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體質原因,我國大多數人在飲用牛奶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應。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學者開始研究我國居民乳糖不耐受的問題,並發現我國各地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大多超過90%,即使在西北部的少數民族聚集區,乳糖不耐的機率也在80%左右。
隨著我國乳業的不斷重構,消費需求的逐漸升級,該如何以科技創新來解決乳糖不耐受消費者的飲奶痛點,讓牛奶市場跟著消費需求走?
牛奶本身成喝奶關鍵
近幾年來,乳糖不耐受的概念已漸漸被消費者熟知,消費者對無乳糖產品的認知也在慢慢增長。一般情況下,乳糖不耐受指的是「原發性乳糖酶缺乏」,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出生時能夠產生正常乳糖酶、消化母乳中約7%的乳糖,但在斷奶之後乳糖酶便逐漸減少到無法測出的水平,從而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引起腹部不適等消化道症狀及人體營養吸收的不良。
牛奶是一種營養成分豐富、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鈣和多種營養素,且營養素組成比例適合消化吸收,對人體補鈣作用尤其明顯。世界衛生組織將人均乳品消費量列為衡量一個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強調,「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克」。
為了使人們「輕鬆」喝牛奶,國內外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消除乳糖帶來的不良影響。專家建議,最容易操作的辦法是在喝牛奶時配以穀物同吃,稀釋乳糖濃度;少量多次飲用牛奶;喝酸奶、吃完全發酵後的乾酪等。但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點,比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發酵奶製品較為昂貴的價格,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靠少量多次地喝奶避免不良反應。想要改善我國消費者的喝奶條件,關鍵是從牛奶本身下手。
無乳糖牛奶因此應運而生。以前,牛奶生產商利用超濾技術除去牛奶中的乳糖,方法便宜且簡單,但很多營養成分也會被一同除去。隨後,乳企開始推廣低乳糖、無乳糖牛奶,具體操作是通過乳糖水解技術,將大分子的乳糖分解為葡萄糖或者半乳糖,營養含量更高、更好吸收。既能夠杜絕乳糖不耐受的問題,還能保證風味良好。
無乳糖牛奶佔比甚微
由於乳糖水解技術成本較高,低乳糖、無乳糖牛奶一般會被作為中高端產品銷售,在前期推廣時曾面臨一定的挑戰。早在2007年,國內首款無乳糖牛奶問世,那時人們對無乳糖牛奶的認知程度很低,不了解無乳糖和無糖的區別,認為無乳糖是調製乳,甚至覺得無乳糖牛奶不是牛奶。
有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無乳糖牛奶產量為30萬噸,僅佔液態奶的1%。到2016年,無乳糖牛奶佔整個中國牛奶市場的2%,無乳糖牛奶消費的具體情況尚不明確。
為了解普通消費者對無乳糖牛奶的看法和使乳糖不耐人群接受無乳糖牛奶,記者選擇了30名不了解乳糖酶、有較少生物醫學背景的人群和有飲奶習慣的人群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完全不能喝牛奶的人大約佔8%;能夠喝少量牛奶的人佔35%;乳糖不耐者,即不能「輕鬆」喝牛奶的總人數超過40%。其中多名消費者是通過廣告了解到無乳糖牛奶,仍有8%的人表示沒有聽說過無乳糖牛奶。
事實上,雖然無乳糖牛奶是針對乳糖不耐人群量身打造的產品,但並不能代表這一人群就要開始喜歡喝牛奶了。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市場推廣和引導消費的方法,讓消費者真正接受「無乳糖、零乳糖」,通過權威營養健康科普公眾號和營養專家、醫生的推薦,是消費者找到應對乳糖不耐的最佳方案。
無乳糖概念產品潛力巨大
通過數字可以看出,無乳糖牛奶市場相對「冷淡」,但未來仍具有十足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高端化是我國當前經濟快速發展下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除了酸奶、鮮奶,嬰幼兒配方乳粉、奶酪、無乳糖等品類都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記者登錄天貓,先後搜索了低乳糖、無乳糖、零乳糖牛奶等關鍵詞,出現了以伊利、蒙牛為首的相關乳品,月銷量不俗。還有一些區域乳企如三元、光明、得益的產品以及進口產品也佔據市場一隅。這些無乳糖乳品大致分為低脂、全脂、高鈣3種類型。其中高鈣型評價最好,「口感純正」「營養豐富」的買家評論居多。
此外,在蒙牛京東自營店中,蒙牛新養道零乳糖牛奶分為全脂型、低脂型和珍養型,整箱12盒售價34.9元;伊利京東自營店的無乳糖牛奶舒化奶分為高鈣型、低脂型和中老年心活、優鈣配方型,價格在44.9—56元。
從電商平臺上銷售情況來看,可以確定市場在售產品有伊利無乳糖舒化奶、蒙牛新養道零乳糖牛奶、三元低乳糖舒釋奶。記者在北京石景山區某超市看到,伊利舒化奶低脂型價格為52.8元,比京東商城的售價44.9元要貴一些。此外,光明乳業主打新鮮牌的500毫升裝「優倍0乳糖」巴氏鮮奶,並不在北京地區銷售範圍之內,其在上海市場的表現亦有待深入了解。
對於無乳糖產品的創新,伊利集團表示,可以圍繞著營養健康、品牌建設、清潔標籤和包裝高端化方面進行考慮。
2017年10月30日,伊利新舒化無乳糖牛奶上市,在技術層面,LHT乳糖水解技術將大分子的乳糖分解為小分子的葡萄糖或半乳糖,讓營養細化更好吸收。在營養方面,將蛋白質含量調整為每100毫升3.2克,通過提升牛奶中蛋白質含量,讓消費者能夠吸收到比以前更多、更優質的牛奶營養。在包裝方面,伊利與德國康美合作開發了笑臉裝,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公開信息顯示,自2007年1月上市以來,伊利營養舒化奶產品截至目前累計售賣4.7億提,市場佔有率在功能性乳品類別佔比30%。
蒙牛與光明的新一代無乳糖產品均為2016年更新換代。蒙牛於2017年初通過了國際乳糖不耐受協會(LIGN)的認證,成為零乳糖認證產品;光明專注於「新鮮」,在「優倍」鮮奶系列產品基礎上,2016年加入無乳糖牛奶品類,推出「優倍0乳糖」牛奶。光明乳業表示,這也是為企業開發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和渠道下沉提供更多支撐。
數據顯示,全球無乳糖乳製品2015—20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平均為7%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佔整體零乳糖食品(銷售額約88億美元)的80%,主打無乳糖概念的產品銷售將大熱。同時,無乳糖液態奶正成為乳業採用高科技升級技術提升品質和價值的產品。目前,國內眾多乳企推出的無乳糖品牌都尚顯低調,對於企業而言,這將是一個拓展市場的重要機會。 本報記者 付敖蕾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