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如何在兩千億美元生物材料市場中分一杯羹?

2020-11-23 第一財經

從事生物材料及醫療植入器械研究的張興棟有些興奮,其多年來倡導的產業與學術融合又多了一個案例——藍光發展(600466.SH)旗下全資子公司成都迪康藥業有限公司(下稱「迪康藥業」)和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在生物醫學材料、植入器械、臨床研究等方面展開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四川大學教授等多重身份的張興棟,今年5月剛接任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主席一職,這是該協會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科學家擔任該職務。

目前,生物材料在人體方面的應用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張興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每年心臟起搏器的應用數量已經超過100萬套、人工心瓣膜超過40萬套、腎透析的應用超200萬、血管支架大約每年200萬隻。」

然而,中國生物材料方面卻不容樂觀,落後發達國家至少10年。中國的醫療器械與藥品的產業比例為1:3.47,遠低於國際水平的1.2:1;人均植入器械約為美國的1/10。

布局生物材料

上世紀80年代,張興棟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磷酸鈣生物活性陶瓷及植入器械研究,研發出羥基磷灰石人工骨、牙種植體、人工關節等生物材料產品,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生產註冊證,並廣泛應用於臨床。其還率先提出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的作用,提出「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

談及為何選擇與藍光發展合作,張興棟稱:「發展生物材料產業,需要立足前沿理論研究,也需要將研究成果產業化。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生產與應用相結合的產業化平臺,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智研諮詢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中國生物醫學材料市場規模約50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近20%。

生物材料應用市場廣闊,涵蓋了齒科、血管支架、植入式醫療器械、骨科,如關節、脊柱、創傷修復等多個領域。藍光發展董事任東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張興棟的合作,有利於促進藍光生物材料產業鏈的形成。這些成熟且已獲生產批准進入銷售環節的產業,將成為藍光發展重要的業績支撐。」

作為一家中型房地產企業,藍光發展多年前就開始轉型。2008年,收購迪康藥業後,藍光發展先後投資數億元,完成注射劑車間、固體製劑車間、GMP技術改造工程,現年產各類可吸收高分子材料500kg,旗下主打產品「安斯菲」的銷量也從收購前的80萬盒猛增10倍。

除了迪康藥業,藍光發展還看重了3D生物列印項目。2014年,藍光發展與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美國毒理科學院院士康裕建合作成立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光英諾」),建立以幹細胞技術和再生醫學為核心的3D生物列印體系。去年10月,藍光英諾研發的全球首創3D生物血管印表機面世。

3D生物列印的核心技術是生物磚,即一種新型的、精準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幹細胞培養體系。它以含種子細胞(幹細胞、已分化細胞等)、生長因子和營養成分等組成的「生物墨汁」,結合其他材料層層列印出產品,經列印後培育處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組織結構。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上述3D生物列印出來的血管,目前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此前應用在兔子、老鼠等動物身上反應良好。

「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孫偉認為,3D生物列印是醫療器械高端產品研發的重要技術手段,目前世界醫療技術正發生深刻變化,從單純形態和機械上的模擬過渡到組織再生和功能恢復;從大創面的修復過渡到微創修復甚至無損治療模式;從群體性治療過渡到個性化治療及針對性修復等三個方面發展。

行業大而不強

除幹細胞等活性生物材料外,生物材料還有更廣泛的範疇,包括具備生物相容性但不可降解材料,如體內外植入物;具備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材料,如骨釘、硬膜、血管及支架類產品;直至具有生命活性的材料,如細胞組織、人體器官。

張興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去年全球生物材料的市場規模約為2460億美元,到2030年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

然而,目前生物學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大量使用的20餘類材料來源於其他高技術材料的移植,常規材料性能、壽命不能滿足臨床要求。生物材料存在活性欠佳、惰性不足等問題,基本以異物存在於體內。

「人工心瓣膜12年病死率為58%,血管支架植入後再狹窄率為10%,人工髖關節有效期在中青年中僅為3~5年。」張興棟透露。

如何改變生物材料在人體內的排斥反應成為一道難題。張興棟認為從工程技術的角度看,可以利用生物3D列印在體外製造人體組織和器官,另一方面要提高常規材料生物學性能。

然而,巨大的市場規模吸引了眾多國內企業湧入。在心血管支架、心臟封堵器領域,樂譜醫療、上海微創、吉威等國內廠商佔據主導地位,而在生物性硬腦(脊)膜補片領域,冠昊生物已佔據國內市場40%~45%的市場份額,與德國貝朗醫療、美國強生公司等抗衡。

