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了!廈門一社區「盛產」52對雙胞胎,16對住同一棟樓!有視頻有真相

2020-11-04 廈門日報社

走在路上,時不時就能遇上雙胞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必須把話筒遞給金安社區的小夥伴——

來看視頻

這兩天,你可能也看到了金安社區高林三裡36梯住了16對雙胞胎的新聞,真的超神奇有木有?!

更神奇的是,據社區居民們說↓↓

「不僅高林三裡36梯雙胞胎家庭較多,實際上,整個金安社區雙胞胎也不少。」

「只要平時上下學時在小區裡遛彎,時不時可以碰到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娃娃,金安社區簡直可以稱得上盛產雙胞胎的社區了」。

金安社區裡的雙胞胎

居民說,這可能是廈門雙胞胎最多的社區。不過,這一點尚未得到證實。

記者昨日從金安社區居委會了解到,社區戶籍內雙胞胎多達52對!

雙胞胎女生:22對

雙胞胎男生:18對

龍鳳胎:12對

三胞胎:1對

最大:1985年8月出生

最小:2019年2月出生

令人驚嘆的是:10年間,在金安社區出生的雙胞胎有32對之多


今天日報君就帶大家走進這個「盛產」雙胞胎的地方,了解背後的有趣故事。大家最好奇的肯定是:為什麼雙胞胎家庭都集中在金安社區和高林三裡36梯?

人口普查入戶摸底 發現36梯雙胞胎特別多

高林三裡36梯共有30層,住著174戶家庭,這裡的雙胞胎有16對。

2日下午,記者來到金安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人員許女士說,高林三裡的住戶大多都是2009年社區成立後陸續搬進來的,而36梯這16對雙胞胎基本上都是出生後才搬來這裡居住。

「平時也沒有特別注意到36梯雙胞胎多,正好最近人口普查入戶摸底,才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

可能是因為住房分配 導致雙胞胎家庭集中在這裡

為什麼36梯雙胞胎特別多?該梯梯長陳巧治道出了緣由。據她介紹,金安社區是保障性住房社區,高林三裡小區的居民都是2009年陸續搬過來的,這些居民絕大部分來自思明區,還有一些是新廈門人以及部分原湖裡區居民。該梯的雙胞胎絕大部分都是出生後搬過來的。

「按照當時的政策,有雙胞胎的家庭可以申請三房戶型。」陳巧治說,兩房居室不適合雙胞胎。

據她介紹,小區裡十八層高和十六層高的樓房,三房居室比較少,而像36梯這種三十層的樓房三房居室較多一些,一層中有兩戶都是。「可能是當時符合申請三居室的雙胞胎家庭比較多,所以才大概率集中在了這棟樓。」

廈門市中醫院婦科主治醫師吳小雲告訴記者,如果家族中有雙胞胎出生的情況,下一代生出雙胞胎的概率也會增加。例如,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龍鳳胎莫非、莫凡的外婆就生了三胞胎,是兩男一女。

金安小學有28對雙胞胎 上學放學特別容易遇到

社區工作人員許女士說,其實除了36梯,整個社區雙胞胎就很多,尤其是金安小學上學放學時,特別容易碰到。

金安小學的雙胞胎

金安小學就在金安社區居委會附近,整個社區戶籍內適齡孩子都在這裡讀書。記者前去金安小學了解情況,路上發現三個個頭相同穿著一樣、長相也很相似的小女孩,上前一問原來是三胞胎姐妹,而這三胞胎姐妹恰巧是小區唯一的三胞胎。

三胞胎姐妹

來到金安小學後記者了解到,金安小學36個班級1700餘名學生,共有28對雙胞胎。

金安小學的雙胞胎

每個年段都有雙胞胎,其中三年級最多,有9對雙胞胎,並且包含了3對龍鳳胎。

說到三年級雙胞胎最多,該校家校共治研究室蔡老師說,三年級的孩子大多是龍年出生的,可能當年要「龍寶寶」的父母比較多,所以雙胞胎出生的機率也高一些。

你一定超好奇,雙胞胎都長得像愛穿一樣衣服嗎?他們的家庭裡會有哪些趣事?這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社區唯一的三胞胎

不喜歡穿同樣的衣服 但長大都想當畫家

家住高林一裡的鄭硯心、鄭硯文、鄭硯丹三姐妹是金安社區唯一的三胞胎姐妹。三姐妹雖然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可是個性卻很不一樣。

