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耀眼發射可是讓不少中國人感到十分驕傲,這道壯觀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朋友前去「圍觀」,作為今年的大事記,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次就肩負著怎樣的任務呢?
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要完成月球無人取樣,並將樣品帶回地球這個重大任務。路透社在此前的報導中稱,如果任務成功,這將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取回月球巖石的國家;也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上述目標的國家。
美國雜誌《外交學人》也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以及其他一系列太空任務賦予了中國特殊的戰略意義,未來一段時間,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中國以『一帶一路』為主導的太空計劃中來」。
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周期將持續大約23天,它也成為目前中國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負責帶著嫦娥五號去月球的「胖五」——長徵五號火箭也是非同一般,它是中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之重,真是名副其實的身負「重」任。
嫦娥五號這次任務之難不僅僅是要帶點「東西」回來,在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這次的任務要完成5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這才是真正的「上九天攬月」,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表示,雖然月壤在月球上看起來唾手可得,但是將其帶回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月壤也是幫助人們研究月球的樣本,對於我們來說是蘊含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而上一次地球向月球發起這樣的「挑戰」還要追溯到四十年前,蘇聯在1976年的「月球24號」從月球帶回了約170克的樣本。但是四十年過去了,中國重啟這樣的研究計劃,也被認為是意義非凡。美國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詹姆斯·海德表示,當時「儘管阿波羅採集的月球樣本區對我們研究至關重要,但該區域遠不到月球表面的一半。」
現在中國的採樣任務可能會幫助地球重新認識月球,在路透社的報導中,這可能會幫助解答諸如月球內部火山活動持續多久,以及月球磁場何時消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