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爆炸之劉慈欣《地球大炮》:沈家三代編年史

2021-01-13 大家匯讀卷筆耕

沈家三代(沈華北、沈淵、沈靜)的編年史是根據劉慈欣《地球大炮》和《帶上她的眼睛》來推斷的,大部分事件的時間都是明確的,小部分則是相對模糊,其中原因包括作者的疏忽,但發生的順序是對的,大家權當沈家簡史看一下。

沈華北第一次冬眠前

2012年,沈華北出生。

2042年,兒子沈淵出生。

2048年,兒子6歲生日那天,沈華北與貝加多提出「地球隧道」的設想,影響了沈淵。

2050年11月27日,沈華北利用「糖衣」技術發明了超高密度材料「新固態」。同日,與妻趙文佳、兒沈淵告別。

圓形隧道

沈華北第一次冬眠

2050年11月28日,沈華北第一次冬眠,此時38歲,白血病晚期。

2055年,南極洲被世界共同開發。同年,13歲的深淵提出「南極庭院」的設想。

2089年,大地公司破產,沈華北的冬眠服務轉移到綠雲公司。

2090年,沈華北冬眠後的第40年,妻尚在人間, 兒沈淵已成為思想瘋狂的大權在握的大人物,孫女沈靜已出世。

2097年,「落日工程」的一號地層飛船成功發射。此後3年,落日二號到五號都成功進行地層航行,完成勘探任務,五號航行深度甚至創造新紀錄。

2100年,南極庭院工程最後勘探設計階段,落日六號失事,船內三人包括沈靜被困地核,雖然不能逃脫,但仍能活著和與地面通信。

2101年,落日六號意外接連發生,僅沈靜活下來。通過傳感眼鏡她最後一次感受地面美麗的景色,並選擇在地心度過餘生,因為船內生命循環系統還能運行50-80年。

2106年,南極庭院工程第6年,發生中部斷裂事故,1527人殞命,沈淵受到強烈譴責,後離開指揮層,做一名普通工程師,依然在地球隧道中工作。

2107年,南極庭院工程完工,地球隧道正式投入運營。

2115年,發生螺栓失落事故,一列地心列車爆炸,造成3000名乘客死亡。

2116年,南極被毀,人類籤署新的南極條約,撤出南極。

2117年,運輸需求驟減,地球隧道被封,南極庭院工程破產,沈淵選擇留守。

2120年,沈淵死於心臟病發,地球隧道成為他的歸宿,時年78歲。

2125年4月16日,沉睡74年5個月7天13小時之後沈華北第一次冬眠醒來,白血病已被治好。同日,在漠河站被丟進地球隧道,期間了解南極庭院工程和兒子沈淵的真相,最後大難不死,抵達南極。

地球南極

沈華北第二次冬眠

2125年,沈華北第一次醒來後不久,進行第二次冬眠。

2129年,人類研製出新型的新固態材料,用來纏繞地心到南極那一段隧道,很快地球隧道被改造成航天發射井,暱稱「地球大炮」。此後人類開始大規模地把工業和人口遷移到太空中和月球上,同時修復地球。

