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2020-09-20 億歐網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本次大會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空間法學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支持,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人民政府等承辦。

大會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匯集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戰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海上絲綢之路」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全球航天與開放合作等熱點焦點問題,促進航天科技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弘揚航天精神與文化。

在本次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介紹了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目前已啟動項目建設。

「絲路一號」環境監測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

第一階段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地區(可覆蓋國內地區)的PM2.5、氣溶膠等大氣環境汙染物,利用星座衛星開展目標區域的顆粒物及汙染氣體濃度反演。提供PM2. 5、氣溶膠濃度為代表的每日霧霾監測結果,統計不同時間和行政區劃的汙染物濃度;同時,「絲路一號」還將提供目標區域PM2.5、氣溶膠等大氣顆粒物監測結果,分析汙染事故導致的顆粒物濃度水平,評估汙染範圍,提升自主可控的環境應急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在重大活動期間,「絲路一號」還將提供特定時段特定區域精準的霧霾監測和態勢預警,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以及社會群體提供高時空解析度、高精度的霧霾監測數據,為環境管理部門制定有針對性的霧霾管控措施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曾偉剛表示,「冬季即將到來,對於許多工業城市來說受氣候影響與排放影響,霧霾易聚難消。相比傳統檢測方式,「絲路一號」項目的啟動,能夠解決現有的生態環境監測方法存在的處理效率低、精度低和不能全方位動態監測的問題,通過衛星霧霾監測系統結合健康大數據可以給居民提供更加及時、準確的疾病預警、健康出行、防護措施等建議,打造「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系統,助力智慧環保城市建設。」

當日,在大會同期舉行的舉行的中國商業航天國際產業論壇上,中科天塔還獲得「2020中國航天大會最佳新銳企業獎」。其他獲獎企業包括凌空天行、天兵科技、微納星空、中科宇航等知名商業航天企業。

據悉,中科天塔成立於2017年,是集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服務、空間信息管理與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商業航天平臺公司,為客戶提供商業航天工程系統解決方案和衛星測運控標準化產品。

公司具有行業領先的商業衛星測運控研發服務經驗,團隊成員來自我國衛星在軌管理和系統研發的「國家隊」,平均航天工作經驗超過20年,專業能力覆蓋總體設計、軟體研發、測控通信、衛星管理和載荷數據處理等專業。其根據商業航天發展的趨勢,結合公司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經驗優勢,將航天技術與公有雲結合,研製開發了集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與空間信息應用於一體的航天服務平臺——航天雲立方。

據了解,國內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在5-10年來呈指數級增長,截止2019年末,我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量約350顆,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保守估計,未來5-10年我國的商業小衛星的發射需求大於4000顆,商業衛星製造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航天應用企業將從「單純的衛星運營」向「運營+服務+跨界」過渡,提供有針對性的增值服務,將成為未來三年內行業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航天雲立方應運而生。該平臺可滿足在軌太空飛行器、地面測運控系統、航天應用服務以及航天用戶的高效連接需求,實現航天資源融合、數據與服務共享,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低成本、快速響應服務,以及各類型的航天應用解決方案。並同步開發了航天雲立方小程序,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航天業務支撐。

通過航天雲立方,用戶可解決目前商業航天領域普遍存在的自建系統技術難度大、專業人才少、投資金額大、業務風險高等痛點,滿足用戶省、快、易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商業航天領域的準入門檻,推動商業航天2.0時代發展。

