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伍姓湖景象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侯津剛 張旭)「曉披五老峰上雲,晚釣伍姓湖中鯉。」明代名臣楊博所作《五老歌》中的這一句,讓人產生無限遐思,仿佛置身湖中而不自知。
詩歌中的伍姓湖,地處山西省西南部中條山北麓,緊鄰山西省永濟市區,東西長7.2公裡,南北寬約5.9公裡。其因舜帝後裔五大姓氏——虞、姚、陳、胡、田居於湖邊而得名伍姓湖,是山西省最大的天然淡水內陸湖,也是華北半乾旱地區罕見的一處大型天然淡水湖泊。
伍姓湖溼地作為運城溼地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已於2011年被確定為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控制區總面積40.29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11.3平方公裡,水深1.8-2.5米;有農用地2.36萬畝、建設用地約1.3萬畝、未利用土地3400畝。它也是運城盆地內涑水河、姚遙渠、彎彎河及中條山沿山排洪溝道的調蓄湖。
圖為伍姓湖景象
2017年,伍姓湖啟動了生態修復保護治理一期工程,先後投資1.5億元,高標準完成了溼地大門、650米引道、16.2公裡生物多樣性巡護路和護坡、管涵及東西兩座橋梁建設;攻克土地鹽鹼難關,栽植喬木26種1.1萬餘株,灌木17種5000餘株,花草地被33種38萬平米。同時,修建圍欄20公裡,對溼地實行封閉式管理,逐漸恢復原本生態;拆除溼地內破舊違建20餘處3000餘平米,移除廢棄電桿300餘根,清除各種垃圾4000餘方;實施伍姓湖入湖口水生態治理人工溼地項目,日處理規模為2萬立方米。上遊涑水河汙水經溼地處理後,既能改善涑水河水質又能為伍姓湖補水。
2019年,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天鵝來到伍姓湖棲息,為這裡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伍姓湖修復和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其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湖水COD平均值由150降為82,氨氮含量(1.8)和總磷(0.4)也有所下降,水質明顯改善。今年,一些多年不見的鳥類重新回到伍姓湖。
圖為伍姓湖景象
如今,這裡生長著30餘種哺乳類動物,200餘種鳥類,10餘種爬行動物,3種兩棲動物。在淺水區和沼澤地被大量野生植物「佔領」,大面積的蘆葦、馬藺、蒿類及個別珍貴的野生植物和野生魚類「齊聚一堂」。擁有貓頭鷹、灰鶴、田雞、雀鷹等10餘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草鷺、黑雁、赤麻鴨、雨燕等30餘種中國保護候鳥,堪稱鳥的天堂。
伍姓湖是古文化發源地之一,素有北國江南之美譽,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跡。如今,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下,伍姓湖這一城郊溼地公園,正在向打造「華北半乾旱地區生態休閒、溼地康養新地標」闊步邁進。
【來源:黃河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