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催生的創業公司:Astroscale要當太空垃圾「清潔工」

2021-01-08 中國家電網

  Astroscale執行長岡田光信在中年危機讓他對自己想做什麼產生疑問後創辦了這家公司(Ken Kobayashi拍攝)

  岡田光信(Mitsunobu Okada)公開承認,2013年他在新加坡創建的太空垃圾清除公司Astroscale,誕生於中年危機。

  「當時我39歲,我在困惑,當我40歲的時候,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位日本企業家說。在IT行業浸淫15年後,岡田光信當時正準備從他2009年創立的軟體業務中走出來,於是他決定重新點燃自己少年時期對太空的激情。但是當時他想像的是一種和科學家談論火箭系統或微型衛星的生活場景,而今天他發現自己已全神貫注於太空垃圾。

  Astroscale是為數不多的幾家國際公司之一,這些公司競相開發商業上可行的擊落報廢衛星的方式,從而在一塊不同尋常但可能有利可圖的未來市場分一杯羹。

  據太空市場諮詢公司Euroconsult預計,未來十年將有6200顆小型衛星發射到軌道上。這些衛星將用於各項目的,從為世界上最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接入,到幫助人類在城市、海洋和太空中導航,以及觀察人類所居住的星球的變化。

  在過去50年太空探索和開發過程中超過5250次發射將大約4.2萬個被追蹤物體送入軌道(Astroscale提供)

  但是這些衛星的壽命是有限的,並不能永遠留存在地球軌道上。根據歐洲航天局的統計,在過去50年的太空探索與開發過程中,超過5250次發射將大約4.2萬個被追蹤物體送入軌道。大約2.3萬個被追蹤物體仍然留在太空中,僅有1200個是完整的、正在運行的衛星。

  多餘的太空飛行器對於其他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來說正在構成越來越大的危險。2016年英國航天員Tim Peake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國際空間站窗戶裂縫的照片,這條裂縫是一塊很小的殘骸引起的,可能和一小塊油漆一樣大小。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觀點,較大的碎片可能會使衛星或太空飛行器癱瘓甚至粉碎。

  對於衛星運營商來說,要求其在將新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到太空之前提供擊落已經損毀或存在缺陷的太空飛行器的方式的動力正在不斷增長。

  這正是Astroscale打算大展拳腳的原因。岡田相信,在監管要求——不可否認,這一領域目前發展緩慢,以及技術必要性或責任感的迫使下,衛星運營商將願意為Astroscale的服務付費。

  左:拍攝於2016年的國際空間站窗戶上被大小不超過千分之幾毫米的殘骸造成的7納米直徑裂痕(圖片來自歐洲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右:空殼公司開發的這種太空垃圾魚叉,配以一艘追逐器,可以將太空垃圾拖到大氣層進行燃燒分解(圖片來自空客公司)

  「最終,我們需要的是『一上一下』的政策,」岡田說,「我真的希望這會在世界各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這個世界並不完美。」

  對Astroscale來說,明年將是關鍵的一年。這家公司的Elsa-D太空飛行器計劃在2020年初試航。Astroscale的解決方案是將一個特殊設計的對接板附在衛星上,這塊對接板可以被裝配強力電磁鐵陣列的追蹤車定位並捕捉。這樣就可以把報廢的衛星拖到地球大氣層,而追蹤車和衛星將在大氣層焚毀。如果衛星旋轉超出傳感器的範圍,地勤人員將幫助重新定位追蹤器來攔截衛星。

  很多事情都將取決於2020年初的試航。那將驗證Astroscale的技術是否可行,或是證明這僅僅是另一個太空夢想。這家公司上一次進行的將一顆小型殘骸追蹤衛星發射到運行軌道的嘗試因運載火箭的故障而以失敗告終。

  不僅如此,即使2020年初的試航證明Astroscale的技術可行,但其市場尚不存在。很顯然,將對接板附在太空中的衛星上已經太晚了。

  因此,岡田把希望寄托在衛星星座的數量激增上——隨著越來越多的私營公司正在進入太空領域開發商機。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行業的收入將從如今的3500億美元增長到超過1.1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的增長主要是受到數據需求的指數增長,而這將要求衛星的能力實現相似的增長。