2175年,沈華北第二次冬眠醒來。同日,通過「地球大炮」飛上了太空,發現地球變美了,也得知沈靜仍然失蹤。

飛躍地球

相關焦點

  • 腦洞大爆炸之劉慈欣《地球大炮》
    多年以後,人們對地球隧道進行了改造升級,把它變成了「地球大炮」,也正是這項工程拯救了人類和地球,因為可以輕易把工業和人口遷移到太空和月球上。終於,受傷的地球在慢慢痊癒。地球南極洲腦洞在哪裡?腦洞:地球大炮這項工程一開始是叫「南極庭院」,顧名思義,就是把南極變成中國的後花園,不靠飛機不靠船,只需要坐上地心列車通過貫穿地球的隧道不用一個小時就可以去到南極。
  • 地球大炮(劉慈欣科幻系列)
    封面在不遠的將來,地球的資源頻臨枯竭,人類生存環境加劇惡化。此時世界把目光投向了南極洲,覺得那塊尚未被人類汙染的大陸值得進一步開發。科學家沈華北身患絕症,即將進入冬眠狀態,直至能夠治癒的醫療技術出現才解除冬眠。
  • 除《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還有哪些小說能拍成電影?
    事實上,大劉——科幻粉絲們對劉慈欣的愛稱——的小說極具電影劇本的潛質,幾乎每一部科幻小說,無論長、中、短篇,都閃爍著令人吃驚的或宏大、或瑰麗、或奇詭、或巧思的幻想之光。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除了廣為人知的《三體》和《流浪地球》,還有哪些小說可以改編為好看的大電影。
  •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會讀什麼書?這份書單請收下
    作為一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自然不會錯過科幻文學的經典,但不止於此。像很多一流的文學家一樣,劉慈欣被卡夫卡的文學世界震撼,驚嘆於荷馬史詩的恢弘。  其中影響他最深的是俄羅斯文學,「我的整個語言風格,就是俄羅斯文學那種很沉甸甸的、很土裡土氣的質感。」自從因《三體》大熱而備受關注成為公眾人物之後,劉慈欣接受過包括封面新聞記者在內的多家媒體多次採訪。其中劉慈欣會談到他的閱讀書目。
  • 地球編年史:挑戰人類起源進化論之說,我是認真的
    基於以上這些,《地球編年史》另闢蹊徑,作者是美國撒迦利亞·西琴——世界上少數能解讀蘇美爾楔形文字的學者——結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最新科學發現,重新編織並複述了人類的歷史,尤其是史前人類史和地球史,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人類是從哪裡來的。02《地球編年史》共7本陸續出版,耗時達30年。
  • 腦洞成為黑洞,《三體》就是奇點——讀劉慈欣小說《三體》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做到了。 大劉的《三體》對中國科幻界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可以比值為愛因斯坦之於現代物理學的意義。愛因斯坦打破了牛頓絕對時空觀對物理學數百年的壟斷。他發現了時間和空間並非不相關的兩個物理現象。當面對大質量物體時,時空結構會發生彎曲。他用黎曼幾何工具描述了彎曲的數學方程式。
  • 地球編年史5:尼比魯一顆從未露面的星球
    本文是解讀作者撒迦利亞·西琴的《地球編年史》。僅供開腦洞,非科普!在之前的章節中,我們就已經透露過,在地球編年史這本書當中,作者西琴先生認為,我們地球的文明是被尼比魯外星的外星人所創造的。那麼最早這批創造我們人類的外星人的精英,也就是聖經當中的納菲力姆人,也被翻譯為納菲力姆人。
  • 劉慈欣的文筆蒼白無力,為何這部小說,卻有這麼多粉絲推崇
    劉慈欣的文筆不算上乘,人物刻畫不算飽滿。但是,大劉的腦洞令人震驚,豐富的想像力和紮實的物理學基礎,成就了《三體》這部史詩般的硬科幻小說。三體不是沒有文學性,只是作者故意將人物語言等等簡化了,盡力達到一種人物形象扁平化的效果,這樣小說就有一種史詩感。
  • 《地球大炮》一條貫穿地球兩端的隧道,竟成了人們逃生的秘密武器
    簡單介紹一下,2002年至2005年間,劉慈欣憑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連續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期間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大炮》、《朝聞道》、《詩云》、《贍養人類》等。本文的亮點應該是在地球大炮這一內容,作者也以此為題,但更吸引我的是對於隧道這一塊的構想,沒有藉助太多的外在描述而是通過沈華北直接感受和看到的景象把這條隧道裡的種種給展現出來。沈華北的兩次甦醒面臨著新世界和新情況,然而都面臨著地球在向更加惡劣的情況發現。這篇小說是對人類的告誡,如果再這樣肆意破壞下去,那麼那將是人類的命運。
  • 地球編年史(全7冊)
    《地球編年史(全7冊)》內容簡介:當時間開始:數千年前,諸神來到地球,引導人類進入了個科學發展和精神啟蒙的新紀元。他通過來自古代的隱秘線索,向人們展示現存的埃及考古學是建立在一個偉大的贗品之上的,並帶領讀者去往遠古諸神阿努納奇在地球上的太空站和著陸區……《完結日:審判與回歸的預言》:從開山之作《第十二個天體》開始,《地球編年史》喚醒了人們對蘇美爾文明和它所記錄的外星人阿努納奇來到地球並創造人類的記憶
  • 郭帆拍流浪地球花6年,三體10年拍不出,改編劉慈欣到底有多難?
