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火葬「江西老表」也是拼了:官方拍微電影 風水先生當遷墳顧問

2020-12-06 中國搜索

4月15日,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樂豐鎮召開綠色殯葬改革現場推進會,集中銷毀當地推行綠色殯葬工作以來從各村村民手中收繳上來的400餘副棺木,「兩臺挖掘機『重拳』作業,將整齊擺放在廣場上的棺木砸碎。

江西人經常被喚作「老表」,這個稱呼追根溯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湖南人認為祖上和江西人是表親,因此有「江西老表」一說;另一個和風俗有關,自古江西人信風水,所到之處常見他們手持探測風水的羅盤,羅盤在民間被叫做「表」,「老表」則源於此。

今年74歲的「江西老表」鍾錫林是贛州市大餘縣人,在過去51年間,他正是靠著手上的羅盤給當地人選擇適合建造陰宅和陽

宅的位置、主持下葬,名氣很快在不大的縣裡傳開,人稱「陰間省長」。

原本風水先生大多是在人們面對死亡時才會被需要,可是從今年3月開始,來找鍾錫林看風水的人明顯增加了很多。這個突增的數字讓他印象深刻:過去的兩個月裡已經有270多戶人家請他遷墳,最多的時候,一天他要在幾個山頭之間奔波,目前還有380多家在他這裡預約排隊。

鍾錫林生意增多之際,正是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大力推進殯葬改革之時。從2016年底開始,大餘縣就開啟了新一輪殯葬改革,伴隨著全國範圍內進行的「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建設,當地主要任務是解決土葬、棺葬、抬棺遊喪、火化率低等現象。

殯葬改革近年來全國多地都在推行,而江西省相較於其他省的獨特之處、也是近日被人們關注的地方在於,「風水先生」這個人們印象中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行業,出現在了官方話語中,被政府調動了起來。

去年7月,大餘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大餘縣紮實推進「三沿六區」亂埋亂葬墳墓整治》中提到,通過宣傳教育和政策引導將以前從事封建迷信活動的「風水師」,由以前的陳規陋習的慫恿者轉變為現在亂埋亂葬整治工作的宣傳者、倡導者,著重發揮他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由風水先生蹲點現場「現身說法」,讓群眾放下卸下心理包袱。

風水先生改當「遷墳顧問」

據大餘縣當地人介紹,今年3、4月是政府推進殯葬改革最火熱的一段時間,進入5月以後,整體節奏已經慢了下來。青龍鎮二塘村村民當時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宣傳殯葬改革的小車在家門口轉,家住縣城的黃峰記得,當時有居委會的人到自己做生意的門店發殯葬改革的通知,讓他們籤遷墳協議。

大餘縣甚至專門為此拍了一部微電影《風水》。電影在25分鐘裡講述了在大餘縣鄉風文明活動中,某村一對老夫妻找了風水先生在山上挑風水寶地,原本想建「活人墓」以造福子孫。事情很快被擔任村支書的兒子知道,後輩通過各種理由勸解老人,比如修活人墓並不能幫助甚至還會耽誤後代的前程,兩位老人最終妥協,風水先生也被說服自願改行,為村委會服務。

大餘縣民政局局長許自才介紹說,在大餘,乃至在客家人聚集的贛、粵、閩地區,信風水成了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民風民俗,很難像微電影裡表現的那樣一時間就被改變。

鍾錫林記得,去年年底大餘縣委、政法委曾召集縣裡的風水先生開殯葬改革政策法規宣傳培訓會,內容除了講政策以外,他們還被提醒到,在接下來的幫助當地人遷墳的過程中,要配合政府工作,無論公墓的風水如何,都不能說這裡的風水不好。

大餘乃至江西省多地要求改土葬為火葬,同時嚴禁佔用耕地、林地建墳墓,在「三沿六區」進行亂埋亂葬整治工作。「三沿六區」指沿公路、鐵路、河道兩側,以及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區、水源保護區和農田保護區,這些地方不能出現新墳墓,舊墳墓需全部遷移到公墓安葬。

鍾錫林贊同修建公墓。過去掃墓,很多人東一座山、西一座山跑路,現在掃墓會更方便,在環保方面也更清潔衛生。同時,政府在殯葬改革中並沒有禁止他們給當地人看風水,雖然不能去山上挑選墓地,但人們選擇公墓也需要這些風水先生手上的羅盤指導,所以鍾錫林的生意沒有受影響。他甚至主動請纓,擔任縣殯葬改革領導小組的「遷墳顧問」。