  Astroscale主要業務與關鍵投資人

  今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同意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提出的發射一個由將近12000顆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的申請。波音公司也提出了發射多達2956顆衛星的類似申請。投資者包括空客和可口可樂的一網公司(OneWeb)計劃發射一個包含超過800顆衛星的星座。

  這些衛星星座的出現將增加軌道空間的價值。岡田希望經營這些星座網絡的公司會需要他的服務,或是為了保證他們的軌道安全,或是為了在星座中清除有缺陷或者報廢的衛星。

  岡田承認,在他能夠充滿信心地說清除太空垃圾存在可行的商業市場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太空殘骸數量(圖片來自歐洲航天局)

  「我們必須同時解決商業模式、技術和法規的問題,」岡田說。

  但是專家已經在量化這種商機。航空航天與技術諮詢公司Technavio預計,到2022年太空垃圾清除與監測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美元。太空垃圾清除技術在其中的佔比預計將超過一半以上。

  7月4日,岡田在日本橫濱展示該公司的衛星天線。(Shoji Yano拍攝)

  Astroscale已經不再是局外人的事實表明還有其他公司也發現了這個商機。

  9月份,一個包括空客在內的歐洲聯盟對一個名為「清除殘骸」(RemoveDebris)的項目進行了成功試驗,該項目使用一張網來捕捉小型衛星。空客還在地面上試驗了其他具有可能性的解決方案,包括配備一個魚叉的太空飛行器。

  這些以及其他技術,都在歐洲航天局的太空碎片移除計劃e.deorbit的支持下進行開發,這個計劃將在2023年嘗試將一顆重大8噸的衛星從軌道中移除。

  去年,日本宇航局(JAXA)打算使用一枚裝有7億根電磁電纜的一次性太空飛行器捕捉殘骸並將其拖進地球大氣層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和這些大體量的玩家競爭可能會歸結為簡單的經濟問題。歐洲航天局的e.deorbit計劃預計將耗資4億美元。Astroscale的目標是將移除一片殘骸的成本降到1000萬到5000萬美元之間。

  「如果我們能為客戶降低價格點並明確價值主張,(那麼)就會出現一種『甜蜜點』,」岡田說,「這個甜蜜點不會在明天出現,但是會在不久出現。」

  岡田認為,競爭的存在讓Astroscale的支持者消除了疑慮。「直到去年,投資者還在問我:『為什麼你沒有競爭者?你是不是在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岡田說,「但是現在有了競爭者,他們相信這項計劃。」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的弟弟、技術風險投資公司Mistletoe創始人孫泰藏是Astroscale的早期投資者之一。孫泰藏的公司在2015年參與了Astroscale的A輪融資。Astroscale的首席增長官(CGO)Atsushi Taira承認,支持岡田需要信心的飛躍,以及對這個行業的長遠眼光。

  「我們喜歡瘋狂的想法,尤其是孫泰藏,喜歡瘋狂的想法,」Atsushi Taira說,「這是個有風險的賭注,但是我認為人們會理解,有人需要去清理太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很簡單。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時間,但是我們應該支持這件事。」

  Astroscale目前已經籌集超過1億美元的風投資本,最近的一筆融資是日本官民投資基金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領投的5000萬美元D輪融資。這筆融資已經投入到Elsa-D的開發和國際擴張中。除了新加坡的總部,Astroscale在日本還有一處生產和研發中心,並在英國有一處運營中心。2019年,Astroscale將在美國華盛頓開設辦事處以增強其與美國航空航天機構的聯繫。

  Astroscale企業歷史

  岡田認為,在這些中心擁有一席之地對於進入區域市場和獲取專業知識非常重要。「太空是全球的,但也是區域的。歐洲是開放的,日本是開放的,但美國是美國導向的。讓我們看看我們在華盛頓開設辦事處之後的情況如何吧。」

  太空同樣也是昂貴的,而在這一領域Astroscale並沒有一位像其他競爭者那樣的億萬身家的創始人。現在岡田還不能回報從一開始就支持他的那些人。這家公司目前仍然在全部從事研發工作,還沒有產生任何收入。

  在能夠進入市場之前——可能是2020年,Astroscale將需要更多的資金。岡田表示,他目前的計劃是每15個月進行一次融資,逐步證明技術和商業概念。

  儘管面臨很多障礙,但他仍然相信他最終會成功。而最終的回報也將是巨大的。「億萬富翁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道路,」岡田說,「有一句格言說:要想在太空行業成為一名百萬富翁,你必須從一名億萬富翁起步。但是如果出現一位萬億富翁,那麼他/她將來自太空行業。」