鄭爸爸說,三姐妹2010年出生。2012年時,全家從金雞亭小區搬到高林一裡居住,三姐妹也就在金安社區上幼兒園讀小學,今年她們讀四年級。「老大小時候比較像老大,現在不像大姐了。」鄭爸爸笑著說,反而是老二鄭硯文更像三人中的大姐。「硯文平時性格比較開朗,情商比較高。」鄭爸爸說,而最內向的就是老三硯丹了。

鄭爸爸說,三個女兒其實個性都挺強的,她們不喜歡被人認錯,不喜歡穿同樣的衣服。而除了校服,三人的書包顏色都不同。三人也有比較神秘的「心靈感應」。鄭爸爸說,如果一個生病,剩下的兩個都會接連生病。

三個女孩之間關係也很微妙。硯文說,硯心和硯丹關係比較好。鄭爸爸說,在醫院保溫箱的時候,硯文先被抱出來,硯心和硯丹在同一個保溫箱又多待了幾天。提到三個女兒,鄭爸爸一臉寵溺地說,她們簡直是「三個女人一臺戲」,有時候兩兩關係比較好,冷落另一個。三個女孩都喜歡畫畫,她們都說長大後想當畫家。

長得最不像的龍鳳胎

哥哥體重是妹妹的兩倍 哥哥愛畫畫妹妹愛運動

莫非、莫凡是金安社區的一對龍鳳胎,可是他們長相差異非常大,完全不像雙胞胎他們的媽媽黃女士告訴記者,莫非是哥哥,莫凡是妹妹,他們於2012年出生。其實,小時候兩人長相差異不大,但是越長越不像。

黃女士說,哥哥體重是妹妹的兩倍,雖然塊頭比較大,但哥哥經常被妹妹欺負。「莫非很愛妹妹,總是讓著她。」

莫非和莫凡小時候

黃女士非常注重孩子培養。針對莫非對線條比較敏感,她便引導莫非畫畫。一個變形金剛的卡通漫畫,莫非很快便能照著圖形畫出來,並且畫得惟妙惟肖。妹妹莫凡喜歡運動,黃女士便讓她去學舞蹈和武術,小姑娘打起拳來虎虎生風,還參加武術比賽得過獎。

不僅如此,小姑娘還是個英語迷,小小年紀便能成段成段閱讀英語,並且還可以和外教對話。

提到自己生龍鳳胎,黃女士說,可能是家族遺傳。她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三人是三胞胎。

你還知道,廈門有哪些雙胞胎「聚集地」嗎?快寫留言告訴大家吧~

--------------------------------------------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鄔秀君 攝影/攝像/視頻編輯:許秋珩

