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在先進核能路上披荊斬棘

2020-09-24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

「外國做了沒有?別人做過沒有?」這兩句「靈魂拷問」,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物所)所長徐瑚珊從前常常聽到。

2011年,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嬗變系統」啟動,這意味著,近物所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接下了一項沒有先例的任務。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榜上有名。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核能是目前最高效的能源,但隨核燃料裂變反應產生的乏燃料,其放射性可持續幾萬年。ADS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其全稱為加速器驅動次臨界嬗變系統,它就像一個乏燃料處理器,是質子加速器、散裂靶和次臨界反應堆的結合體。

這套技術路線早在上世紀就有科學家提出,其可行性受到國際公認。但受制於加速器、散裂靶發展水平、需要耦合多重複雜系統等原因,迄今為止還不曾有人成功驗證過。但全球持續增長的乏燃料總量、確保核能安全可持續發展始終是繞不開的問題。

「當時真沒把握,成不成誰也說不準。」ADS項目負責人之一、高能所研究員潘衛民告訴《中國科學報》。

高能所研發ADS注入器-I 。(高能所供圖)

按規劃,ADS這條路要走通,需要經過幾個階段:原理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技術路線驗證、系統集成和原理驗證、形成工業示範和進行商業化推廣。ADS先導專項對應著第一階段。而這一階段的重點之一,就是實現加速器關鍵技術的突破。

籌備立項時,國際上最先進的質子加速器束流強度只有不到2毫安。而要實現嬗變乏燃料的目標,不僅要有連續波束流,束流強度還要達到5~10毫安。

按計劃,ADS加速器採用超導直線加速器結構,主加速器前端連接了兩臺可交替使用的注入器,束流在10~20兆電子伏的能量下,通過一段特殊的通道進入主加速器。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詹文龍常說的一句話。為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同樣是突破加速器關鍵技術,近物所和高能所就走了兩條不同的路。

所幸的是,靠著前期的技術積累和不認輸的拼搏勁兒,兩條路都走通了。「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徐瑚珊表示,這為下個階段的工作提供了更多技術選擇。

最終,加速器關鍵技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加速器原理樣機集成了近物所和高能所兩大技術路線,在連續質子束流超過2毫安、32千瓦功率下運行超100小時。高能所研發的基於輪輻型超導腔的注入器I,質子束能量達10.67兆電子伏、脈衝流強達10.6毫安。

近物所研發的基於半波長超導腔的注入器Ⅱ,質子束能量達10.06兆電子伏、脈衝流強達11.7毫安。這兩條技術路線研製出的樣機,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ADS加速器前端樣機。(近物所供圖)

走在無人區

徐瑚珊用一句話形容項目中各單位的狀態:「大家都是走在無人區的戰友。」因為沒有先例、沒有現成經驗可循,每一位項目參與者都經歷過艱難考驗。

項目參與者、高能所特聘青年研究員閆芳畢業於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她始終記得老院長趙志祥的一句話:「科研人員一輩子,如果能在職業生涯中趕上幾個大工程、大項目,是非常幸運的。」

現在回頭看,閆芳作為高能所ADS束流動力學系統負責人,參與了ADS樣機研製,在國際上幾無先例。這無疑是一段充滿挑戰的回憶。「只要參與到項目中,知識面一下就會擴展。

2016年12月的一個夜晚,正在值班的閆芳第一次觀察到連續波束流持續了幾秒鐘。一邊盯著屏幕,她和同事的大腦一邊高速運轉,根據調試中的現象深挖背後的物理原理。

日日夜夜過去,他們最終將連續波穩定到20多分鐘,調試成果有力地驗證了物理設計的可行性。

問及有何經驗向當下的年輕人傳授,閆芳答:「我會跟他們說,你要珍惜任何一個深入工程的機會,要努力、要堅持。」

近物所高功率靶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雪熒也認為,親歷ADS先導專項可以用幸運來形容。「一輩子遇見這麼好的一件事兒,只有努力才對得起機遇。」

張雪熒告訴《中國科學報》,調研國外的研究項目時,項目團隊意識到一個問題:中子的產生需要高功率液態金屬有窗靶,而分割束流和液態金屬靶界面的靶窗在束流通過後會受輻照損傷,材料性能會變差、壽命會變短。而在工業級ADS中,所需的束流功率比國際現有水平還要高一個量級。

「能不能用無窗結構?或者採用新的靶介質?」提出這個設想,意味著要徹底放棄國際慣用的散裂靶形態。

2013年,近物所提出了顆粒流散裂靶方案,以沙漏為靈感的靶能將固體顆粒輸送到靶作用區外換熱,保證作用區緊湊的同時,還能承受數十兆瓦束流功率。

為了實現這套方案,近物所凝聚起一支小分隊。「做電磁的、熱工的、材料的和計算的都在一起攻關。」張雪熒回憶。

2017年下半年,靶研究團隊迎來了整個先導專項的尾聲——顆粒流散裂靶原理樣機專家測試實驗。連續幾十個小時的實驗中,小組裡20多個年輕人全部在現場,實驗順利完成的那一刻,這些年輕人臉上的高興勁兒,至今印在張雪熒的腦海中。