同時,未來「絲路一號」衛星發射後,也將由航天雲立方全面負責在軌管理,科學助力霧霾高效精準監測。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偉剛介紹了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並透露「目前該項目已經啟動建設」。「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製,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界面新聞自商業航天公司中科天塔獲悉,國內首個針對霧霾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目前已啟動項目建設。「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共同研製。據中科天塔方面介紹,「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計劃於明年下半年發射項目首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將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大氣...
    每日經濟新聞 9月19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透露,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
  • 獨家|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啟動 星座擬2022年組建完成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汪慧)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項目「絲路一號」今日正式啟動。「絲路一號」項目將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
  • 全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啟動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共同研製。「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西安啟動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明年發射首星 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在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據悉,「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提供衛星星座整體解決方案,「中科天塔」啟動「絲路一號」衛星星座項目建設
    航天工程與衛星研製,均為技術要求很高的行業,對傳統企業有較高壁壘。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從農作物產量預測,到環境汙染監測,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衛星數據應用的益處。因此,許多傳統企業希望通過更優質的衛星數據應用,服務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卻被航天和衛星的高技術門檻所阻攔。
  • 中國首個「商業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成功
    7日中午,我國成功將首個商業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遙感技術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吉林一號」商業衛星組星(a group of satellites for commercial remote-sensing services)包括1顆光學遙感衛星(optical remote-sensing satellite)、2顆視頻衛星(satellites for video imaging)和1顆技術驗證衛星(satellite for imaging technique
  • 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 - 「智星一號A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37秒,銅川「絲路衛星星座」首發星——「智星一號A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13時00分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高景一號雙星發射 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建成
    這是2018年我國首次航天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正式建成。  2016年12月,高景一號01、02星發射成功。相比01、02星,高景一號03、04星進行了星地一體化的圖像質量優化設計,圖像幾何質量將大幅度提升。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升空
    六臂「變形金剛」電磁潔淨度高  在衛星大家族裡,「張衡一號」是名副其實的小個頭:邊長為1.4米的立方體,發射質量約730千克。別看個頭小,它可是個載荷多、本領大、能屈能伸的「變形金剛」。  2013年,國防科工局和財政部聯合批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立項。
  • 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專用衛星「深圳造」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文 吳鎧峰/圖)昨日,「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京師一號(全球變化科學實驗衛星系統)在深圳包裝入箱,預計今年9月發射升空。衛星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服務國家北極航道開發和環境保護。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018-02-02 192月2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2日15時5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包括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內的7顆衛星送入太空。
  • 西安、北京、武漢,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由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快舟火箭產業園是該基地的首個入駐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商業火箭產業園。,創造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三個首次」。該公司的成立,是航天基地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大力推動商業航天發展的全新探索,開創了全國首個由開發區運營衛星公司的先河。並將於2021年發射國內首顆環境監測星「絲路一號」星座首顆星,並計劃開放約30公斤共享空間,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和個人提供商業化有效載荷搭載服務。
  • 航天科技季報 嫦娥五號榮耀歸來、長光衛星融資24.64億元、長十一...
    據悉,該筆融資是目前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的一筆。長光衛星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遙感數據應用產品開發以及人才團隊建設等。  亞太6D衛星是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的全配置首發星,是首顆國產Ku/Ka頻段全球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載有90個Ku用戶波束,8個Ka信關波束。衛星以中國為核心,面向亞太地區,形成東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全視場覆蓋,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亞太6D衛星在軌交付!
  • 海南一號衛星啟動「星地對接」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三亞8月3日電 (記者王祝華)3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三亞站啟動海南一號衛星一期4顆光學衛星星地對接試驗。此次試驗為期一周。 星地對接試驗是對衛星重要性能指標及衛星信號質量進行核驗,標誌著衛星研製接近尾聲,即將交付發射。記者從項目主持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了解到,此次星地對接試驗包括測控鏈路和數傳鏈路對接試驗。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近日,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遙感室主任李令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著電腦上的一張衛星監測圖片介紹說。   近年來,憑藉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能提供北京及周邊6省區、市PM2.5、PM10等大氣汙染物的空間分布和變化過程,並且動態監控沙塵、秸稈焚燒等大氣汙染來源。並構建了覆蓋北京及周邊地區3年3個級別60餘種,共計30TB(計算機存儲容量單位)的專題產品遙感資料庫。
  • 中國基於北鬥一號衛星系統建13個地質災害監測示範區
    中新社福州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3日從此間舉行的第12屆中國科協年會上獲悉,利用北鬥一號衛星系統作為信息傳輸系統,中國在全國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應力等4類地質災害類型,已建成北京、上海、三峽庫區、西藏拉薩、汶川地震帶等13個地質災害監測示範區,基於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的示範監測系統運行穩定、良好。
  • 揭秘我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張衡一號」是我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也是國家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
  • 中國商業航天高光譜衛星數據對外首發 對農作物分類精確度達90%以上
    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12月17日,中國商業航天高光譜衛星數據首次對外發布,這標誌著高光譜衛星大數據的產業化應用迎來標誌性進展,將開啟中國定量遙感應用的新時代。  商業遙感是商業航天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