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言|緊緊抓住「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

2020-12-05 廣州日報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一年之內,兩大國家戰略花落廣東,「雙區」利好疊加、「雙區」驅動強勁,為廣東、也為廣州帶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

2020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2020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兩個「五年規劃」交接、決勝全面小康與決戰脫貧攻堅交卷的歷史節點。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也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重大考驗的一年。廣州要緊緊抓住「雙區驅動」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首先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雙區驅動」對廣州的重要意義。認清這個問題必須跳出廣州看廣州,著眼全局與長遠。從國內來看,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是未來5-10年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長江經濟帶,從建設雄安新區到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說,整合區域發展優勢、形成整體發展效能,正成為我國發展的新動力。從國際來看,城市群已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重要力量。世界上60%的大城市坐落在灣區,75%的經濟總量集中於灣區。世界一流灣區,往往造就全球一流城市。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雙區驅動」帶來的是區域合作的深化、要素流動的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它既是推動國家戰略、省委部署落地見效的實際行動,也是增強廣州核心引擎功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必須虛心學習借鑑深圳探索實踐的新鮮經驗。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承載著總書記、黨中央的殷切期望,是廣東、深圳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也為廣州推進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標杆、創造了新機遇、增添了新動力。四十年前,深圳作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擔負起為改革開放探路的重大使命;如今,深圳又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特殊使命。廣州廣大幹部群眾要深刻領會中央的戰略意圖,以積極心態、奮發姿態,虛心學習借鑑深圳的先進經驗,主動接受深圳的引導、輻射和帶動,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自貿區建設等方面見賢思齊、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積極發揮廣州的優勢,爭取深圳先行先試的成功經驗和政策能夠在廣州得到率先複製。從而少走彎路,借力前行,與深圳實現「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事關新時代改革開放全局的「先手棋」,目的是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來激發活力,以更高水平的開放來搶佔先機。廣州要用好「雙區」利好疊加優勢,為發展增添動力引擎,也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動創新發展,協同並進。抓住重點環節重點突破,要高水平布局創新載體,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優化產業結構,緊抓國家支持廣州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機遇,舉全市之力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主導作用,推動廣州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廣州廣大幹部群眾要錨定方向、勇於擔當、善於謀劃,緊緊抓住重大發展機遇,在「雙區驅動」「雙城聯動」進程中譜寫廣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沈倩

