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7月3日,是《漢密爾頓》官攝版上線的日子。《漢密爾頓》的粉絲們你們準備好「過年」了嗎?
其實迪士尼財大氣粗地買下官攝的獨家版權時,是打算在2021年投放影院的。但是今年突發的天災讓幾乎所有劇院影院不得不暫停營業,迪士尼決定提前一年在它的獨家流媒體Disney+上放出官攝。這個頻道與HBO,Netflix和Amazon等視頻網站相似,專放迪士尼旗下的影視作品和動畫,付費會員(北美區會員月費6.99美元)可不限觀看。可惜的是中國區無法購買會員,網站上的所有視頻也不提供中文字幕。介於這是觀看正版官攝的唯一渠道,國內的小夥伴想合法觀看必須想辦法註冊其他地區的帳號來購買會員。
去年我們連載過開場曲Alexander Hamilton的歌詞解析(文末有連結),出於Burr的戲份也很多,林聚聚( Lin-Manuel Miranda)本人也曾說過自己把寫的最好的歌都給了Burr,這一次分析的則是《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這首層次豐富、戲劇十足的歌不僅是Burr性格轉變的契機,也是Hamilton第二幕的重要轉折點。現在作為官攝預熱,大家一起進入這個重要事件發生的房間吧!
這首歌裡,波爾(Burr)以他本人戲劇十足的反應向我們呈上了歷史上的「餐桌交易」,又名1790妥協。可以百分百肯定,這首歌一如意料之中的,包含了數量驚人的食物雙關和專業知識的類比。無論是在音樂方面還是戲劇方面,《Room》包含的元素都是全劇之首。
除了最主要的hip-hop和百老匯樂團外,還有民謠樂(班卓琴的聲音),滑稽劇(「Mister Secretary!」/「Mister Burr, sir!」 and 「Two Virginians and an immigrant walk into a bar…」)等等。還有個有趣的巧合,接近結尾時高潮部分的低音部分有點像黑眼豆豆的《Let’s Get It Started》——那首歌在hip-pop主題中融入了比波普音樂和爵士樂。
它的音律和結構比本劇裡的其他歌都更富有變化——在班卓琴聲外有鋼琴與之共鳴,讓人同時想到拉格泰姆樂*(*註:爵士樂的前身)和驚悚電影的混音;電顫琴則讓人想到六十年代的間諜電影和約翰·威廉士為電影《貓鼠遊戲》創作的原聲帶;經過特殊效果處理的銅管樂聲是這整部劇裡唯一一次使用銅管樂器。因此,波爾把許多不同的表演元素結合在了一起,呈現出了這個角色圓滑的特徵。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重要線索:正如《What Did I Miss》中所呈現的,託馬斯·傑斐遜的音樂風格具有南部的爵士元素,這是非裔美國人音樂開始廣受歡迎的初始形態之一。林說過他選擇傑斐遜在音樂方面的影響力來表現他比漢密爾頓及其擁護者們更為年長,那些自命不凡的年輕人表現的是90年代&當代hip-hop/r&b風格,傑斐遜與他們對比,在時代順序上更有身為老派的優先權。
這一首《Room》裡,波爾採用了紐奧良/迪克西蘭爵士樂,兩者是早期爵士運動產物的化身,同時也是(顯而易見的)南部音樂。總的來說,波爾的風格受到託馬斯.傑斐遜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被他腐化了。而這為他在下一首歌裡轉變黨派埋下預言。林在一次Grantland網站的採訪中談到,他認為這首歌是他寫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我傻乎乎地把很多最好的歌都給了他……《Wait for It》和《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這兩首是我這輩子寫得最好的,結果都歸他了。」
