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pi-分子養成記|「率先行動」計劃

2020-09-04 中國科學報

作者 | 甘曉

大多數分子中,電子的運動總會束縛在原子周圍,就像地球總是在固定軌道上圍繞太陽運動。

「pi-分子」是特殊的一類,碳原子之間或者與雜原子之間通過一定方式互相連接後,讓電子能夠在「離域軌道」上自由「奔跑」。

對科學家而言,pi-分子的這一特點,為創造各式各樣新奇性質,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

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勇攀科學高峰

2014年5月22日,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以下簡稱先導專項)在化學所啟動,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道本和萬立駿擔任首席科學家。

當時,「率先行動」計劃啟動實施不久,先導專項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

「從事基礎研究要勇於開展原始創新,瞄準別人沒有做過的新方向。」朱道本經常這樣鼓勵後輩。

上世紀80年代,朱道本帶領化學所研究團隊與德國科研人員通力合作,研究了二維有機導體的熱電性質。

和已經投入應用的無機熱電材料不同,有機熱電材料具有溶液加工性、柔韌性和低熱導率等優勢,能夠極大地拓展這類材料的應用範圍。

多年來,研究人員在不同歷史方位下,不斷開拓有機熱電材料研究的新疆界。

在「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他們多次刷新代表熱電性質的「熱電優值(ZT值)」紀錄,並製備出ZT值最高的n型分子熱電材料。

同時,率先研究了共軛分子熱—電可逆能量轉換關係,首次實現了有機熱電薄膜的自供電傳感和帕爾貼製冷。

石墨炔是碳材料家族中冉冉升起的明星成員。

2010年,化學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玉良帶領課題組創造性地採用化學合成的方法,成功製備出石墨炔薄膜。

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化學方法設計合成獲得的全碳二維材料,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牌」碳材料。

當前,圍繞pi-分子科學前沿,有機拓撲絕緣體、有機熱電、有機超導等新方向的藍圖已經繪就,研究人員勇攀科學高峰的決心更加堅定。

「21世紀的化學,將呈現多元化和高度交叉的發展趨勢,中國學者應充分把握好分子電子學領域自主創新的機遇。」朱道本強調。

打造酷炫未來

pi-分子體系能輕鬆實現光電轉換、電光轉換、熱電轉換、分子螢光、化學信號響應等功能,有著極具想像力的未來應用。

在「率先行動」計劃和先導專項的支持下,研究人員大開腦洞,圍繞有機半導體、有機光伏、有機納米雷射、有機薄膜電晶體等打造酷炫「黑科技」。

例如,基於高載流子遷移率的有機/聚合物半導體,研究人員創造出一批多功能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實現超靈敏壓力感測的新型柔性浮柵OFET(SGOFET)有望應用於可穿戴醫療設備和壓力測繪技術,仿生物突觸的壓力傳感器OFET則在人工智慧元件中顯示出廣闊前景。

這些材料器件可被做成化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光電探測器等,用在不同場景下的感知系統中。

而在有機光伏材料上,研究人員則針對室內應用的低功耗、離網電子產品的能源供應研發出新的有機光伏電池,在室內光源連續照射超1000小時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

對有機納米雷射材料的未來,科學家的目標是「視覺革命」。

化學所研究員趙永生介紹,在掌握有機納米雷射在化學反應層面的規律後,他們克服了傳統半導體材料在同一基板上生長和圖案化的困難,製備了具有像素化微雷射陣列的全彩色雷射顯示面板。「全色域、高亮度、極限高清、真3D——未來不是夢。」他說。

此外,中科院微電子所科研團隊在新的遷移率模型下,製備出在商業上具有重要價值的有機射頻標籤。

在科學家們看來,這些基礎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柔性器件製備和集成技術,有望引導我國有機電子產業的興起。

營造寬鬆氛圍

許多參與先導專項的科研人員的體會是,立足世界科學前沿,同時以未來應用為牽引,是先導專項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從事基礎科研的寬鬆、穩定環境中大獲裨益。

