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又悶又熱,偶爾還會來一場暴雨。雨天出行,最怕人行道上的「水老鼠」。
而城西豐潭路的人行道,卻是另外一派光景:下雨時,幾乎不會有積水,雨停了,路也基本幹了。這是因為,這幾年來,豐潭路兩側的人行道陸續更換了新型透水磚,每當下雨,它們就會像海綿一樣能「吸水」,快速把積水「吃」掉。
今年,這樣的「海綿」人行道還將有「升級版」。
記者日前從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獲悉,下城區白石巷人行道改造中會採用無機透水材料,它具有較強的透水、保水性,確保雨天路面不積水,同時增加了道路防滑性。預計改造將在年底前完成。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的雨洪管理概念,近年來,杭州的市政部門也一直在探索試點「喝水」的海綿人行道。
2016年,密渡橋路提升改造時,進行了「海綿城市」嘗試。人行道上試用了一種叫仿花崗巖矽砂濾水磚的新型材料,這種濾水磚透水性可達到行業標準的30倍以上。另外,密渡橋路西段立體停車場靠近人行道一側的地下,建了一個約18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人行道上滲下去的水就被集中在這裡。池子裡的水經滲透淨化後,用來澆灌停車庫的綠化帶。
2018年,豐潭路(文三路—文一路段)進行道路加固時,人行道更換了新型透水磚。這種磚和混凝土或花崗巖材質相比,其中有空隙。遇到下雨天,積水能從空隙流下去,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然後,雨水下滲到土路基下的雨水收集管,再通過排水管道,讓雨水全都「乖乖」走地下通道。
「幾年過去了,這種『海綿』人行道的效果還不錯,一般小雨路面不會有積水,暴雨的話,滲水也很持續,雨停後,很快就沒水了。」豐潭路目前由西湖市政公司養護,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透水人行道板平時養護要很小心,特別是要經常衝洗,一旦材質中的空隙被堵塞,就會影響「吸水」效果。
據悉,今年市城管局牽頭實施的道路加固工程中,將緊緊圍繞「海綿城市」理念,遵循生態優生原則,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這次選了白石巷做海綿人行道再試點改造,會結合前幾年的經驗,做個升級版。」市政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屆時使用的無機透水材料具有蓄水的特性,可充分利用雨水,降低地表溫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