大餘縣東部的青龍鎮元龍畲族村是鎮上唯一的少數民族村,和周圍其他村落不同,這裡有統一的青瓦白牆新房,平坦的柏油馬路。從立在馬路邊的宣傳欄看,這個村子要打造旅遊景區。在新修的白牆上,漆著「孝老愛親鄰裡睦,紅白喜事不奢辦」的標語。

5月17日下午,在離這裡只有十幾米的地方,藍重陽家和兩名村委會幹部籤了遷墳協議,同意將自己家裡的祖墳都遷到公墓。風水先生葉明鑫在現場見證了這個過程。他個頭不高,40多歲,但在村裡很有名氣,一位路人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他是「風水大仙」。葉明鑫最近固定在廣東給人看風水,村委會料到村民遷墳對風水先生短時間內會有很大的需求,除了村裡其他四五位風水師,他們還專門把葉明鑫請回來幫忙。

(資料圖片)福建省福清市一處翻新修建的豪華墓葬:把祖墳進行豪華裝修,「改改風水」。圖/新華

葉明鑫在現場和藍家商定第二天早上「撿金」的事宜。「撿金」是贛南地區殯葬的一種風俗,逝者被安葬多年以後,為了選擇更好的風水寶地,後人挖開墳墓把遺骸裝入特指的陶甕中二次葬或多次葬,此時會請風水先生完成整個過程。「撿金」在贛南地區很普遍,但顯然現在的「撿金」目的已經大不一樣。

葉明鑫翻出手機相冊的很多照片,來證明自己這段時間來超出平常的工作量,在整個過程中,風水先生起到了主導作用。事先,他會問及逝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辰八字,在家中測算出吉日和吉時,然後在指定的時間到山上挖開墓地。一般會僱傭動土做墓的土工或抬棺槨的八腳(當地抬棺槨至少得8個人,俗稱這些人為八腳),指揮這些人把屍骨撿出來放入事前準備好的陶甕中,或者直接拿出骨灰盒。隨後趕到指定的公墓,拿出羅盤選出風水最好的位置。雖然不能在山上找風水寶地,但在範圍有限的公墓裡,仍然可以尋找所謂對逝者後代有利的位置和朝向,風水先生們在這個過程中仍有發揮的餘地。

殯葬改革與風水文化

許自才記得,去年政府一共召集了136位風水先生開殯葬改革政策法規宣傳培訓會。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地的風俗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不像微電影《風水》中的人們那麼容易被說服,當地人對風水先生一直會有需求,這是個人選擇,政府並未在這方面明確禁止大家找風水先生。

事實上,為了防止「死人跟活人爭地」,改變土葬對耕地的佔用,各地政府推行火葬,但在農村地區阻力很大,甚至發生了很多有爭議的事件。2012年河南周口市的「平墳運動」,半年內平墳350多萬座,方式直接,事件很快引發人們對政策與傳統之間如何平衡的討論。而江西這次殯葬改革選擇利用風水先生的作用,和這個地方濃厚的信風水的習俗有很大關係。

住在縣城的風水先生關鳳華客廳裡掛著一幅200多人的合照,這是幾年前在贛州舉辦的「世界風水文化大會」的紀念照,參會者來自世界各地,都身穿白色大褂正襟危坐。關鳳華提到,從這個照片能看出贛州地區一直都有信風水的傳統,被國內外風水人士奉為祖師爺的楊筠松就在此創立了「形勢派風水」 。

中國海洋大學丁鳳珠的論文《客家墳墓風水信仰探究——以贛南石城大由鄉為例》中提到,自然地理條件也為風水術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求。作者提到的大由鄉多山地,河流交錯,無論蓋房還是建墓,如果不顧水文、地質、地貌和地形動工,後果必然不好。

宋代以來贛南地區也是程朱理學、陽明心學傳播的重鎮,周敦頤、程頤在此宣講理學,王陽明傳播心學。儒家思想的盛行同時重視孝道,這些都促使了風水信仰成為當地人的一種精神支柱。

