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丨「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都做了啥?

2021-01-15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據央視新聞9月16日消息,在今天(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深空深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白春禮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六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提到的22項重大科技成果中,14項是由中科院牽頭完成或者是作出了重要貢獻的。一共有7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科學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了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了1項,佔全國總數的57%。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當中,中國科學院連續8年佔據榜首。在兩院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和完成單位一共有32項,佔到全部的53%。六年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共計24350億元,新增利稅也共計2983億元。具體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

中國科學院在第一階段「率先行動」計劃中,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這是世界上是第一次;

做了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檢驗研究;

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500公裡的世界紀錄;

第一次實現了洲際的量子通信,通過量子密鑰傳輸,中科院院長和奧地利科學院院長進行量子密鑰保密的洲際通信,開了一個視頻會議,這是第一次通過量子密鑰進行保密的洲際量子通信;

中科院物理所在固體中首次發現外爾費米子,被美國物理學會為慶祝成立125周年出版的論文集作為唯一來自中國本土的成果收錄;

中科院首次在鐵基超導體當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

二、深空深海一些戰略必爭領域搶佔制高點

科學院先後發射6顆科學衛星:「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實驗衛星是全世界第一個做暗物質探測的;

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衛星,「慧眼」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發射「碳衛星」監測碳排放,發射中國第一顆探測引力波的「太極一號」衛星;

這6顆科學實驗衛星基本形成了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體系化的能力,也在國際空間科學領域佔據了有利地位。

全面參與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前在天上的北鬥三號衛星中,有12顆是科學院完成的;

牽頭負責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應用系統,完成了數百套有效載荷的研製;

承擔了探月工程任務的地面應用工程,比如數據分析、有效載荷、VLBI、精密測量、分系統研究嫦娥四號探測器等;

涉海方面,研製了「海翼號」「潛龍號」「探索號」「海鬥號」「海星號」為代表的譜系化的深海無人裝備。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到達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深潛深度達到了10907米,在海底實現了海底自主探測、採樣一體化,這種譜系化的深海裝備引領我國海洋更好地進入萬米時代。「海翼號」滑翔機,正在開展載人萬米深潛的海事任務。

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撐

年產400萬噸煤制油工程成功試車投產,這是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裝置;

第三代甲醇制低碳烯烴(DMTO)技術成功商業化應用,煤制烯烴技術已經形成了千億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研發了「中科發」「嘉優中科」「中科5號」等一共44個設計型新品種,一批優質的高產農作物新品種大規模推廣使用,最近三年這些新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了3千多萬畝,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先後孵化培育了中科曙光、國盾量子、「寒武紀」等18家上市公司,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承擔一大批大科學裝置,比如貴州的中國天眼,500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

廣東東莞建了中國第一臺散裂中子源。

(原題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都做了啥?一文讀懂!》)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公布「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
    昨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14年至2020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完成
    央視網消息:在昨天(1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介紹,通過六年改革創新、研究攻關,中科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科學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已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帶動中國多個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前沿,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科院連續8年居自然指數全球首位,「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碩果...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六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中提到的22項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4項是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牽頭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了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了1項,佔全國的57%;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
  • 遙感地球的脈動丨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如何?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已領跑國際
    與非網 9 月 17 日訊,在日前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作出介紹,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還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 500 公裡的世界記錄。據悉,「率先行動」計劃共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 2014-2020 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2020 年—2030 年要全面實現「四個率先」。而今年也是「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
    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物理所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堅持以「三個面向」、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為目標,系統謀劃和推進研究所的「一三五」規劃。近日,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基礎上,中科院按照「三個面向」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由中科院物理所主要完成的三項成果同時入選。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成果進展。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公布 新疆一項目上榜
    來源:天山網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於近日發布,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西北乾旱區水循環與生態水文過程研究」榮列榜單。
  • 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近日,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十三五」重大突破項目成果「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引領發展了重大科技成果。
  • 遙感地球的脈動|「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成果進展
    自2014年「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物理所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堅持以「三個面向」、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為目標,系統謀劃和推進研究所的「一三五」規劃。超導、拓撲、納米、表面、極端條件等多個學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學、光學、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率先行動」計劃
    對科學家而言,pi-分子的這一特點,為創造各式各樣新奇性質,提供了無限可能。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
  • 中國科大6項研究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圍繞「三個面向」凝練總結出59項「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我校負責的光量子計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和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譜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參與的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與月球探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進展等5項成果入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進展。
  • 「集團軍」讓量子研究捷報頻傳|「率先行動」計劃
    作者 | 陳歡歡近日,光量子計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兩項成果雙雙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歐盟早在2016年也提出過「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打算用10年建成量子網際網路。可喜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水平都處於國際引領地位。今年3月,我國科學家剛剛創造了光纖量子通信509公裡的新紀錄。同時,「墨子號」保持著星地之間1200公裡量子通信的世界紀錄。「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成功實施,構建了國際首個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0、一文讀懂光纖傳感器 11、一文讀懂溫溼度傳感器 12
  • 一文讀懂MEMS傳感器(必須收藏)
    許多聚合物和紙基微型器件的創新都指向了醫療應用,對該領域來說,生物相容性和材料的柔性是基本要求。 紙基和聚合物微型器件的功能和性能開發,目前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這類器件的生產設施現今也還沒有開發出來。這些新技術的成熟和商業化,可能還需要超過10年的時間。
  • 在先進核能路上披荊斬棘|「率先行動」計劃
    作者 |任芳言「外國做了沒有?別人做過沒有?」這兩句「靈魂拷問」,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物所)所長徐瑚珊從前常常聽到。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榜上有名。「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核能是目前最高效的能源,但隨核燃料裂變反應產生的乏燃料,其放射性可持續幾萬年。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Duke 發表於 2016-09-27 09:55:01   生物測定學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是將獨特的人體特徵翻譯成數字編碼,這種編碼可以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