中國從事生物材料方面的企業有2000多家,但產值超過1億元的僅為30家左右。它們大多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銷售額超過80%。令人憂心的是,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中80%為發達國家不生產的低、中端耗材等,而高技術常規材料技術和產品優勢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另外,研發投入也是一大難題,中國本土企業的研發費用大約佔銷售額的1.77%,而發達國家的企業一般高於10%。

針對上述困局,張興棟認為,應當以骨骼-肌肉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及高端術中耗材為重點,立足前沿,跨越式地建成新一代生物材料產業體系,並以此引領常規材料產業的技術進步,徹底擺脫我國生物材料產業跟蹤落後的局面,力爭在10~15年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焦點

  • ...百億藍海市場如何分一杯羹?②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 N+1已進入...
    【集微早報】①散熱材料廠商盈利能力參差不齊,百億藍海市場如何分一杯羹?9月23日#集微早報#★散熱材料廠商盈利能力參差不齊,百億藍海市場如何分一杯羹?隨著5G通信技術的發展,5G基站和終端的功耗增加,設備的高集成度對基站和手機等材料的散熱處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挑戰。從基站側來看,隨著數據流量需求持續猛增,網絡負荷大幅增長,基站的散熱壓力驟增。為提高通信傳輸速率,解決基站設備損壞和宕機斷網等問題,目前5G基站中加入較多新的高效器件,如吹脹板等。
  • 擅長紀錄片的BBC 如何在短視頻浪潮中分一杯羹?
    從熱帶到極地、從岸邊到黑暗的深海,成千上萬種的奇異生物、植物從你眼前掠過,許多鮮為人知的海洋秘密,許多人類從未涉足的深海一一展現,被稱為「瑰麗無比的海洋史詩」。從南極到北極,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看到了冰原上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嚴苛情景,也見識了生活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的生物,還有地球各地的壯觀美景與奇特地貌。
  • 看上我國4萬億美元市場!國際巨頭主動入局,表示可分享技術
    其中羅羅公司就是這樣,羅羅公司是英國老牌航空發動機製造商,全稱為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其研發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全球頂尖,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尤其是大型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是羅羅公司最賴以生存的市場,但是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羅羅公司的業務遭受重創,甚至開始進行大規模裁員。
  • OLED材料分類及主要代表廠商,OLED發光材料/通用材料市場規模
    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全球OLED材料市場規模為8.5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1%。隨著國內多家AMOLED面板生產線的投產,預計2018年全球OLED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2.58億美元,同比增長47%。圖表1:全球OLED材料市場規模 AMOLED面板主要應用市場有兩個:智慧型手機和OLED彩電。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獲批創新醫療器械中的生物醫用材料相關產品來源:火石創造整理二、市場規模與趨勢作為一種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高技術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近二十年來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持續增長。根據麥姆斯諮詢,2016年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為709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491.7億美元,2016~2021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6%,遠高於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8%的增長率。
  • 2021建材市場趨勢如何?金屬瓦又將何去何從?
    2020年年初的疫情,打亂了無數建材企業的步調,未來計劃擱置,市場規模壓縮。巨大壓力下,加速了建材行業的洗牌。但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下半年市場開始回暖,人們對建材產品的需求再次復甦,僅同年6月份建築及裝潢材料類的單月銷售額就為163億元,同比增長2.2%,建材市場按下了重啟鍵,迎來了後續爆發。此次疫情,給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部分中小企業被迫出局,捲入倒閉的浪潮之中,不得不轉行謀生。建材市場出現新的空隙,競爭對手減少,大浪淘沙下的企業都在下半年迎來了新的商機。
  • 未來七年全球生物塑料市場預計將增至2150億美元
    >據一家全球市場情報公司估計,全球生物塑料市場價值將達約2150億美元,在2020-2027年間以25.8%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Coherent市場洞察在一份聲明中稱,消費者和政府對環境日益關注是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生物塑料是由非生物物質來源製成,如木材中的纖維素等。與傳統塑料不同,生物塑料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降解。隨著對環境汙染問題的日益關注,重點鼓勵塑料生產企業引進生物塑料。這種對生物基包裝的日益增長的需求預計將促進生物塑料市場的增長。