編輯:羅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一棟樓有十八層樓高,樓間距不足30米,選幾樓最合適?
    那麼一棟樓有十八層樓高,樓間距不足30米,購房者選幾樓最合適?我們一起看一看內行人怎麼說。有的內行人表示,買房選擇樓層其實也看個人喜好,沒有絕對的最好,只有更合適和喜歡。因為有人喜歡低樓層,有人喜歡高樓層。
  • 200餘個樓道燈點亮54棟樓
    看著剛剛安裝調試完畢的樓道口門燈,家住高新區田和街道田村社區A區39號樓的居民苗彩傑很是高興。在田和街道的指導和監督下,田村社區和華田物業聯手經過一周的改造安裝,為田村社區54棟樓全部安上了樓道燈,點亮居民回家路的「最後一米」。
  • 廈門鼓浪嶼原日本領事館無人敢住 多名抗日誌士犧牲在此
    鼓浪嶼鹿礁路,一棟顯得破舊的建築,只開著一個小小院門。  走進樓裡,吱吱呀呀的門板和樓梯,陰暗破敗。小樓改成教工宿舍已有半個多世紀,不小心步入的遊客,根本想不到,這裡曾是日本領事館,更想不到,有很多的廈門人和抗日誌士,犧牲在這棟樓裡。  物是人非。
  • 人鼠戰天天上演 萬松園兩棟樓成「老鼠樂園」
    東方網6月4日消息:由於一樓數十家餐館每天「提供」的剩菜剩飯太多,江漢區萬松園路兩棟樓成了老鼠的「樂園」。   前晚10時許,位於白松社區萬松園路45棟2單元6樓雲江貿易公司的辦公室裡,幾位職員還在加班,天花板上突然「轟轟」作響,還伴隨著「唧唧唧」的叫聲。   「啊!有老鼠!」第一次加夜班的錢莉驚呼,而其他幾位同事則早已麻木。
  • 廈門市民收到氣象簡訊:中國釣魚島盛產海芙蓉(圖)
    海芙蓉  「中國釣魚島盛產海芙蓉的海草,可防治風溼症和高血壓。」 昨天,不少廈門市民收到了這條天氣預報簡訊,不少人直呼「想不到」。有人甚至形容,這是迄今為止收到「史上最引人關注」的氣象簡訊!  有醫藥界專家稱,海芙蓉是一種名貴藥材,還曾一度是媒體追捧的「明星」,將其列入天氣預報資訊,確實能吸引更多人關注。
  • 芙蓉紅色之旅⑥ | 程潛公館:一棟樓見證一座城的風雲變遷
    芙蓉紅色之旅⑥ | 程潛公館:一棟樓見證一座城的風雲變遷 2020-08-19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3棟樓將返工重建!
    近日,有市民向記者爆料,青島一在建樓盤因混凝土問題需返工重建。  爆料視頻顯示,12月6日,青島市城陽區的國科健康科技小鎮85地塊因延期交付召開業主溝通會,現場近千名業主參與。延期交付的原因是該樓盤被曝出85地塊3棟樓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3棟樓將返工重建。
  • 乾貨 廈門這些純新盤將推 趕緊收藏起來 - 房天下
    純新盤是樓市注入的新鮮血液2019年一大波純新盤已經蠢蠢欲動進入人們視野廈門將有一大波純新盤等待上市包含禹洲、國貿、保利、遠洋等品牌項目。商業商務中心社區內部規劃生鮮超市西側規劃商業街區、溫泉酒店5分鐘直抵閩籃城市廣場、8分鐘直抵新興街、泰禾天街、匯景購物廣場10分鐘直抵在建奧特萊斯2021年底開業、新會展中心約2022年建成、28萬方恆億歐洲城、70萬方時代上城等商圈繁華生活觸手可及。 溼地景觀中心一湖雙公園東山公園建成、規劃市民公園+溫泉酒店堪稱廈門又一資源腹地未來將規劃打造成翔安行政文化溫泉旅遊綜合園。
  • 在海珠湧大橋南引橋中間位置 有一處凹位往下看是一棟舊屋
    源丨綜合自南方+(記者 朱紅鮮 徐勉)、南方都市報、咩事(視頻:南都記者吳澤嘉 任磊斌 李冠祺)、羊城晚報很少有網紅地或者建築,像這棟房子一樣,不在路上,而在地下。8月3日,廣州環島路海珠湧大橋開通。然而衝上熱搜的卻是——8月3日,廣州市環島路海珠湧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大橋東西車道的夾縫中的「隱蔽角落」,一棟僅約40多平方米的老宅意外走紅。
  • BBC紀錄片《肥胖的真相》:同卵雙胞胎,為何一胖一瘦?
    我又帶著BBC的紀錄片來了,今天分享一部《肥胖的真相》。這部片子中研究了很多的同卵雙胞胎,他們基因一樣、飲食一樣、成長環境一樣,但是體重不一樣。胖瘦是天生的嗎?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一現象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同一時間兩地作案 「分身」有術? 嫌犯落網後才知原是孿生兄弟
    說它蹊蹺,是因為在這起竊案中,犯罪嫌疑人似乎能做到「分身有術」,同一時間內犯罪嫌疑人能在兩個地方作案,而他盜竊的物品也非常特殊。案件中這一系列的奇怪現象,給偵查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惑。令大家疑惑的是,通過監控錄像的畫面顯示,這名男子曾經在案發時做到了幾乎是同一時間內,出現在小區兩棟不同樓宇內進行作案。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天津市公安局東麗分局打擊犯罪偵查三大隊大隊長 邢森: 2018年7月份的時候,咱們在天津市東麗區(某小區)的一個還遷房,陸續發生這個還遷房的水錶被盜的案件,那麼經過初步統計,被盜的水錶大概在一二百塊。
