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推進園區統籌組團發展 松山湖片區「1+6」打出試點組合拳

2021-01-08 東莞時間網

 

科技高地溢出效應

去年,松山湖(生態園)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迅猛,園區新增機器人公司近90家,總數達到200家。對於許多初創型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來說,高昂的檢測費用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一個機械手臂量產前,需要經過多輪檢測,費用動輒上萬元。

可喜的是,如今這一狀況已得到改善。3月15日,松山湖運動控制精密測量實驗室揭牌,這是園區首個由財政出資建設、委託企業運營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該實驗室擁有雷射跟蹤儀、雷射幹涉儀、三坐標、高度儀等一系列國際先進檢測儀器設備,還配備了兩名專職人員。

緩解機器人企業的經營壓力,這是實驗室建設的初衷。早在創建之初,實驗室就定下了免費向園區企業提供服務的「規矩」。而隨著松山湖片區統籌發展推向縱深,優惠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如今整個片區「一園六鎮」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都同樣享受免費的檢測服務。

羅日輝告訴記者,實驗室運營三個月來,共為松山湖周邊30多家企業提供了近600次測試服務。如今每天都有至少5家企業排隊預約,大朗塔菲爾、石排力川五金等周邊企業都是實驗室的「常客」。為了檢測機器人的性能,技術人員往往從早到晚在實驗室「泡」一天,光電費一天就要數百元。

在羅日輝看來,松山湖(生態園)打造這樣一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一個創舉。他表示,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實驗室群,有利於集聚一批研發人員,對構建創新生態體系有極大意義。同時,這種模式也更能發揮園區對周邊鎮街的科技輻射帶動效應,成為松山湖片區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加速器」。

「羅日輝們」的願景也許並不遙遠。就在松山湖園區邊上,中國最大的科學裝置之一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已進入衝刺階段。項目所在地雖然在大朗,但來自中科院高能所的專家們已率先進駐松山湖,一批中子利用企業也落戶松山湖。為充分發揮大科學裝置的輻射帶動作用,我市加快了促進散裂中子源後期研發和產業轉化的平臺規劃研究工作,計劃以散裂中子源項目為依託,規劃建設東莞中子科學城。今年上半年,相關規劃工作已經啟動,將立足松山湖片區,以更寬廣的視野利用國家大科學裝置的溢出和帶動效應。這個對全球創新格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平臺,據專家預測將帶來年產值7000億元以上的產業規模,並將集聚一批世界級的優秀科研人才,並有望形成一個世界級的實驗室群。

可以預見,屆時松山湖片區將集聚數百家實驗室,高端創新要素和高端人才將在這個區域不斷集聚,新科研成果將通過公共平臺率先在周邊地區完成轉化,推動松山湖片區成為以新材料、生物醫藥、民用核技術為主導的全球頂尖創新研發中心,提升松山湖片區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中的地位,進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驅動發展新高地。

松山湖片區

範圍:包括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生態產業園區)、茶山鎮、寮步鎮、大朗鎮、大嶺山鎮、石龍鎮、石排鎮。

定位:發揮松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創新引領作用,構建「1+6」的區域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先行區:松山湖(生態園)、中子科學城、東莞火車站地區。

