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裡的天氣,少不了一個字——雨。下雨天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走在人行道上,突然踩到有鬆動、破損的地磚,「啪嗒」一聲水花四濺,鞋子、褲腳都溼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水老鼠」。
一不小心踩到「水老鼠」,就會濺到水
近期,杭州市蕭山區城管局市政綠化養護保障中心對城區6條道路進行了人行道翻修改造,將老式的小方塊磚替換成吸水耐用的荷蘭磚。
這次翻修改造的6條道路(路段),分別是:永久路(山陰路—北幹一苑路)、山陰路(市心路—育才路)、育才路(財政局門口)、鴻寧路(柏林春天門口),高橋路(高橋路與道源路交叉口),拱秀路(回瀾路—通惠路)。目前,永久路(山陰路—北幹一苑路)已完工,其餘路段正在進行中。
蕭山區城管局市政綠化養護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道,以往多數人行道鋪設過程中,磚塊之間的縫寬都只是靠視覺處理,即使經驗豐富的工人也很難避免磚塊之間存在較大的縫寬誤差。加上一些車輛隨意停放,長期碾壓後路面變得破損不堪。「破損的人行道不僅影響出行,還影響顏值,人行道改造提升迫在眉睫。」蕭山區城管局市政綠化養護保障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次新鋪設的地磚名叫荷蘭磚,相比之前的小方塊磚,具有透水、透氣、保水性良好、強度高等優點。
此前,蕭山區城管局市政綠化養護保障中心在對北幹一苑路、晨暉路(羅婆路—高橋路)等路段進行改造過程中,也採用了這一新型材料,不僅提高了人行道的平整性和美觀度,還有效改善了「水老鼠」現象。據悉,如今除了荷蘭磚應用較廣外,另一種新型材料——透水混凝土在人行道上使用也比較廣泛。
透水混凝土,顧名思義就是能使雨水迅速滲入地下,還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溼度,維護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態平衡,又能避免因過度開採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在蕭山中學南大門附近的人行道上,便使用了這種混凝土做「實驗」,實際效果讓人滿意,即便是大雨天,行人也不必擔心地磚翻轉濺起水花弄溼鞋子。
接下來,這些新型材料將越來越多出現在蕭山區的人行道上,市民出行再不用擔心下雨天踩到「水老鼠」。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