  註:編譯自日經新聞網站 作者:Peter Guest 原文連結:http://t.cn/EyWSZWY

相關焦點

  • 為清理太空垃圾,中國第一個站出來,打造出「太空清潔工」!
    為清理太空垃圾,中國第一個站出來,打造出「太空清潔工」!判定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可以從經濟、政治、科技等多領域觀察。這些年來,我們已經感受到中國正在慢慢變強,不再是以往的中國,實現自主獨立。曾經很多技術的研發都要依靠其他國家,如今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令其他國家刮目相看。
  • 新材料、新技術催生新業態,4家優質創業公司齊聚場景匯路演
    尤其新材料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都需要新材料的配套支撐,因此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不少新業態和新機遇。
  • 歐空局「魚叉」清理太空垃圾試驗成功
    該技術為太空垃圾清理提供了新途徑,但其潛在軍事價值也讓人「毛骨悚然」。  空客公司發布的試驗視頻顯示,模擬太空垃圾的鋁片掛在由衛星伸出的碳纖維吊杆上,衛星瞄準發射一枚鋼筆大小的「魚叉」,「魚叉」成功穿透鋁板並將其拖回衛星。空客公司負責試驗的高級工程師阿拉斯泰爾·韋曼表示,「魚叉」以每秒20米的速度擊中目標,尖端穿透鋁板後,彈簧結構上的倒鉤將鋁板牢牢固定。
  • 把太空垃圾拖入大氣層燒毀 首顆"太空清潔工"衛星發射成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3日報導,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首次向太空發射了微型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太空垃圾碎片並將其燒毀在地球大氣層裡。因此,我們需要在太空垃圾『閃光'的時候將其『捕捉'到,而探頭將以正確的角度對其進行觀測。"按照天文學家目前的估計,在地球軌道上存在大約18000個人造物體。至於它們的位置,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世界上主要的航天機構都很清楚。暫時還沒有太空垃圾中的多個開放部分增大數倍的情況,即使是和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相撞,都可能會變成大多數衛星、國際空間站和載人飛船的災難。
  • 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說到垃圾分類,你們有什麼想法?相信不少朋友會大吃一驚,太空有垃圾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美聯社》6月26日的報導來看,太空又產生了新的垃圾。什麼是太空垃圾?對於太空垃圾的定義,大家可能不甚了解,只簡單理解為:出現在太空的廢棄物。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太空垃圾為漂浮在地球軌道上的無用事物。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即便公司願意接納35歲職場人留在一線,估計他們也過不了自己那關,可能會走到辭職這一步。因此,不管你承不承認,職場中年危機始於35歲,35歲是職場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凡是有能力的人,35歲時成為高層,或成為某個行業的精英,能夠帶團隊、做項目、做管理,成為企業中獨當一面的一員悍將。能力不足的人,到了35歲,要麼混跡於底層,要麼依然只是中層,提拔無望、升遷無望。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我們約請航天學博士李會超和讀者聊聊與此有關的一些事。
  • 前淘寶、蘭亭高管:「為了擺脫中年危機我再次創業,造福1億『美國...
    獵雲註:創業者遭遇「中年危機」,如何轉型?中國公司如何出海?如何發現異國他鄉的藍海市場,並用中國市場的經驗站穩腳跟?5miles CEO 盧亮就用今天這則自述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5miles 是一個位列美國移動電商前十名的平臺,月總成交額預計在年底將破1億美元。
  • 所謂中年危機,半導體人每天都有!
    說到中年危機,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做半導體行業似乎有一種讓我提前進入中年危機的感覺。」老王摸著自己略顯稀疏,有些枯萎的頭髮說。具體的原由,老王也說不清楚,只是緩緩述說了自己以及耳聞目染的同事、朋友的經歷,聊以自慰那難以言明的半導體人的「中年危機」。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巧的是我的一個老客戶的公司正在招聘設計師,就這樣我把老馬介紹到了客戶的公司,沒過多久,老客戶聯繫了我,話語間躲躲閃閃,好像有什麼話要說。在我多番詢問下,他才告訴我,我介紹過去的老馬,設計理念實在是老舊,跟自己公司根本沒辦法銜接,而且到了新公司,完全沒有要學習新業務的意思。
  • 別人都在提防中年危機,佟大為卻住著數億的豪宅,名下還有22家公司
