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沈家本著作木刻版在法大首次集中展出

2021-01-15 澎湃新聞

近日,「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紀念沈家本誕辰180周年」特展於中國政法大學海澱校區科研樓B4大廳開展。展覽由中國政法大學與湖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承辦,中國政法大學沈家本研究中心協辦。

本次展覽最令人驚喜的是十八塊沈家本著作木刻版的公開面世。這是沈家本著作木刻版自法大建校以來的首次集中展出。原版刷印《沈寄簃先生遺書》《吳興長橋沈氏家集》《枕碧樓叢書》共九函也將在本次展覽中亮相。

該展覽持續到12月25日,其中沈家本著作木刻版展出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12月22日。機會難得,千萬別錯過~

沈家本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別號寄簃,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晚清著名法學家,光緒九年(1883)進士,歷任刑部左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法部左侍郎等職。沈家本是清末修律代表人物,近代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律現代化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中國法治發展歷程中不可被遺忘的巨擘。他尊德崇法的追求、無私無畏的品行影響了數代法律人。他高尚的愛國情操,嚴謹的治學態度,堅定的改革精神,至今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沈家本著作木刻版

二十一年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沈厚鐸先生(沈家本曾孫)將沈家本著作木刻版捐贈給法大。木刻版現藏於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目前整體保存良好,是法大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也是法大的「鎮校之寶」。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展出的沈家本著作木刻版)

沈家本著作木刻版為1913年前後由沈氏私家刊刻,目前整體保存良好,計有《沈寄簃先生遺書》甲、乙編書版2842塊,《枕碧樓叢書》1170塊,《吳興長橋沈氏家集》480塊,總計4492板。

內容除沈家本的經典著作如《歷代刑法考》七十八卷外,還有諸多法律典籍舊鈔本,如《宋刑統賦解》的四種鈔本(毘陵董氏鈔本《刑統賦解》,璜川吳氏鈔本《粗解刑統賦》和《別本刑統賦解》,江陰繆氏鈔本《刑統賦疏》),以及繡谷吳氏舊鈔本《內外服制通釋》、朝鮮鈔本《無冤錄》等,對於古代法律及古代版本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原載於李雪梅《法韻中華 · 古代篇》,法律出版社,2018年12月)

保護與重印

中國政法大學高度重視沈家本著作木刻版的保護,制定了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保護工作方案,為本刻版的有效保護,在特藏庫加裝了恆溫恆溼設施。

2018年法大圖書館啟動了對沈家本著作木刻版的保護性刷印工作。木刻版被送到杭州富陽華寶齋古籍書社進行保護性處理,對缺版進行了重刻,利用原木版重新印刷了書籍200套。

(《寄簃文存》八,第三頁,見《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第二十四冊)

(《沈寄簃先生遺書》乙編目錄,見《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第一冊)

你想知道沈家本著作木刻版是如何原版印刷的嗎?

一起來隨我們了解下吧!

小知識

木版印刷:木版印刷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2009年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是印刷史上的活化石。與排版相比,其極低的錯誤率、更寬的字體操作空間以及圖形和線條的靈活表達是真正獨有和特殊的。

刷印:舊時刷印,先在刻版上復紙,再以毛刷刷掃,稱「刷印」,也稱「刷書」。

沈家本著作木刻版

原版刷印過程

精彩重現

(木版手工刻印)

(木刻版刷印前上墨)

(用棕刷把墨均勻分布在木刻版上)

(刷印好的書頁)

(將書頁穿孔、裝訂成冊)

(給成冊的書籍加封面)

(成品書籍)

心動不如行動,立馬來看展!

三書木版浮沉記

文物故事

《沈寄簃先生遺書》、《枕碧樓叢書》、《吳興長橋沈氏家集》因為是沈家本先生親自督刻的,因此,可謂沈氏家族之傳家之寶。

三書木刻書版原藏於舊宅枕碧樓內。舊宅是先曾祖沈家本公於本世紀初購置的,據說是年久失修的吳興會館,後來會館遷址,即成荒宅。先曾祖購之,一者為定居之所,再則也為會館新址修繕籌集一些資金。購宅後,曾祖父即著手修建「枕碧樓」,成為他晚年主要著書之所和藏書樓。抗戰之初漢奸丁氏相中了這一院落,要挾強行以不值之資購去,祖父沈承煌無奈之下,遷居宗帽胡同。於是三書木板隨之搬到了宗帽胡同。這便是本人的出生之地。