林在大學時期表演過這首歌。兩首歌都描寫了缺乏目擊者的關鍵歷史時刻。不過《Someone In A Tree》著重於思考人的記憶與史實的本質,而《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完全以波爾為中心,讓一個角色來推測這個困擾了歷史學家們幾個世紀的謎題。《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實際上採用了《Someone In A Tree》的模式,並把敘述方式變得更個人化,更精確也更有緊迫感。
當《Room》結束時,波爾和漢密爾頓各自認識到他們必須作出改變,想達到個人目標需要捨棄他們先前的習慣和世界觀。他們變得更相像了。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波爾改變了人稱代詞的使用方法,他表現得不再只是個旁觀的敘述者,更像其中的參與者了。我們會在下一首歌《Schuyler Defeated》中看到,波爾已經從暗處走了出來,進入了能夠作出決策的房間,但不是這一個「作出決策的房間」。就是從音樂劇的這個轉折點開始,被視為敵方的不再只有傑斐遜和麥迪遜,還加上了波爾。
林引用《太平洋序曲》作為《漢密爾頓》的榜樣,那部劇的劇本作者約翰·魏德曼在本劇的創作全過程中擔任了一位良師的角色——正如桑德海姆。這兩部音樂劇都用了少數族裔的演員來傳遞一種過去對比當下的啟示。
歌詞分析
BURR
(1)Ah, Mister Secretary
(1)出於對漢密爾頓美國財政部長職位的尊重,波爾用正式頭銜稱呼他。波爾總是對社會地位很上心,我們已經在他和華盛頓交談中見識到了很多次。在劇中幾乎所有的其他場合,當他們的職位級別更為相當的時候,他對漢密爾頓總是隨和地直呼其名。不怎麼在意社交細節(或者,也有可能,只是對波爾比較不拘小節)的漢密爾頓從未以同樣的態度回禮。這裡是全劇中波爾唯一一次承認漢密爾頓的地位更高。當漢密爾頓一直用「先生」尊稱波爾,在波爾那邊漢密爾頓永遠是「亞歷山大」。縱觀全劇,漢密爾頓只對波爾和華盛頓使用這個尊稱。同樣意義重大的是,這裡是劇中兩人最後一次以朋友的身份對話,在此之後,幾遭冷遇的波爾走上了追逐政治權力的道路。
HAMILTON
(2)Mister Burr, sir
(2)延續了漢密爾頓稱亞倫·波爾為先生的習慣,還有這部音樂劇用「sir」來作符合押韻的主旋律。
BURR
(3)Didja hear the news about good old General Mercer?
(3)「我自問:1780年有梅瑟街嗎?於是我查了查資料,發現它原來叫克萊蒙特街。那麼它是以哪個梅瑟命名的?是某個戰後第三年陣亡的將軍。有趣的是這兩個人對他們的身後名如此執著。這就是那些小細節之一:是歌詞指引我找到了一些非常酷的歷史故事,再化用進曲調裡。有時你要編造能符合情境的韻腳,但是有時歌詞能把你帶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林在深入考據後發現了一個可以和「Burr sir,」押韻的歷史梗,在劇中的這個時間點剛好是個隨口玩笑。經歷過英法北美戰爭的休·梅瑟是大陸軍將軍,也是喬治·華盛頓的朋友。他跟隨華盛頓從紐約城撤軍至新澤西,在橫渡德拉瓦河與緊接的特倫頓戰役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親身參與阿遜平克溪戰役,然後在普林斯頓戰役時負傷身亡。他的葬禮有30000人出席。
HAMILTON
No
BURR
(4)You know Clermont Street?
