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藥調理治脫髮,關鍵到處都有,《神農本草經》稱其為「神仙草」,藥用價值極高
桑葉,相信我們都不陌生,我國南北均有分布,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可謂是一種睜眼可見的鄉土植物,而我國的桑葉文化歷史久遠而豐富,在封建社會,栽種桑樹、飼養蠶是傳統農業的根基,不僅是底層的勞動人民,位處高層次的統治者也十分注重栽桑養蠶。
根據史書記載,大約5000年以前就有古人種植桑樹,考古研究中也有發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發現有「桑」字。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記載:「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至於兩國舉兵相伐。」,兩女子因為爭奪桑葉而導致兩國大打出手,可以看出桑葉在古時候的重要程度。
桑葉的地位也彰顯在詩歌、成語等領域中。民間收錄的詩集《詩經》中,就記錄了很多有關於是桑的詩篇,《魏風·十畝之間》中:「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詩中描述了採桑女在勞動結束後,在桑林中輕鬆快樂的相伴時光。
用桑樹作為題材最繁盛的時間是在唐宋時期,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把酒話桑麻。」把農村生活的安逸舒適展現得淋漓盡致。《孟子》中記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詩經·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形容女子容顏美麗,關於桑葉話題的詩詞不止這些,桑葉與歷史文化一起,沉澱出了極高的文化價值。
除了歷史文化價值,桑葉的醫學價值也十分重要。《神農本草經》稱其為「神仙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桑葉用途廣泛,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具有降血壓、血脂、抗炎等作用,就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以泡茶代飲,效果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中醫認為桑葉還可調理脫髮,內服外洗都可以,內服的如桑麻丸,桑葉和黑芝麻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丸,是專門治療脫髮的。桑樹秉春氣而生,在春天發芽,又在春天結果,春氣就是生發之氣,所以用桑葉的生生之氣來生發再合適不過了。
桑葉還有明目的作用,歷代醫典都有記載。當年,御醫為慈禧太后開出的治眼病醫方,就用到了桑葉。方法是:取霜桑葉適量,水煎,每日洗面後用桑葉水溫洗眼部。有潤眼明目之功效,就好像陰霾的天空下了一場雨,立刻天清地明了。
為什麼要霜桑葉?因為優質的藥用桑葉一般在霜後採集,這樣的桑葉藥用價值高,能夠溫潤燥熱、疏散風熱,使眼睛明亮,清肝護目。此外還可以有效治療風熱感冒、肺部燥熱咳嗽,頭部昏沉陣痛。
為什麼桑葉講究「經霜」?首先根據四時五行的相互對應關係:秋季屬金,金氣清肅,故秋季清涼;金氣主殺戾,故秋季萬物凋零,一片蒼黃。霜降之後,秋氣最濃,根據五色五臟四時相對應的關係,秋氣通於肺臟屬金主白色,當秋氣濃鬱到一定程度時,結成有形之體,化為白霜,降落天地之間。
而此時,桑葉感秋氣之精華,吸收了大量的清秋之氣,逐漸的枯黃,此時的桑葉,就蘊含濃鬱的秋氣精華,更親和人體生命節律,能更好的來調節人體各種機能紊亂,也最適合調養肺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