思想研究)

龜茲和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兩個重要佛教藝術中心,也是人類文化藝術的兩座豐碑。龜茲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最早的開鑿地,擁有比敦煌莫高窟年代更加久遠、中外文化交融痕跡更為明顯的石窟藝術。由龜茲到敦煌,反映出石窟藝術從西向東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的過程。本次講座將聚焦龜茲與敦煌的石窟藝術,為你講述二者之間的聯繫與差異。

文心在茲——古今名硯賞析

時間:2018年3月3日(周六)10:00—12:00

地點:韓天衡美術館

主講人:韓天衡

本次講座中,韓天衡將與現場觀眾進行一場名硯賞析大會,對話高古玉硯,玻璃種翠硯,清初大畫家墨井道人吳歷款澄硯,康熙名士朱彝尊款澄硯,乾隆才子袁枚款端硯,清末藏硯大家沈石友藏吳昌碩銘硯等。

重慶:

遊學義大利——以藝術之名探索文藝復興

時間:2018年3月3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龍美術館(重慶館)

主講人:孟雪

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起點,在哲學、藝術、文學等多個方面都深刻影響了西方的發展歷程。此次講座欲從藝術之角度橫向延伸,多方面的去比較中西方在文化、經濟、國民教育等不同之處。分別從:都靈、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四座城市去體驗不同的藝術感受及內容。

浙江:

宋元時期多元化的瓷業格局

時間:2018年3月5日(周一) 14:00

地點:杭州博物館

主講人:王光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王光堯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館員,致力於陶瓷考古、青銅器、宮廷典章制度的研究,並注重陶瓷考古與古陶瓷研究方法論的探討。3月5日,王光堯將在杭州博物館為大家帶來《宋元時期多元化的瓷業格局》。

江蘇:

從《王居士磚塔銘》看吳湖帆的碑帖鑑藏眼光

時間:2018年3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蘇州博物館

主講人:仲威

蘇州博物館舉辦「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特展,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蘇州吳氏的碑帖收藏。對於吳湖帆的碑帖鑑藏,各種觀點蜂擁而至,視角多樣,結論不同。此次講座仲威先生將用最片面的例子——《王居士磚塔銘》,來還原最全面的吳湖帆碑帖鑑藏。

瀕臨失傳的傳統顏料製作技藝

時間:2018年3月3日(周六)10:00

地點:南京博物院

主講人:仇慶年(《國家寶藏》第1期《千裡江山圖》國寶守護人)

