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前晚為什麼會地震?

2021-01-1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據湖南省地震局官方網站的消息,常德昨晚(1月29日)發生地震了!震級不大,但是網友反映有震感。

&nbsp&nbsp&nbsp&nbsp湖南省地震臺網公布的情況

&nbsp&nbsp&nbsp&nbsp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地震級別:2.8級,震源深度:8公裡

&nbsp&nbsp&nbsp&nbsp發生時間:2018年01月29日23時43分56秒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朋友圈震感最強

&nbsp&nbsp&nbsp&nbsp湖南不在地震帶為何也會震?

&nbsp&nbsp&nbsp&nbsp在很多湖南人看來,地震離我們很遙遠。然而,這次頻繁的地震終究還是讓我們大家都感受到了。我們腳下的土地,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安全和平靜。

&nbsp&nbsp&nbsp&nbsp湖南地震和洞庭湖有關係

&nbsp&nbsp&nbsp&nbsp世界上95%的地震都集中在現代板塊活動碰接帶,如環太平洋地震帶(智利、臺灣與唐山地震就屬此範圍),以及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比如汶川),湖南恰好幸運地避開了這些大地震帶。

&nbsp&nbsp&nbsp&nbsp中國還劃定了幾十條內陸地震帶(區),湖南也不在這些地震帶(區)上。

&nbsp&nbsp&nbsp&nbsp據統計,湖南有史可查且大於4.7級的地震約有20次,地震總數更是多達200餘次。在華南諸省裡,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邊。這是因為洞庭湖盆地在現代新構造運動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釐米左右,它周邊的山地丘陵卻在上升,一邊上升,另一邊下降就會形成斷裂或引起老斷裂的復活,如此地震就發生了。

&nbsp&nbsp&nbsp&nbsp我們走在洞庭湖邊上,也許腳下正發生小地震,只是我們感覺不到罷了,這是因為一般3.8級以上才是有感地震。

&nbsp&nbsp&nbsp&nbsp長沙發生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nbsp&nbsp&nbsp&nbsp但《晉書》記錄了長沙兩次地震

&nbsp&nbsp&nbsp&nbsp湖南是否會發生地震?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戴塔根教授曾接受同城記者採訪時說:「湖南不在地震活動帶上,境內基地地質結構較好,沒有大的活動斷裂存在,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nbsp&nbsp&nbsp&nbsp吳松庚認同這一觀點,但同時他不同意網絡上流傳的一個著名的帖子:「長沙排名全國十大避難城市第九位」,長沙其實也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城市之一」,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nbsp&nbsp&nbsp&nbsp處於東亞「揚子地塊」中間地帶的長沙,其實也曾發生過數次地震。《晉書·五行志》就記載:公元288年6月7日(西晉武帝太康九年四月辛酉)長沙發生地震,「七至八月又四震,其三,有聲如雷」 ;第二次長沙地震發生在公元309年11月19日至12月17日之間(時為晉懷帝永嘉三年十月),史書記載「荊州湘州地震」,荊州在湖北,湘州的治所就在今天的長沙,但中古時代關於長沙地震只是一筆帶過,現在的人們無法判斷其震級,但這樣的地震不會是太小的地震,否則沒有必要記錄到《晉書》中去。

&nbsp&nbsp&nbsp&nbsp吳松庚說,他無法判斷這兩次長沙地震是不是受到鄰近地區的地震影響而使長沙震感強烈。他舉例說,明崇禎《長沙府志》卷七記載:1631年8月14日(崇禎四年七月十八日)半夜,「長沙至衡州,地大震,自西北來,房屋搖動,有聲如濤聲,十月二十四日,又震三次。」其實,這些地震與長沙關係不大,當時常德、澧縣正發生一次7級大地震。

&nbsp&nbsp&nbsp&nbsp如何劃分地震的震級

&nbsp&nbsp&nbsp&nbsp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

&nbsp&nbsp&nbsp&nbsp90歲文史館員談湖南地震:

&nbsp&nbsp&nbsp&nbsp在感覺安全的大地上,保持一些警惕

&nbsp&nbsp&nbsp&nbsp從發黃的紙頁中,找到兩千年湖南大地的顫抖

&nbsp&nbsp&nbsp&nbsp九十歲的湖南文史館員譚緒瓚,三十多年前,參與到與湖南地震有關的工作中:負責從湖南各縣地方志中,搜集一切與地震相關的資料。

&nbsp&nbsp&nbsp&nbsp譚緒瓚老人說,當時從湖南省地震隊派來「二李」李道遠和李文玉,譚緒瓚又從湖南師範學院(今湖南師大)政史系(當時政治系和歷史系合併在一起)請求撥來近20個學生。開始從故紙堆中搜尋湖南大地顫抖過的痕跡。

&nbsp&nbsp&nbsp&nbsp在「二裡半」湖南師院圖書館(今湖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20個學生從五樓方志資料室,將三百多種湖南地方志攤擺在一樓拼起的大辦公檯上。學生分配到任務,一本一本地翻查那些毛邊紙泛黃的書頁,凡與地震有關的資料一一抄錄下來,製成卡片。

&nbsp&nbsp&nbsp&nbsp忙了一個多月,收集湖南地方志最全的湖南師院圖書館,被翻了個底朝天。1000多條有關湖南大地上曾發生過顫抖的史料,從古書中被喚醒,成為後來編寫《湖南地震史》最重要的基礎。當年編輯這本書十分認真,在資料整理以後,相關人員又做了大量考證、比較、分析、研究及實地調查工作。譚緒瓚說,當年這些工作只是希望能給後來進行湖南地震研究的人們,在使用方志材料時少走彎路。

&nbsp&nbsp&nbsp&nbsp《湖南地震史》一書最終在1982年出版,印刷有10800冊。三十多年過去,這本薄薄的書冊,依然是湖南研究本地地震史惟一的著作。

&nbsp&nbsp&nbsp&nbsp赤壁之戰第二年

&nbsp&nbsp&nbsp&nbsp才有湖南最早的地震記載

&nbsp&nbsp&nbsp&nbsp湖南最早的地震資料記載,記錄的是三國赤壁之戰第二年,也就是28歲的孫權策劃一場「政治婚姻」,把剛剛20出頭的妹妹嫁給49歲的劉備的那一年,發生在湖南的「荊州地震」。譚緒瓚老人說。

&nbsp&nbsp&nbsp&nbsp據《後漢書·獻帝本紀》記載:「建安十四年十月(公元209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荊州地震」。

&nbsp&nbsp&nbsp&nbsp當時,經過周瑜在「談笑間」,讓曹操南犯勢力「檣櫓灰飛煙滅」的赤壁之戰後,周瑜為佔據有利地理位置,把守住長江以北南郡一帶,而劉備則只領到荊州的江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當年劉備屯兵長江邊的湖北江油。當年的荊州刺史「駐漢壽」,即湖南漢壽是荊州州治所在。

&nbsp&nbsp&nbsp&nbsp不過,三國時期的漢壽與今天的漢壽並不在同一地點,三國漢壽故城在今常德市東北60裡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後漢書》中的荊州地震,記載的就是公元209年冬天,發生在常德城郊的一場地震,這成為湖南有文獻記載以來的第一次地震。

&nbsp&nbsp&nbsp&nbsp從公元209年湖南有了第一次地震記載,到1972年的1700多年裡,湖南共有147個年頭中發生過總計226次(包括外省波及湖南)「紙上地震」。

&nbsp&nbsp&nbsp&nbsp在226次地震記載中,可判定為4.7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僅有9次(實際為8次)。到距今500年間,湖南地震資料開始詳盡。「紙上」發生的這些地震再度證明:「從全國範圍來看,湖南是地震記錄較少,是震災不太嚴重的一個省。」

&nbsp&nbsp&nbsp&nbsp380年前常德城的顫抖

&nbsp&nbsp&nbsp&nbsp因為兩條地質斷裂帶的糾結

&nbsp&nbsp&nbsp&nbsp我們腳下的大地相對安全,但90歲的譚緒瓚老人認為我們仍需保持一些警惕。

&nbsp&nbsp&nbsp&nbsp1631年8月14日午夜的常德大地震發生時,明代湖南共有56個州縣,33個府、州、縣感覺到強烈的地光、地聲或大地的抖顫,湖北14個縣、江西17個縣、貴州天柱、安徽無為等地,均感覺大地在那一天因常德而抖動。