因此當地也繁衍出了一系列風俗,比如修祖墳、建生地。據當地人介紹,在山裡或者田間,很多人重修祖墳,有的甚至修建得異常鋪張浪費,為的是給後代求一個美好前程。丁鳳珠在2012年曾調查,一些豪華的墳墓重修的花費可達七八十萬元。

在贛南地區,很多人年過60歲就會提前在山裡「預定」中意的風水寶地,同時如果生墳夠氣派,也能彰顯自家的地位和財力。而越來越豪華的墳墓,也加重了「死人與活人搶地」的情況。

關鳳華介紹,直到去年春天以前,大餘縣仍然流行著一套高調、複雜的喪葬過程。某家有喪事,事主家就會打電話告知關鳳華或者其他風水先生。

關鳳華15歲當風水先生學徒,現在已經61歲了,有時候,他自己也講不清楚迷信到底是什麼。他說,「過去這一套確實比較複雜,但是這是為了表達後輩對前人的心意和尊重,大家就是為了求個好。」現在政府不讓做這些,他只能積極配合,沒有其他選擇。

他的工作變化之處在於,政府不支持封建迷信這一套,他也可以用「幫忙做事」這個說辭來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即使現在要求火化、葬在公墓,人們照樣需要有專門的人來主持葬禮,他正好就是這個主持者,幫人們看公墓的風水成了他的工作之一。但是和以前不同的是,一方面主持葬禮的地方從家裡搬到了殯儀館,下葬的地方從山裡轉到了公墓;另一方面,即使他測出這裡風水不太好,或者挑選遷墳的時間有衝突,也都要以政府的要求優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曾雄生出生於江西,熟悉當地的風俗。對於大餘縣請風水先生推進殯葬改革,他認為,「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尊重」。曾雄生解釋說,「傳統文化中,與風水相關的陰宅、陽宅等堪輿(俗稱風水)活動,不僅是為了給逝去的先人尋找一處可以長眠的土地,更多地著眼於子孫後代的命運和福祉。因為他們相信死去的先人會保佑他的子孫。這種觀念其實也是孝道的一種延續。它直接影響著傳統道德觀念的形成,受到傳統社會中人們廣泛的重視。」

在曾雄生看來,政府在殯葬改革中請風水先生,可能是一種「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做法。因為墓址的好壞,一般百姓並不清楚,而風水先生掌握其中的話語權。政府請來風水先生,一方面保證了這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減少了阻力,同時也藉助於他們的權威,因勢利導,達到集中規劃公墓的目的。

青龍鎮副鎮長範凌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利用風水先生是因為人們幾千年來的風俗很難一刀切地改變,得循序漸進。另外,讓村民們找風水先生,在遷墳過程中如果出現什麼小事故或者問題,大家也不會把責任都怪罪在遷墳這件事上。

曾雄生對土葬的看法和其他人不大相同,他覺得殯葬改革的難點是人們的觀念,在某些地區,很多人相信風水而不相信科學,想要把火葬被接受的程度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請風水先生參與殯葬改革,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作法。

「改革的重點,還在於反對厚葬。在火化率提高的情況下,以骨灰盒取代棺材,可以減少對林木的砍伐,一定程度地保護生態環境。今天更要反對的是,用花崗巖和鋼筋水泥等堅固耐用的建材建造墳墓的做法,回歸真正意義上的『土』葬,發揮其生產和生態上的功能。至於是否集中安葬倒是並不重要的。」曾雄生說。

相關閱讀:

江西多地強推火葬引爭議專家:不可急功近利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綠色殯葬改革逐步在全國農村推廣,鼓勵人們選擇更為環保的火葬來取代傳統的土葬。不過,扭轉老觀念的過程也一直伴隨爭議,「強制收繳棺木」「限期一律火化」等做法在一些地方引發風波。

伴隨著挖機巨大的轟鳴聲,整齊排列的數百口棺木被統一銷毀。這是4月15日江西上饒鄱陽縣綠色殯葬改革現場推進會上的一幕,當地村民自願上交了近500口壽棺,在群眾的監督下集中銷毀,並送往當地火力發電廠焚燒發電。

