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運滿滿與貨車幫合併已經過去了兩年有餘,運滿滿創始人張暉成為了滿幫集團(運滿滿貨車幫合併後的母公司)CEO,但在貨運江湖中,運滿滿的聲量逐漸變小了,伴隨而來的是,司機對平臺的不滿,以及用戶的服務的投訴不斷。
IPO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運滿滿第一次傳出IPO是2017年3月,當時時任運滿滿副總裁徐強表示,將在2018年啟動IPO,且大概率會選擇海外上市。同年11月,市場上並未傳出運滿滿上市聲音,卻迎來了運滿滿與貨車幫的合併消息。
合併後的2018年,滿幫集團被傳出赴港上市,但最終不了了之。去年,一方面,滿幫集團董事長王剛公開透露,三年內沒有上市計劃;另一方面滿幫集團CFO張遠聲卻稱,正考慮IPO,不過尚未確定最後的時間表。
對於張暉來說,從運滿滿創始人到滿幫集團CEO,完成了角色的轉換,但運滿滿能否再乘坐滿幫集團的「快車」駛入IPO的「康莊大道」目前還是個迷。
這其中不得不問的是,滿幫集團是否盈利了?據相關報導,2019年滿幫集團在部分季度實現盈利,預計在2020年能夠實現全面盈利。但此消息未經官方確認,外界仍對滿幫集團盈利能力質疑不斷,而真相,或許只能從未來的招股書中尋找答案。
事實上,無論是此前的運滿滿還是合併後的貨車幫都是在資本助推下成長的。公開資料顯示,運滿滿與貨車幫尚未合併之前就完成了7輪融資,而在合併後,滿幫集團還完成了19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可以肯定的是,從運滿滿到滿幫集團,市場都是燒錢打出來的。
而此前,滿幫集團CFO張遠聲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透露,滿幫集團不排除IPO前繼續在一級市場中再進行一輪融資的可能。IPO的故事已經被講的沒有更多經典瞬間,而盈利能力也是上市與否的一大要素。
司機與用戶之間的「豆腐渣大橋」
運滿滿作為平臺方,本應該承擔司機與用戶之間的「橋梁」,但擺在眼前的是,無論是司機還是用戶,對於運滿滿的投訴從未停止。聚投訴、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關於運滿滿的投訴高達數百條。
首先是司機方面。有司機表示,在運滿滿接單後,繳納了定金,但訂單被取消後,卻收不到定金退款,與平臺客戶聯繫後,客服稱無法解決。該司機懷疑有人通過平臺騙取司機定金。同時,另有多條投訴顯示,運滿滿存在提現後不到帳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和訊科技注意到,本月,有多名司機稱,運滿滿司機貸存在高額利息,且遭遇了暴力催收。今年1月,銀保監會曾發通知稱,受疫情影響失去收入的人群,可以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貸款還款的安排,合理延期還款期限。
其次是用戶方面。有用戶表示,在運滿滿平臺下單後,運輸過程中,存在丟件情況,但在聯繫客戶後,處理態度積極不好,且不能解決問題。
此外,有用戶投訴稱,貨運司機路上出事故,導致貨物損壞,在雙方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司機投訴至平臺,平臺直接對商家進行封號。
目前來看,無論是司機的投訴還是用戶的不滿,都側面印證出運滿滿存在內部管理機制缺失問題,資本的助推下,運滿滿曾經出現過「野蠻生長」時刻,但現階段,運滿滿應該步入正軌了。
雖然運滿滿曾被譽為貨運版「滴滴」,但運滿滿不應該步滴滴在管理漏洞問題上的後塵。目前,運滿滿是否存在完整的投訴流程?是否有專人負責處理,人手是否能滿足現有需求?都有待張暉解答。
(責任編輯:王榮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