    人到中年不得己,保溫杯裡泡枸杞。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後都開始保養身體,但更多人的中年危機卻是經濟危機。畢竟這個年齡段是非常辛苦的年紀,上面有老人要贍養,中間有老婆要養活,底下還有孩子要教育。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錢字,每天睜開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能夠掙錢養家。娛樂圈很多藝人也都有這樣的危機,甚至比普通人更甚。
  • SpaceX公司將清理太空垃圾
    由於大約3%的設備發生故障,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被指責其推出的近地軌道衛星群「星鏈」(Starlink)造成軌道汙染。因此,SpaceX總裁兼營運長格溫•肖特韋爾稱,該公司會發射一艘飛船,以運走部分太空垃圾。
  • 孟加拉河流汙染嚴重,河道清潔工在垃圾中邊遊泳邊清理
    全球範圍內流行的冠狀病毒封鎖同時也導致了亂扔垃圾的現象,尤其是在英國,亂扔垃圾已經成為鄉村的一大禍害。這些勇敢的街道清潔工所做的工作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因為他們在滿是垃圾的河流中遊泳,以幫助清理孟加拉的運河。
  • 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其實並不難
    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其實並不難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冬日的抗震紀念碑廣場上依然熱鬧。  鏡頭一:一位年輕漂亮穿著入時的媽媽帶著孩子來廣場玩,孩子餓了要吃零食,媽媽立刻高聲制止了她,拿出溼巾細細地給孩子擦拭小手……然後,這位媽媽隨手將溼巾丟在地上……  鏡頭二:一對年輕的戀人坐在樹下,一邊低聲細語地聊著什麼,一邊磕著瓜子。旁邊一位年近五旬的清潔工阿姨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清掃著他們身邊的瓜子皮。
  • 徐崢爆笑發言:不止中年有危機,年輕人的危機更扎心
    徐崢在《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中,聊到中年危機這個話題,提到了一個觀點:「很多人一談到中年危機,就談虎色變,其實大家不用焦慮,因為人生,充滿了危機,每個階段都有。」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常常還沒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已經要開始接受生活的洗禮。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近日,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計劃被天文學家投訴,原因是巨大的發射量造成太空垃圾巨增,倘若這些失效的衛星擠佔了軌道,那麼對其他國家探索太空會有很大阻礙,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也會有極大的危機。故障的衛星如果收不到指令從而做出響應,那麼極有可能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從而發生太空事故,碰撞後產生的太空碎片更是會成為太空垃圾,從而覆蓋整個地球。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李會超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   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
  • 太空垃圾威脅:新指導規範幫助應對太空軌道碎片威脅
    圖源:《太空垃圾3D》太空——這最後的邊疆也許需要一些管制。例如,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亞馬遜公司(Amazon)、一網公司(OneWeb)都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組建衛星數量龐大的衛星群。《最佳行為規範》還包括避免拋投太空垃圾的指導方針,例如,近地軌道(LEO)衛星的運營商應當在衛星發射合同中加入一項太空垃圾處理的要求,即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使運載火箭「上面級」再入大氣層。
  • 在《中年失業模擬器》裡一定要保住頭髮!
    這款讓年輕人直接快進到中年危機,讓中年人慘遭二次傷害的《中年失業模擬器》成為現實縮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元旦假期剛剛結束,社畜們好不容易歇了口氣,原定於1月21日上線的傳統RPG遊戲《中年失業模擬器》就這麼反向跳票一下跳入我們的視線裡,讓不少剛步入35歲門檻的"新中年"瞬間淚目:"玩遊戲都不能讓我快樂啊......."
  • 回收、清除、修復、升級 太空垃圾或成「香餑餑」
    近60年的太空探索,在地球軌道上留下了很多垃圾,一些碎片甚至像油漆斑點那麼小,而另一些則是早就沒有了燃料的衛星「屍體」。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估計,目前垃圾碎片數量超過了50萬個,它們時不時地對國際空間站或衛星造成威脅,以前發生過的碰撞和摩擦,未來也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