相關焦點

  • 東莞聯手中科院共建松山湖科學城 打造「一軸、一區、兩心、三組團...
    經過18年的建設發展,松山湖已初步形成一流平臺、一流企業、一流機構、一流大學、一流人才等「五個一流」高端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發展態勢,無疑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說,東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局良好,在參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民生領域對接合作、標誌性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 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④|松山湖功能區,投資興業的熱土
    搭建新平臺:松山湖企業家聯盟揭牌成立松山湖功能區重視企業發展,並擁有較強的服務意識,此前就曾多次幫助園區企業抱團出擊、抱團發展。去年4月,松山湖就曾組織東莞市南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阿爾泰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微模式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代表企業,組團參加2019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
  • 松山湖科學城:一座冉冉升起的「C位」之城
    同年,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市長肖亞非先後帶隊拜訪中國科學院,並與中科院開啟「院地合作、所企對接」合作模式,就共建松山湖科學城的戰略達成共識,形成共建合作協議。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體,定位為重大設施平臺等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
  • 松山湖憑什麼比東莞城區還「貴」?
    相信了解東莞的朋友都知道,松山湖近些年來都是備受追捧的房產投資選擇。在百度上搜索「松山湖房價」顯示比較多的就是:「松山湖房價為什麼那麼高」「松山湖房價7萬」「松山湖房價暴漲」......2020年12月萬科虹溪諾雅2010年建的東北朝向一室一廳,僅掛牌1天就以7.2萬/m²成功交易。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松山湖將根據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選點的原則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
  •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20周年全國影像大賽拉開序幕
    為更好、更全面地展示松山湖高新區20年來的輝煌歷程和巨大成就,體現園區活躍的創新氛圍和科研創新成果產業化模式的新高度,11月28日,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成立20周年全國影像大賽的號角吹響,舉行開鏡儀式,正式面向社會徵集影像作品。
  • 廣州番禺區工業園租金PK,片區發展誰佔上風?
    區內各片區實現聯動發展,工業經濟的地位不斷增強。目前番禺區全區共有4個組團,15個經濟片區。西北組團包括洛浦、廣州南站、大石、南村、鍾村;東北組團包括思科智慧城、化龍、餘蔭山房;西南組團包括市橋、橋南、東環、沙灣;東南組團包括石樓、石碁。 廣州番禺區經濟片區劃分圖
  • 廣東東莞推進全域文明創建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過去一年,在東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深入推進全域文明創建,城鄉面貌不斷美化優化,社會道德風尚日益向善向上,城市親和力和市民幸福感明顯增強,為東莞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各局辦、鎮街(園區)2019年積極助力「創文」,結合民生、城市品質提升、基層治理等重要內容,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卓有成效。
  • 2021年,東莞將實施青年發展十大重點項目
    1月7日上午,我市召開東莞市青少年工作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市2021年青年發展十大重點項目》。圍繞《東莞市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年)》工作任務,重點聚焦全市廣大青年最關心、最盼望、最亟需解決的青年民生和成長發展問題,全面梳理和綜合考慮規劃實施單位有關工作計劃安排,提出了東莞市2021年青年發展十大重點項目,努力讓廣大青年在東莞高質量發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 東莞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排名廣東省第一
    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出席大會並講話,強調要圍繞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全面加強執行力建設,全力推動我市「1+1+6」工作思路落地落實,奮力開創新時代東莞工作新局面。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主持會議。駱招群、張科、潘新潮等市幾套班子領導出席大會。
  • 博羅縣沿東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摘選)
    ;五是惠州奮力開創國內一流城市建設新局面,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發展機遇與挑戰 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廣東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發展新戰略,構建地區差異化發展新格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加快推進,深莞惠全方位合作不斷深入;廣州實施東進戰略,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和產業發展向增城傾斜;惠州奮力開創國內一流城市建設新局面,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
  •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全國稅務領軍人才劉曦琳:「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  松山湖防疫指揮部  組成專門的企業復工復產專項工作組  全方位指導服務園區內企業  在科學、高效防控疫情的同時  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力爭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贏戰!
  • 東莞洋房3萬+俱樂部,再添一員猛將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2萬以下的鎮區集中在東部園區(臨惠),整個東莞房價高地呈現一個「入」字型布局。  作為市場的參與者,經歷過東莞五年兩輪漲價潮的朋友,應該豎起敏銳的「嗅覺」,學會打一個提前量,不要等市場都起風,你才知道風來了。  近日,作為城區片區的石碣鎮,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正式踏入東莞洋房3萬+的俱樂部。
  • 電子信息製造業上半年用電量佔東莞五大支柱產業半壁江山
    金羊網訊 記者餘曉玲,通訊員何石、林韻報導:根據東莞電力部門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作為東莞五大支柱產業之首的電子信息製造業,今年1月-6月用電量為54.92億千瓦時,佔五大支柱行業的半壁江山,用電量增長幅度在五大支柱產業中也位居首位。
  • 院士們為何青睞松山湖?「高光時刻」背後的品質攻堅
    11月6日下午,松山湖科學城巍峨山腳下,隨著混凝土漿被填築進最後一塊區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綜合實驗樓主體封頂,標誌著南方先進光源的規劃和建設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而緊鄰該項目幾十米處,就是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銀白色建築群如今已經成為松山湖乃至東莞的創新名片。
  • 「越科技 越自然」第五屆生活榜發布會於松山湖高新區舉行
    近日,以「越科技 越自然」為主題,由松山湖管委會、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生活榜聯合主辦的第五屆生活榜發布會於東莞松山湖城市科普館舉行,眾多大咖嘉賓共同探討園區科技文化與美好生活。松山湖高新區始終致力於科技發展與打造美好生活協同並進,早在2016年,園區便與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合作成立松山湖生活學院,以科研數據的方式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訴求;今年9月,《關於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意見》審議通過,文件提出松山湖科學城要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人文宜居地,為園區打造美好生活地奠定了大方向。
  • 廣深統籌推進合作任務落實落細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推進廣深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加強南沙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先行啟動區的聯動、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記者採訪了解到,廣州、深圳兩地目前正在加強合作,研究謀劃重大合作事項,統籌推進合作任務落實落細。
  • 浙江省「科創中國」試點工作推進會在嘉善召開
    近日,浙江省「科創中國」試點工作推進會暨第四季度科協主席例會在浙江省嘉善召開。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鄭金平,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副部長、「科創中國」浙江掛點組組長譚華霖等領導參加會議。嘉興市委常委、嘉善縣委書記洪湖鵬出席並致辭。
  • 關於推進揚州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
    發揮比較優勢,彰顯城市特色,深化與蘇南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交流合作,促進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實現資源共享、要素整合、優勢互補,推動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協調發展。——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加強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園區建設、重大項目等方面對接,統籌推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區域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