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網導讀: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公布今年5月全國「12369」環保舉報辦理情況,噪聲汙染舉報佔41.4%。可投訴也可訴訟,居民區應適用何種環境噪聲標準,不讓噪聲擾民,還需要多方努力。
日前,江蘇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村民翻蓋新房燃放鞭炮產生噪聲、造成鄰家種兔養殖損失案件的二審判決結果,遭遇噪聲汙染起訴,法院判令降噪整改。
徐州新沂市合溝鎮後朱村村民張某的兔子養殖場,與蔡某家房屋相鄰。2017年12月1日,蔡某放鞭炮慶祝新房建成,時間持續三四分鐘。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過後,張某發現,養殖場內飼養的兔子陸續出現母兔流產及死亡、小兔撞籠死亡等情況。張某認為兔子的異常情況是放鞭炮引起的,蔡某認為沒有憑據。雙方幾次溝通都無法達成一致,張某向新沂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張某提交的證明顯示:「2017年12月1日—13日因鞭炮驚嚇應激死亡繁殖母兔1573隻、小兔10070隻、流產小兔15000隻。」根據《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新沂市人民法院判決蔡某賠償張某損失合計440307元。判決後,蔡某不服,上訴至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年3月,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放鞭炮的人付出大額賠償,這是很多人沒想到的。
「噪聲分為社會噪聲、交通噪聲、企業噪聲和施工噪聲四類。」南京市環保局環境監察總隊負責人李宗科介紹,噪聲汙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帶來的身心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實際上,噪聲汙染給不少人的生活造成了困擾——在城市鄉村的大街小巷,車輛鳴笛聲、工地施工聲、廣場舞喇叭聲等噪聲汙染普遍存在。
「噪聲汙染侵權案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周科介紹,噪聲汙染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發生即無法逆轉,長期處於高噪聲環境下的居民,身心健康勢必受影響。因此,對於噪聲汙染案件,更多強調的不是環境汙染損害的賠償,而是採取降噪措施預防噪聲汙染的再次產生。
記者了解到,通過訴訟解決的噪聲汙染侵權案只有不到1%,大多數都是非訴渠道。陳迎介紹,常見的跳廣場舞、鄰裡唱歌、工地施工等,市民往往選擇進行投訴、通過行政執法來解決。高速公路噪聲、電梯電機噪聲、高壓線變頻噪聲等公共設施運營導致的噪聲汙染,由於造成的損害具有公共性、持續性,且通過行政執法的渠道難以解決,選擇進行訴訟是更為合適的。
李宗科告訴記者,該環境監察總隊每年接到的市民投訴中,噪聲汙染佔了大多數,其中施工噪聲投訴最多,有兩萬餘件。近年來,當地通過對工地設置隔聲屏障以及源頭審批控制的方式進行降噪處理。截至今年5月13日,共收到相關投訴8020件,同比下降12.9%。
來源:人民日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