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帝國從來就是一個成分複雜的有機體

2020-12-05 色彩斑斕52

戰略上的必要性使英國人最終結束了將近20年的拖延。無論其中的是與非,幾乎所有猶太人都只看到了後者,1938年至1939年的軍政協定揭示出在緊急情況下英國能夠做出堅決而無情的行動。這種品質在戰爭的前幾年中也顯露無遺,當時顯然相當多的阿拉伯輿論希望軸心國取得勝利,因為他們將此看作中東地區擺脫英國統治的唯一途徑。在巴勒斯坦問題的餘波還顯得十分強烈的伊拉克,反英情緒在軍官階層中最為強烈。

英國對伊拉克軍隊的監控未能防止那些上過軍事學校的人被教育成自視為註定要解放其祖國的精英分子。34現實的政治環境鼓勵了他們的白日夢;自從1932年費薩爾死後這裡就再無寧日,在接下來的八年裡那些轉瞬即逝的文官政府都或多或少地淪為了軍隊集團的工具。儘管從理論上講伊拉克是英國的盟友,但其政府在為英國提供戰爭幫助時卻十分不情願,而且就像埃及一樣幾乎懶得去掩飾其對協約國的支持。

1940年3月,上述情況已經非常嚴重,開羅的最高指揮部制定了佔領摩蘇爾(Mosul)[插圖]地區油田的計劃以防不測,然而沒有人知道哪裡能尋找必要的人手。35八個月後,經過破譯的德國無線電通訊顯示柏林正在考慮對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1941年春德國強行突破巴爾幹半島並進入希臘,大馬士革的維希政權很可能與敘利亞的德國基地合作,迫使英國介入伊拉克。

兩個旅的印度部隊在巴斯拉登陸,他們的命令是前進到可以保護伊拉克北部油田的位置。這一行動完全符合英伊協定的條款,但伊拉克民族主義者認為這是進攻巴格達(Baghdad)的前奏。36在軍隊支持下於4月3日奪得政權的伊拉克總理拉希德·阿里(Rashid Ali)在兩周後直接向軸心國求援。英國人事先通過截獲的德意無線電通信得知了阿里的密謀,因此駐巴勒斯坦部隊受命進入伊拉克。

37伊拉克對哈巴尼亞(Habbaniya)機場的進攻被英國人擊退,隨後英國摩託化縱隊在5月中旬兵臨巴格達城下。從希臘飛到敘利亞的德國和義大利飛機來得太遲,未能影響這場持續了六周之久戰役的結局,最終3000伊拉克士兵戰死,3000名民族主義軍官繼而被從軍隊中清理出去。主導這件事的親英新政府的領導人努裡·賽義德(Nuries-Said)在25年前曾與阿拉伯的勞倫斯並肩戰鬥。拉希德·阿里則逃到了柏林。對伊拉克的突襲和九個月後在埃及發生的宮廷政變證明,儘管民族主義情緒已經發酵了超過20年,英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依然牢固。

上述兩個行動都是在極端危險的面前為了國家安危而採取的非常措施。然而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卻並不這麼看。這些顯示力量的行動給他們留下了深深的苦楚與挫敗感,因為這清楚地展示出了弱者的無力。英國還是這一地區的霸主,為了自己它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印度帝國從來就是一個成分複雜的有機體。

其政治地圖是一個由土邦(1919年時超過500個)和直接由英國官員統治的省組成的馬賽克拼圖。這些土邦的面積佔整個南亞次大陸的2/5,人口則佔了1/4.描繪出印度的確切種族或宗教地圖是不可能的,儘管通常情況下穆斯林聚居在西北部地區和孟加拉。1940年,他們佔印度2.8億人口的1/7.在印度很少有種族和宗教寬容。1919年曾經在阿姆利則射殺示威者的廓爾喀士兵後來承認他們其實很享受殺死平原人。

11923年情報顯示印度教徒暗地裡對近期西北邊境省帕坦人村莊遭受到空襲頗有幸災樂禍之感。2在1943年為了找出哪些士兵最適合做公安工作而進行的軍事調查中有人表示:「從錫克教徒的內心來說沒有什麼比敲打穆斯林更讓他們高興的事了。」3沒有理由不相信這些陳述,也不應該不假思索地否定民族主義者聲稱英國人利用種族和宗教情緒已達到「分而治之」的斷言。另一方面,那些無論如何都希望英印政府繼續掌權的死硬派聲稱只有英國才能維護和平並充當公平的裁判員,平衡不同信仰族群間的權利。這種觀點在20世紀20年代教派衝突急劇惡化的時代又得到了加強。

