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確認FOXO3A基因能夠助人長壽

2021-01-15 搜狐網

  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2月7日文章,題:德國科學家發現全球範圍內都存在長壽基因

  德國基爾大學醫學院的一項調查表明,人體DNA中存在一種名為「FOXO3A」的基因能夠助人長壽,而與年輕人相比,這種基因存在於百歲老人體內的情況更加普遍。

  研究人員在比較了大量德國百歲老人和年輕人的DN A樣本後還發現,FOXO3A基因發揮的作用覆蓋各種不同人種。

  基爾大學在一份公報中指出,2008年9月,一個由布拉德利·威爾科克斯博士帶領的美國研究小組曾在《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上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種「長壽基因」在95歲以上、具有日本血統的美國人體內也普遍存在。

  此外,這項研究還確定了當FOXO3A基因在DNA上的一個含氮鹼基上出現時,人健康地活到90歲的機率就會更高。

  基爾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德國研究人員在將1762名百歲及90歲以上的德國長壽老人的DNA樣本與年輕人的DNA樣本進行比較後確認了威爾科克斯的研究結果。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阿爾穆特·內貝爾表示,他們的調查結果能夠消除此前人們有關FOXO3A基因與長壽之間是否存在緊密聯繫的所有疑問。此外,日本人和歐洲人之間存在遺傳差異,卻能在兩個人種體內發現同樣的「長壽基因」,使得這項研究更是意義非凡。內貝爾指出:「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認為,這個基因很可能是讓全球人類長壽的關鍵因素。」

  基爾大學臨床分子生物學院研究所教授弗裡德裡克·弗拉切巴特指出,這項研究的最大難點是如何找到大批長壽人群,尤其是百歲以上老人的DNA樣本。因為有趣的是,與95歲老人相比,這種基因的遺傳作用在百歲以上的老人身上更加明顯。

  這項研究得到了德國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伯根生物樣品庫的幫助,這裡保存著660份百歲老人的DNA樣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長壽人群DNA樣本收藏庫之一。