HAMILTON
Yeah
BURR
They renamed it after him
(4)梅瑟街現在依舊存在,並依舊沿用這個名字。在1797年,它先叫做第一大街,然後改為克萊蒙特,1799年被重新命名為梅瑟。
(5)The Mercer legacy is secure
(5)休·梅瑟是一名蘇格蘭士兵及醫生。他最初效力於英俊王子查理*的詹姆斯黨,七年戰爭(如今稱為英法北美戰爭)期間站在英軍陣營,但之後成為了一名大陸軍準將,以及喬治·華盛頓的密友。*摘自wiki:查爾斯·愛德華·路易斯·約翰·卡西米爾·西爾維斯特·塞弗裡諾·馬裡亞·斯圖亞特(英語:Charles Edward Louis John Casimir Silvester Severino Maria Stuart;1720年12月31日-1788年1月31日),生前在不列顛被稱為小王位覬覦者、小僭王(The Young Pretender)、小騎士(The Young Chevalier),在其它一些記錄中又被稱為英俊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是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的長子,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之孫,是第二位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查理三世」)的詹姆斯黨王位覬覦者。查爾斯因身為1745年失敗的起事者而知名,他領導的意在為家族復闢大不列顛王國王位的起事以在卡洛登戰役失敗而告終,也事實上終結了詹姆斯黨奪取王位的行動。
HAMILTON
Sure
BURR
(6)And all he had to do was die
HAMILTON
(6)That’s a lot less work
(6)漢密爾頓和波爾一來一往的對話既諷刺又幽默。諷刺的是,雙方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正面臨和梅瑟將軍相同的處境,然而,漢密爾頓和波爾的目標都遠比為一條街命名宏大得多。他們完全明白他們的功績有多不穩固,即便如此他們還在開玩笑,說自己的所作所為可能對後世講訴歷史的人鮮有影響。這句歌詞映射了許多貫穿本劇的主題。在對話中dying is easy, living is harder這一概念尤為顯要,漢密爾頓見證了梅瑟死後留存下來的身後名,雖然我們作為觀眾並不知道他生前的功績。另一個隱藏主題是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ies。就梅瑟而言,他的故事寫作了一塊街牌。至於漢密爾頓和波爾,他們都目指讓自身的功績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BURR
(7)We oughta give it a try
(7)顯而易見,這是在暗示決鬥,再與事實對比(漢密爾頓和波爾兩人的名聲不但非常複雜且並未深入人心)就顯得很有諷刺意味。人稱用「we」表示波爾和漢密爾頓這時還在同一陣營,還是能用黑色幽默開玩笑的朋友。這讓波爾向傑斐遜陣營的倒戈更富悲劇色彩,因為就在他徹底化身反派前的這首歌裡,還在試圖穩固與漢密爾頓的友誼。
HAMILTON
(8)Ha
(8)直到這裡,漢密爾頓的回答都非常簡短,不符合他一貫的風格。這首歌接在《Say No To This》後面,他可能有點分神——但這也應證了他會talk less; smile more,再過幾句歌詞後他將闡明這一決心。
BURR
(9)Now how’re you gonna get your debt plan through?
(9)擺在漢密爾頓面前的難題是數額巨大的國家債務。他提議由政府承擔聯邦政府和各州的所有欠款。他的計劃是以較低的稅率再借錢來還清那些在今日已貶值的舊債。
HAMILTON
(10)I guess I’m gonna fin』ly have to listen to you
(10)漢密爾頓總是喜歡一根筋埋頭做自己的事(至少可以看作第一場內閣對戰的結果),所以對漢密爾頓來說,在那麼多人裡他偏偏聽取了波爾的建議,顯示了這個角色的內在開始轉變。我們將在後面見到,不幸的是,兒子的死亡真的改變了他的性格……林對這句的說法:漢密爾頓的潛臺詞是,「如果我照用你的行事方式,我能達成這項交易。「留下波爾反覆思考那個沒問出口的問題,為什麼我本人,一直遵循著我自己的這套行事準則,沒有受邀參與這頓晚餐。(引用:《Hamilton the Revolution》,pg. 186)
BURR
Really?