  • 印度創企PreLadder的傳奇故事:如何從625美元發展到5000萬美元?
    近日,印度教育科技創企Unacademy對印度醫療科技公司PrepLadder的收購交易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據悉,該交易是現金和股權交易的組合,而PrepLadder公司在本次交易中的估值為5000萬美元。要知道,PrepLadder公司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一直是默默無聞的。
  • 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
    數據顯示,2008~2010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0%,遠高於國際市場的22%,2010年市場銷售額近100億美元。奚廷斐稱,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以及中、青年創傷數量的增加,生物醫用材料的市場需求量還將會大幅上升。   外資獨佔鰲頭   可這樣一塊誘人的蛋糕,卻被外資企業切去了大半。
  • 洛克菲勒:870萬美元為聯合國買地皮,只賣1美元,最後卻大賺一筆
    就像《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28封信》中所寫的,「多走幾步會看到更多的風景。」機會與風險是並存的,但想要抓住機會,需要我們善於觀察分析市場行情,把握良機。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別人成功時感嘆道「我本來也可以的。」
  • 美國半導體設備製作商應用材料擬翻倍收購日企Kokusai Electric
    打開APP 美國半導體設備製作商應用材料擬翻倍收購日企Kokusai Electric 林妙瓊 發表於 2021-01-06 15:29:36
  • 用蜘蛛絲材料掀起服裝面料革命,生物科技創企Bolt Threads擬D輪...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能通過微生物製造出蜘蛛絲的生物科技創企Bolt Threads近日正在尋求1.06億美元D輪融資。自外媒首次報導Bolt Threads想要製造蜘蛛絲的野心以來,這家公司的發展勢態一直不錯。也許你不知道,蜘蛛絲這種材料比特氟龍更加結實,但同時也更加柔軟,且原料也更充足。
  • 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高附加值市場看漲
    全球人口老化、新興國家經濟起飛,醫療器材產品需求量與日俱增,帶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需求增加和應用商機。目前全球生物醫用金屬的使用,以不鏽鋼、鈦合金及鈷基合金為大宗,粗估佔全球生物醫用材料的40%,生物醫用金屬相關下遊應用關連市場高達331億美元。
  • 1.65億美元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在票房上面,2014年便已斬獲了6.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佳績,如今,內地經典重映,還能再分一杯羹。《星際穿越》於8月2日登陸內地院線,直接把李現的《抵達之謎》、範迪塞爾的《喋血戰士》、小羅伯特唐尼的《多力特的奇幻冒險》踩在腳下,連續5天拿到單日票房冠軍。
  • 擴大市場份額 特斯拉考慮收購傳統車企
    據外媒報導,馬斯克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為了拓寬市場佔有率和業務範圍,特斯拉有收購傳統車企的打算,只是馬斯克並未透露對哪家傳統車企感興趣。截至當地時間12月1日收盤,特斯拉總市值已經達到5542.94億美元,是通用汽車(市值639.51億美元)的8.7倍,的確有收購傳統車企的底氣。    但從實際上來看,特斯拉目前的經營狀況也有一定隱憂。
  • 中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自20世紀**年代後期以來,世界生物材料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長。即使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生物醫用材料仍是少數幾個保持高增長的朝陽產業之一,充分體現了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 市值5000多億美元,超全球五大車企之和,特斯拉憑什麼
    世界上的老牌著名車企哪個不是發展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經過漫長歲月的積累,才有了現如今的成就,可是特斯拉卻短短十幾年就成了汽車領域的新貴。現在,特斯拉的市值已經高達5000多億美元,而世界五大車企的市值之和才4000多億美元。
  • 生物玻璃鋼化糞池具備的市場如何
    生物玻璃鋼化糞池具備的市場如何 ,「kmdtde2」   合肥峰昊一直專注於水泥整體化糞池的生產與銷售。生物玻璃鋼化糞池,耐酸鹼強,使用壽命長,抗壓,抗震,抗坍塌,如有需要,歡迎來電諮詢!
  • 圈圈魚無骨烤魚飯怎麼樣 成為行業中市場前景格外廣闊的項目
    發展至今,這個品牌不僅成功打響了知名度,更是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成為行業中市場前景格外廣闊的項目。再加上圈圈魚無骨烤魚飯無骨無刺、口味多,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滿足,同時還支持單人餐、多人餐,能夠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這使得圈圈魚無骨烤魚飯,銷量驚人、口碑爆棚。
  • 無乳糖牛奶市場佔比僅為2% 乳企如何抓住這一品類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乳業的不斷重構,消費需求的逐漸升級,該如何以科技創新來解決乳糖不耐受消費者的飲奶痛點,讓牛奶市場跟著消費需求走?  牛奶本身成喝奶關鍵  近幾年來,乳糖不耐受的概念已漸漸被消費者熟知,消費者對無乳糖產品的認知也在慢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