偽華北政府成立,由於家父投身抗日,屢遭日偽騷擾,祖父因病,經不起驚嚇而過世。為了避免更多的禍事,舉家南遷,準備回湖州去,宗帽胡同房子雖賣掉了,但仍保留了一部分房子存了不能帶走的東西,所以書版也一起存在了這裡。

解放前夕家父為迎接解放,又舉家北遷,1949年回到北平,於是書版又從宗帽胡同搬到了當時在大磨盤院的居所。後來因家境日迫,房子愈住愈小,書版便成了負擔,甚至我睡覺的床鋪,也由裝著書版的木箱拼成。1952年初家父過世,家中沒了生活來源,房子租不起了,書板已沒辦法保存了,幸好琉璃廠來燻閣的劉叔叔(我記不得他的名諱了)慷慨援手,書版就存到了來燻閣。1955年公私合營,來燻閣拼入中國書店,書版又由中國書店保存。文革中中國書店失去印刷古籍的版權,所有木板都歸於當時的第二新華印刷廠。文革以後,中國書店恢復職能,經過書店領導的努力找回了許多書板,所幸者,沈氏三書竟在其中。可惜的是已經損失了五十多片。中國書店前總經理鄭寶瑞先生力主補刻,於是書版中就有了現今木刻板中的部分鉛字心(芯)木板。也是由於鄭寶瑞先生的大力協助,才確認了我們沈氏後代對這三套書版的所有權。

(作者沈厚鐸,原載於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官網,2018年1月)