&nbsp&nbsp&nbsp&nbsp常德地震發生不久,就不斷有報告送往朝廷和記於紙上,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常德的那場地震,當場就已死亡80餘人:「常德壓死男婦60人」、「澧縣壓死十餘人、「江陵壓死軍民十餘人」……

&nbsp&nbsp&nbsp&nbsp1631年的常德、澧縣大地震,一直是國內外地震學者研究的重點。地震工作者根據豐富的震情資料,已經準確找到當年常德大地震的發震時間、震中位置,並作出震中烈度、震級的分析判斷,繪製出等震線圖,進而發現湖南境內的武陵隆起與江漢拗陷兩條地質構造帶的交接處,有兩條活動性斷裂,即北北東向太陽山斷裂與近東西向澧水斷裂在澧縣附近交會,從構造地震的活動規律來看,在斷裂交會地帶發震的可能性極大。

&nbsp&nbsp&nbsp&nbsp湖南雖然是震災不太嚴重的一個省

&nbsp&nbsp&nbsp&nbsp但保持警惕

&nbsp&nbsp&nbsp&nbsp在歷史發展和自然變化中找規律

&nbsp&nbsp&nbsp&nbsp對於保護我們美好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接連兩次地震 湖南不在地震帶上為何也會抖一抖
    湖南地震和洞庭湖有關係 世界上95%的地震都集中在現代板塊活動碰接帶,如環太平洋地震帶(智利、臺灣與唐山地震就屬此範圍),以及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比如汶川),湖南恰好幸運地避開了這些大地震帶。 中國還劃定了幾十條內陸地震帶(區),湖南也不在這些地震帶(區)上。
  • 近三年全國地震統計圖發布 湖南成全國唯一無地震省份
    中國地震臺網速(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官方微博)近日轉發了近三年全國地震統計圖,湖南全省一個表示地震的點都沒有。湖南省地震局監測中心主任貴文品表示,湖南在這期間不是沒有地震,而是震級沒達到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發布地震速報參數標準。
  • 四川為什麼地震那麼多 中國最不容易地震的省
    常常看到新聞報導四川哪裡又發生了幾級地震,四川為什麼地震那麼多呢?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可四川老是發生地震這是為什麼?那中國最不容易地震的省有哪些呢?  四川為什麼地震那麼多  四川的地震,與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著相關性。
  • 唐山地震為什麼會發生?
    唐山地震為什麼會發生?唐山地理位置屬於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線上,位於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交界處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為全球兩大主要地震帶其中之一。唐山大地震屬於構造地震。具體來看是唐山位於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 為什麼會有地震?
    為什麼會有地震?這都得怪一個人,他叫阿爾弗雷德·魏格納!他發揚光大了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的大陸分裂學說,將之改造為大陸漂移學說,但這個實在驚人的假設,不被同時代的地質學家們接受,只要想想腳下的大陸在地球上漂移,就會有讓人做噩夢的感受,如果您真的能想像這樣的場景。
  • 四川宜賓爆發地震,重慶成都震感強烈,可為什麼重慶從未地震過?
    相信不少朋友都在前兩天有關注過有關於四川省宜賓地區發生的一個地震,這一次的地震足足達到6.2級,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國內發生的為數不多的大地震之一。就算是遠在湖南或者是重慶還有四川省其他城市也有感受到來自這一次地震的震感,這讓人們回想起了往日那一次讓全國人們為之痛心的汶川大地震。
  • 青島為什麼會地震 青島可能發生大的地震嗎
    導語:很懂地方你以為不會發生地震,但實際上,是會發生地震的,只是比較少罷了。例如山東青島,近來就發生了一地震,即便是小地震,但當地人還是嚇到了。那麼,到底青島為什麼會地震呢?青島可能發生大的地震嗎?一起 來了解。
  • 新加坡女子在臺北遇地震,情急抱女逃生
    臺北雙層公寓住家遭遇6.7級地震,女星林湘萍爬出房間抱4歲愛女逃難,她感嘆:當時真的想買機票立即回新加坡!湘萍昨天(12月11日)傍晚接受《新明日報》訪問說:「住在臺灣之後遇過至少四次地震,但這一次是晃動最厲害的一次!」
  • 福建會不會發生大地震?
    不過我們經常感受到的地震是臺灣地震,然後通過海峽傳播過來的餘震。  以前初高中上課的時候,有感受到地震然後跑下樓;也有睡覺的時候,被搖醒的。我對地震的恐懼其實是來源於汶川地震,就記得那時候的謠言滿天飛,說李四光預言了幾個地方會地震,現在就只剩下泉州了。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二)
