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屠呦呦老師科研團隊的青蒿素又刷屏了。
青蒿這味中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並稱中醫藥「四大經典」,它又是「四大經典」中專載諸藥的一部書,是當之無愧的本草學奠基之作。該書作者不詳,成書年代有爭議,但應當不晚於東漢末年。
全書載藥365種,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中品120種,下品125種。自其問世以來,便受到醫家重視,很多古代醫家將其簡稱為《本草經》或《本草》或《本經》。
南朝梁代著名醫家陶弘景編撰了一部《本草經集注》,對《神農本草經》加以注釋、補充,影響極大。但是遺憾的是,《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經集注》很早就失傳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農本草經》以及《本草經集注》,是後人從北宋唐慎微編撰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及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等文獻中輯佚、整理出來的。《神農本草經》流行的版本很多,較好的版本有孫星衍、孫馮翼合輯本(1799年)、顧觀光輯本(1844年)以及日本森立之輯本(1854年)。為《四庫提要》著錄的、發揮研究《神農本草經》的專著,有明代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清代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等。
清代考據學大興,考據學家及醫學家們對《神農本草經》的考證研究達到了一個高潮,在此過程中又湧現出了一批《神農本草經》的註疏專著,如張志聰《本草崇原》、鄒澍《本經疏證》、張璐《本經逢源》等,這些著作雖未著錄於《四庫提要》或僅得其存目,然而都是今天研究《神農本草經》所應參考的重要文獻。
與其他中國典籍一樣,《神農本草經》也在國際上特別是東亞文化圈內有著重要地位。19世紀日本醫學家丹波元堅為森立之重輯《神農本草經》作序,說「醫經從來鮮有古本,至《本草經》而極矣。要是往聖識識相因之遺言,則後之講藥性之理者,舍此將何從焉?」重輯《神農本草經》的日本醫學家、考據學家森立之說:「夫醫之有《本草》,猶學者之有《說文》也。近世以本草為家者,大抵奉李氏《綱目》以為圭臬,不知古本草之為何物,則其弊有不可勝道者焉。」於是發奮重輯《神農本草經》,遍覽古本,校讎考異,著實可敬。這也是清代考據學影響到東亞學術思想的一個生動的事例。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瑞 編輯:董淑傑 實習編輯:崔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