今年80多歲的吳宗貽老人是當地第一位主動上交壽木的村民,他說鄱陽縣人口多,耕地少,實行綠色殯葬是一件對全社會都有價值的事。

吳宗貽:我完全同意,我帶頭把棺材燒掉,家裡的孩子也同意,他們說符合政策的會大力支持我。該改變的就要改變,我個人將來要不留骨灰。

與鄱陽縣的「自願上交銷毀」不同的是,上饒市鉛山縣的做法更為嚴厲。近期,一封落款為「鉛山縣綠色殯葬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公開信在網上廣泛流傳,公開信顯示:「2018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棺木收繳,實現棺木處理『三無』目標:即群眾家中無棺木存放,從業人員無棺木工匠,流通市場無棺木銷售。今年7月,全縣將集中開展『零點行動』,全縣範圍內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亡故人員遺體一律火化,一律不得土葬……」

鉛山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公開信內容屬實。他表示,目前村委幹部正在上門登記村民家的存放棺木情況。

工作人員:政策通過公開信的形式已經下發出去,村委會負責到村民家中調查,棺木也是要你自己上報的。四月份開始登記,截止這個月底。

有評論批評這種做法是「一刀切」。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收繳棺木和一律火化是執行上級部門相關政策,農村的遺體火化費用由政府買單。

工作人員:棺木肯定要收繳,以後全部火化,不能再有棺木。各個村建好公墓後,骨灰統一放到公墓裡。自己上交棺木的獎勵1500元。

就在昨天,江西弋陽縣也通報了一起土葬事件處置情況。一位已經土葬的逝者被強行起棺火化。當地官方微信公號「弋陽關注」通報稱:「近日,弋陽縣漆工鎮接到群眾舉報,現年81歲的漆工鎮村民鄭某禮於日前去世,家屬違規將死者屍體放入棺木土葬。漆工鎮及時組織鎮、村幹部來到死者家裡宣傳綠色殯葬政策。同時,漆工鎮聯合由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城建局組成的殯葬綜合執法工作組對該違規土葬墳進行了強行起棺,並將棺木及死者屍體送往縣殯儀館進行火化處理。」通報最後強調,「整個處置實施過程進展順利,家屬情緒平穩」。

事實上,殯葬改革的強風已經在江西多地迅猛地颳起,江西某縣級市市長用五個100%總結了改革的力度之大。

市長:我們堅持做到五個100%,一是火化率100%;二是火化之後葬入公墓區達到100%;三是標準公墓區覆蓋率達到100%;四是棺木處置率達到100%;五是紅白理事會覆蓋率達到100%。

針對部分地區殯葬改革「一刀切」的做法,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並不可取。

鄭風田:對於中國農村的老人來講,很難接受火葬,從目前各個地方強制執行的效果來看,都非常不好,引起很大的民意反彈。涉及到民間風俗習慣和傳統的時候,單純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強制執行可能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我想這樣的改革太急功近利或「一刀切」了。

在綠色殯葬改革政策的推行上,鄭風田認為改革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處理方式必須靈活。