    三體小說裡有很大部分的畫面情節都是腦洞大開的,《三體》影視怎麼把這些腦洞大開的畫面視覺化,除了需要技術,還非常考驗導演的想像力。例如,像太空人在四維碎片裡人體被擠破五臟六腑流出來,整個太陽系的二維化,以及二向箔水滴攻擊,這此畫面不僅很難用鏡頭表達就是腦海裡表達都很難。
  • 《命運》是劉慈欣很優秀的短篇科幻小說:篇幅雖短,兩個腦洞卻大
    《命運》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全書只有不到6千字,但是包含了故事一波三折,而且腦洞非常大,可謂是短篇科幻小說中的精品。作為科幻小說,《命運》雖短,卻包含了兩大科技腦洞:一個是穿越時間、改變歷史,一個是恐龍與人類對世界的統治。《命運》一文懸念很多,建議閱讀全文之後,再看本文的評述。
  • 同為作家榜第一名,為什麼劉慈欣和唐家三少收入差距竟然這麼大?
    而提起作家成功者,劉慈欣與唐家三少應該頗為有名,一個是作家富豪榜的榜首,一位是網絡作家富豪榜的第一名,兩者的成就應該是一個寫作者的巔峰。而從2019年兩人的收入來看,劉慈欣的版稅收入是1800萬,而唐家三少則是在1.2億,這兩個數字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但這兩者的收入差距為何會如此之大?確實讓人難以理解。如果單看文學成就,唐家三少自然是比不上劉慈欣的。
  • 幾款「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第2摩託車大炮,毫無用處
    人類最強大的地方在於會思考,於是就腦洞大開發明各種稀奇古怪的武器,在封建時代發明的戰戟就是戰勝敵人的有效手段。而在近代戰爭中,飛機坦克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世界,但是因為一些發明者的神奇腦迴路,加上一些文化觀念的影響,世界上就誕生過一些非常奇葩的軍事發明,堪稱是腦洞大開之作。今天就來說說幾款奇葩發明,基本上都是毫無用處。
  • 三大「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第2摩託車大炮,毫無用處
    導語:三大「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第2摩託車大炮,毫無用處在這個世界上,發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好處大於壞處的事情。只有這樣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才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軍事上也是如此。軍事裝備越先進發達,那在戰爭中的優勢和勝算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 沈家本著作木刻版在法大首次集中展出
    沈家本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別號寄簃,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晚清著名法學家,光緒九年(1883)進士,歷任刑部左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法部左侍郎等職。
  • 看了《流浪地球》後,卡梅隆導演把劉慈欣的《三體》連續看了2遍
    隨著《流浪地球》的大爆,劉慈欣(大劉)的另一部巨作《三體》的影視化議題再次被從頭提起。相比《流浪地球》而言,《三體》是實打實的一個超級大IP。僅僅是90萬字左右的文本,就讓許多軟科幻小說黯然失色。如果把三體的國際架構單個拆開,能衍生出100多個番外故事。
  • 「劉慈欣《三體》文筆太差」!網友感慨:找個作家重寫一遍會怎樣
    甚至作家劉慈欣也參演了電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大受歡迎。後來有人跳出來說劉慈欣寫的《三體》太差了,希望找個好點的作家再寫一遍。對此,觀眾們給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我們來看看。首先,有很多人反對這個想法。有些讀者認為劉慈欣寫得還不錯,但他的表達方式不同。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後者是由叔圈扛把子黃渤、沈騰傾情主演,面對「天外來客」的意外降臨,展開了一場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讓人腦同大開和忍俊不禁。
  • 為何劉慈欣還沒唐家三少賺得多?
    以小說《三體》而著名劉慈欣和以網絡小說《鬥羅大陸》而出名的唐家三少別佔據了作家富豪榜和網絡作家富豪榜的第一名,但是兩人所獲得的利益卻不一樣,一個千萬,一個億,為什麼這兩人之間有如此大的差距?按理說劉慈欣的文學成就要遠遠高於唐家三少,因為他,中國一度落後的科幻事業被重新打開,不僅體現在書籍上,也體現在各種影視上。1、《三體》,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按理說劉慈欣的文學成就要遠遠高於唐家三少,因為他,中國一度落後的科幻事業被重新打開,不僅體現在書籍上,也體現在各種影視,商業上,就如同中國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時間,中國科幻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