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古往今來,有無數詩歌通過吟詠桑樹,來描繪恬靜閒適的田園生活。是的,自從中華文明出現的時候開始,桑樹就與農耕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繫,在中華的文化中,人們把農耕和蠶桑合稱農桑,這兩項農業活動,聯合滋養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世界上的樹木有千百種,為什麼只有桑樹陪伴中華五千年文明,徹底地融入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樹種呢?
原因很簡單,桑樹是一種神奇的樹,渾身上下都可以被利用,而且做出的東西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桑葉
桑葉光滑油亮,邊緣帶有鋸齒,可以長到比巴掌還要大,桑葉一般是卵圓形,頂部略尖。
但很多時候桑葉並不按規矩生長,它們會長成奇怪的模樣,葉的邊緣裂出大開口,從而分叉生長。這是由於桑樹擁有異形葉性,一旦環境有所改變,就會觸發葉子的變形基因,從而讓葉子不按原來的套路生長。
桑葉是桑樹融入人類生活最大的功臣,因為桑葉可以用來養一種小蟲子——蠶,以產出珍貴的紡織材料——蠶絲。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絲織品都是一種高檔紡織物,它輕薄順滑,舒適貼身,擁有無與倫比的質感。在古代,達官富人穿上絲織品以顯尊貴,而農民則靠養蠶紡織貼補家用,就這樣一代又一代,蠶絲陪伴了無數人,也養活了無數人,一直到今天。
當然,如果你不嫌棄桑葉是蟲子的食物,可以摘下一些自己享用,桑葉炒成菜後,清香鮮嫩,有清涼敗火的功效。
桑葚
若住在城裡,那你最熟悉的桑樹的部分,應該就是桑葚了,成熟的桑葚呈紫黑色,表面有一個個小小的凸起,這讓桑葚看起來像一串串小葡萄一樣掛在樹枝上。
但並非每棵桑樹都會結桑葚,桑樹有雌雄之分,雄樹只負責開出雄花傳播花粉,雌樹才負責開出雌花並孕育果實。
桑葚酸甜可口,富含維生素E,具有延緩衰老,軟化血管等功效,是有名的養顏聖品。
此外,桑葚還可以釀成桑葚酒,醇香甘甜,是果酒中的極品。
桑樹皮
從造紙術發明的一刻起,桑樹皮就被用來造紙。桑樹對於文字的承載,文化的傳播與流傳,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用桑樹皮做成的宣紙,柔嫩、吸水力強、防蟲、拉力強、不褪色,是紙中的精品。直到今天安徽一帶仍傳承著桑皮造紙的工藝,這種工藝自漢朝以來,已經傳承了千年。
桑木
桑木密度高、強度大、彈性好,可以做成各種家具,而且桑木木質細膩,易於雕刻,塗飾性好,可以鏤空、雕刻成各種花紋,所以一般桑木家具細緻精美,圖案華麗,頗顯富貴之氣。
桑樹根
桑樹根可以入藥,事實上,除了桑木,桑樹全株都可以入藥,主要治療發熱頭痛、風寒感冒等症狀。
我們平時看到的桑樹一般都是矮矮的一從,事實上,桑樹可以長到十幾米高,而且桑樹生長迅速,樹葉濃密,外形勻稱美觀,是植樹造林的絕佳樹種。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桑樹陪伴中國人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是有據可循的,桑樹憑藉自己的實用性,真正融入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但仔細一看,怎麼覺得桑樹桑樹都是富貴人家的衣食住行呢?桑樹的這些產物,都不是古代貧苦農民用得起的啊!真的是窮人栽樹,富人乘涼啊。不過桑樹好歹給農戶提供了經濟收入。
隨著科技發展,我們用化纖替代了蠶絲,用木漿紙替代了宣紙,用壓縮木板替代了桑木,我們的生活中桑樹的產物越來越少,我們也漸漸和桑樹失去關聯,但我還是希望人們記住曾經有這樣一種樹,哺育了中華兒女,滋養了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