    1地震按震源深度怎麼分類地震根據震源深淺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震源深度小於60千米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的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的深源地震。2地震按遠近怎麼分類地震根據震中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內的為地方震;震中距超出100千米卻又在1000千米以內的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千米以外的為遠震。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 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 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地震時為什麼有些人會感到頭暈?
    「地震時為什麼有人會感到頭暈」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小編現在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地震時可能導致人頭暈的兩個原因。地震波能夠穿透地球內部,到達地面時,會讓人感覺到不同程度的顛動搖晃。面對地震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晃動時,我們的身體會馬上做出反應:人的平衡感主要是由位於內耳的前庭器官來負責的。
  •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地震?什麼時候才會沒有地震?
    其實地震是由很多種的,不同的地震誘發因素是完全不一樣,因此要說清楚為什麼會有地震,必須從地震的種類開始說起!一、地震的類型1、構造型地震 2、火山地震3、誘發地震 4、塌陷型地震5、人工地震從這些地震名字的命名中即可了解造成這些地震的原因,比如:
  • ...原因揭秘 旅順為什麼會地震 旅順大連等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最邊緣
    原標題:旅順地震原因揭秘 旅順為什麼會地震 旅順大連等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最邊緣   天氣網地震快訊【旅順口區附近海域發生4.0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自動測定:6月29日7點03分,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附近海域(北緯38.6度,東經120.8度)發生4.0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為什麼會有地震?地震的發生是因為什麼原因?
    名詞解釋地震強度: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級來表示。目前世界上通常採用「裡克特級數」,也就是「裡氏」震級。地震是由海洋或大陸下面固體的地殼板塊活動產生的碰撞、擠壓、錯動、變形、斷裂等地球表面運動。地震的強度可以從輕微的震顫到能引起大面積廣泛破壞的劇烈運動。地球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地震,每年會有500多萬次,平均每天有1萬多次。不過,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海底,或者較輕微的地震,所以人一般很難感覺到。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
  • 地震後為什麼常會下雨?原來有這關係,地震還會「造雨」啊
    很多人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級別比較大的地震後常常會伴隨著下雨,比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震後都有降雨出現,歷史記載的一些強震之後通常也是會伴隨著下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地震後常會下雨,其實這是人們很早時就總結出的一種現象,據說地震的「震」字,上面是一個「雨」字頭就體現了這種關係,我們先來看一下地震的形成原因,大級別的地震通常都是構造地震,是地球板塊相互碰撞與劇烈運動的結果,在板塊碰撞的過程中,必然有很多的能量釋放,產生的部分熱量會釋放到大氣中,同時這些熱量釋放還會致使地面所含的水分快速蒸發,這樣又增加了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度。
  • 昨北川平武4.9級地震前 網友拍到地震雲?
    地震專家:地應力變化是否會引起磁場變化並表現在天氣上,目前在科學界仍有爭議  昨日凌晨零點42分,北川、平武交界(北緯32度,東經104.5度)發生4.9級地震,是一次震源深度20公裡的淺源震,成都、綿陽等地震感明顯。
  • 地震時人為什麼會頭暈? 是什麼原因讓人產生眩暈的感覺?
    地震時人為什麼會頭暈? 是什麼原因讓人產生眩暈的感覺?時間:2016-10-14 14:02   來源: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震時人為什麼會頭暈? 是什麼原因讓人產生眩暈的感覺? 許多經歷過地震的人都會說,感覺到頭暈,象喝醉酒一樣,這種症狀是眩暈,是運動病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