鄭風田:最看重葬禮的是老年人,這是他們的信仰。政府可以建公墓,逐步讓百姓接受這樣的形式,但是不能一下子把棺材收掉。可以對老人的文化、年齡進行綜合考慮,不要一刀切,比如說可以對五十歲以下受過良好教育的老人,實行火葬政策,對於七八十歲、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尊重他們的信仰和想法,我想這部分人數不會太多。(中國新聞周刊、央廣網)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最出名的風水大師全國最厲害的風水師排行榜
    』、『現代十大風水師排名』、『內地看風水最好的大師』、『國際第一風水大師』、以及再增加上北京房地產頂級易學家、上海樓盤、天津家居、重慶陽宅權威風水先生、成都房屋、臺灣墳地、香港公司御用易學專家、昆明地理風水師、武漢墓地陰陽師、長沙陰宅著名堪輿師、濟南住宅、青島看房子風水知名易經師傅、大連辦公室風水調理師、鄭州企業風水顧問這些詞彙時,人氣真旺的、曝光度最多的、知名度最高的當屬以下這些國內外聞名的堪輿大師了
  • 俗話說「切莫遷墳,十遷九敗」是什麼意思,藏著老祖宗的大智慧
    在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這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其中大有玄機。古人看來,墳地不僅是墓地,也是家族的福地,對於墳地非常重視。那為什麼會有這句"切莫遷墳,十遷九敗"的警言呢?如果在埋葬之後再想要遷墳,這是和人們入土為安的觀念相悖的,在傳統觀念中,遷墳會對先人長輩有所叨擾,這是對長輩的不敬,因此對於遷墳要慎之又慎,儘量不要遷墳。痴信風水本質上是對幸福的渴望人們對於風水有著很高的痴迷程度,比如現在的家裡蓋房子,包括城市裡面買房子和家裡的裝修布局,都非常講究風水之說。
  • 贛州大餘:136名「風水先生」籤訂了綠色殯葬承諾書
    遷墳1.2萬多穴,回收處置棺木1.8萬多具,規劃建設公益性公墓區57個,實現棺木處置率、遺體火化率、骨灰入葬公墓率「三個百分之百 」,大餘縣未發生一例因殯葬改革上訪事件……這是贛州大餘縣實施新一輪殯葬改革一年多來交出的答卷。  由於「風光厚葬」「勘擇吉地」等傳統殯葬觀念根深蒂固,殯葬改革被稱作「天下難事」。知之者不易,行之者尤艱。
  • 民間——土葬與火葬守靈
    守靈階段就是過世之人,男丁守靈,如子孫眾多(一般古代沒有計劃生育,人比較多)長子守靈嫡孫陪靈,次子待客,老三會和知客(風水先生)去墓地,堪輿吉穴。計劃下葬出殯等後續事宜。以上是土葬與火葬都有的步驟,接下來要是火葬第二天就得去火葬場,入骨灰盒,入棺。要是土葬第二日入棺,是蓋棺蓋,不能用封釘蓋蓋蓋棺定論的。
  • 中國關係最好的兩個省,互相稱之為老表,經濟總量卻相差萬億
    中國關係最好的兩個省,互相稱之為老表,經濟總量卻相差萬億。我們中國地大物博,有著34個省級行政單位,還有好幾百個城市,不過第一卻只有一個,所以每個城市都努力的發展,而且還暗自的較勁。這兩個省份就是我國的江西和湖南,湖南是中部最重要的省份,它緊貼著江西,也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傳說當中神農氏曾經在這裡種植五穀製作陶瓷。江西是我國東南部非常重要的省份,它緊緊的挨著湖南這裡的省會南昌,更是我國解放軍起義的地區,而且在地圖上看湖南和江西緊緊的相連,就好像一隻蝴蝶的兩片翅膀。
  • 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是: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表達的意思是貧窮的人不要搬家,富裕的人不輕易遷移祖墳,做生意的人如果運勢不好建議改大門。為什麼農村裡有這樣的觀念呢?富裕的人,他們並不擔心物質經濟的問題,許多人便想到要遷墳,重新規劃墳地的位置。但是從迷信的觀點來說,墳地的風水問題影響了家裡的運勢,目前的家道順遂、財源滾滾的狀態很有可能因為遷移祖墳而被改變,所以家庭富裕的人不建議遷墳,不破壞原有的風水寶地。
  • 重慶史上最大遷墳事件——「鬧鬼」驚動西藏活佛
    修建菩提金剛塔,也是由當時的重慶市政府唯一官方參與的,大規模鎮邪除妖事件。遷墳一事自然不在話下:誰敢阻擋,槍不認人!當兵的認了真,議員和袍哥馬上認慫。僅一年,就將通遠門外墳塋全部弄走,開拓出從七星崗到菜園壩、從上清寺到曾家巖的大片地塊,是為重慶新市區,開闢的新面積約等於舊市區一倍。
  • 江西老表怕了
    新鮮有料,奇葩搞笑每天最新奇葩段子神文案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吐槽:都說江西人娶媳婦彩禮高這兩家婚禮我是司儀,挺平淡的就是隨便擺幾桌酒席而已也沒有多少親戚朋友他們親戚都挺樸素的隨禮也是些小禮品來的時候是一輛大客車送過來的走的時候是各個政府部門的專車接走的挺平淡的,沒那麼多花裡胡哨那邊結婚紅包你包過去他們就是撕一角代表已經收了然後就會退給你
