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所說,「在美麗的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再意外。」11月初,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在風景宜人的東莞松山湖舉行,54位院士出席,共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大計,莞邑大地群星閃耀。
近日,松山湖被納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固定監測點,與中關村並列,全國僅14個高新區上榜。院士峰會首度進駐、大科學裝置加速聚集、「瞪羚企業」競相湧現,一個個「高光時刻」背後,是東莞著力提升城市品質,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的生動實踐。
過去十多年,東莞松山湖已成為創新創業的「夢工場」。從產業、資金、技術,到科創平臺、高端人才,頂級創新資源不斷加碼。
最近一個多月來,松山湖先後迎來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C9高校聯盟調研專項推介會、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松山湖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重磅活動;與此同時,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主體建築封頂,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揭牌。
11月6日下午,松山湖科學城巍峨山腳下,隨著混凝土漿被填築進最後一塊區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綜合實驗樓主體封頂,標誌著南方先進光源的規劃和建設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而緊鄰該項目幾十米處,就是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銀白色建築群如今已經成為松山湖乃至東莞的創新名片。
松山湖作為東莞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擁有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以及重大科研基礎平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此外,松山湖推進建成30所新型研發機構及12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營收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基本設立了研發機構。
當前,松山湖科學城正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打造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這裡還布局了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並正在加快提升東莞理工學院等高校建設水平,更集聚了包括12名雙聘院士、33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內的各類高層次人才超14萬名。
今年,粵港澳院士峰會首次在松山湖舉辦。多位院士對松山湖的發展變化感嘆不已。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謝先德說:「多年前,我曾因散裂中子源建設來過松山湖,當時還是一片荒蕪。十幾年過去了,我再度『入湖』,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速度出乎意料。」
城市品質的不斷提升,是松山湖凝聚高端要素的底牌。堅持「科技共山水一色 新城與產業齊飛」的發展理念,如今的松山湖擁有8平方公裡的湖面、6.5平方公裡的溼地、14平方公裡的生態綠地,綠化覆蓋率超過60%;在創新配套上,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啟幕,打造「創新創業不夜城」;在城市管理上,多次位居「潔淨東莞指數測評」前列;在文化品質上,松山湖圖書館、望野博物館、開明美術館等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生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是與東莞交流合作最為密切的院士之一。他表示,來到松山湖近10年,他已經適應和喜歡上這裡。
松山湖是觀察東莞的一個窗口。近年來,「品質東莞」建設和發展空間拓展持續推進:力爭三年實現城市更新3萬畝,改造提升城市空間;開展教育提質擴容、品質交通兩個「千日攻堅」,補足民生短板;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治理違建2800多萬平方米,全市66%的村(社區)建成美麗幸福村居;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獲得綜合肯定……在以城市品質謀取新一輪發展競爭優勢的新徵程中,東莞行穩致遠。
文/南方日報記者 郭文君 吳擒虎 靳延明 江強
視頻/ i東莞 圖/i東莞、莞香花開、樂享松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