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將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大氣...

2021-02-08 騰訊網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師安鵬

每日經濟新聞

9月19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透露,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目前已經啟動建設。

據悉,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共同研製,計劃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

中科天塔方面稱,「絲路一號」衛星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三顆星建設完後,基本可以達到對每日霧霾、突發性天氣的汙染等的監測。

每經記者從中科天塔獲悉:「這個星座的目標是重點監測西安及周邊地區的PM2.5等天氣環境汙染物,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以及社會群體提供高時空解析度、高精度的霧霾監測數據」。

此外,在重大活動期間,「絲路一號」還將提供特點時段和區域精準的霧霾預測和預警,為環境管理部門制定有針對性的霧霾管控措施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該項目的啟動,或將解決目前生態環境監測方法存在的處理效率低、精度低、不能全方位動態監測等問題,給居民提供更加及時準確的疾病預警、健康出行、防護措施等建議,助力智慧環保城市建設。

商業衛星測控產業背後的西安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期舉行的中國商業航天國際產業論壇上,成立於2017年的中科天塔還獲得「2020中國航天大會最佳新銳企業獎」。

中科天塔是集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服務、空間信息管理與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商業航天平臺公司,具有行業領先的商業衛星測運控研發服務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其研發了集太空飛行器測控管理與空間信息應用於一體的航天服務平臺——航天雲立方。

據了解,國內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在5-10年來呈指數級增長,截止2019年末,我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量約350顆,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保守估計,未來5-10年我國商業小衛星的發射需求大於4000顆,商業衛星製造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

航天雲立方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曾偉剛表示:「航天雲立方能夠滿足在軌太空飛行器、地面測運控系統、航天應用服務以及航天用戶的互聯互通需求,打破目前的專業壁壘,降低航天服務的使用門檻,實現航天資源與最終用戶的直接對接,形成商業航天系統的服務平臺」。

據悉,未來「絲路一號」衛星發射後,也將由航天雲立方全面負責在軌管理,科學助力霧霾高效精準監測。

中科天塔稱,目前中國的商業遙感衛星產業還屬於建設期,處於大家把星「打」上天的階段,3到5年的基礎建設完成之後,將迎來全面商用的大爆發。其中,「絲路一號」等西安力量的運營團隊已逐步崛起。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界面新聞自商業航天公司中科天塔獲悉,國內首個針對霧霾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目前已啟動項目建設。「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共同研製。據中科天塔方面介紹,「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計劃於明年下半年發射項目首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在本次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介紹了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目前已啟動項目建設。
  • 全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啟動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天塔共同研製。「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西安啟動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明年發射首星 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在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據悉,「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中國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項目建設啟動
    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偉剛介紹了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並透露「目前該項目已經啟動建設」。「絲路一號」衛星項目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製,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獨家|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啟動 星座擬2022年組建完成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汪慧)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項目「絲路一號」今日正式啟動。「絲路一號」項目將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
  • 提供衛星星座整體解決方案,「中科天塔」啟動「絲路一號」衛星星座項目建設
    「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天塔」)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商業航天平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衛星雲平臺的管理服務、定製化的軟體研發、以及航天大系統工程的整體解決方案。9月19日,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在2020中國航天大會向與會專家介紹了「絲路一號」衛星項目。該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是全國第一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項目。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如何監測霧霾,以尋找應對之策,不僅是老百姓關切的話題,也是科研工作者們致力攻克的技術難題。衛星遙感監測技術,正成為我國治理大氣汙染的新興手段。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期間,區域大氣環境遙感監測結果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PM2.5濃度同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地空氣品質都得到了明顯改善,減排措施十分給力。」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原始監測數據是現有衛星60倍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總研製,主要功能是對大氣、雲層、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三維)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為高精度的天氣分析和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等提供服務。
  • 風雲四號衛星升空可監測霧霾 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原始監測數據是現有衛星60倍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總研製,主要功能是對大氣、雲層、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三維)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為高精度的天氣分析和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等提供服務。
  • 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後年升空
    北極冰川的融化,不僅關係全球氣候變化,跟我國北方的霧霾也是息息相關。為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目標出發,開展原創載荷的論證、研究與開發,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下簡稱「聯合中心」),將聯合推動創新型通量衛星、冰衛星等全球變化衛星系列工程立項,獲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科學觀測數據,致力產生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記者許青青)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立方108"衛星計劃啟動:發射108顆衛星進行氣象監測
    •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4月23日在哈爾濱拉開帷幕,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牛旼在大會上發布了「立方108」衛星計劃。未來宇航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牛旼據了解,「立方108」衛星計劃是聯合國內外百所高校院所,共同發射108顆立方星,進行全球氣象監測,同時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實現北鬥導航天基增強。
  • 解放軍首個衛星導航監測評估系統數據中心運行
    該數據中心是我國北鬥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衛星導航觀測數據和導航產品的收集、分類、存儲管理任務,為長期監測評估北鬥導航系統性能提供數據支持
  • 西安、北京、武漢,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據市場預測,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網際網路等也將達到8000億元。目前,西安、北京、武漢、成都等航天產業基礎突出的城市已競相布局商業航天產業鏈。放眼未來,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 監測「爆表」為何應急遲遲不啟動?——多地霧霾應對措施調查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10日,北方多地再次霧霾籠罩。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等城市出現中到重度汙染,環保部門預測本輪霧霾還將持續數日。入冬以來,全國多地遭遇霧霾襲擊。從11月2日起,環保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的重點地區開展督查。
  • 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開建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記者 馬姝瑞 劉美子)12月24日,面向一系列高靈敏度監測、探測關鍵技術的我國首個大氣環境監測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啟動建設。
  • 「高分家族」添丁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揭秘中國高分五號衛星
    新華社太原5月9日電 題:「高分家族」添丁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揭秘中國高分五號衛星  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胡喆它填補了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可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5月9日凌晨,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標誌著國產衛星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再上新臺階。高分五號衛星實現了哪些先進項技術突破?對中國衛星遙感技術有什麼影響?
  • 中國預計2022年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山大學官網 圖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12月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月2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2日15時5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包括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內的7顆衛星送入太空。2月2日15時51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