法大微信 【第20201220期】

內容來源:黨委宣傳部

攝影:李雪梅、於瑞辰、王民、莫雪楊

視頻:李雪梅

原標題:《珍貴!沈家本著作木刻版在法大首次集中展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慶首個木口木刻版畫展開展
    11月27日,重慶天地佳想安善美術館,參觀者正在欣賞版畫作品。11月27日,重慶首個木口木刻版畫展在位於重慶天地的佳想安善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展出了出生於保加利亞的著名版畫藝術家彼得·拉沙洛夫創作的80餘幅木口木刻版畫作品。  木口木刻版畫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要求藝術家在木板的橫斷面進行雕刻,對技法要求的精細程度,堪比中國的繡花技藝。木口木刻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如今,它的價值正在重新得到人們的認識。
  • 746張鳥類圖譜集中展出
    本報訊本周是第36屆北京愛鳥周,手繪於100多年前的746張珍貴鳥類圖譜在京集中展出。可惜的是,圖譜中的部分鳥類品種今天已經滅絕。此次"十九世紀法國傳教士手繪中國鳥類圖譜"特展,展出了法國傳教士韓伯祿主持繪製的鳥類圖譜746張,涉及鳥類416種。
  • 這些孔府舊藏珍貴文物首次集中外出展示
    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中,孔子博物館提供的73件(套),86件館藏珍貴文物將開啟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孔廟祭器(銅胎畫琺瑯五供)蟠螭紋青銅編鐘在本次展出的240餘件(套),700餘件精品文物中,「明版彩繪孔子聖跡圖」「孔子燕居圖」「孔子為魯司寇像」「杏壇講學圖」「三聖像」「商周十供」「 戰國夔龍榖紋青玉璧」「清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孔府檔案」「清光緒紫色布綴繡花卉紋樂舞袍」等係數亮相,這也是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
  • 國寶級文物首次展出!這個展別錯過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物,觀眾可領略「唐宋八大家」在文學、書法、繪畫方面爐火純青的造詣,感受他們登峰造極的藝術境界,品味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崇仰他們偉岸高潔的人格力量,沐浴他們光耀後世的精神光輝。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張亨偉 攝「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張亨偉王笈)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展示了80件美國藝術大師的經典繪畫和紙本作品,其中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 圓明園珍貴文物、歷史資料等集中亮相中華世紀壇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專電 「圓明重光——圓明園文化柏林展回國匯報展」25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大量珍貴文物、畫卷、模型、歷史資料等在此集中亮相。
  • 「恐龍」來了……霸王龍的頭骨首次在國內展出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仿真模型和化石分為古生物進化、恐龍時代、古哺乳動物和各時代珍貴化石標本欣賞四大部分。其中,有距今10億年前的原始藻類石,4億年的多種三葉蟲化石,有首次在國內亮相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鳥———德國始祖鳥化石模型,有長10米高4米的巨型恐龍———馬門溪龍的骨架,有首次在國內展覽的霸王龍的「頭骨」,另外還有遠古的大唇犀、三趾馬、兩棲動物和植物化石。
  • 王羲之珍貴摹本《大報帖》展出 秘藏於日本民間(圖)
    該摹本為縱簾紙(紙上存在豎的條紋),帖前附有幕府末至明治時期日本書法鑑定家古筆了仲鑑定的「小野道風朝臣」的紙條。因此,一直以來,日本收藏家都將該作視為日本書法家小野道風的作品。此消息公布後不久,國內有研究者表示,分別藏於日本民間的《大報帖》與之前曾現身日本的《妹至帖》應為同一書法帖,後被一分為二。
  • 122件土耳其精美文物首次來華展出
    原標題:122件土耳其精美文物首次來華展出   鑲寶石鏡   明代青瓷盤均為資料照片   公元前5600年的陶土紋飾罐,西臺帝國早期的鳥喙壺,羅馬時代阿卡狄奧斯大帝的頭像,奧斯曼帝國蘇丹戴過的戒形印章、穿過的長袍,鑲滿珠寶的宮廷石鏡……首次來華展出的
  • 愛因斯坦110份手稿首次展出
    中新網3月7日電綜合報導,當地時間3月6日,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對外展出。當地時間2019年3月6日,為了慶祝愛因斯坦140歲生日到來,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他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從未展出過。報導稱,這些展出的手稿中包括愛因斯坦的親筆信、論文、未經發表的科學文章等。這些手稿現已成為希伯來大學吉瓦特拉姆(Givat Ram)校區的愛因斯坦檔案館的藏品。
  • 夏至| 在法大,每一片雲都是想你的形狀
    夏至 | 在法大,每一片雲都是想你的形狀 2020-06-22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展出冰海精靈 系雌雄同體珍貴海洋生物【組圖】-新聞中心-南海網
    日本展出珍稀冰海精靈  據日媒報導,近日,在日本橫濱的一處海洋世界內,工作人員展出了珍稀的「冰海精靈」,這些靈動的小生物與湛藍的海水相互交融,場面唯美夢幻。  冰海精靈是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雌雄同體,主要生活在北極、南極等寒冷海域的冰層之下。
  • 穎超在武漢工作照首次展出
    26日,記者從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了解到,該館正在展出的展覽《偉人與八辦》自3月22日開展以來,已經吸引了近千觀眾前往參觀。  今年恰逢建國70周年和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建館40周年,該館特地舉辦《偉人與八辦》圖片展,展覽通過展示近百張珍貴的歷史圖片,介紹抗戰期間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戰鬥、生活過的偉人事跡。
  • 「書籍的史前史」赴澳門展出 70餘幅珍貴圖文講述「中西書寫文化」
    與此同時,展覽在氹仔圖書館及石排灣圖書館同步展出,將展至12月30日。活動旨在增進大灣區文化資源共享,促進深澳兩地圖書館合作交流,深圳圖書館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邀請,聯合舉辦「書籍的史前史」展覽。
  • 精緻"迷你模型"集中展出
    精緻"迷你模型"集中展出 2019-09-26 08:01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中新網廈門11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國航天60周年成就主題展19日在廈門開展,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航天實物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讀與韓愈蘇軾相關的典籍字畫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通過書法、繪畫、古籍、碑刻拓片等各類文物,結合豐富的連結引申,充分運用數字影像技術,採用多元敘事的手法,結合時代和文化背景,分別述說「唐宋八大家」豐富的人生歷程,讓觀者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文學、書法、繪畫造詣,體會他們的豐富人生和思想人格魅力。此次展覽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其中遼寧省博物館藏品84件(組)。
  • 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 2020年在上海天文館展出
    近日(25日),上海天文館宣布在我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並展示了從雲南回收的隕石實物和主體隕石坑。  在上海,這枚珍貴的「天外來客」,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主體隕石重1228克,表面的一層黑色,是經過大氣層燃燒後留下的印記,這種特質只有在最新鮮的隕石上才能發現。  隕石的切面,展現了隕石內部的結構。
  •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模型重磅展出!90件珍貴化石再現傳奇
    為慶祝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成立90周年,中國古動物館開設特展《90周年紀念展》,今天上午展覽開幕,90件極具代表性的珍貴化石,帶領公眾體會90載漫長歲月造就的偉大與神奇。此次特展展出至2020年1月5日。
  • 這10本法學經典著作,你讀過幾本?快快收藏起來!
    小天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法學方面的經典學術名著,你看過幾本呢?感興趣的話可以直接翻閱這個系列叢書!·路易·孟德斯鳩創作的政治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48年。,但影響卻極為深遠,被譽為刑法學乃至法學領域裡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