  • 『南懷瑾』大家不要偏於風水、算命,道德修養積累功德才是第一!
    1、常常有人問我,有沒有風水啊?我說有啊,絕對有道理,但是要懂一個道理。北京的故宮,從遼金元開始,到明清八百年,為了風水,皇宮有九門,哪幾年的運氣在哪一個門,就開那個門,所以九宮八卦,都是想子孫萬代。但是你看看,遼金元明清有五個朝,每一個朝代,有時皇帝三年五年就翹辮子了,只有清朝兩個皇帝康熙與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為了逝者能夠庇佑後世子孫,古人便有意識地創造可供死者居住的墓穴,將死者生前使用過的或是喜愛的物品擱置在墓穴裡,逐漸形成了豐富的墓葬文化。    祀奉先人的行為常常與風水制度相結合,生者的初衷在於讓先人之靈「入土為安」,願先人不因後人的不思進取或是貧窮困苦而受到百般折磨,更不會受到其他惡靈的欺侮與傷害。  此外,生者亦希望先人的遺骨能與土地形成良好的感應,助後人在仕途、生活上愈加順暢、安樂,也可告慰先人在天之靈。對於中國人來說,先人與子孫後代的生命是一脈相承的,風水習慣更是為二者的發展共謀利益。
  • 「人去世以後,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大家怎麼看?
    有句俗話入土為安,如果可以自然是土葬比較好,但是目前正在改革,以後勢必會實行火葬,這個是一種社會發展趨勢,我們個人無法去改變,只能夠遵從相關制度來走。目前我國城市都在推行火葬,他們必須要走火葬的道路,這個也是硬性要求,那麼火葬真的比土葬好環保嗎?
  • 微信新功能「拍一拍」,暴露了你手機裡收藏了哪些有內涵的公眾號...
    微信新功能「拍一拍」一出,很多小夥伴都會收到各種群裡面千奇百怪的「拍一拍」,到底都是誰在偷偷關注你?光明網ID:gmw_001簡介:光明網是《光明日報》官方網站,也是深耕思想理論文化領域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
  • 中國最具影響力易學、風水大師
    兼職與曾兼職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易學文化大會名譽會長、中華名人協會理事、炎黃道家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醫學氣功研究會理事、(1988年4月任)北京中醫學院大學生手診研究協會顧問等職。並且被數十個企、事業、單位等聘為決策或指導顧問。
  • 祝賀史家治先生受聘於藝美視界網榮譽顧問
    2019年8月27日上午十點,藝美視界網聘請中國書畫家雜誌社社長史家治先生為藝美視界網榮譽顧問頒發證書儀式在藝美視界網駐七臻美術館工作站舉行。王英先生,大巢傳媒副總裁 王鸚鵡女士,屏雅齋收藏 馬又南先生,北京書畫電影夢工場總製片 林玉嬌女士,中國書畫家報副主編 孫秀明先生以及今日中國藝術網、中國美術家網、中國書畫家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今日頭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網易視頻、優酷視頻等全國多家媒體對現場進行採訪與報導。
  • 《高跟鞋先生》:每一次失敗都是為了等待成功!
    《高跟鞋先生》幽默卻又飽含溫暖,每一次失敗都是為等待成功。愛情甜蜜卻有毒,不在乎付出多少,只在乎我心裡對你最後的守護。笑點頗多,歡樂但不乏溫情。最後說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一下子就被暖到了。真愛就是這樣他如果愛你,他會為你做任何事。可是如果不愛你,你感動天感動地也感動不了他。
  • 中國現代風水大師排名
    風水師,顧名思義是指具備風水知識,受人委託斷定風水好壞,必要時並予以修改的一種職業,通常風水師也兼具卜卦、看相、擇日等技藝,而某些道士、廟祝、中醫師等亦可能偶以風水營生。  風水師這一行當,從古至今,一直籠罩著神秘的面紗,風水師也可以稱作為陰陽先生,堪輿師,保守估計,全國風水師已達100萬餘人。
  • 國家倡導火葬,為什麼農村人還要土葬,這4個原因你看對嗎?
    為了改變這個現象,國家在1997年頒布相關文件,開始全面實施火葬。如今在城市裡火葬已經很普遍了。不過在農村,依舊有很多老人不願意接受火葬,於是有的人不吹鑼打鼓免得驚動幹部,甚至還會趁著入夜偷偷下葬。如此大費周章,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人一定要選擇土葬呢?第一,在很多老人的眼裡,人在去世後一定要留個「全屍」,如果火葬可能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導致骨灰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