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家媒體報導來看,前幾天,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已經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中心完成了組裝,預計在這個月下旬完成發射。而根據文昌當地的消息來看,當地政府已經將23日至25日列為禁飛期,說明這兩天的發射窗口已經被打開,一旦各種條件滿足,將會隨時發射。除了文昌發射場之外,北京飛控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隊以及任務各測控場站現均已做好全面準備,只待發射時機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屬於我國航天現階段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同時也是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後一步,意義重大,但也非常艱難。通常來說,探測月球的方式有三種,環繞探測、著陸和巡視探測以及採樣返回探測。從技術難度上來說,三者的難度層層遞增,但從價值和有效性方面來說,越往後越具備更高價值。此前的繞和落已經由嫦娥一號、二號、三號以及四號順利完成,其最早開始時間為2007年,可以說時間很久了。
與之前的探測方式相比,這次嫦娥五號所要執行的「回」不僅難度大,而且技術要求頗高。所謂的「回」,就是指從月球表面帶回土壤或者巖石,這不是普通的航天活動。全世界目前做到這一步的,也就是美國和前蘇聯,而且還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可以說,全世界將近半個世紀以來都沒有從月球上帶回任何東西,中國這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創造人類最近幾十年來探月活動之最。
為什麼要從月球上「採土」?因為可以通過分析月球土壤或者巖石結構了解月球的演化過程,而且也能夠分析得出太陽風的活動規律,對於航天科學來說具有非常寶貴的價值。雖然月球土壤在月球上是很普通的,但對地球來說卻是比金子還要寶貴的東西。據有關專家介紹,由於這次嫦娥五號採用的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所以可以一次性從月球帶回2千克的土壤。
要論從月球帶回土壤最多的國家,非美國莫屬,實際美國也是上世紀人類探測登陸月球最多的國家。從相關資料來看,從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並且成功帶回來了共計381.7千克的月球土壤和巖石。毫無疑問,這些寶貴的月球土壤和巖石為美國探測研究月球建立了重要基礎。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航天事故以及資金的問題,美國最近幾十年都不曾有過探月行動。從美國最新計劃來看,有望在2024年實現重返月球。
與美國相比,蘇聯共三次用無人探月器僅帶回300多克的月球土壤和巖石就有些太少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蘇聯的探測器採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結果導致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帶來的巨大負重,所以最後就無法攜帶大量月球土壤。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國嫦娥五號這次採用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因此就可以一次性帶回2千克的土壤或者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