化學所研究員狄重安深有體會。他從2010年開始從事有機熱電方向的研究,由於該領域的前沿性,使其面臨相關科研儀器缺乏的困境。

「朱道本先生常說,做基礎研究要先有方向,再開展研究,並且強調要面向未來而不是面向當下去部署方向。」

他說,「所以我開始做有機熱電時它是非常前沿和極具挑戰的方向,很多研究設備都沒有。」

從頭開始搭建平臺、研製儀器,研究工作不得不緩慢進行。

2010年開始的一項研究,直到2015年才得以完成並發表。

幾年下來,狄重安感受到研究所層面對他所從事的創新研究的大力支持。

「所裡以儀器設備研製等形式對新方向予以重點資助,讓我們沉下心來做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

化學所所長張德清表示,化學所一直堅持原始創新的初心,已經形成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風氣和氛圍。

「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迅猛,作為重要基礎科學的分子科學,正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我們力爭為實現核心pi-分子體系的跨越發展提供一片沃土。」

《中國科學報》 (2020-09-04 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新聞—科學網
    「pi-分子」是特殊的一類,碳原子之間或者與雜原子之間通過一定方式互相連接後,讓電子能夠在「離域軌道」上自由「奔跑」。 對科學家而言,pi-分子的這一特點,為創造各式各樣新奇性質,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 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中科院展示「率先行動」重大成果
    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並在官網進行展示,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這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8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29項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12項。
  • 遙感地球的脈動|「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集團軍」讓量子研究捷報頻傳|「率先行動」計劃
    作者 | 陳歡歡近日,光量子計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兩項成果雙雙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歐盟早在2016年也提出過「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打算用10年建成量子網際網路。可喜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水平都處於國際引領地位。今年3月,我國科學家剛剛創造了光纖量子通信509公裡的新紀錄。同時,「墨子號」保持著星地之間1200公裡量子通信的世界紀錄。「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成功實施,構建了國際首個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 遙感地球的脈動丨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中科院公布「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
    昨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14年至2020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 在先進核能路上披荊斬棘|「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榜上有名。「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核能是目前最高效的能源,但隨核燃料裂變反應產生的乏燃料,其放射性可持續幾萬年。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完成
    央視網消息:在昨天(1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介紹,通過六年改革創新、研究攻關,中科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科大6項研究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圍繞「三個面向」凝練總結出59項「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我校負責的光量子計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和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譜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參與的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與月球探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進展等5項成果入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進展。
  • 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在先進核能路上披荊斬棘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榜上有名。按計劃,ADS加速器採用超導直線加速器結構,主加速器前端連接了兩臺可交替使用的注入器,束流在10~20兆電子伏的能量下,通過一段特殊的通道進入主加速器。「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詹文龍常說的一句話。
  • 為「北鬥」上天鋪就科技路|「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悟空」的暗物質取經之路|「率先行動」計劃
    將想法變成現實基於南極氣球實驗以及前後開展的載人航天、探月等一系列項目中積累的技術經驗,在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支持下,2011年12月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正式立項,2015年12月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成功發射。常進帶領中科院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團隊僅用了4年時間就將想法變成現實,實現了中國空間天文衛星零的突破。
  • 中國科學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已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帶動中國多個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前沿,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如何?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已領跑國際
    與非網 9 月 17 日訊,在日前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作出介紹,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率先在國際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星地密鑰分發,從衛星向地面雙向的量子糾纏分發,還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 500 公裡的世界記錄。據悉,「率先行動」計劃共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 2014-2020 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2020 年—2030 年要全面實現「四個率先」。而今年也是「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
  • 中科院連續8年居自然指數全球首位,「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碩果...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六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中提到的22項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4項是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牽頭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了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了1項,佔全國的57%;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
  • 一文讀懂丨「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都做了啥?
    據央視新聞9月16日消息,在今天(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深空深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12-27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明星親民化養成記:小紅書種草、抖音搞怪、vlog日常、淘寶直播賣貨...
    文|Yang Zu 魔幻的娛樂圈 而且,「直播+電商」經濟模式興起,相比網紅,明星本身就是IP,平臺通過推出各項明星扶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