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商業測運控企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2020-10-04 衛星與網絡

航天測運控,是商業航天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的基礎服務。新興的商業測運控產業能不能為行業提供一種可靠的、廣泛的、市場化的測運控服務,決定了商業航天能否自由地放飛衛星和火箭、能否自如地開展業務。在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就商業測運控產業的現狀和趨勢,以及天鏈測控作為商業測運控代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一、技術與運營都很重要


沈榮俊院士指出,衛星上天以後,所有的運行測控管理服務都離不開測控。因此它作為整個航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商業航天發展的重要方向,天鏈測控抓這個大方向,是抓對了。要搞好今後的發展,第一是要打好技術基礎,要真正把技術做紮實。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前進一步,不能墨守成規。第二就是要做好運營。有好的技術,但運營不好,公司還是得不到發展。抓好基礎——特別是技術基礎,抓好運營,將是未來包括天鏈測控這樣的商業測運控企業發展的兩個很重要的方面。


此外,沈院士認為,未來衛星的發展有兩個方向值得重視,一個是微小衛星組網,網絡化,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幾千個衛星的微小星座;一個是高軌,特別是地球同步軌道。雖然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位置了,但可以像房地產一樣,沒地皮了,就提高容積率。隨著大型運載的發展,一些多功能的重型衛星可能會研發出來。搞測控,一定要要注意衛星發展的趨勢,要適應發展的要求。


二、發展歷程與成功經驗


中科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毅強認為,天鏈測控僅用三年時間就能夠成為商業航天企業中的頭部企業,充分顯示了民營測控企業的前景和生命力。


楊毅強用三個「三」概括了天鏈測控的發展歷程、成功經驗和對其的未來寄予。


第一個「三」,是三件可圈可點的事:

一是2019年6月5號,天鏈測控成功完成了首次一箭7星海上發射的測控任務。這是一個裡程碑事件,特別是一個當時成立不到兩年的民營企業,能夠把類似運載火箭全程飛行試驗的全部數據拿到,包括圖像數據,是很不容易的,無論對國家,還是對航天的商業化來講,都是一件幸事。



二是能夠為衛星用戶提供變軌的測運控服務。一個企業,能夠對衛星的變軌,特別是在疫情剛爆發時,進行實時測控,這是商業測運控企業在衛星測控能力上一個很大的跨越。

三就是測運控一體化雲平臺的發布,使測運控服務邁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第二個「三」,是天鏈測控的三個特點:

一個是「實」,腳踏實地做實事,不忽悠、不浮誇,體現了天鏈測控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敬畏。

第二是「專」,專業,專心專注。天鏈測控是最專業的、技術能力最強、解決問題能力最強、服務能力最強的測控企業之一。

第三個是「精」,精測、精控、精益求精,精心的組織,精確的完成,是天鏈測控得到客戶好評的根本。

第三個「三」,是三個寄予:


希望天鏈測控在技術創新、公司運營和商業運作上相輔相成,同時還要做好宣傳的工作。


希望天鏈測控在星座測控解決方案上下功夫,在這方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未來的小衛星發展趨勢一定是星座化,星座能不能正常運營,除了看衛星的質量,更多的是看測控運維的能力。


商業航天是航天工業化本質的回歸,是這個行業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有走得更遠,走得更快,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三、平臺即服務


作為本次會議的焦點,天鏈測運控一體化雲平臺的發布受到了與會專家的關注。


一體化雲平臺,是天鏈測控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天鏈測控董事長劉穎對其服務理念和商業化路徑進行了闡述。


劉穎認為,衛星的測控運維,從體制內的任務型到商業化運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運維一顆衛星,是很複雜的工作,天鏈測控成立的初衷,就是把衛星後臺的工作、專業的工作,交給專業的人去保障、去運維,讓用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事情上,使衛星業主在測控方面有強大的專業團隊支撐,少操心,多省力。而實用,就是讓衛星業主從複雜的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提供親近用戶、方便用戶的優質服務,實現商業化發展的一個有效路徑。


在實用方面,天鏈測控的測運控一體化雲平臺重點推進了兩個工作:

第一、基本實現測運控平臺的自動化、智能化、移動化。

第二、在運控方面,積極和衛星的製造方、用戶一起完善自動化軟體操作的功能。目前天鏈測控正在進行通過與衛星對話來控制衛星的研究,不再需要大的機房中心,只需要通過一體化雲平臺,很小的終端就可以簡單方便的操作,像用手機控制智能家電一樣,使衛星業主用一個終端(例如iPad)就能夠測控衛星,就像一個放在口袋中的地面測控站,這是很快就可以實現的目標。


四、雲架構和一體化


測運控一體化雲平臺,是天鏈測控經過多年沉澱建立起來的一個平臺,不管是中心系統,還是測站系統,都承載了很多核心的關鍵技術,也為天鏈測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天鏈測控的測運控一體化平臺,「一體化」體現在什麼地方?它又能提供哪些獨特的服務?

天鏈測控副總裁楊天社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一是火箭和衛星測控的一體化。不僅是能測控衛星,還可以對火箭的這種主動段測控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二是測控和運控的一體化。原來測控和運控分裂了很長時間,現在在天鏈測控這個平臺裡,把兩塊融為一體,因為這兩塊工作的耦合性很強,如果把這層耦合在一塊,共同來完成衛星的測運控任務,可以為衛星用戶提供更好的一個服務。

三是測控和數傳的一體化。就是說不僅僅能測控,也能進行數傳。

三個一體化,是天鏈測控這個平臺最大的特點。

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天鏈測控這個平臺,是基於雲架構建立的。雲架構的優勢在於,一是軟體平臺部署在雲上,用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衛星管理。人在哪裡,控制中心就在哪裡,這種新的模式能夠最大限度適應商業航天對於測控服務的需求。二是天鏈測控有很多國外站為衛星提供服務,其數據傳輸量非常大,如果用傳統的跨國數傳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採用雲的方式來實現數據的傳輸,效果就非常好。



現在,天鏈測控一體化雲平臺已經達到了運營三百多顆衛星的服務能力,在未來的兩年中這一數字可以達到五百顆甚至更多。


五、專業、細緻、全天候服務

安全可靠是航天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那麼,天鏈測控是如何保證衛星的測控安全,可靠性的?

對此,楊天社也給予了詳細的介紹。

衛星的測控安全,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衛星必須完成正常的任務,不管是平臺的測控任務,還是載荷的工作任務。對於用戶交託的這些任務,必須完全正確,不能有任何差錯的把指令發上去,要讓衛星按照用戶的要求,按地面控制的指令去完成任務。所以,一年半以前,天鏈測控專門在西安成立了專業化的測運控團隊,人員都非常有經驗,目的就是為了使用戶的衛星更加安全。

第二個方面,就是非常重視衛星的安全,儘管天鏈測控作為一家商業公司,人員不多,但在關鍵的崗位,都有備崗制度,也就是體制內的雙崗制度,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值班。衛星一旦出現任何異常,都會隨時被發現。在測運控過程中,通過這樣一個機制充分保障衛星在天上的安全。

第三個方面,就是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保證測控安全。

天鏈測控從成立開始,就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部署。例如,空間目標的碰撞、預警和規避,這是很多公司可能還沒有考慮到的事。天鏈測控從去年開始,就下大力氣把這個能力建立起來,這樣用戶的衛星在天上運行,在空間目標出現發生碰撞的風險時,可以及時預警、規避,保障安全。

另外就是專業化。天鏈測控的員工,不論是西安運維部還是北京總部的,都是從業經驗豐富的團隊。最重要的是,關於衛星測控、運控的很多核心技術,是天鏈測控這些技術團隊所掌握的。而一體化平臺,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

所有這些,包括雄厚的技術基礎,職業化素養和專業化水平,一體化的雲平臺,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骨幹團隊,一整套完備的機制,保證了天鏈測控能夠提供安全可靠,讓客戶放心的測控服務。


六、全方位的保障讓衛星「健康長壽」


三年來,天鏈測控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答卷:

先後為20多個用戶提供了優質的服務;成立1000多天,跟蹤衛星的圈次已近萬圈,所有衛星的發令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差錯;通過天鏈測控對衛星的精心管理,有若干顆衛星的實際在軌壽命,已經比預期壽命延長了很多;許多客戶一再續籤與天鏈測控的測控運維合同。


