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scale執行長岡田光信在中年危機讓他對自己想做什麼產生疑問後創辦了這家公司(Ken Kobayashi拍攝)
岡田光信(Mitsunobu Okada)公開承認,2013年他在新加坡創建的太空垃圾清除公司Astroscale,誕生於中年危機。
「當時我39歲,我在困惑,當我40歲的時候,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位日本企業家說。在IT行業浸淫15年後,岡田光信當時正準備從他2009年創立的軟體業務中走出來,於是他決定重新點燃自己少年時期對太空的激情。但是當時他想像的是一種和科學家談論火箭系統或微型衛星的生活場景,而今天他發現自己已全神貫注於太空垃圾。
Astroscale是為數不多的幾家國際公司之一,這些公司競相開發商業上可行的擊落報廢衛星的方式,從而在一塊不同尋常但可能有利可圖的未來市場分一杯羹。
據太空市場諮詢公司Euroconsult預計,未來十年將有6200顆小型衛星發射到軌道上。這些衛星將用於各項目的,從為世界上最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接入,到幫助人類在城市、海洋和太空中導航,以及觀察人類所居住的星球的變化。
在過去50年太空探索和開發過程中超過5250次發射將大約4.2萬個被追蹤物體送入軌道(Astroscale提供)
但是這些衛星的壽命是有限的,並不能永遠留存在地球軌道上。根據歐洲航天局的統計,在過去50年的太空探索與開發過程中,超過5250次發射將大約4.2萬個被追蹤物體送入軌道。大約2.3萬個被追蹤物體仍然留在太空中,僅有1200個是完整的、正在運行的衛星。
多餘的太空飛行器對於其他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來說正在構成越來越大的危險。2016年英國航天員Tim Peake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國際空間站窗戶裂縫的照片,這條裂縫是一塊很小的殘骸引起的,可能和一小塊油漆一樣大小。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觀點,較大的碎片可能會使衛星或太空飛行器癱瘓甚至粉碎。
對於衛星運營商來說,要求其在將新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到太空之前提供擊落已經損毀或存在缺陷的太空飛行器的方式的動力正在不斷增長。
這正是Astroscale打算大展拳腳的原因。岡田相信,在監管要求——不可否認,這一領域目前發展緩慢,以及技術必要性或責任感的迫使下,衛星運營商將願意為Astroscale的服務付費。
左:拍攝於2016年的國際空間站窗戶上被大小不超過千分之幾毫米的殘骸造成的7納米直徑裂痕(圖片來自歐洲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右:空殼公司開發的這種太空垃圾魚叉,配以一艘追逐器,可以將太空垃圾拖到大氣層進行燃燒分解(圖片來自空客公司)
「最終,我們需要的是『一上一下』的政策,」岡田說,「我真的希望這會在世界各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這個世界並不完美。」
對Astroscale來說,明年將是關鍵的一年。這家公司的Elsa-D太空飛行器計劃在2020年初試航。Astroscale的解決方案是將一個特殊設計的對接板附在衛星上,這塊對接板可以被裝配強力電磁鐵陣列的追蹤車定位並捕捉。這樣就可以把報廢的衛星拖到地球大氣層,而追蹤車和衛星將在大氣層焚毀。如果衛星旋轉超出傳感器的範圍,地勤人員將幫助重新定位追蹤器來攔截衛星。
很多事情都將取決於2020年初的試航。那將驗證Astroscale的技術是否可行,或是證明這僅僅是另一個太空夢想。這家公司上一次進行的將一顆小型殘骸追蹤衛星發射到運行軌道的嘗試因運載火箭的故障而以失敗告終。
不僅如此,即使2020年初的試航證明Astroscale的技術可行,但其市場尚不存在。很顯然,將對接板附在太空中的衛星上已經太晚了。
因此,岡田把希望寄托在衛星星座的數量激增上——隨著越來越多的私營公司正在進入太空領域開發商機。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行業的收入將從如今的3500億美元增長到超過1.1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的增長主要是受到數據需求的指數增長,而這將要求衛星的能力實現相似的增長。
Astroscale主要業務與關鍵投資人
今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同意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提出的發射一個由將近12000顆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的申請。波音公司也提出了發射多達2956顆衛星的類似申請。投資者包括空客和可口可樂的一網公司(OneWeb)計劃發射一個包含超過800顆衛星的星座。
