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3個精算師
前一陣,銀保監會就《產險業三年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徵求意見後,小編就在想展望未來的同時,似乎也該回顧下過去十年財險業的發展。
1
行業轉型
增速靠非車拉動
最難的是中小險企
回首過去,財險業的發展從一窩蜂的搶佔車險市場,再到費改後車險增速放緩、市場份額下降,大家又紛紛衝擊非車險的市場格局變化。
近三年,「老三家」無論是車險還是非車險都保持超越市場的增速,規模不斷擴大,「馬太效應」凸顯。
但是,身處其中的各家財險公司發展又如何呢?那些能夠保持超越市場增速的公司背後,靠的又是怎樣的發展戰略呢?
1. 行業增速靠非車險:「老三家」最先抓住機遇
之前,在《車險vs非車險:財險結構調整已是必然!》一文中,我們已經說過與昔日財險業增速由車險決定不同,2017-2019年間車險的三年複合增長率已經降至個位數,市場份額也降至63%。
現在,拉動財險業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是非車險,2019年非車險為財險業增速貢獻7.7%,是行業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最大功臣。
而在財險市場發展重心向非車險傾斜的時候,「老三家」是最先抓住機遇的公司,增速份額雙雙提升。
但是,財險業轉型期,最難熬的是誰呢?
2. 中型財險公司,夾縫中求中生存!
我們將財險公司按照2019年末的保費規模,劃分為五類,「老三家」以及10家百億規模,9家50億規模,21家20億規模,和42家其他規模的財險公司。
上圖是2011-2013年和2016-2019間,分公司規模的財險公司三年複合增長率。
大家可以看到,昔日百億險企和50億險企的複合增長率是超越行業的高增長,而近三年的複合增長率卻全部低於行業,百億公司僅為10.5%,50億公司低至6.1%。
3. 百億-50億公司:近三年份額全部下降
從上圖可以看到,百億險企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末的25%下降至2019年末的24%,下降1.04個百分點,50億+的險企市場份額從2016年末的5.3%下降至2019年末的4.5%,下降0.8個百分點。
在近三年「老三家」領先,財險業馬太效應凸顯的格局中,百億+和50億+的公司保費增速下滑,成為市場份額下降的兩類險企。
也就是說,往日新入局的財險公司一心想要擴張規模進入百億俱樂部,為了實現規模創造效益的目標。
現如今,百億和50億規模的公司,卻變成了新的圍城,困住了他們的發展。
這是為什麼呢?
2
中型險企的艱難
車險穩不住,非車上不去
1. 行業車險增速下降,百億和50億下降最快!
車險的三年複合增長率,2013年為17.4%,2016年為13%,2019年為6.3%,增速逐年下降。
身處其中的財險公司,百億和50億的險企往日是靠車險推動公司擴張規模,如上圖所見,2013年兩類公司的車險增速都是超越行業的。
然而,在行業增速逐年下降的過程中,他們的增速也是下降最快的。
車險三年複合增長率,百億規模的公司,從2013年的18.55%,下降到2019年的5.36%,下降13.19個百分點;50億+的公司,從2013年的19.6%,下降到2019年的-2.6%,下降22.22個百分點。
這就是說,在新一輪的車險競爭中,百億險企們還是沒能爭過「老三家」,沒能保住自身的車險業務增速和份額。
2. 非車險的發展機遇,也沒能抓住~
在車險市場激烈的競爭和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大家都在向非車險加碼~
從上圖非車險的三年複合增長率中,可以看到,「老三家」和其他險企的非車增速都較2013年末顯著提升,從低增長變成超越市場。
然而,從增速看,百億和50億險企似乎沒能抓住這個機遇。
百億和50億規模的險企,非車險的三年複合增長率6年前是20%左右,6年後還是20%左右!
3. 留不住想留的,抓不住想要的
所以說,隨著車險費改和汽車產銷量下降,財險業重心向非車險傾斜的時候,50億+和百億+的財險公司是最煎熬的!
一方面,難以放棄昔日助推公司發展壯大的車險業務,然而無論是費用還是服務,都難以和「老三家」抗衡。
另一方面,在費用向車險傾斜嘗試穩固車險份額的同時,又難以有充足的資源確保非車險的展業。
再加上,公司規模雖然有,但資源和實力還是遠比不上「老三家」,非車展業上還面臨風險限額以及風控把握的兩難抉擇。
最終,在此番財險業轉型的過程中,中小險企變成了進退兩難的夾縫中求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