  • 廈門特產_廈門有什麼特產
    廈門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城市,處處充滿著文藝小清新,但要說起廈門特產,很多人怕是也想不出具體有哪些吧?嘿嘿,這時候看看我這篇科普小作文,應該能多有一些了解啦。 其實提起廈門特產,或者是走在廈門的街頭巷尾,會發現很多諸如海蠣煎、土筍凍,沙茶麵之類比較特色的小吃,但我覺得這些東西在閩南都很常見,也說不好是哪裡的特產。今天我們來介紹幾樣別的。
  • 「9層樓怎麼說塌就塌了?」(圖)
    原標題:「9層樓怎麼說塌就塌了?」(圖)  20日上午11點29分,因連續降雨山體滑坡造成貴陽一小區部分垮塌  20日上午11點29分,因連續降雨山體滑坡造成貴陽一小區部分垮塌,經初步核查,垮塌房屋共有35戶114人。  截至20時已排查35戶114人,其中98人安全,有16人未聯繫上。
  • 最近不少人發現這種小蟲子,家住16樓都有!千萬別用殺蟲劑
    微博上也有人疑惑:家住16樓,也裝了紗窗,白蟻是怎麼進來的?每年春末夏初,都是白蟻肆虐的時期。今年的白蟻似乎格外來勢兇猛,據新聞晨報報導,最近上海很多小區的業主群裡,似乎都在討論它。「一晚上拍死十幾隻是常事。」上海的曹女士,就遇到了家裡白蟻大爆發。
  • 最近不少杭州人發現這種小蟲子,家住16樓都有,還有人說掉進杯子裡...
    微博上也有人疑惑:家住16樓,也裝了紗窗,白蟻是怎麼進來的?每年春末夏初,都是白蟻肆虐的時期。今年的白蟻似乎格外來勢兇猛,據新聞晨報報導,最近上海很多小區的業主群裡,似乎都在討論它。「一晚上拍死十幾隻是常事。」上海的曹女士,就遇到了家裡白蟻大爆發。
  • 這三棟樓出了6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海澱區科源社區13、14、15號樓位列其中。它還有個別名叫做特樓今天的特樓風採這三座灰磚黑瓦,朱紅色木窗格的小樓就是現代科園社區的「我們已經為你在所裡準備好了辦公室,是一間朝南的二層房間淡綠色的窗簾,望出去是一排松樹,希望你能滿意這個環境。」郭永懷為了順利回國,燒掉了自己心血的論文和筆記。特樓裡頭的科學家為了祖國科學事業,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和很多優厚的待遇。
  • 廈門又一金氏世界紀錄!這棟建築轉體90°平移288米,震撼視頻全程...
    >金氏世界紀錄稱號戳圖回顧之前的報導↑↑3萬噸的後溪長途汽車站主站房旋轉90度最長移位弧長288米來感受下超震撼的延時視頻>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廈門市鐵路建設指揮部、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港務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演建築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時代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江歡成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等參建單位上臺接受金氏世界紀錄組委會頒發的認證證書。
  • 伏牛溪社區:老舊樓棟裝上聲控燈
    「老舊居民樓安裝聲控燈,每晚進出方便多了!」6月17日,家住茄子溪街道伏牛溪社區長徵二村24棟的居民曾慶華開心地說。伏牛溪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轄區居民樓大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的,由於年代久遠,樓道使用的都是手拉燈。
  • 電熱毯、電暖器、暖風空調齊上陣,魏公村這棟樓的居民仍喊冷
    「供暖以來,我家的暖氣就不熱,即使開著空調和電暖器,室內的溫度還達不到16℃。」家住海澱魏公村路8號院2號樓的居民反映稱,暖氣不熱的原因是連接居民樓和供暖鍋爐的管線年久失修頻頻爆裂跑水,儘管物業更換了破損的主管線,但住戶家裡的溫度依然不高。
  • 電熱毯、電暖器、暖風空調齊上陣,這棟樓的居民仍喊冷
    「供暖以來,我家的暖氣就不熱,即使開著空調和電暖器,室內的溫度還達不到16℃。」家住海澱魏公村路8號院2號樓的居民反映稱,暖氣不熱的原因是連接居民樓和供暖鍋爐的管線年久失修頻頻爆裂跑水,儘管物業更換了破損的主管線,但住戶家裡的溫度依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