當時即使是最微小的事件也可能引發屠殺和劫掠:一個印度教學童和一個穆斯林學童的街頭吵鬧就引發了1929年達卡(Dacca)[插圖]長達10天的暴亂和劫掠。4佔支配地位的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們被這些事件和其他的教派衝突嚇得不輕。種族衝突是國家團結的最大障礙,因為這是印度人無法首先認同自己是印度人,而不是首先認為自己是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並據此行事。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將宗教視為印度的最大禍根,認為它培育了教條主義與狹隘思想。

他曾遠赴英國的哈羅公學和劍橋大學求學,那裡不會像他的故鄉那樣,印度教徒看到有人公開殺牛或者聽到關於強迫印度教家庭少女改宗的駭人傳說就會怒不可遏地去殺死其穆斯林鄰居燒掉他們的房屋。大多數印度人無論信仰如何都窮得叮噹響,他們居住在農村,靠耕種土地為生。從1919年起就成為國大黨精神領袖的甘地希望印度人可以一直保持淳樸的民風,並鼓勵他們培育農業文明美德,認為這將使印度復興。因此他自己紡紗,還花了大量時間說服其他人也這麼做。他不信任現代世界的集中化和工業化,擔心這將侵蝕一切好的印度傳統因素。甘地還希望以古吉拉特語取代英語作為教育語言,儘管他和他的黨內高層都是接受英語教育的(他曾是一名中殿學院的執業律師),而且他們的政治觀實際上也是英國式的。

