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可失,時不我待。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一年之內,兩大國家戰略花落廣東,「雙區」利好疊加、「雙區」驅動強勁,為廣東、也為廣州帶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
2020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2020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兩個「五年規劃」交接、決勝全面小康與決戰脫貧攻堅交卷的歷史節點。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也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重大考驗的一年。廣州要緊緊抓住「雙區驅動」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首先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雙區驅動」對廣州的重要意義。認清這個問題必須跳出廣州看廣州,著眼全局與長遠。從國內來看,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是未來5-10年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長江經濟帶,從建設雄安新區到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說,整合區域發展優勢、形成整體發展效能,正成為我國發展的新動力。從國際來看,城市群已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重要力量。世界上60%的大城市坐落在灣區,75%的經濟總量集中於灣區。世界一流灣區,往往造就全球一流城市。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雙區驅動」帶來的是區域合作的深化、要素流動的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它既是推動國家戰略、省委部署落地見效的實際行動,也是增強廣州核心引擎功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必須虛心學習借鑑深圳探索實踐的新鮮經驗。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承載著總書記、黨中央的殷切期望,是廣東、深圳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也為廣州推進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標杆、創造了新機遇、增添了新動力。四十年前,深圳作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擔負起為改革開放探路的重大使命;如今,深圳又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特殊使命。廣州廣大幹部群眾要深刻領會中央的戰略意圖,以積極心態、奮發姿態,虛心學習借鑑深圳的先進經驗,主動接受深圳的引導、輻射和帶動,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自貿區建設等方面見賢思齊、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積極發揮廣州的優勢,爭取深圳先行先試的成功經驗和政策能夠在廣州得到率先複製。從而少走彎路,借力前行,與深圳實現「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事關新時代改革開放全局的「先手棋」,目的是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來激發活力,以更高水平的開放來搶佔先機。廣州要用好「雙區」利好疊加優勢,為發展增添動力引擎,也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動創新發展,協同並進。抓住重點環節重點突破,要高水平布局創新載體,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優化產業結構,緊抓國家支持廣州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機遇,舉全市之力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主導作用,推動廣州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廣州廣大幹部群眾要錨定方向、勇於擔當、善於謀劃,緊緊抓住重大發展機遇,在「雙區驅動」「雙城聯動」進程中譜寫廣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