仇慶年先生是傳統中國畫顏料工藝嫡系傳人。長期從事傳統顏料、印泥的研究、設計製造,繼承發展國畫顏料的傳統技術,保持鏡面八寶印泥等的全手工工序與技藝。此次講座主要介紹瀕臨失傳的傳統顏料製作技藝。中國傳統天然顏料的稀缺、文物中的傳統染料、自製顏料是畫家必修技藝及傳統國畫顏料的傳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李公麟「畫麗人行」,夏加爾「寫夢幻境」
    一系列海外名家的大展也在中國陸續展出,除了上海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等,昨天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揭幕的「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呈現了夏加爾筆下一個個迷幻的詩意世界。在歐美,讓人印象深刻的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倫敦的「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傑作」等。
  • 一周觀展指南|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看倫勃朗繪畫
    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世界各地紀念展迭起,當前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觀眾可以看到倫勃朗眾多的素描、版畫、油畫作品,他極其動人的肖像畫名作也會在芝加哥展出。藝術空間的揭幕展為旅法藝術家陳偉德的繪畫作品展「從塞納河到黃浦江」,展出藝術家不同時期創作的繪畫作品110件,涵蓋油畫、色粉、素描及玻璃畫四大類,呈現藝術家35年來對上海與巴黎的細微觀察。
  • 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首個中國大展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揭幕。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在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而東京國立博物館則將展現和服的歷史;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地點:蘇州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留法「先驅之路」,歐美看倫勃朗與凡高
    3月中旬,隨著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與上海雙年展的帷幕,上海不少民營美術館卻漸漸活躍。正在進行的有復星藝術中心的草間彌生、龍美術館的「先驅之路」,攝影藝術中心則正在展示攝影家埃文·奧拉夫的作品等。隨後,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將迎來開幕展,榮宅、昊美術館也將在中下旬開啟新的展覽。
  • 一周觀展指南|倫敦再讀提香「愛欲」,上博新展宋拓鍾繇
    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這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初芒計劃(2020)——上海少兒優秀美術作品展地點:上海油雕院美術館展期:2020年9月5日—9月22日「初芒計劃」以辦至第三年,作為針對少兒的美術展,其對徵稿作品不設主題,不分畫種,不限尺寸,不拘形式,最大程度地取消作品的外在限制;而且強調作品的原創性、表現力、摒棄過於成人化、程式化的作品
  • 一周觀展指南|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地點:蘇州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 一周觀展指南|藝術裡的清涼,從徐生翁關良看到朱豹卿
    夏日悶熱,但總有一些展覽讓人心生清涼之意,無論是上海博物館的賞石展,還是見證近現代文人畫變遷一脈的上海中國畫院「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紹興博物館徐生翁精品展與義烏市春及草廬美術館的朱豹卿書畫精品展。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瓷器特展多,江南扇面涼風至
    而在江南、蘇杭等地則接連推出了「明清扇面展」、「扇與江南雅文化」等,為酷暑帶來一絲涼風。此外,北京故宮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敦煌的「吐蕃文明展」,深圳的「國漫展」也都吸引著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一周觀展指南|迷失在上海的「克萊因藍」與東京都的克裡姆特
    而在倫敦,愛德華·蒙克、凡高和倫勃朗則是藝術愛好者關注的焦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將呈現倫勃朗的版畫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他曾說,「畫畫,畫到底就是畫心意」,「心意」也即「新意」。一直到今天,這位已到耄耋之年的老先生在創作、在生活中都始終保持新鮮,始終緊隨著時代的步伐。
  • 古人有名的八次雅集,隨便哪一次都能把現代人的飯局秒成渣!
    雅集指的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 聚在一 起, 通過焚香、掛畫、瓶供、 吟詠詩文、撫琴、禮茶等藝術形式 宋徽宗 文會圖(唐十八學士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風弄月,詩文相合,琴、棋、書、畫、茶、酒、香、花也來湊湊熱鬧
  • 一周觀展指南|敦煌莫高窟今起重開,北京「三國志」繼續延展
    上海: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地點:上海博物館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 以文會友,國潮盛宴,湖南省博物館開啟「宋風·雅集」全民慢生活...
    此次湖南省博物館「宋風·雅集」全民慢生活公益宣傳活動,緊密結合「宋朝展」,通過「琴、棋、書、畫、茶、酒、花、香」等場景展示和互動,向社會公開招募和邀請各類「慢生活體驗官」「慢生活展示官」,讓公眾在博物館裡親身體驗慢生活的樂趣。活動契合展覽核心內容、依託展陳特色,生動再現了宋朝當時「雅集」這種最流行的聚會。「慢生活NPC」沉浸式演繹,為觀眾打開通往傳統文化的一扇門。
  • 一周觀展指南|紛至沓來的上海雙年展、藝博會、ART021
    11月的上海除了迎來「第12屆上海雙年展」、「ART021」、「上海藝博會」外,龍美術館和復星藝術中心也紛紛開啟了「布爾喬亞」和「辛迪•舍曼」大展。而在杭州,觀眾則可以欣賞到古代墨竹名跡展;在北京,則可在故宮感受佛陀造像;在日本,既可傾聽來自蒙克靈魂的「吶喊」,也可在奈良感受正倉院的館藏珍寶。
  • 一周觀展指南|「武漢印象」重新開放,「庚子藝事」畫記疫事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即將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地點:蘇州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 條條大道通倫敦
    無數人(包括我在內)都曾經嘗試向別人推薦造訪倫敦時的必到之處,然而,你對這座城市越熟悉,就越會明白,這座城市會讓指南成為最尷尬的存在——這個有著全球最有威望的皇室的城市,當然有著引以為傲的歷史建築,但是,這裡還有先鋒而又引領現代藝術的美術館,同時每日都上演著各式戲劇和大型演出,以及匯聚各國頂尖烹飪的餐飲,你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時間,而非地點,因為無論你做出何種選擇,倫敦都能不負所望。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看中日書法,東京賞「名作誕生」
    共計57件作品,並在中日兩國分別編印作品集。4月15日,「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上海大展暨所藏《石濤羅漢百開冊頁》展」將於上海市劉海粟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太璞如琢」繼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俄羅斯馬涅士國家展覽中心之後的又一次呈現。上世紀80年代,劉海粟、崔如琢兩位藝術家在香港相遇,兩人合作大幅作品《清秋》,成就一段藝壇佳話。
  • 一周觀展指南|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計時,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展期: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中山東一路27號6樓)此次展覽展出超過100件月份牌原稿畫及旗袍服飾,以現代化的展陳方式和沉浸式的場景體驗,還原百年前的上海時代風尚,致敬中國商業美術先驅。
  • ...獎繪畫大師安野光雅全新作品,人文筆記帶你遊歷美麗新世界。
    第二,豪華精裝版《我眼中的美麗世界》全套共8冊,首次收錄安野光雅的人文筆記,超大含量40萬字,單冊超值64頁,全套共計512頁。這套圖書並非簡單意義上的繪本,不僅描繪了各國的景致風景,還記錄了各具特色的人文知識,是集藝術性、知識性、人文性和教育性於一體的作品。適合大人和孩子共同閱讀。
  • 一周觀展指南|古畫名瓷之外,更有愛因斯坦手跡、達爾文文獻
    2019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年、達爾文誕辰210周年,八月伊始,兩場文獻展覽分別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圖書館開幕,通過大量手稿、文獻,觀眾將一探科學家的異想世界。在東京,展覽「從圓山應舉到京都畫壇」,呈現出日本美術史上重要的京都畫壇的一個側面;在倫敦,「解鎖繪畫: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家」,則探索了黃金時代的藝術家與這座城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