這些衛星星座的出現將增加軌道空間的價值。岡田希望經營這些星座網絡的公司會需要他的服務,或是為了保證他們的軌道安全,或是為了在星座中清除有缺陷或者報廢的衛星。
岡田承認,在他能夠充滿信心地說清除太空垃圾存在可行的商業市場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太空殘骸數量(圖片來自歐洲航天局)
「我們必須同時解決商業模式、技術和法規的問題,」岡田說。
但是專家已經在量化這種商機。航空航天與技術諮詢公司Technavio預計,到2022年太空垃圾清除與監測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美元。太空垃圾清除技術在其中的佔比預計將超過一半以上。
7月4日,岡田在日本橫濱展示該公司的衛星天線。(Shoji Yano拍攝)
Astroscale已經不再是局外人的事實表明還有其他公司也發現了這個商機。
9月份,一個包括空客在內的歐洲聯盟對一個名為「清除殘骸」(RemoveDebris)的項目進行了成功試驗,該項目使用一張網來捕捉小型衛星。空客還在地面上試驗了其他具有可能性的解決方案,包括配備一個魚叉的太空飛行器。
這些以及其他技術,都在歐洲航天局的太空碎片移除計劃e.deorbit的支持下進行開發,這個計劃將在2023年嘗試將一顆重大8噸的衛星從軌道中移除。
去年,日本宇航局(JAXA)打算使用一枚裝有7億根電磁電纜的一次性太空飛行器捕捉殘骸並將其拖進地球大氣層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和這些大體量的玩家競爭可能會歸結為簡單的經濟問題。歐洲航天局的e.deorbit計劃預計將耗資4億美元。Astroscale的目標是將移除一片殘骸的成本降到1000萬到5000萬美元之間。
「如果我們能為客戶降低價格點並明確價值主張,(那麼)就會出現一種『甜蜜點』,」岡田說,「這個甜蜜點不會在明天出現,但是會在不久出現。」
岡田認為,競爭的存在讓Astroscale的支持者消除了疑慮。「直到去年,投資者還在問我:『為什麼你沒有競爭者?你是不是在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岡田說,「但是現在有了競爭者,他們相信這項計劃。」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的弟弟、技術風險投資公司Mistletoe創始人孫泰藏是Astroscale的早期投資者之一。孫泰藏的公司在2015年參與了Astroscale的A輪融資。Astroscale的首席增長官(CGO)Atsushi Taira承認,支持岡田需要信心的飛躍,以及對這個行業的長遠眼光。
「我們喜歡瘋狂的想法,尤其是孫泰藏,喜歡瘋狂的想法,」Atsushi Taira說,「這是個有風險的賭注,但是我認為人們會理解,有人需要去清理太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很簡單。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時間,但是我們應該支持這件事。」
Astroscale目前已經籌集超過1億美元的風投資本,最近的一筆融資是日本官民投資基金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領投的5000萬美元D輪融資。這筆融資已經投入到Elsa-D的開發和國際擴張中。除了新加坡的總部,Astroscale在日本還有一處生產和研發中心,並在英國有一處運營中心。2019年,Astroscale將在美國華盛頓開設辦事處以增強其與美國航空航天機構的聯繫。
Astroscale企業歷史
岡田認為,在這些中心擁有一席之地對於進入區域市場和獲取專業知識非常重要。「太空是全球的,但也是區域的。歐洲是開放的,日本是開放的,但美國是美國導向的。讓我們看看我們在華盛頓開設辦事處之後的情況如何吧。」
太空同樣也是昂貴的,而在這一領域Astroscale並沒有一位像其他競爭者那樣的億萬身家的創始人。現在岡田還不能回報從一開始就支持他的那些人。這家公司目前仍然在全部從事研發工作,還沒有產生任何收入。
在能夠進入市場之前——可能是2020年,Astroscale將需要更多的資金。岡田表示,他目前的計劃是每15個月進行一次融資,逐步證明技術和商業概念。
儘管面臨很多障礙,但他仍然相信他最終會成功。而最終的回報也將是巨大的。「億萬富翁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道路,」岡田說,「有一句格言說:要想在太空行業成為一名百萬富翁,你必須從一名億萬富翁起步。但是如果出現一位萬億富翁,那麼他/她將來自太空行業。」
註:編譯自日經新聞網站 作者:Peter Guest 原文連結:http://t.cn/EyWSZ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