對此,楊天社表示,讓衛星的安全性更高,使用價值更大,壽命更長,正是天鏈測控堅持不懈的一貫追求。

這一追求突出體現在天鏈三個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上:

第一、據統計,三年中,特別是近兩年以來,天鏈測控發現處置的各種衛星故障,大概有300個左右,修復的故障大概有100個,其中天鏈測控自主分析、自主處置的衛星故障有80多個。

第二、具備在應急任務中為客戶提供優質測控服務的能力。曾經有一次,一個用戶需要保障應急給他的衛星發令,從通知天鏈測控到一切準備就緒,僅用了不到24小時的時間,通過天鏈測控技術人員認真的分析,快速的準備,保證了這一次應急任務的成功實施,用戶也非常滿意。

第三、天鏈測控的測運控一體化雲平臺,目前已經具備完成測控、運控的正常任務,乃至重要任務的能力。在疫情期間,天鏈測控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利用測運控一體化雲平臺,在異地辦公的情況下,圓滿地完成了一次大型的控制任務。

此外,根據衛星發展的趨勢,天鏈測控早在2018年,就著手進行大規模星座測運控技術的研究和研發,有著比較深厚的技術積累。對大規模星座的測控、運控,在技術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天鏈測控在未來大規模星座的測控中,在一體化雲平臺,遍布全球的32個地面站點,優秀的專業團隊,雄厚的技術基礎和積累的支撐下,天鏈測控有信心使用戶的衛星在天上更安全,使用價值更高,壽命更長。