HAMILTON
(11)「Talk less. Smile more.」
(11)這是波爾從第一幕起就試圖說服漢密爾頓接受的建議。這裡的語氣把一切體現得淋漓盡致:波爾在漢密爾頓的印象裡是個沒有廉恥、不擇手段的人。注意從這首歌開始到現在,一直是波爾在說話,而漢密爾頓只是居高臨下地回以單字應答。到這裡,他終於坦白原因——他決定聽取波爾的意見。當漢密爾頓複述波爾的老口號時,低音提琴和鋼琴加入進來,演奏著兇兆環繞的即席伴奏;低音部分表現出「邪惡」的調調——減五和弦(也是布魯斯音樂和爵士的特點),在和聲中添加了一絲令人不安的緊張氣氛。這有助於表現他複述波爾的話時嘲諷的態度,而且這首歌緊接在《Say No to This》後,觀眾們非常清楚當音樂劇進行到第二幕時,曾經質問波爾他會為什麼東西隕落(《Aaron Burr,Sir》中的最後一句他問了what』ll you fall for)的漢密爾頓自己才是喪失理念的人。他們的角色轉換也反映了他們身家的變化。現在漢密爾頓是擁有一切的人(家庭,名譽,事業)需要斟酌得失,所以他選擇效仿波爾。與此同時,由於漢密爾頓在職位上的壓制導致波爾的仕途停滯不前,所以他可失去的東西較少,才會像漢密爾頓當初那般鋌而走險。
BURR
(12)Ha
(12)與波爾第一次給予漢密爾頓這個建議時漢密爾頓的反應相同,波爾也用了這一個詞作為回復。
HAMILTON
(13)Do whatever it takes to get my plan on the Congress floor?
(13)原聲帶裡的這首歌有段鋼琴音聽起來很像Netflix的《紙牌屋》的某個調子。如果是有意為之,把它加入這首歌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這標示波爾開始覬覦權力和總統的寶座——很像這部電視劇的主角,弗蘭克.安德伍德渴求權力和手段以攀上政治階梯。
BURR
Now, Madison and Jefferson are(14)merciless.
(14)狡猾的文字遊戲,merciless聽起來就像Mercer-less。這也在強調(不像梅瑟)麥迪遜/傑斐遜還不能保證他們自己的身後名,因此對權利非常饑渴,想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印記。
HAMILTON
(15)Well,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15)18世紀版本的「對事不對人。「這是引用自聖奧古斯丁的名言,此人是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卒於公元430年,這句常被誤認為語出耶穌。這裡想表達的意思是,麥迪遜和傑斐遜的罪責在於他們對漢密爾頓的理念缺乏理解。至於具體是什麼罪,漢密爾頓含糊其辭,不過這裡可以適用七宗罪中的幾項——憤怒,驕傲,嫉妒……諷刺的是這些罪大多也適用於漢密爾頓,正如他方才在《Say No to This》裡的表現。這句歌詞可以讓人回想到波爾的《Wait for It》,波爾在那首歌裡把立聖者和罪人作為對立的兩方,如同漢密爾頓與他的對立。這裡漢密爾頓的歌詞也在暗中把兩人作為對立:波爾一直等待,而漢密爾頓抓住時機直接與麥迪遜和傑斐遜合作,不管自己是否會因此犯下罪責。這裡甚至可以看作漢密爾頓對波爾印象的延伸;畢竟我們在其他歌裡也見到了,波爾很喜歡引用聖經和基督教典故。
MADISON
Hamilton
HAMILTON
I’m sorry Burr, I』ve gotta go
BURR
But—
HAMILTON
(16)Decisions are happening over dinner
(16)如果,如託馬斯宣稱的那樣,是他安排的會面,那就不奇怪為什麼他把它定在晚餐期間,因為傑斐遜是個美食愛好者。漢密爾頓說這句話的語氣很輕視波爾,好像話裡有話「我是很想繼續聊天啦,不過大人物們要去商議重要決定了。」
本期的歌詞分析就到此結束了,本首歌的完整分析將分幾期發出,沒有看夠的朋友們就關注我們的帳號,期待一下後續內容的發布吧~
《漢密爾頓》官攝預告片
編輯:Sky
排版:Gaga
審核:David
圖片視頻素材來自於網絡
*註:iMusical原創內容,轉載及合作請至後臺聯繫小編
喜歡本期內容的話就點亮我的星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