相關焦點

  • 你是一個「超級有機體」
    你是一個「超級有機體」 2011-06-16 15:21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
  •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有機體?關於蓋婭理論,您怎麼看?
    在這本書中,洛夫洛克提出一個觀點: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巨大的有機體,在這一有機體中,所有植物和動物生命的利己行為都會間接影響物理環境,於是也為動物生命和植物生命本身提供了最優條件。洛夫洛克的這一觀點後來被人們稱為「蓋婭理論」,「蓋婭」一名取自古希臘神話中掌管地球的女神。
  • 有機體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來
    預測公司的那些火箭科學家,能夠比老派的圖表分析師獲利更多,那是因為他們工作在一個更為透明的介質裡。網絡化金融機構拋出的數以十億計的數字信息凝結為一種透明的氛圍,預測公司據此偵測出那些正在演變中的模式。流經他們工作站的數據之雲,形成了一種清澈的數據世界供他們仔細探查。從這清新空氣的某些片段,他們能夠預見未來。
  • 超級有機體形態的民族
    每一隻螞蟻是一個細胞,而蟻后則是大腦同時兼顧生殖系統。兵蟻是身體的防衛組織。工蟻是嘴,也是手,用來找食物,用來傳遞,用來讓大腦維持。工蟻聚在一起運輸的時候,其實就是血液在輸送養分,工蟻還得兼顧好多種功能,還得培養新生的細胞——幼蟻。我們看一隻螞蟻在爬,其實這隻螞蟻只是一個細胞,整個蟻群才是完整的生命——鬆散生命!這是來自一個精神病人的螞蟻生命哲學。
  • 大英帝國為何重視印度而輕視埃及?
    導讀:印度和埃及,均是有著數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大國;均是發展中國家重要的領頭羊;都曾遭受過帝國主義的殖民侵略。那麼,有著諸多共同點的兩個國家,在殖民歷史中,大英帝國更「偏愛」誰呢? 孰輕孰重?這就要看日不落帝國將兩個國家放置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 有機體
    主要內容為: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3.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4.生物的疾病是因為其細胞機能失常。5.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吐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南下進攻印度,一舉拿下印度?
    吐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南下進攻印度,一舉拿下印度?吐蕃當時和唐朝的國土面積不相上下,關於吐蕃的叫法有很多的來歷,我們也不知道哪一種是正確的,但是這兩個字足以代表了那個帝國的輝煌,這個帝國有著強健的軍隊、紮實的經濟基礎、在科技上也是當時的佼佼者。
  • 薛丁格: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
    一個生命有機體在不斷地產生熵——或者可以說是在增加正熵——並逐漸趨向於最大熵的危險狀態,即死亡。要擺脫死亡,就是說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中不斷地吸取負熵。我們馬上就會明白,負熵是十分積極的東西。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
  • 《帝國時代3:決定版》印度特點分析 玩法圖文攻略
    導 讀 在《帝國時代3:決定版》這款策略模擬遊戲中,印度是一個非常需要運營的陣營,可能很多玩家不清楚要怎麼玩
  • 科學家發現地球可能是一個「超級有機體」,這是怎麼回事?
    從現在的理論來看,地球上之所以可以誕生出生命,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都是一個巧合,但是地球能變成今天的樣子,並不是一個巧合,而是人類無數祖先共同努力的結果!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約在26億年前,當時的地球上基本都是「原核生命」,因為當時地球大氣中含氧量很低,幾乎等於完全沒有氧氣,所有的生物都是「厭氧生物」。
  • 黃金城︱有機體、審美現代性方案與青年黑格爾
    在古代語言中,它與 corpus(身體)形成互相關聯的語義群,在政治— 社會語言中發揮重要的隱喻功能,即指示城邦、帝國或教會作為政治軀體。在十八世紀,隨著現代生理學的發展,有機體成為重要的自然科學概念。由於其既有的隱喻功能,這一術語馬上被大規模地「轉譯」到文學藝術、乃至於政治社會領域。
  • 【歷史】為什麼埃及在古代沒有建立起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大帝國?
    對於歷史上的許多帝國來說,這個地區也是一個「關鍵」的省份,尤其是對羅馬,尼羅河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糧食供應、稅收以及通往印度的貿易路線,使帝國得以維持。這個省份重要到,若沒有皇帝的直接批准,任何元老院議員都不能進入這個省,在提比略還是皇帝時,繼承人日耳曼尼庫斯前往埃及都成為了巨大的醜聞。除此之外,古埃及幾乎是與中國同水平的文化力量,由於其宗教信仰、習俗的力量和慣性,他們甚至把徵服者同化了。
  • 印度瑜伽宗師,和他的聖牛尿商業帝國-虎嗅網
    在這個信奉印度教佔8成的國家裡,越遠離城市的人對待宗教的態度則越保守。因此,為人們提供帶有宗教加持的高性價比產品,就是這個國家的財富密碼。 但,可能大家會好奇,印度做帶有Local宗教意味的品牌不止Patanjali一家,但為什麼就它值得一提呢?
  • 塔利哥達之戰:次大陸內戰與南印度毗奢耶那伽羅帝國潰敗
    雖然有眾多商業移民建立的社區存在,但傳統印度教文化制度依然是那裡的共同體基石。有意思的是,作為歐洲近代殖民先鋒的葡萄牙人抵達亞洲,首先接觸的就是這塊地方。他們的確有在那裡發現伊斯蘭商業網絡和隔絕已久的東方基督徒徒,但大部分封建領主依然是印度教徒。 此時的南印度地區,基本都屬於領地龐大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管轄。
  • 科學家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據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 (記者林小春)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優化人工鹼基等途徑,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對未來的生物醫療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也朝著創造新生命形式邁出重要一步。
  • 科學家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記者林小春)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優化人工鹼基等途徑,製造出「穩定」的半合成有機體,對未來的生物醫療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也朝著創造新生命形式邁出重要一步。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不過,各文明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可以確定的。所謂帝國,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統治的國家,具有鮮明的對外擴張性。不過帝國本是泊來詞,我國本沒有這一稱謂,只有王朝,而現在則接受了這一名稱。人類的文明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自東向西可以分為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四大板塊,而中東又可以分為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三部分。
  • 黃金城|藝術作品之為有機體:一個德國思想史視角
    有機的生命現象為康德提供了一個措置自然之內在合目的性的理論執手。康德藉此拓展出一個擺脫了單純的自然機械作用的思考空間,為現代性的根本困境——主體與客體,從而也就是自然與自由、知識與信仰、事實與價值之間的對立——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和解方案。 有機體範式首先涉及目的概念。康德將目的定義為「有關一個客體的概念」,它「同時包含有該客體的現實性的根據」 [10]。
  • 《中西哲學啟蒙課》筆記10、強大的中華帝國
    三大帝國在史學界一直把中國歷史分為三大帝國:第一帝國叫秦漢帝國,第二帝國叫隋唐帝國,第三帝國叫明清帝國。在第一帝國時期,世界上只有兩大集團,一個是中國的秦漢,另一個是古羅馬帝國,他們各佔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分布在世界其他族群當中。
  • 德幹高原是如何成為莫臥兒帝國的潰瘍的?(下)
    就在死前不久,他還在疲於奔命地以優勢兵力一個個圍困並降服馬拉塔人在德幹先要之地的各處堡壘。而曠日持久的圍攻戰帶來的,往往是奧朗則布被迫一次又一次賄賂城堡守將獲得妥協的結局。這樣的勝利甚至比「皮洛士式的勝利」更糟,因為原本抱著搶劫心態而來的的國各路貴族與士兵,在荒涼的山區和險要的城堡根本沒有油水可撈,而投靠帝國立即獲得品級的馬拉塔人,則無疑引起了之前長期未帝國效力的各族精英們,深深的不滿與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