相關焦點

  • 從六大兩山經濟實踐案例看環境企業如何構建價值奇點
    在創作《兩山經濟》的兩年時間裡,E20在近十個城市進行了調研、探索與實踐,走訪考察了百餘家企業,收納了以北控集團、億利集團、德華生態、中農國盛等企業項目為代表的兩山案例。  走訪過程中發現,目前僅有小部分企業意識到產業正在升級與轉型,並以兩山實踐為探索方向,尋找生態環境產業的價值奇點,而95%的企業仍停留在末端治理市場。
  • 立足中國企業實踐,創建管理前沿理論——第八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
    這一代工企業升級的典型案例引起了我院毛蘊詩教授的注意,其意識到企業轉型升級將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重大實踐與理論問題。回國後,毛蘊詩教授立足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實踐,開始關注企業轉型升級這一國家發展的戰略問題,先後對數十家企業、行業協會、經濟管理部門進行了調研、跟蹤調研,以及多次問卷調研,形成了50餘篇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相關主題的學術論文。
  • 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思考與討論的盛宴——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PAcc...
    ,探討西方傳統理論如何在中國特殊制度背景下發展運用。兩位老師的教學內容都緊扣時代主題,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新的商業模式等時代新發展元素融入課堂中,極具現實意義。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將晦澀高深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現實經營場景關聯起來,讓同學們能夠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都得到提升,既不囿於實踐而疏於探究現象背後的理論本質,也不限於理論而脫離實踐思考問題。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凝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的重要成果,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研究了典型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
  • 案例各具特色 企業制勝有道 ——2020清華大學工商管理案例大賽...
    2020年11月5—10日,2020清華大學工商管理案例大賽期間,《管理案例研究實踐》第三次課程(分為三講課堂)拉開序幕。課程責任教師、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繫於春玲教授,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段志蓉教授,MBA教育中心校友發展與企業合作部孫綃冉老師、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趙子倩老師出席課程活動。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第一階段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地區(可覆蓋國內地區)的PM2.5、氣溶膠等大氣環境汙染物,利用星座衛星開展目標區域的顆粒物及汙染氣體濃度反演。
  • 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原標題: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緣起   眾所周知,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的發展經濟學,並非誕生於發展中國家,而是在西方發達國家萌發、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的。   值得發展經濟學研究的三個關鍵內容   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一定出現在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存在缺陷或盲區、需要完善的地方。70年來,中國由一個農業國初步轉變為工業國,從一個落後的低收入國家穩健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一偉大的經濟實踐能夠為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貢獻什麼樣的中國智慧?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關鍵內容,值得進一步挖掘和提煉。
  •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2019優秀案例:多家VR企業上榜(可下載)
    來自國內外超高清產業鏈的頭部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大咖、聯盟成員代表齊聚一堂,大家對過去一年來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總結梳理和成果匯報,並針對超高清聯盟的若干團體標準、聯盟超高清評測認證工作進行匯報。同時,大會表彰了一批對行業有傑出貢獻的企業,進一步加速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經驗分享和落地進程。想了解詳細內容趕快下載本文檔查看吧!
  • 華為企業架構實踐支撐業務變革
    研討會上,業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EA(企業架構)在中國政府中應用的可行性。會中,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CTO王濤通過主題演講《華為企業架構實踐》,與在座專家分享了華為IT建設的歷程、IT治理體系、企業架構實踐等內容。王濤指出:華為IT建設的目標是支撐公司的價值主張以及戰略落地,華為不純粹追求IT自身的卓越,而是追求IT支撐公司運營的卓越。
  • 起航星辰大海,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即將開幕
    基於商業航天產業的科技帶動性、技術創新性和產業引領性,航天基地把握時機、戰略布局,發揮已有產業聚集優勢,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構建開放創新體系,已累計聚集星際榮耀、銀河航天等40餘家商業航天企業,涵蓋火箭研製和商業衛星系統、衛星測運控管理、衛星商業化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成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重要一級。
  • 華為企業架構實踐支撐業務戰略與變革
    華為企業架構實踐支撐業務戰略與變革 2013年05月08日 10:08作者:Ben編輯:戴持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由北大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辦
  • 滬江互+計劃入選「2017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
    11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在京公布「2017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滬江推出的教育公益項目「互+計劃」成功入選。本次評選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組織,旨在探討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創新實踐,推動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普及,提升網際網路企業品牌形象,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生態環境,促進行業長遠發展。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因為在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這個共同的目標上,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有著更豐富、更巨大的成就。換句話說,如今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貧困問題的理論與實踐,高於這三位新科諾獎得主。其思路是通過現代經濟部門的發展,吸收傳統部門的剩餘勞動力,從而讓以農業為代表的傳統經濟部門在剩餘勞動力被吸收完畢之後,進入商業運轉的狀態,即完成現代化。我認為劉易斯的理論框架是科學的,也符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實踐。
  • 客觀歸責理論之實踐運用
    [①]近年來,客觀歸責理論在我國刑法理論界也引起廣泛討論,但大多停留於理論層面而脫離司法實踐,研究其理論基礎者多,研究其實踐操作者少;研究其體系定位者多,研究其司法辦案實用者少。本文以司法實踐為立足點,結合幾個瀆職罪具體案例,提倡將客觀歸責理論引入我國刑法之中,能夠為因果關係的認定和客觀歸責之判斷,提供清晰和可操作的標準與方法。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將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大氣...
    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 中科天塔方面稱,「絲路一號」衛星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三顆星建設完後,基本可以達到對每日霧霾、突發性天氣的汙染等的監測。
  • 深圳潮汕青年商會走進國星宇航 探尋創新技術商業應用的新機會
    國星宇航立足「AI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企業定位,重點分享了技術創新、數據服務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潮汕青年商會秘書長黃堅泰先生一行人也針對面向不同應用場景的B端、G端、C端等AI衛星網際網路產品的應用成果進行了深入了解。
  • 西安啟動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明年發射首星 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
    在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據悉,「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
  • 金色搖籃程躍:教育實踐的真正主宰者是教育理論|藍鯨商學院企業家...
    來源:藍鯨財經11月21日的北京瑞雪初降,藍鯨商學院企業家特訓營第二期課程模塊在北京奧加美術館酒店正式開課,第二期模塊課程定位於《商業模式與盈利實戰》,導師皆來自實戰一線的知名企業負責人,他們的傾情分享和專業解析,博得現場學員陣陣掌聲。
  • 徵稿啟事|《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年專欄「中國製造企業的數位化...
    例如,中國大量製造企業是從低端產品起步,逐步通過轉型升級發展壯大。那麼從制度的視角來說,政府出臺的系列相關政策(如中國製造2025、新基建等)是如何影響製造企業數位化轉型路徑的?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製造企業需要構建怎樣的組織能力(包括數位化能力)以及怎樣的商業模式,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和價值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