顆粒流散裂靶原理樣機。(近物所供圖)

開了個好頭

「近物所當時參加ADS的力量,絕大部分都保留下來。」近物所研究員何源曾是項目加速器注入器II的技術負責人,如今他已是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的項目總工程師。

他表示,作為國際上首個兆瓦級ADS嬗變技術集成驗證裝置,CiADS的建設離不開ADS項目的前期積累。

ADS專項全面展開時,共同參與的研究者有一千多人。在徐瑚珊看來,之所以能匯集這些人才,項目穩定的經費支持和清晰的頂層設計非常關鍵。由於研究工作沒有先例可循,許多路要靠摸索,必然會有調整技術路線和管理模式的時候。

項目開展到第三年時,近物所原創性地提出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ADANES)的新概念。與傳統ADS不同的是,ADANES能在嬗變核廢料的同時將鈾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未來更具商業化前景。

相應的項目概算調整並非小事,但徐瑚珊回憶,整個調整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這在同等體量的項目中,實屬罕見。

未來,伴隨CiADS的建成,中國在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集成和核廢料嬗變的路上將再邁進一步。而ADS的順利收官,無疑為日後開了個好頭。

「我們一定要充分相信科學家」,經歷了整個先導專項,徐瑚珊對這句話有著特別的體會。「前期打下的基礎不光是技術,還把隊伍拉起來了。如果國家支持,我們能做好。」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任芳言

相關焦點

  • 在先進核能路上披荊斬棘|「率先行動」計劃
    2011年,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嬗變系統」啟動,這意味著,近物所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接下了一項沒有先例的任務。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原理驗證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榜上有名。
  • 中國科學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已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帶動中國多個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前沿,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率先行動」計劃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遙感地球的脈動|「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集團軍」讓量子研究捷報頻傳|「率先行動」計劃
    作者 | 陳歡歡近日,光量子計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兩項成果雙雙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率先行動」很給力中國科學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曾公開指出,我國對自身科學研究能力不自信,「在科技項目的確定過程中,習慣於拒絕支持有爭議的項目,排斥沒有國外先例的研究」。當年的潘建偉,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窘境。2003年,潘建偉首次提出利用衛星實現自由空間量子通信的構想。
  • 中國科學院六調辦院方針 實施「率先行動」等改革實踐的啟示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成立 70 多年來,先後 6 次調整辦院方針。系統梳理 6 次辦院方針調整及其相應改革實踐的歷史背景和政策邏輯,初步總結「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改革發展的主要措施和進展,對更好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深化國家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
  • 中科院公布「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
    昨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14年至2020年底,要基本實現「四個率先」,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完成
    央視網消息:在昨天(1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介紹,通過六年改革創新、研究攻關,中科院全面完成「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為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為「北鬥」上天鋪就科技路|「率先行動」計劃
    多年來,中國科學院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在衛星製造、關鍵單機及部組件、核心晶片、時間與軌道測量、星地試驗等方面,為北鬥三號系統研製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詮釋了科技創新的核心價值。近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上海建工切入先進核能研究賽道 商業化前景可期
    9月23日下午,上海建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下稱「上海應物所」)籤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未來先進核裂變能——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以下簡稱「TMSR」)的實驗堆安裝技術研發,推進TMSR的技術發展和產業鏈布局。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量子信息、中國天眼……「率先行動」計劃取得這些重大成果
    中新網9月16日電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遙感地球的脈動丨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空天院認真貫徹落實,聚焦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協同創新,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這份榮譽,不但是對他們7年潛心攻關的最好總結,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 中國科大6項研究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
    近日,中科院圍繞「三個面向」凝練總結出59項「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我校負責的光量子計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處理和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譜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參與的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與月球探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科學研究進展等5項成果入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進展。
  • 中科院連續8年居自然指數全球首位,「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碩果...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六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中提到的22項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4項是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牽頭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了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了1項,佔全國的57%;在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
  • 「悟空」的暗物質取經之路|「率先行動」計劃
    2015年12月,「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星,也是中國發射的首顆天文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中科院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參加有效載荷、科學應用系統等工程項目研製工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是「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單位和項目發起單位。
  • 一文讀懂丨「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都做了啥?
    據央視新聞9月16日消息,在今天(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在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深空深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廣東省發改委、能源局、科技廳等六部門近日下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首次全面系統地對該省新能源產業集群進行布局,並提出各領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中國科學院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在新時期新階段,肩負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戰略使命的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了《「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正在努力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