相關焦點

  • 新舊基建大發展,看這些頭部防水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開啟之年,國家為了刺激經濟活動力,推出「兩新一重」建設,在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重點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給防水市場帶來多重利好。據慧聰防水網不完全統計,國家將投入超過50萬億進行這一輪新舊基建,從而驅動經濟復甦和帶動就業。
  • 「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
    部署全國抗疫戰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自正月初一以來頻繁舉行,最近一次常委會,則開宗明義強調「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如果說,關於「人民戰爭」的定性充分表達了我們黨唯物論的認識論基礎,那麼「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就明確地指引我們堅持和發展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
  • 抓住歷史機遇發展數字經濟(勢所必然)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獲得了高速蓬勃發展。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2.9%,數字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二。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新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不斷被開發和挖掘。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 向西開放:西部大發展的新機遇
    這一戰略構想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密切我國同中亞國家關係,深化區域交流合作,統籌國內國際發展,拓展西部大開發空間,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陝西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們一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這一戰略構想,緊緊抓住和用好機遇,努力把陝西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和橋頭堡。
  • 尋找你人生的「第二曲線」: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
    發展的開始階段—加速階段—巔峰階段在任何領域,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個人發展都繞不開「第一曲線」,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都會經歷產生,加速發展,到達頂峰,最後衰退的過程。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在發展到達頂峰之前(千萬不能等到已經開始衰退了)你就要開創「第二曲線」,此時是最好的時機,去尋找新的可能了。對個人來說,在做好當前工作的同時,努力尋找新的可能性,抓住一切契機,實現新的奇蹟。開創「第二曲線」的必要性請你想像100年前的社會,再想想現如今的社會。或者把40年前的中國和現如今的中國做比較,你體會到了時代的巨變了嗎?
  • 把握新發展階段 搶抓歷史性機遇
    安徽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增強進取意識,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對安徽而言,「十四五」期間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抓住了就可能帶來「安徽震撼」,失去了就可能留下「歷史遺憾」。安徽迎來了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戰略疊加效應集中釋放、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集聚迸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規模深層次調整重構、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持續彰顯的歷史性機遇。
  • 「展望十三五」首場報告:我國發展站在更高起點上
    、主任徐紹史圍繞「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作報告。  徐紹史的報告指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匯集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體現了國家戰略和人民意願的統一,是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存在諸多的嚴峻挑戰。
  •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抓住計量變革契機,制定量子化時代中國計量...
    當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2018年「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活動上指出,國際單位制正迎來量子化變革,「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次國際計量變革的重大機遇,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計量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雙循環背景下 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現在的中國正處於"新基建"、"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疊加的"新發展格局"時代。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大環境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破解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等重大問題。
  • 縱論機遇與挑戰 探尋高質量發展路徑
    陳宣慶: 中山發展面臨的優勢與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原副司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委員陳宣慶表示,放眼「十四五」期間中山的發展機遇三要著力打造重大發展平臺,培育引領中山創新發展的核心生產力。四要謀劃重大項目,編制一批重點規劃。五要注重政策創新,爭取得到國家級、省級政策支持。
  • 抓住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契機 明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路徑
    原標題:抓住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契機 明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路徑(人民觀察) 我國實現由大向強的躍升,離不開現代化的國防和軍隊。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這一論斷明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
  • 上海: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
    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楊雄赴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14日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楊雄指出,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勇攀高峰的決心,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搶佔高地。要統籌集聚各方資源和人才,創新體制機制,打通產學研一體化瓶頸,力爭在基礎科研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國家未來綜合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是中科大在滬創辦的一所新型研究院。
  • 院士祝世寧:抓住機遇,打造寧鎮揚一體化中的地位
    他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研究,作為團隊主要完成人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的設計、製備、性能與應用」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獲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們的研究成果拓展了人們對微結構功能材料的認識,展示了其在光電子、聲電子領域誘人的應用前景,2019年他本人獲首屆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感謝院士家鄉行暨『金山英才』計劃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給了我一個了解家鄉鎮江的機會。」
  • 徐冠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
    在23日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就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勢,如何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浦江創新論壇十年來在助力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新華網專訪。    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目標一定能實現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
  • 半導體產業新形勢、新機遇及全球合作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2020 SIPEF)上,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中國區總裁居龍先生在現場為大家分享了「半導體產業新形勢、新機遇,全球合作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思考。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一直穩步成長。2019年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增長為3%至8.7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有7%的成長,2021將大幅成長12%,市場規模創歷史新高。半導體材料領域日本佔據主導地位,目前中國佔全球產能的13%到15%左右,同樣我們有重大的供需之間差距,差距就是機會,有挑戰就有機遇,有危機就有轉機。
  • 王宏志到企業調研時強調: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創新發展
    王宏志到企業調研時強調: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創新發展 2019-12-25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謀篇開局 推動濱海灣新區高質量發展
    面對新發展格局,濱海灣新區如何搶抓重大機遇,從更高層面、更寬視野謀劃發展?12月28日下午,「把握新機遇 謀劃『十四五』」——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戰略專家諮詢會活動舉行。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雲集,聚焦「共謀『十四五』構建濱海灣新區開放發展新格局」「共繪城市發展 打造『未來城市』形象標杆地區」和「共策產業發展 培育有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體系」等三大主題進行分享。東莞市委副書記白濤出席會議並講話。
  • 瀟湘平:以改革偉力驅動「三高四新」
    ,是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確定的重大戰略決策,一個全新命題、一次全新挑戰。抓改革就是抓發展,謀改革就是謀未來。我們要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把「三高四新」戰略置於改革大局中來謀劃。通過創新產業鏈提升「六大工程」,為全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作出永州貢獻;通過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七大計劃」,為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創造永州成果;通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強化「五大改革」「五大開放行動」,為全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貢獻永州力量。
  • 陳美玲:抓住機遇促進發展 幼教業務拓展穩步向前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