  在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後,基爾大學科學家證實FOXO3A基因的作用不分地區和性別,對世界各地的男性和女性都能發揮作用。這就意味著在未來,我們也許可以通過基因手段來控制人類衰老的過程。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PNAS:FOXO3A基因變異的人更加長壽
    科學家發現FOXO3A基因的變異形式有益於讓人類更加長壽,而這種基因變異存在於百歲以上老人體內的情況更加普遍——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這樣的「巧合」。來自德國基爾大學(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y of Kiel)醫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開展了一項調查研究,抽樣搜集了388位德國百歲老人和731名年輕人的DNA樣本,並對這些DNA樣本進行了試驗對比。其結果證實,FOXO3A「長壽基因」果然在百歲老人體內更普遍存在。該項調查研究的詳細報告近日刊登在了《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NAS)上。
  • FOXO長壽基因——救活「性命死潭」的「尖刀偵察兵」
    例如旱災導致飢餓,瘟疫使人生病,輻射和毒藥使DNA損害等等。為此,人體也進化出了一套《應急啟動預案》,來應對外界帶來的危險。而當危險來臨時,體內大部分細胞恰如晚清,身處盛世太平的幻夢中,絲毫察覺不到危險。只有少數分子偵察到,並飛速稟報決策機構,緊急啟動《預案》,來規避外界風險。而這個少數分子之一,救活「生命死潭」的偵察兵,就是FOXO長壽基因。
  • 長壽秘密:郵政編碼還是基因編碼?
    今年3月9日,金氏世界紀錄組織確認日本老太太田中加子的年齡為116歲零66天,她由此成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和「全球在世最長壽女性」。在她之前,居住在日本橫濱市西區的都千代在2018年7月22日去世,享年117歲。再早一些的2017年4月30日,印尼爪哇島的世界男性人瑞戈多在家中去世,他的身份證上顯示,戈多活了146歲。
  •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中國日報網 2015-01-05 16:01:33 世界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
  • 全基因組關聯的meta分析研究確定了多種長壽基因
    | 作者:範大志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老化生物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eing)的Deelen J研究者們,通過全基因關聯meta分析的方法確定了多個人類長壽基因位點及相關基因
  • 臺灣科學家發現長壽基因
    據臺灣臺視新聞網5月3日報導,臺灣陽明大學生物專家通過對老鼠的研究發現了一種長壽基因,這個長壽基因的專業名稱叫做Cisd2在針對老鼠的實驗當中,如果該基因蛋白質增加到一定程度,八成老鼠可以活到36個月(老鼠的平均壽命為20個月),相當於人類活到110歲。
  • 人類專屬的「聰明基因」首次確認
    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人為何比其他靈長類更聰明?這樣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是進化學中繞不開的謎題。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確認了人類特有的「聰明基因」,其被視為在進化過程中使我們與其它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
  • 矮個子有長壽抗癌基因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矮個男性可能擁有一種與長壽相關的基因。夏威夷大學約翰·伯恩斯醫學院的威爾科克斯教授和同事們研究了8000多名日本裔美國人近50年的健康信息後得出上述結果。 所有研究對象出生於1900年至1919年,大約1200人的壽命超過90歲甚至100歲,將近250人存活至今。研究人員把研究對象分成兩組,一 組身高為1.56米及以下,另一組為1.62米及以上。
  • 人類專屬「聰明基因」被確認:與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
    人為何比其他靈長類更聰明?這樣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是進化學中繞不開的謎題。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確認了人類特有的「聰明基因」,其被視為在進化過程中使我們與其它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
  • 人類專屬「聰明基因」被確認:與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
    人為何比其他靈長類更聰明?這樣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是進化學中繞不開的謎題。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確認了人類特有的「聰明基因」,其被視為在進化過程中使我們與其它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中,約99%是相同的,但人腦容量卻是黑猩猩的3倍。因此,生物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先祖必然曾發生了基因組變異,刺激了腦生長。
  • 人類專屬「聰明基因」首次確認,是與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
    人為何比其他靈長類更聰明?這樣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是進化學中繞不開的謎題。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確認了人類特有的「聰明基因」,其被視為在進化過程中使我們與其它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
  • 線蟲體內蛋白的秘密:長壽不靠基因或也能遺傳
    科學家們關於線蟲的一個研究結果表明,不僅環境可以影響基因表達,而且僅通過改變基因外的蛋白就可以開關基因功能,這一結果更首次證明了不需要改變基因,這種長壽也可以遺傳。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確定這種不靠基因就可以遺傳的長壽現象是否具有廣泛性,為將來研究人類的長壽做準備。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遺傳得靠基因,這是唯一的途徑。
  • 【科學普及】「孤獨喬治」的DNA,揭示了抗癌和長壽相關基因
    從1971年被發現到2012年確認死亡,孤獨喬治在世界上生活了約100年。它的死亡,宣告屬於加拉巴戈斯象龜平塔島亞種的「孤獨喬治」物種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象龜是為數不多的能存活上百年的爬行動物類群。科學家自然要追問——為何象龜能有這麼長的壽命?為何其他生命卻只能存活十幾年甚至幾個月?
  • 基因測序揭開「孤獨喬治」巨大且長壽之謎
    根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4日在線發表的兩篇論文,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新近展開的基因組測序,促進了人類對兩種巨型陸龜(包括全球物種保護的重要象徵——「孤獨喬治」)體型、長壽和演化之路的了解,並有助於挽救其它瀕臨滅絕的相關物種。
  • 科學家發現,人類長壽竟與基因關係不大
    圖丨上述譜系圖中有70000個親屬, 通過婚姻(紅色)和共同的祖先聯繫在一起長壽基因?也許並沒有此次這份譜系圖還另闢蹊徑,得出了另外一項較為重要的評估成果——我們的壽命與基因的關聯程度究竟為多少,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是:16%。
  • 「聰明基因」被確認,未來「愛因斯坦」們可以人為製造?
    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科學》雜誌近期公布了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首次確認了人類擁有,特有的「聰明基因」。很久以前,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名為「ARHGAP11B」的人類獨有的基因,但對它的作用還不明確,德國科學家使用非人靈長類
  • 科學家確認血脂代謝相關基因座
    一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刊登報告稱,他們研究確認了95個與人類血脂代謝相關的基因座,可作為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記。研究人員稱,新研究不僅擴展了科學家對人體脂類代謝的理解視野,同時也為開發新型防治冠狀動脈疾病的靶向型藥物奠定了基礎。
  •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來源:生物谷 2007-05-08 09:09 Nature:長壽基因PHA-4  生命衰老的控制開關  由生物專家安德魯
  • 「舟山健康課堂」為何人類更聰明 專屬「聰明基因」首次確認
    人為何比其他靈長類更聰明?這樣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是進化學中繞不開的謎題。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確認了人類特有的「聰明基因」,其被視為在進化過程中使我們與其它靈長類區分的重要機制。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中,約99%是相同的,但人腦容量卻是黑猩猩的3倍。因此,生物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先祖必然曾發生了基因組變異,刺激了腦生長。
  • NATURE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長壽基因編輯猴模型在中科院誕生
    早在1999年,人們就發現Sir2基因具有延長釀酒酵母壽命的作用,因此被稱為"長壽基因"。在嚙齒類動物中,Sir2的同源基因SIRT6也被認為參與了衰老及壽命的調控:過量表達SIRT6能夠延長雄性小鼠的壽命,而敲除SIRT6則會使小鼠表現出皮下脂肪減少、脊柱彎曲和變形、骨密度降低、腸道上皮受損、端粒縮短等加速衰老的表型,且小鼠壽命縮短至約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